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安全測試通過「自燃」將成為電動汽車發展歷史

2020-11-29 易車網

是什麼原因導致你在想要購買一臺電動汽車的時候望而卻步?有人的答案是續航,也有更多的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近幾年來,電動汽車一方面為人們帶來了便利,比如節省費用、綠色出行等等;另一方面,有關電動汽車的負面新聞也是不斷纏身,在這些負面的聲音中,最常見的一種聲音則來自於電池安全——自燃。

其實,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燃油汽車,自燃的多數起因都是汽車內的電路出現故障,而在電路出現故障的情況中,又以電池出現故障的情況居多。用戶的這種擔心是一種多餘嗎?筆者看來,恐怕未必。

不知還有多少人有印象,去年的同期,在全球範圍內,連續發生了多起電動汽車自燃事故。接二連三的電動車自燃事故,讓很多非電動汽車車主甚至不敢把車停在電動汽車的旁邊,以避免殃及池魚的慘劇發生。而更多的消費者也開始更加擔心電動汽車上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那麼,是否有解決辦法呢?

根據筆者了解的情況,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似乎仍然沒有哪種辦法可以完全解決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呢?這是個古老的問題,不如先從動力電池的種類聊起。

動力電池兩強爭霸安全才是獲勝關鍵

談起動力電池的種類,目前在市面上經過激烈的競爭留存下來的兩個選擇分別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種動力電池各有優缺點,具體情況如下:

三元鋰電池:這是最早開始普遍應用的動力電池之一,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振實密度高的特性。但同時,其最大的弊端在於安全性差、耐高溫性差、壽命差、大功率放電差等問題。

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的壽命相比要更長,充放電倍率大、安全性好、耐高溫性也好,同時元素無害、成本低。而它也並非沒有缺點,其缺點在於能量密度低、振實密度低。

磷酸鐵鋰電池

從兩種常用的動力電池的特性上不難看出,它們各有優缺點,都不太完美。但對於電動汽車當下的發展來說,又必須要使用。於是,為了保證其安全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電池模組、電池包的設計結構上動手進行優化,例如採用更加堅固的金屬外殼打造電子模組或電池包。但這些方式,仍舊僅僅是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進行優化,可以提升的空間還是有限。

既然,針對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行業內只能依靠技術優化將危險將至最低,那如何保證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呢?自然是只能依靠行業的準入標準等,依賴非常嚴苛的試驗來保證動力電池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此前,筆者也曾參觀採訪過多種電池安全的實驗室,這些試驗,都是儘可能模擬電池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可能會出現的短路狀態,以測試電池的安全性能。其中,對於動力電池的測試當中,最為嚴苛的當然是針刺試驗。

電動汽車的電池組和電動機組件

又一次針對針刺試驗的挑戰

針刺試驗是對於鋰電池安全測試試驗當中最為複雜的,因為其原理是通過外力扎入的鋼針,導致電池產生內短路點,一般情況下,鋰電池的能量都會通過內短路點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最多會有70%的能量在一分鐘內釋放),導致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繼而引發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熱失控。

為什麼說針刺試驗是鋰電池測試最為嚴苛的方法呢?主要是因為目前無論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都比較難以合格的通過該項測試。但其實試想在現實生活中,電動汽車最極端的情況就是車禍,車禍中,電池被異物刺入也並非不可能遇到的情況。並且,車禍中電動汽車發生燃燒甚至爆炸要更加危險。

動力電池針刺試驗原理示意圖

因此,針刺試驗對於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檢測,是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的。當然,不能否認的是,針刺試驗的確被行業「選擇性擱置」,但究其原因竟然,正是上文提到的沒有一款三元鋰動力電池可以通過針刺試驗。

真的沒有任何一款動力電池可以通過針刺試驗嗎?日前,有這樣一個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開來,視頻如下:

從視頻上可以看到,一種全新的動力電池成功的通過的針刺試驗。這無疑是為行業的發展又一裡程碑。如果一款動力電池連針刺試驗都能安全通過,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安全係數得到了飛躍式的進展。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三元鋰電池在被針刺穿的一瞬間就發生了爆燃,溫度超過500攝氏度,場面與文章開頭提到的電動車輛自燃的場景非常相似。

