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11.5分,意味著什麼?

2020-12-04 電子信息產業網

近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峰會(簡稱信創峰會)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辦。值得關注的是,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針對信創產業需求,發布《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簡稱測試基準),其中首發的雲基礎設施陣容為易捷行雲EasyStack+華為鯤鵬,性能基準測試分數為11.5分。這個11.5分意味著什麼?這個基準測試對於中國雲計算發展以及新基建有什麼特別意義?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的意義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將其分為三層——信息基礎層、融合基礎層和創新基礎層。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是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的底座,需要實現從芯到雲的本質安全。

目前,我國新基建處於建設初期,已經湧現了基於不同晶片技術路線的雲基礎設施。從全球來看,x86體系與作業系統的磨合有近20年歷史,雲和作業系統、整機的適配優化也超過10年。從中國來看,不同雲廠商的自研作業系統與x86整機、雲的適配優化也有近10年;而基於信創基礎軟硬體的雲基礎設施,適配優化只有1年多的時間,且基礎軟硬體之間的適配優化也還處於初期。在這種情況下,要衡量不同雲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除了廠商之間的互操作適配認證,還需要有第三方權威機構對雲基礎設施的性能進行基準測試:衡量同一晶片技術路線環境下,不同廠商的雲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的性能;衡量不同晶片技術路線環境下,同一廠商的雲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的性能。

作為第三方測試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在業界提出「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旨在提高信創產業下的雲基礎設施產業上下遊適配優化積極性、不斷提高適配優化質量,為用戶選擇雲平臺提供重要的基準參考指標。

那麼,什麼是「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是指,通過設計科學的測試方法、測試工具和測試系統,實現對基於基礎軟硬體的雲基礎設施適配優化性能指標的定量的、可對比的測試。

基於信創產業的新一代雲基礎設施的整體性能依賴於基礎硬體、作業系統和基礎硬體的適配優化程度,雲平臺套件與作業系統的適配優化程度。

但是目前,針對雲基礎設施整體性能的測試方法和工具都是基於虛擬機的性能,即在虛擬機中運行測試工具,間接來驗證雲基礎設施的整體性能。這些工具或是本身不是為測試整體性能設計的,不能完全代表雲基礎設施的整體性能;或是缺乏實際業務場景的性能測試,無法逼真地反映雲基礎設施的整體資源調度性能。

從需求側來看,雲基礎設施的整體性能是雲平臺的重要焦點。目前基礎軟硬體整體性能需要進一步提升,用戶迫切需要適配優化能力強的雲平臺,儘可能發揮基礎軟硬體的能力,降低虛擬化帶來的性能損耗,提升物理資源的利用率。

從供給側來看,基於基礎軟硬體的適配優化能力,不僅可以反映雲基礎設施的整體性能,還可以反映雲廠商的優化升級能力,是雲廠商雲平臺技術「硬核」特性的集中體現。

首發陣容11.5分的價值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選擇易捷行雲+華為鯤鵬作為首發陣容,作為參與「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的首個雲平臺廠商,易捷行雲基於鯤鵬測試環境的雲平臺以首次性能基準分數11.5分作為階段性參照係數,為今後各雲計算廠商參與「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提供技術經驗參考和技術水準導向的階段性基準指標,為用戶選擇雲平臺提供重要的數據基準參考依據。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測試內容包括:基於基礎設施軟硬體的雲基礎設施無限擴展能力,也就是線性擴展能力;雲基礎設施自身對硬體資源的消耗,即虛擬化損耗;雲基礎設施對其承載的虛擬機、容器的調度效率。

