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不為人知的過去

2021-01-16 大象公會



雙螺旋裡的明爭暗鬥


1953年,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的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向《自然》提交了該雜誌發刊以來最著名的論文——《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


該論文揭開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秘密,被譽為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和相對論、量子力學並列。時年25歲的詹姆斯·沃森一鳴驚人,成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寵兒。


· 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年輕時期


然而,這段科學史上人盡皆知的故事,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正如沃森在他的著名自傳《雙螺旋》中所講述的那樣,沒有什麼比第一個破解DNA結構之謎更重要的——特別是如果這意味著擊敗加利福尼亞技術學院的萊納斯·鮑林,因為他也在從事同樣的研究。沃森合作者克裡克的一篇報告也支持這種說法。


克裡克回憶,當鮑林打敗他而率先研究出α螺旋結構(蛋白質的一個重要的結構特徵)時,卡文迪什實驗室的主管勞倫斯·布拉格「相當絕望」,他曾說:「我的同事在α螺旋結構方面的失敗,給吉姆·沃森和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時,沃森和克裡克也在與英國的另一組研究人員「競爭」: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一個團隊,其成員包括生物物理學家莫裡斯·威爾金斯和晶體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為了搶先發布成果,沃森和克裡克在富蘭克林不知情的情況下,違規使用了富蘭克林的研究結果。


當時,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工作關係緊張,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向對方分享研究成果了。1953年1月,富蘭克林的研究生雷蒙德·高斯林給了威爾金斯一張X射線的照片,這是他和富蘭克林拍攝的DNA「B」形結構的照片,顯然富蘭克林對此並不知情。


幾天後,威爾金斯把照片拿給了沃森,沃森說道,「在看到圖片的瞬間,我目瞪口呆、心跳加速,圖片上佔主要位置的黑色十字映像只能從螺旋結構中產生。」


· 富蘭克林的DNA之B型X射線衍射照片


沃森和克裡克隨後要求國王學院向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提交一份非保密報告,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是政府資助的生物研究機構,該報告包含了富蘭克林的大量數據,最後證明這些對沃森和克裡克完善他們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年後,富蘭克林去世,她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她的DNA「B」形結構照片或醫學研究理事會報告的數據對沃森和克裡克的模型有多麼重要。


一個星期後,「我們投給《自然》的第一稿就發表了。」威爾金斯回憶說,沃森和克裡克已經決定提交「一篇短文給《自然》」,但「與編輯協商和談判後,他們決定給國王學院一到兩周」寫出與之相關的長論文。

· 早期《自然》雜誌


1953年3月18日,威爾金斯給克裡克寫信,說他想在他們的短文旁邊發表一封簡訊,因為國王學院完成了實驗工作,他補充說,富蘭克林(仍然不知道威爾金斯已經給沃森看了DNA「B」形結構的照片)和戈斯林堅持要發表一篇文章,報導他們的晶體學工作對DNA分子研究的促進作用。


· DNA雙螺旋結構(B型)模型


鑑於沃森對率先發表研究成果的重視,DNA團隊選擇期刊的最重要原因很可能是《自然》每周出版。威爾金斯對沃森和克裡克的評價印證了這種解釋,威爾金斯說沃森和克裡克想「快速發表」一篇短文,沃森也認為《自然》可以將論文快速出版。沃森堅信DNA是引起轟動的事情,憑藉該項研究肯定能夠拿到諾貝爾獎,據此,我們也可以認為,沃森和克裡克選擇《自然》,因為他們認為《自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事實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自然》已成為核酸研究領域科學家的主要出版物之一。1945年至1953年,來自英國、美國、比利時、瑞典和印度的科學家在《自然》發表了數十篇關於核酸研究的文章。當克裡克和威爾金斯將論文提交給《自然》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


· 早期封面


沃森、克裡克或威爾金斯顯然沒有擔心《自然》是否會接受他們的文章。在他們的回憶敘述中,沒有一個人提到,自己對手稿的命運感到擔憂,或者對即將發表的論文異常興奮。這些文章在4月初提交,《自然》未對它們進行進一步審查。4月25日,所有三篇論文都見刊了。正如威爾金斯所預料的那樣,沃森-克裡克模型迅速使國王學院的兩篇論文黯然失色。


著名的沃森-克裡克論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評估《自然》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出版界的地位。關於沃森-克裡克DNA論文是否對分子生物學領域產生極大的影響,學者們存在分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沃森-克裡克論文是引用量最多的文章。


1962年,沃森、克裡克和威爾金斯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而富蘭克林因患癌症於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該獎。


· 晚年的克裡克、沃森與威爾金斯


內容簡介


《自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雜誌。該雜誌從19世紀60年代創立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從維多利亞時期一個不太成功的科普雜誌,轉變為現代科學出版物的國際標杆,《自然》雜誌的這一歷史演變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它見證了19世紀以來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重大突破。