某電動汽車在上海自燃事件錄像,場景與三元鋰電池的針刺試驗很像

磷酸鐵鋰電池的結果相對較好,並沒有發生起火燃燒的現象,唯一的隱患在於電池表面的溫度卻高達200到400攝氏度,這樣的高溫極有可能引燃附近的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這場實驗中最為搶眼的是一款名為刀片電池的測試品,刀片電池在被刺穿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異常表現,甚至連冒煙都沒有,結構依舊穩定。通過溫度傳感器顯示,電池表面的溫度只有60攝氏度,甚至低於夏季北京地面最高70攝氏度的溫度。

三種動力電池測試結果

這款通過針刺試驗的刀片電池,究竟是什麼呢?

刀片電池是比亞迪最新研發的超級磷酸鐵鋰電池,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這一次比亞迪將電芯做成了「刀片」形狀。

比亞迪刀片電池

電池做成「刀片」有哪些好處呢?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首先帶來的改變就是安全性,這個在針刺試驗的狀況已經可以說明了。筆者了解到,比亞迪在刀片電池上使用了全方位高溫「陶瓷電池」技術來保障電池安全。

在高風險安全位點全面使用耐高溫和具有優異絕緣性能的高溫陶瓷塗層,如極耳陶瓷、陶瓷極柱等應用,讓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除了安全性能方面的提升,刀片電池的長度還是可以根據電池包的尺寸進行定製,最長可以做到2米多。這讓刀片電池在成組時可以跳過「模組」,直接組成電池包。這也大大簡化了電動汽車的組裝過程。

比亞迪刀片電池生產車間

從行業而言,刀片電池的出現對於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兩個行業都具有重大意義。在動力電池行業裡,無疑可以促進行業的再度創新,相比此前因為「大家都做不到」導致對安全性意義最大的針刺試驗「暫時擱置」,現在刀片電池做到了,必然會促使行業內的人士加大創新力度,去努力爭取讓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都提升至可以通過針刺測試。

對於電動汽車行業而言,一方面,刀片電池提升了電動汽車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升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極端條件下(車禍等)的安全性,提升車主的安全性。

對於消費者,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提升了,也就可以更好的打消消費者此前在選購電動汽車時的憂慮,繼而推動電動汽車的銷量。

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比亞迪交出硬核答案——刀片電池

不得不說,刀片電池是比亞迪交出的一份硬核答案。硬就硬在電池的升級是實實在在的秀肌肉,展現硬實力。顯然,這項技術的革新對於行業發展、消費者應用都是有著決定性意義的。

正如開篇提到的,比動力電池的安全決定了電動汽車的安全,電動汽車的安全則決定著駕駛者與乘坐者的安全。如今,最為普遍的設計是將決定安全的電池包布置在汽車的底部,目的是防止電池包受到撞擊破壞。但是放在底部就要面對可能出現的磕碰問題,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比如電池包外殼就可能被劃破、刺破,傷及電芯,甚至有刺穿整個電池包的風險。

從這樣的一場測試可以看到,刀片電池即使在遇到極端的情況時,即便是遭遇電池被貫穿的最惡劣情況,電池表面的溫度也不會超過60度,從而保證了電動汽車既也不會起火、更不會爆炸,如此最大程度保障了駕駛者與乘客的人身安全。

比亞迪漢EV將率先採用刀片電池

筆者從比亞迪方面得到的消息稱,如此安全可靠、性能優越的刀片電池將率先搭載在漢EV車型上。由此可見,漢EV的推出或將徹底改變電動汽車安全的現狀。

眾所周知,比亞迪最早以電池起家,對於電池的研發可謂是看家本領。旗下電池種類眾多,不僅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還包括應用於手機的鈷酸鋰電池等。但是無論做哪種電池,「安全」在比亞迪內部始終都被定義為最高等級。

由於比亞迪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在量產電池的技術選擇上顯得就相對有些「保守」。但提升產量相比提升電池的安全性來說,實現起來顯然會更加容易。比亞迪寧可抱著犧牲產能先保證安全的這種「保守」態度,換來的是電池安全性更高的結果。這顯然是對所有終端用戶的負責任的態度,展現了一家以技術立身企業的擔當。