評估雲基礎設施性能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性能得分。所有有效運用實例的得分綜合,代表了所有應用在雲環境的總體表現。二是可擴展性。當多個應用實例同時運行,雲環境未引入其他負載時,每個應用實例能提供與初始階段的應用實例相同運行水平的百分比。三是業務實例複製數。在測試結束時已完成至少一個有效應用的實例總數。四是業務實例配置時間。有效應用實例中,所有實例的平均配置時間。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的標準測試配置環境,以一個典型的基礎雲平臺生產系統環境為基準,具體配置為:物理環境配置——控制節點3個,計算節點5個,CPU鯤鵬920 96核,內存256GB,作業系統國產自研或國產商用,分布式存儲Ceph;虛擬機配置——CPU鯤鵬920 8核,內存16GB,數據盤50GB,作業系統國產自研或國產商用。

作為首個完成基於信創軟硬體的「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的雲廠商,易捷行雲在基礎軟體適配方面採用國產自研作業系統,在基礎硬體的適配優化方面進行了大量底層內核工作。易捷行雲與華為鯤鵬組建聯合技術攻關小組,共同解決多項作業系統內核級難題,包括虛擬化參數優化問題、分布式存儲性能抖動問題、網卡驅動ARM適配和PXE引導參數調優問題、作業系統層面驅動兼容問題等。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一周內完成底層作業系統適配,一個月內完成了雲平臺全功能適配優化。

據悉,下一步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將正式對所有雲平臺廠商開放測試服務:面向基於OpenStack的雲廠商開展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形成性能基準測試庫,為行業用戶選擇雲廠商提供相關測試數據作為選型決策支撐;面向基於K8S的雲廠商開展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形成性能基準測試庫,為行業用戶選擇雲廠商提供相關測試數據作為選型決策支撐;邀請參測雲廠商編制2020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白皮書;研製面向基於非Openstack的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工具。

基準測試首發陣容

為什麼新一代雲基礎設施基準測試的首發陣容是選擇華為鯤鵬以及易捷行雲?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關鍵。新一代基礎設施需要從芯到雲的本質安全,而晶片與平臺軟體是兩個關鍵節點。他們彼此的適配至關重要。

從晶片來看,華為鯤鵬在處理器性能、雙路伺服器成熟度、雲生態投入與發展等方面均表現突出,選擇鯤鵬作為首選的測試產品,無需贅言。

從雲平臺來看,易捷行雲有幾個關鍵特徵。一是中立私有雲。易捷行雲成立於2014年,作為中立的私有雲軟體企業,在《IDC中國雲系統軟體市場份額報告》中,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名列專業雲軟體企業TOP1,已經為超過1000家中大型政企客戶提供雲平臺和服務,部署規模達到數萬點,奠定了其中立私有雲企業No.1的市場地位。二是雲計算國家隊。易捷行雲2019年完成中國最大IT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戰略投資的D輪融資,成為「雲計算國家隊」,支持鯤鵬、飛騰、龍芯、海光、麒麟、統信、歐拉等主流處理器和作業系統。三是開源技術產品化。易捷行雲是國際開源基金會的積極貢獻者,OIF黃金會員及創始成員、Ceph創始會員、雲原生CNCF和容器OCF以及Linux基金會會員,並多次在OpenStack、Ceph、Kubernetes核心代碼貢獻中名列全球TOP10。通過將開源技術產品化,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私有雲平臺的在線可進化和平滑無感升級,單Region部署節點可最小從3節點起步到數千節點、多Region支撐數萬節點。

易捷行雲與鯤鵬的適配,為其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基建軟硬體適配做出了一個樣板,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做出了參照系,事實上,從聯合組建技術攻關小組,到共同解決多項作業系統內核級難題,其路徑與協作方法論都將為新一代雲基礎設施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可複製經驗。 

