我國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珍貴的草藥,有一些草藥被人們開發出了多方面的價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有一些草藥卻遲遲沒被人們發現價值,一直處於野生狀態。等到被人們發現以後,曾經泛濫的它就成為一種需要通過人工種植才能夠供應的存在,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種藥草就是如此。這種藥草除了藥用價值以外,還有不俗的觀賞價值。那麼,這種草藥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這種藥草的名字叫做貓須草,別稱為貓須公、腎茶和石通草等。它之所以會有如此有趣的名字,主要就是因為它的花朵和貓的鬍鬚十分相似,人們就將其稱為貓須草。貓須草在世界上的分布主要集中於亞洲地區,在我國主要集中於雲南、福建和臺灣等地。除了這些省份以外,其他省份大都只有零星分布,甚至都沒有。
貓須草的外貌本身就充滿童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大多數時候都被人們當作普通的觀賞花草。貓須草並不是我國的本土植物品種,而是從馬來西亞引進的植物品種。引進國內以後,人們並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也就不用說進一步開發了。所以,貓須草一直處於野生狀態,在野外都泛濫成一大片,卻沒有多少人要。
如今,貓須草被人們發現了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收購商不斷收購,引發了一陣陣採收狂潮和種植狂潮。貓須草蘊含橙黃酮等要用元素,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收購商將貓須草收購回來以後,會將其製成茶。現如今,貓須草製作成的腎茶價格為一斤13元左右,受到許多種植戶和商家的青睞。
不過,如今的貓須草野生數量急劇降低,主要就是因為人們在發現貓須草的價值時,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種植體系,完全依靠採摘野生貓須草來滿足市場需求。人們之所以在當時不打算人工種植貓須草,就是因為貓須草的生長環境有一定的限制,人工種植的成本較高。在溫度方面,溫度過低過高,貓須草都無法正常生根發芽。在溼度方面,貓須草的種植環境也需要通過嚴密監控。在光照方面,貓須草需要一定光照,又不能夠受到充足光照,因而需要一定的遮光設施。
最後,野生貓須草的數量漸漸降低,人們只能夠通過種植來滿足市場需求。現在,雲南、福建和臺灣等省份已經形成了貓須草的規模種植場地,基本滿足了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