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鋰電池或將解決電動汽車燃燒事故問題

2020-12-01 電子發燒友

固態鋰電池或將解決電動汽車燃燒事故問題

發表於 2019-02-17 09:40:35

傳統的液態鋰電池,被科學家們喻為「搖椅式電池」,搖椅兩端為電池的正負兩極,中間為電解質(液態)。其中的鋰離子如同優秀的運動員在正負兩極間來回奔跑,在運動過程中即完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

然而,這種看似有趣的結構卻存在隱患。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電動汽車發生過10起燃燒事故。某消防單位對此總結,新能源汽車發生燃燒最為常見的場景表現為充電過程中的燃燒,此外,電池在行駛或停駛過程中也會產生燃燒。

安全性更高,可繼承液態鋰電池「江湖地位」

液態鋰電池為何會頻發爆炸,有專家分析,原因在於傳統鋰電池在大電流下工作有可能出現鋰枝晶,從而刺破隔膜導致短路破壞;電解液為有機液體,在高溫下會加劇發生副反應、氧化分解、產生氣體、發生燃燒的傾向。

而近年來,學術界、產業界認為採用固態電池在安全性上相對有所保障,視其可以繼承液態鋰電池的「江湖地位」。

「儲能的春天已經到來,儲能行業開始萌芽開花,在各類儲能技術中,電池儲能最受關注,也是發展最快的儲能技術方向。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是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陳永翀教授表示。

專家認為,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的理想化學電源。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車輛專業委員會委員孫立清曾表示,相較於傳統鋰電池,固態鋰電池的差異在於電解質固態化,理論上存在一定的優勢。

由於固態鋰電池採用鋰、鈉製成的玻璃化合物為傳導物質,取代以往鋰電池的電解液,大大提升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採用固態電解質,可以阻止電池中的一些成分燃燒。

專家介紹,固態鋰電池的密度及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進而提升電池容量。因此,在同樣的電量下,固態電池體積將變得更小。而且,由於固態電池中沒有電解液,封存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在汽車等大型設備上使用時,也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冷卻管、電子控制項等,不僅節約了成本,還能有效減輕重量。

開發還在路上,一些關鍵問題有待突破

將固態電解質引入鋰電池,是為了突破目前有機電解液存在的種種限制,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溫度範圍和安全性。與會專家提出,真正實現這些目標,仍需首先解決現有電解質材料本身以及與電極界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靳俊介紹說,近幾年他們實驗室主要開發採用固態電解質的鋰硫電池體系。用固態電解質修飾金屬鋰後,可以提高電池的循環穩定性。他們還提出一個雙電解質體系鋰硫電池概念,採用具有鋰離子導電特性LAGP體系的固體電解質,在正負極間採用少量液態電解液進行界面潤溼,測試結果可以看到,首次放電比容量能夠達到理論容量80%以上,尤其在充放電效率方面,基本上接近100%,完全沒有液態鋰硫電池中存在的穿梭效應問題。為了進一步解決電池的安全問題,他們把這個界面凝膠化,以保證裡面沒有流動態的電解液,通過聚合物進行修飾,還可以緩衝循環過程中的體積效應。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李亮亮團隊,正在研製一種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及固態鋰電池的原型,採用三元正極,固態電解質膜和石墨負荷作負極,電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非常好,上千次循環後容量保持81%。

合肥博澳國興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鄭明森博士指出,目前研發的疊片式大容量固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結構相對簡單、節點少,不需要管理系統,在組裝電池組時只需串聯而非並聯。採用一些固態的電解液替代傳統的液態電解液,可以解決電池的漏液和碰撞後燃燒問題,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