相關焦點

  • 信創峰會發布《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首發陣容為何選擇EasyStack?
    11.5分。那麼這個11.5分意味著什麼?這個測試基準對於中國雲計算發展以及新基建有什麼特別意義? 作為第三方測試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在業界提出「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旨在提高信創產業下,雲基礎設施產業上下遊適配優化積極性、不斷提高適配優化質量,為用戶選擇雲平臺提供重要的基準參考指標。 那麼,什麼是「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基準測試」?
  • 公有雲IT基礎設施首次趕超傳統IT意味著什麼?
    [PConline 資訊]根據IDC全球雲IT基礎設施季度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廠商從銷售IT基礎設施產品(伺服器、企業存儲和乙太網交換機)中獲得的收入同比增長了34.4%,而傳統的非雲基礎設施產品支出同比下滑了8.7%。
  • AI性能基準測試從此有了「中國標準」!英偉達、谷歌可以試試這套算力卷
    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在秀算力這件事上,近幾年一個叫MLPerf的AI性能基準測試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雲原生的概念在這個術語投入使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雲原生是從公有雲提供商開始提供簡單廉價的彈性計算能力實例開始的。接下來的問題就變成了,你該如何編寫應用程式來利用這種新的基礎設施的靈活性,以及你可以因此獲得什麼業務收益?
  • NVIDIA RTX 3060 Ti現身《奇點灰燼》基準測試資料庫
    RTX 3060 Ti這款顯卡還沒有得到NVIDIA官方確認,但是已經出現在《奇點灰燼》基準測試資料庫當中,測試顯示了它與RTX 3070性能對比,測試結果顯示這款中端產品的性能比大部分基於圖靈架構的NVIDIA顯卡都要好。
  • Ivy Bridge生力軍 Core i3-3220性能測試
    3DMark Vantage是當前唯一一款顯卡DX10性能基準測試工具,它能全面發揮多核心處理器、多路顯卡的優勢,能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滿足PC系統遊戲性能測試的需求。3DMark Vantage是專門為DX10顯卡量身打造的。它包括兩個圖形測試項目、兩個處理器測試項目、六個特性測試項目。藉助於DX10 API的新技術和高效能,它為玩家帶來了一場絢麗逼真的視覺特效盛宴。
  • 銀河麒麟雲ARM版SPEC CLOUD測試排名出爐
    近日,SPEC官網公布了最新SPEC CLOUD IAAS2018測試排名。由鵬城實驗室和麒麟軟體共同提交的基於銀河麒麟雲V5版本的「鵬城生態」開發者雲的測試結果,從去年同期的8.4分提升至28.8分,可擴展性也從81.7%提升至92.8%,綜合得分超過排名榜單內同規模的x86雲平臺成績,取得了雲計算性能全球SPEC CLOUD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 蘋果A14X仿生晶片基準測試成績曝光 表現比較不錯
    據外媒 AppleInsider 今日報導,蘋果 A14X Bionic 晶片似乎在 Apple Silicon Mac 發布會前進行了一次 Geekbench 5 基準測試,而這次測試的結果表現比較不錯。
  • 在Apache Kudu上對時間序列工作負載進行基準測試
    後一種配置在遇到過載情況時測試系統的健壯性。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將重點介紹「輕型」查詢。在後續文章中,我們將分析「大量」查詢的性能。可以使用github上的腳本 來複製所有基準測試結果。結果:數據加載性能這篇文章簡介中提到的要求之一是高性能加載。
  • 基準測試結果顯示:基於5nm工藝的A14仿生晶片比A13快20%以上
    原標題:早期基準測試結果顯示:A14仿生晶片比A13晶片快20%以上   10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早期基準測試結果顯示,A14仿生晶片比iPhone 11 Pro機型上的A13晶片快20%以上。
  • 22納米降臨 第三代酷睿i7性能對比測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HM76 主板晶片組增加了對 DDR3-1600 內存的支持,這意味著今後筆記本的內存頻率終於邁上了 1600 MHz 這一新臺階。當然,我們更期待 DDR4 內存的早日普及。,四核版 i7 皆為 45 瓦,雙核版 i7、i5、i3 皆為 35 瓦,而所有超低電壓處理器則皆為 17 瓦,由此可見,新一代處理器在發熱量和電池續航時間這兩方面也許不會出現質的飛躍,但在後面的測試中我們看到,它用同樣的功耗實現了大幅的圖形性能提升,從每瓦能耗比的角度來看依然是有明顯進步的。
  • 背後的力量 華雲數據助力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搭建新一代IT基礎設施平臺
