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出行圈裡最火的事情當屬蔚來推出了旗下首款旗艦轎車ET7,帶自動駕駛功能,售價起步44.8萬元,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蔚來發布搭載固態鋰電的ET7
這款車最讓我關心的就是它搭載150kWh的固態電池,續航裡程可以超過1000公裡。你想,如果這種固態電池搭載在電動兩輪車上,我滴個乖乖,那電動車的裡程焦慮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電動兩輪車的市場份額必能大大提升。
本質上,固態電池的原理和「傳統」的鋰電池是相同的,都是靠著鋰離子在電池的正負兩極之間穿梭往來,實現充放電的功能。不同的是,固態電池中的電解質是固態的,而傳統鋰電池的電解質是液態的。
相對於液態鋰電池來說,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強。蔚來這次選用的固態電池超高能量密度達到了360Wh/kg,相比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超過50%,而且這還不是固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固態鋰電池不僅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還更好。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包內既沒有液體,也沒有氣體,基本上都是固態鋰離子,結構更加穩定,固態電解質可以防止金屬形成樹突,從而避免電池短路、過熱和故障。
固態鋰電池的出現被當作是液態鋰電池與鉛酸電池的革命性突破。除了蔚來,大眾、寶馬、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等車企及電池企業在固態電池領域都有所布局,這一趨勢已經十分明朗。
視線回歸到電動兩輪車行業,由於新國標對整車自重的嚴格限制,導致整車廠在設計時不得不對某些功能進行「閹割」以滿足重量需求,大大限制了電動車這個產品的「想像」空間。據悉,已有部分固態鋰電池嘗試在電動兩輪車上應用,這為行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電池在整車中的重量佔比越少,留給設計師的空間就越大,電動車的消費群體滿意度才會更高。鉛酸電池和液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天花板已經很明顯,如果要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的能源,固態鋰電池是我們目前可以想出的最佳選擇。
猶記得,去年還有媒體稱「固態電池要實現大規模普及起碼還要等10年時間」。一年後蔚來就宣布要把固態電池應用到電動車上,產業變革正在以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迎面撲來。
解決裡程焦慮之後,在未來電動車將會承擔越來越多的功能。除了交通工具之外,更可能被定義為下一代的信息平臺,沿著「收音機—電視—電腦—手機—電動車」進化線路行進,可以說這是一個讓人充滿「想像力」的產品。
有人說電動車鋰電化是一把鑰匙,它把電動車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引向智能化、網聯化、數位化,固態鋰電池的出現能夠加速這種產業進程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