看過往,16年超過70萬的新能源汽車裝車記錄中沒有發生過一起電池安全事故,足以充分展現比亞迪電池的安全特性。

比亞迪方面告訴筆者,電池的材料決定了電池的安全性極限,當下,在電池材料沒能有創新材料改善性能的情況下。業內對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的過分追求已經觸碰到比亞迪嚴防死守的安全底線。因此比亞迪才決定研發「刀片電池」,給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更加安全的動力電池,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此次刀片電池的推出,對於行業而言,是一次裡程碑式的發展。在此之後,或許「自燃」將徹底成為電動汽車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最終被從電動汽車的字典中刪去。但比亞迪依舊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繼續探尋電池發展的可能,為電動汽車進入千家萬戶,讓綠色出行早日普及而前行。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安全嗎?弄清了鋰電池的原理,自然就有了答案
    從環保角度來講,新能源電動汽車顯然要優於傳統的燃油汽車,而從購買難度上來講,獲取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指標也要相對容易,但很多人卻仍心存疑慮,這種疑慮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擔憂,畢竟多起新能源汽車自燃的例子就擺在眼前,那麼新能源電動汽車到底安不安全,是否可以購買呢?
  • 電動汽車「自燃」有望終結,刀片電池能否逆轉三元鋰?
    「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在3月29日的刀片電池發布會上說,刀片電池將改變行業對三元鋰電池的依賴,把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引回「正道」,並將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引領全球動力電池安全新高度。
  • 我國電動汽車安全分析報告
    因此,各方不能只關注量的增長而忽略質量的提升,需要保持理性,應當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對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放鬆;不能像產業發展初期那樣,將研發環節當成市場環節,把不成熟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拿消費者做試驗。  電動汽車正從初創期進入到穩步上量的階段,這個時候更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發展速度要以安全為前提保證。但也要看到,安全問題不能無限放大,更不能因為安全被重視就否定了電動汽車。
  • 百人會《電動汽車安全報告》全文
    因此,各方不能只關注量的增長而忽略質量的提升,需要保持理性,應當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對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放鬆;不能像產業發展初期那樣,將研發環節當成市場環節,把不成熟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拿消費者做試驗。  電動汽車正從初創期進入到穩步上量的階段,這個時候更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發展速度要以安全為前提保證。但也要看到,安全問題不能無限放大,更不能因為安全被重視就否定了電動汽車。
  • 電動汽車安全焦慮-雷雨出行真的比燃油車更危險嗎
    電動汽車這幾年的發展特別的迅速,以至於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全面的概括的話,非一個「火」字莫屬。一方面,電動汽車從2015年開始,像火一般引領了全球的熱潮;而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8年開始,也許是為了解決裡程焦慮的問題,大幅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導致電動汽車的自燃事件頻率增加,甚至幾天內接二連三的「火」。而在全球範圍內,電動汽車最火的應當算是中國,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和銷量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是遙遙領先。
  • 史上最小電動垂直飛行汽車首飛成功
    近日,日本SkyDrive公司首次載人飛行試驗成功,其代號SD-03飛行汽車在10米高空盤旋4分鐘後成功著陸。據了解,在全球100多個飛行汽車項目中,SkyDrive是試飛成功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該公司負責人福澤智宏(Tomohiro Fukuzawa)表示,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這輛飛行汽車將在2023年投入生產,全面實現商業化。
  • 電動汽車安全質疑
    2011年4月11日,杭州,上路未滿3個月的電動計程車在路邊自燃起火。 材料、安全需平衡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在電動汽車上主要使用的動力電池。 2012年,Volt也發生了在碰撞測試一段時間後電池起火現象。難道說,無論什麼樣材料的電池都會有易燃易爆的安全隱患嗎? 黃學傑認為,並不能因這幾次事件就判斷電動汽車電池不安全。「凡是含有能量的器件,在高速撞擊的情況下都可能出現短路或者燃燒。即使現在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十分普及的燃油汽車,它的油箱在同樣的情況下也會發生爆炸。」
  • 純電動汽車發生自燃 用水滅火會觸電嗎?
    純電動汽車在國內政策的推動下,一兩年間就快速的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或許你並不是新能源車主,但只要你在路上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有益於環境保護、走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無處不在,我們似乎已經能夠預見純電動汽車在未來完全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的景象。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89期:國外召回國內不賠!寶馬插混自燃...