當然,固態電池開發還在路上,仍存在一些關鍵問題有待突破。專家表示,固體電池應用於儲能領域需考慮到長壽命、安全性等因素。另外,還需解決長期循環過程中的體積效應、穩定性和界面相容性等問題。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燃燒風險與控制
    但隨著電動汽車在社會上大批量投入使用,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少量的電動汽車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鋰電池起火,進而導致整車燃燒問題,或鋰電池破裂導致有毒的電解液洩漏到空氣中的問題。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起火燃燒風險,來自於電池的化學能在高溫下瞬間釋放(高壓電擊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表現為:電池的熱失控和熱擴散引起整車燃燒或爆炸、或者電解液洩漏有毒氣體。
  • 特斯拉成功「滅火」 電動汽車鋰電池安全三要素
    特斯拉深知安全性是電動汽車發展最大的關注點。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將其他汽車的安全理念融入特斯拉汽車,尤其是將電池的安全問題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此次事故中,燃燒的電池組並沒有殃及其他電池組,除隔離裝置發揮作用外,還得益於電池組的通風孔設計,使火苗向下方路面噴射,保障了車身安全;在車載預警系統的幫助下,車主能夠迅速逃離且毫髮未損;汽車前部的燃燒與消防隊員初期的失誤有關。
  • 鋰電池宿命:繞不過的固態電池
    當液態鋰離子電池問題暴露的時候,就是固態電池重回視線之時。這一天似乎正在到來。隨著能源、環境問題的爆發,讓電動汽車的發展迎來春天。而電動汽車的發展使得液態鋰離子電解液安全性差的問題暴露無遺。雖然手機爆炸事件也時有發生,但是由於這類電子產品帶電量較小,很少引發較大的事故,其危害也基本可控,因此安全問題並不突出。但是當鋰離子電池作為汽車動力時,動輒帶電幾十度,一旦發生燃燒爆炸,帶來的危險便是致命的。中國動力電池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曾對此打過一個比方,動力電池就像是把「火藥桶」「助燃劑」和「打火機」關在一個小屋子,然後用一層「保鮮膜」隔開。
  • 電動汽車充電會爆炸嗎?低速電動汽車用鉛酸電池好還是鋰電池好?
    電動汽車充電不具備爆炸條件。但是具備燃燒的條件。電動汽車採用鉛酸電池的只能是低速電動車,例如老年代步車等,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汽車採用的都是鋰電池。電動汽車充電時可以引發火災,但是機率特別低。燃燒的原因無非是電源管理模塊出了故障、導致電池過充電、電流過大、電池熱失控後會發生劇烈的自燃,從而將整輛車引燃。新聞中報導的電動汽車自燃很多原因都是事故引起的,例如電池在事故中被刺破,電池刺破後會劇烈燃燒,而且這種火災很難救,一但燃燒起來只能用大量的水降溫滅火,滅火器幾乎沒有效果。但是消防車不可能來的那麼及時,因此事故引發的自燃,大多車輛都會因為救火不及時而化為灰燼。
  • 電動汽車用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面世
    依託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建設的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開發出新一代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 該隔膜具有耐高溫性能優異、阻燃性能極佳、電解液浸潤良好等特點,極大地提升了鋰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使用性能,在中科院納米戰略性先導專項組織的第三方評價中展示出優異的高電壓性能
  • 固態電池離電動汽車還有多遠?
    近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菲斯克(Fisker)固態電池技術獲卡特彼勒投資;宣布在新加坡建電動車廠的戴森也採用的是美國Sakti3研發的固態電池;同時,已宣布進入汽車領域的蘋果公司也一直在研發固態電池技術。
  • 鋰電池熱的"冷"思考:現今的電動汽車能快充嗎?
    ,8月23日聊城發生電動火車著火事件,8月25日成都威馬汽車起火,8月26日安徽銅陵一輛安凱電動客車著火……2018年5月到8月,公開報導的電動汽車事故多達16起,其中事故原因判斷為「充電自燃」就有9起,其他事故原因包括電池故障、電器元件短路、停放中自燃等等。
  • 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究竟哪個更適合電動汽車?
    在探討之前,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電動汽車在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技術路線之間的搖擺也側面反應了企業和行業正逐步趨於成熟和理性階段。當下各家電動車企業對此問題的權衡,充分的說明了一如今電池技術對汽車產品定位的重要性!
  • 電動汽車安全質疑
    6月18日,在香港剛剛引進比亞迪電動計程車一個月,就發生了充電時爆炸事件。雖然比亞迪官方聲明此次輕微爆炸是源於充電盒故障,但還是不禁令人想起了前兩年發生的兩起電動汽車因不同原因起火的事故,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的討論。 2012年5月26日,深圳濱海大道上一輛電動計程車被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追尾後,電池短路起火。
  • 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時代來臨,挖掘風口上的「豬」?