本書是《自然》雜誌的首部「傳記」,作者梅林達•鮑德溫通過大量細緻的史料耙梳,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幅「印刷雜誌的歷史縮影」,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部微縮的科學發展史。使讀者了解《自然》雜誌是如何定義現代科學規範、影響科學傳播以及成為科學家意味著什麼。



鮑德溫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講述了該科學期刊的演變歷程:


1、考察了《自然》創刊以來的八位(僅八位)總編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導時期的編輯理念和規劃;

2、描述了該期刊在過去150年裡幾個眾所周知且經常引起爭議的科學發現中所扮演的角色;

3、講述了該期刊的演變歷程,也就是從一個規模較小的英國周刊逐漸發展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期刊。


這本書讀起來很容易理解,既是對歷史上許多科學家的考察,也是對出版物作為發表觀點、引起辯論和引導敘事的平臺的見證。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如令人驚訝的同行評議制度,也就是向該研究領域的專家遞交論文,由他們來判斷該文章的質量及其影響力;19世紀80年代提出的冷聚變概念;早期的放射性研究人員為爭奪領域內的話語權所做出的鬥爭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期刊公開運動。


這本書敘述流暢且無冗長之嫌,增加了其可讀性。在這個充斥著新聞發布會、軟文,且新聞文章發布時經常跳過同行評議制度的時代,這本書堪稱一場及時雨。


「大象公會」聯合「重慶大學出版社」,現為熱愛科學的讀者們奉上這本新書的中譯版本。


點擊封面搶先閱讀▼

彩蛋 微信公號回復關鍵詞「鑄造自然」,收到精彩章節的內容試讀,領略世界頂級科學期刊的演變歷程。


作者簡介


梅林達·鮑德溫(Melinda Baldwin),美國知名科學歷史學家、哈佛大學講師、《今日物理》編輯。曾獲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約克大學獎學金。


· 梅林達·鮑德溫(Melinda Baldwin)


於2004年獲戴維森學院學士學位,2005年獲劍橋大學歷史與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其研究重點為1800年以來的科學思想文化史。


媒體推薦


世界頂級期刊《自然》的首部「傳記」,重新審視科學史,打破舊有神話。

----《生物學研究》


任何對科學發展以及現代傳播方式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Gowan Dawson, 萊斯特大學


傳播科學需要特殊的技能、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一定程度的熱情,也需要深入考慮科學是什麼,誰獲準擁有科學知識的所有權等問題。梅林達·鮑德溫為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值得反思的問題。

《高等衛生研究院年鑑》


從某種程度上說,《自然》雜誌定義了科學規範。本書為出版業在現代科學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有力的論據。

---- Matthew Stanley, 紐約大學



內容看點


★ 見證人類智慧的閃光時刻,還原科學巨人背後的故事


進化論

放射性元素

DNA結構

黑洞理論

……

達爾文、赫胥黎、居裡夫婦、盧瑟福、沃森、霍金

……

一本頂級科學雜誌150年來的歷史,正是一部微縮的現代科學史



鑄造《自然》,單本原價 88 元

現大象公會優惠期僅售 66 元(包郵)

