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受到傳統農作物價格太低的影響,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的農民越來越多。和種植傳統農作物相比較,種植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雖然平時要管理的事情要多很多,但是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很可觀。這幾年出了種植水果和蔬菜經濟作物的農民增多以外,種植藥材也在農村普遍了起來。
在安徽北部的一個鎮上,這裡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種植丹參,現在正是丹參成熟的季節,所以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堆積了不少的丹參,看來今年的丹參迎來了大豐收。雖然家家戶戶都堆滿了丹參,但是在農民的臉上卻絲毫沒有感受到豐收的喜悅,一打聽才知道,今年的丹參把大家給愁壞了。
聽當地種植戶老王介紹,今年丹參的確迎來了大豐收,但是和丹參豐收一起到來的,還有越來越便宜的丹參收購價。老王說,這幾年由於種植小麥、水稻的利潤太低,很多年輕人都已經進城打工,留在村子裡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不甘心將地都閒著,便開始種植藥材,丹參便是種植最多的藥材之一。
在往年還沒等丹參成熟,就已經有客商前來看貨訂購,價格也很高,在2016年、2017年時,一斤幹丹參就能賣到10元/斤,每畝地能收穫800斤的幹丹參,一畝地毛利潤高達8000塊錢,刨掉人工費、農藥化肥等費用,一畝地的淨利潤在5000元左右。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看到種植丹參這麼賺錢後便不再進城打工,而是開始租上幾十畝、上百畝地地來種植丹參,前幾年種植丹參的大戶,每年的純收入都在幾十萬元,所以丹參便成為了當地唯一的經濟來源。
但是好景不長,今年丹參迎來了大豐收,就在人們摩拳擦掌想著多賺一筆錢時,丹參的價格卻一路下跌,原來10塊錢一斤的丹參今年降到了3塊錢一斤,按照每每畝地800斤的產量來算,一畝地的毛利潤在2400元左右,去掉租地的租金、人工費和農藥化肥的費用後所剩無幾,前幾年賺幾十萬的農戶今年也虧了十幾萬元。
為何今年丹參的價格這麼低,當地的農民給出了答案,因為這幾年種植丹參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這幾年傳統農作物的經濟效益降得越來越低,很多農民開始改種其他經濟作物,附近的村民看到他們種植丹參能賺錢,紛紛開始效仿,導致今年丹參市場上供大於求,從而出現價格下跌嚴重的情況。面對著今年3塊錢一斤的丹參價格,村民們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說今年丹參便宜,明年種植丹參的肯定會減少,到時候價格肯定會貴,明年在種植沒準就能賣個好價錢,而有的村民則表示,今年配了個底朝天,明年不種了。
其實不僅種植丹參容易出現滯銷的情況,其他經濟作物也同樣如此。今年種植柚子、蘋果、菜花、大白菜的農民也遇到了滯銷的慘烈現象。大家對於「曾經10元/斤供不應求,今年3元/斤沒人要,丹參遭遇滑鐵盧,為啥」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