    蔚來NIO Day發布 1月9日,蔚來汽車新款DayNIODay正式發布,2022年Q4交付,新車定位為大型純電動轎車,其新車有兩個亮點引起大家關注,也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
  • 拯救鋰電池!解讀微宏動力不燃燒電池技術
    場長導讀:電動車電池起火爆炸是電動汽車領域共同的大敵。每輛電動汽車都搭載了一個大電池包,電池如果內短路,就會起火爆炸。預防電池起火爆炸是全球電池研發人員的共同課題。微宏動力發布不燃燒電池技術,從多方面保護電池安全。
  • 蔚來汽車拋出的固態電池概念,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動力電池通常分為化學電池、物理電池和生物電池三種,電動汽車通常使用的是化學電池,它是車輛驅動能量來源,是電動汽車心臟,從結構上可分為蓄電池和燃料電池,其中蓄電池泛指可重複充電電池,大致有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和鉛酸蓄電池等。鋰離子電池因為能量密度相較其他幾種更高,以及循環壽命更長,成為電動汽車乃至大多數電子產品的最好選擇。
  • 固態鋰電池研發願景和策略
    儘早理解如何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如何兼顧其它綜合技術指標的實現,儘早確定較為可行的技術路線,是目前學術界、產業界關心的重要問題。本文作者根據對目前液態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科學與技術研發現狀的理解,小結了固態鋰電池目前仍需要解決的主要科學與技術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從規模製造的角度,比較了四種含有不同形式固體電解質材料電池的特點,預測了固態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和實現時間。
  • 電動汽車電池安全嗎?有輻射?
    對於目前用於電動車的電池是否有輻射的問題,中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傳福說:「這個擔心是多餘的,我們的產品都符合國家的法規……坦率地說我們的大巴電壓是750伏,其實像我們北京上海的朋友坐地鐵,地鐵的電壓是1500伏,幾乎高了一倍,坐地鐵都不擔心電磁幹擾,那麼坐我們的大巴就更不用擔心。所以請大家放心,坐電動大巴是安全的」。
  • 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表,電動汽車鋰電池介紹
    導讀: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表,電動汽車鋰電池介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表,那麼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怎麼樣,在電動汽車中,電動汽車鋰電池決定著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表是如何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電動汽車鋰電池價格表,希望能幫到大家。
  • 廣汽新能源埃安S再起火 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汽車還能買嗎
    汽車記者,記錄汽車 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到底還能不能買? 據觀察者網報導,8月23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椰博路與椰合一街交叉路口,一輛廣汽新能源埃安S當街起火自燃,熊熊烈火照亮了整個駕駛艙,滾滾黑煙直衝雲霄。消防員隨即趕到將火撲滅。
  • 史上最嚴安全測試通過「自燃」將成為電動汽車發展歷史
    其實,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燃油汽車,自燃的多數起因都是汽車內的電路出現故障,而在電路出現故障的情況中,又以電池出現故障的情況居多。用戶的這種擔心是一種多餘嗎?筆者看來,恐怕未必。不知還有多少人有印象,去年的同期,在全球範圍內,連續發生了多起電動汽車自燃事故。
  • 淺談全固態鋰電池的優勢和挑戰
    而如果採用了全固態電池技術,以上的1和2兩點問題就可以直接得到解決,而且所得的電池的最高工作溫度可以從現在的40度提升到更高,這樣就可以使電池的適應工作溫度區間更寬,應用範圍也會更廣。 安全性,其實是全固態電池領域發展的最根本驅動力之一。下面說一下固態電池的優勢 固態電池有哪些優勢?
  • 固態鋰電池異軍突起,解決電動車裡程焦慮的終極殺器?
    蔚來發布搭載固態鋰電的ET7這款車最讓我關心的就是它搭載150kWh的固態電池,續航裡程可以超過1000公裡。你想,如果這種固態電池搭載在電動兩輪車上,我滴個乖乖,那電動車的裡程焦慮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電動兩輪車的市場份額必能大大提升。本質上,固態電池的原理和「傳統」的鋰電池是相同的,都是靠著鋰離子在電池的正負兩極之間穿梭往來,實現充放電的功能。
  • 純電動汽車到底是星辰大海還是海市蜃樓?(上)
    而頻繁出事的威馬汽車,用的是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中興高能電池。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一家汽車企業,短短的時間內,「偷梁換柱」再次將業內認可的高質量的寧德時代的電池更換成中興高能?威馬汽車又出事了。10 月 27 日晚,網友發博爆料北京市海澱區北四環力學所內一輛威馬電動汽車發生起火爆炸事故,威馬汽車隨後在微博做出回應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