希望與你共同重探科學發展之路


★我們建了一個生物興趣向的微信群,還會請大象公會作者們參與交流,有意者請加大象公會助手號:idaxiang2018 ,回復「生物」二字,屆時邀請您入群


點擊閱讀原文亦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詩文典好書推薦:《神奇校車:在人體中遊覽》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神奇校車:在人體中遊覽》,就能解決上述所有問題。教育雜誌》非小說類神奇閱讀獎。這套科普故事書,以新穎活潑、好玩易懂的形式,帶領孩子們進入浩瀚的科學領域,暢遊在地球科學、生物科學、太空科學、氣象學、古生物學等學科中,是一套兼具科普性和故事性的好書。
  • 好書推薦——經濟學經典書籍
    關於書名,所謂合作的進化,也就是說,合作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進化」才能達成。在這個進化過程中,人們通過學習、試錯逐步向合作演化。書中對於合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不要嫉妒,不要首先背叛,對合作和背叛都要給以回報,不要耍小聰明,並積極參與社會的各種合作,促進合作的進化,通過進化而逐步成熟,最後達到「合作」與「和諧」。
  • 江曉原:《自然》究竟是一本什麼雜誌?
    如今它在國內科學界和媒體眼中似乎已成「頂級科學雜誌」,很多研究機構把能在《自然》上發表文章當作衡量科研人員學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前些年國內甚至還流傳著「能在《自然》上發文章,評上院士就是遲早的事情」的神話。
  • 好書推薦 ‖探索科學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再稀奇古怪的問題也有個科學答案》《再稀奇古怪的問題也有個科學答案:來自全球科學家的智慧解答》精選《環球科學》上「專家問答」欄目的內容,請全球科學家來解答普通讀者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
  • 好書推薦:《科學好好玩·帶你去未來》
    原標題:好書推薦:《科學好好玩·帶你去未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籍是:《科學好好玩·帶你去未來》。
  • 「雜誌推薦」優秀科學科普雜誌有哪些?Top10
    對於與自然相關的高質量文章和照片而言,這是最好的雜誌。2.Psychology Today關於人類思想的主要出版物,包含最新的研究、趨勢、發現,以及涉及我們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大量其他信息。4.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為了及時了解所有主要科學的最新內容,科學美國人使用易於理解的信息圖表、照片和專家解釋來讓你保持知識淵博。
  •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在大選前公開站隊,政治扭曲了科學的中立?
    將所有責任歸結到科學期刊身上,其實也是對公眾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不信任。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字數 5018閱讀約11分鐘近日,《柳葉刀》《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自然》等一批頂級科學期刊先後發文,批評川普政府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
  • 生活中的科學|10種科普好書推薦
    但科學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就帶來10種科普好書帶你發現生活中的科學1.《菜市場魚圖鑑》吳佳瑞 賴春福 著潘智敏 攝周卓誠 審校一讀就懂,帶你上一堂餐桌上的自然觀察課。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 中國自然好書獎特別策劃:「自然好書鄉村閱讀雲分享」視頻課
    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期間,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自然好書獎」推出了「自然好書鄉村閱讀雲分享」視頻課,由思源·新浪揚帆公益基金協辦,淘小學、野生小夥伴等平臺支持,主要面向鄉村小學學生,展開自然知識在線分享。
  • 《自然》雜誌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最新一期發表2篇,10年間增加7倍
    2010年到2020年,《自然》發表的「國產」科學論文數量,佔比從1.5%上升到11%。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馬廷燦分析:「這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高水平研究論文在過去10年間取得飛速增長。」
  • 像孩子一樣閱讀,10本好書推薦
    像孩子一樣閱讀,10本好書推薦 2020-06-03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國外孩子超愛看的兒童雜誌,有中文版了!科學自然歷史人文都搞定
    推薦理由:1)精選 Cricket家雜誌經典內容!涵蓋科學、自然、歷史、人文、英語閱讀!2)主題式閱讀+互動式閱讀,培養孩子好奇心,鼓勵探索未知世界!3)內容有趣、輕鬆,圖文並茂,6 歲以上就能讀!給個連結,心動的爸媽可以直接買罕見的中文兒童通識雜誌!把科學、自然、歷史、人文、英語閱讀都搞定了!
  • 來看看《自然》雜誌歷任主編們的故事
    1869年12月18日,《自然》雜誌第三期刊登了達爾文的評論性文章《冬季灌溉作物施肥》。此後的十年裡,達爾文發表的71篇作品中有41篇刊登在了《自然》雜誌。到了今天,《自然》雜誌已經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是科學界公認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深受達爾文青睞的《自然》雜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好書推薦~第61期|「超過100種小動物,就在你身邊」
    自然觀察超有趣!超過100種小動物,就在你身邊。日本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推薦!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日本童書研究會選定圖書!這是一本非常可愛的自然觀察圖文書,以一年12個月在住家附近觀察到或飼養的動物為主角。內容大多是昆蟲,但也有蝙蝠、蜥蜴、壁虎、野鴨、蟾蜍等其他動物。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自私的基因》
    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必將對我們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 12本經典好書推薦:了解科學,感悟哲學,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好書推薦第190期:科學是人類發展的基石,哲學是人類發展的終極思考,而經濟管理類的書籍,則能讓你更好地管理自我,提高學習能力。本期將為大家推薦12本經典好書,他們來自於三個領域(當然劃分領域,絕不意味著死標準),分別是科學、哲學和經濟管理,對某一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閱讀。
  • 怎樣訂閱《人與自然》雜誌?
    想要訂閱《人與自然》雜誌,可選擇以下的訂閱方式哦!①、搜索「雜誌鋪」,進入官網搜索《人與自然》雜誌推薦《人與自然》是一本以「生命智慧」為核心思想依託,集合有自然人文情懷和生命智慧的學者專家、思想者、行動者一起共創的雜誌。
  • 好書推薦|最適合初中生閱讀的6本經典科學類書籍
    英國教育特別注重孩子科學課程的學習,從小學開始,英國的孩子們就已經開始接觸科學、學習科學知識。但是教科書裡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為了幫助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能力。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6本適合初中階段學生閱讀的經典科學類書籍。在這些書籍裡,孩子可以理解到為什麼科學如此美好,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幫助啟發孩子的科學思維。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