    「新基建」的大力推進推動了政府和企業走向全業務數位化、全產業數位化、全價值鏈數位化的進程。目前,隨著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機構希望將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並搭建一個在現在和未來幾年都更有效的IT框架,提高基礎設施的效率。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就是其中之一。
  • 數字新基建下雲基礎架構的創新和未來
    在12月20日召開的Techo Park英特爾分論壇上,騰訊運營管理部總經理陳鐵鋼、騰訊雲伺服器與供應鏈管理部總經理劉裕勳、英特爾全球大客戶總監米琦、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黃波博士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此外,騰訊雲與英特爾生態化戰略下的最新合作成果,騰訊雲星星海新一代自研雙路伺服器也在本次論壇發布。
  • 10大主流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工具推薦
    然而很多傳統企業在試水網際網路+的過程中,往往由於資源或產品迭代速度等原因忽視了這一塊工作,導致新產品上線之後頻繁出現卡頓等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那麼網際網路產品為什麼要進行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又有哪些工具幫我們實現呢,本文將為您細說端詳。壓力/負載/性能測試之異同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常常會混淆壓力/負載/性能測試這三者之間的區別,這三種測試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完美接班SNB 新酷睿i7-3770K詳細測試(全文)_Intel 酷睿i7 3770K...
    4測試解惑:HD4000基準效能提升多少◇ 測試解惑:HD4000基準效能提升多少  HD4000核芯顯卡的基準效能相比前一代能提升多少?3DMark 11的測試應該是重點了,因為之前的HD3000核芯顯卡並未提供對DirectX 11的支持。 ◆ 3DMark 06  3DMark06主要使用最新一代遊戲技術衡量DirectX 9級別的3D硬體。此前的3DMark都是隨著新版DirectX和新一代硬體的發布而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3DMark對最新硬體性能的充分挖掘。
  • AWS成為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SAP環境的首選雲服務商
    北京2020年12月4日 /美通社/ -- 今天,亞馬遜雲服務(AWS)宣布,西門子集團旗下專注能源配送和智能建築業務的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將把其SAP基礎設施遷移到AWS。將這些工作負載遷移到AWS,將使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能夠顯著縮短硬體更新周期,提高測試和部署新系統的靈活性,並為公司使用SAP S/4HANA技術進行未來轉型奠定基礎。這是整個西門子集團範圍內首次將生產級SAP系統遷移上雲,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預測,未來三年內將大幅節約成本。
  • 雲智能帶來的是什麼改變
    雲智能帶來的是什麼改變 51CTO 發表於 2019-11-26 16:52:30 如今,人工智慧的火爆,加速了雲計算市場的悸動,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被納入到雲服務的版圖
  • 早期基準測試結果顯示:A14仿生晶片比A13晶片快20%以上
    (原標題:早期基準測試結果顯示:A14仿生晶片比A13晶片快20%以上)
  • 為什麼Rocket Lake-S在Geekbench 5中提升極大?新架構的性能如何...
    第11代酷睿Rocket Lake-S採用的架構是什麼?  面對AMD Zen 3,Intel顯然已經意識到了Skylake已經廉頗老矣,再靠官方極限灰燼超頻也無能為力,無論如何新架構都必須儘快上市了!如果10nm製程工藝還是不行,那就解綁微架構與製程工藝,先用14nm製程工藝來做!基於此背景,代號為Rocket Lake-S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桌面版誕生了!
  • 千尋位置:智慧城市"新基礎設施"
    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有人說,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應該是新基建所提出七大基礎設施,也有人說,應該是CIM、GIS、BIM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術。顯然不同行業的從業人員有著不同的觀點,我們不妨從智慧城市的發展來尋找一二。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之後,引發了全球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情。2009年,美國迪比克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