    路線圖列出了幾個落實到數據的產品應用指標:到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變為混合動力,而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銷量佔比達到50%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的佔比將佔95%以上。此外,網聯式高自動駕駛車輛到2035年將在國內廣泛運行。
  • 關於電動汽車的這些謠言,你信了嗎?
    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如今在大街小巷看到的綠色車牌越來越多,電動汽車已經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大眾的焦點。 有句俗話叫:「人紅是非多」,眼下電動汽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被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同時,有關電動汽車駭人聽聞的謠言也越來越多。
  • 人工智慧將大大加快電池開發速度,從而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
    純電動汽車是目前世界所發展的大趨勢,每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但是新能源汽車也面臨很多的問題;電池問題,目前純電動汽車所採用是鋰電池,充電效率高,但是電池容易發熱,容易引起自燃;這也是很多純電動汽車所面臨的問題
  • 電動汽車這點「火」,石墨烯電池能「澆滅」嗎?
    電動汽車自燃早在2010年,我國就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納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國家戰略的形式為新能源汽車"正名",也在政策上給國內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力的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短期之內取得了較突出的成就,然而隨著近年來多起電動汽車自燃事故的出現,安全性成為電動汽車的一道坎。
  • 行駛3萬公裡才能領補貼 史上最嚴新能源汽車標準出臺
    原標題:行駛3萬公裡才能領補貼:史上最嚴新能源標準讓車企遇「蜜汁尷尬」   5月17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其中有12款新能源車型未能滿足「累計行駛裡程達到3萬公裡」的要求,沒有通過審批。
  • 電動汽車絕緣嗎?電動汽車絕緣測試介紹
    導讀:電動汽車絕緣嗎?電動汽車絕緣測試介紹環境的汙染是當下棘手的問題,因為大家都面臨著共同的困擾,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燃油車被新能源汽車取代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不斷提升,更多消費者也開始接受新能源汽車,下面就和太平洋汽車網小編一起看下電動汽車不絕緣的原因吧。
  • 史上最小電動垂直飛行汽車
    將汽車與飛機結合,是人類由來已久的夢想。按照摩根史坦利分析師的預測,到2040年飛行計程車將會普及。,尺寸大,而SD-03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垂直起降器,僅需佔到兩個停車位。SD-03採用了四對旋翼(每一對有兩個,旋轉方向相反)和八個電動馬達。之所以採用這麼多個,除了為了獲得足夠的升力,還是為了保障安全。一旦一個或多個旋翼或馬達失靈,剩下的還能繼續運作,以保證它正常降落。SD-03旋翼設在側身,而不是底部,可防止其與地面發生撞擊。SD-03的頭燈為白色,尾燈為紅色,為的是讓地面人員能更清楚地了解它的飛行方向。
  • 誰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未來發展的趨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以 97 歲的高齡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年齡最高的得主,但更重要的是他發明了鋰離子電池,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自燃或爆炸問題已發生近50起,這讓消費者對電池的安全穩定性更為擔憂。
  • 電動汽車電磁輻射有危害嗎,一起來看
    隨著全球各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全球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酸雨、臭氧層破壞、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不斷的出現使得人們終於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於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電動汽車電磁輻射有危害嗎?
  • 關注鋰電池安全,特斯拉電池為什麼會爆炸自燃?
    關注鋰電池安全,特斯拉電池為什麼會爆炸自燃?鋰電池的安全性是動力電池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特斯拉的自燃事件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敲響了警鐘,特斯拉電池爆炸不是一兩次,電動車起火也時有發生,莫不是電動車鋰電池真的不安全?請看文本解析。
  • 買電動汽車要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池的車?
    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大續航長但易高溫引發自燃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最在乎的就是續航長短,續航裡程要長,就需要加大電池容量,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如今包括特斯拉Model3等車都是採用三元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好於正常鈷酸鋰的優點。
  • 電動汽車因何爆炸?揭開鋰電池「王炸」的秘密
    撰文 | 李存璞(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2020年10月27日晚間,一輛位於北京北四環的威馬EX5電動汽車發生自燃爆炸,是最近一個月以來威馬汽車的第三起自燃起火事件。此事再次將電池安全性問題推上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