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愛麗絲 爸爸真棒
「我家孩子在藝術/數學/語言方面好像比別的孩子優秀,他/她該不會是個天才吧?該怎麼培養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收穫過驚喜,也產生過這樣的疑問。
其實,如今在國際主流研究中,「天賦教育」已經非常成熟,比如全美天才教育研究會會長Joseph Renzulli針對天才提出過「三環模型」,還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等等。
在天賦教育應用比較廣泛的美國,大部分公立小學都會給孩子提供測試,某一方面突出的可以去上「天才班」(Gifted program),防止在普通課堂中「吃不飽」,還有約翰·霍普金斯天才少年中心(也就是我們熟悉的CTY)這樣的機構給孩子提供超前教育,扎克伯格、谷歌創始人布林……等都是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
在中國,「天賦教育」(Gifted Education)的概念則不夠普及,難怪家長們會覺得無從下手。
不過,最近北京致知學校來了一位新的學術校長Michael Cascianelli,他在劍橋讀教育學碩士和博士時的研究課題正是天賦教育,也將把天賦教育方法應用到致知學校,這對中國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左: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右:他的著作《理解天賦教育—父母與教育者必讀》
北京致知學校是在疫情下少數順利開學的新校之一,「爸爸真棒」之前就寫過這所K9一貫制國際化學校:它來自哈佛「零點計劃」成果的國際素養,耶魯的SEL社會情感學習,以及位於「國際創意設計小鎮」何裡棲地社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而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的加入,無疑又給這所學校增加了亮點。
△Michael校長和北京致知學校的學生們在一起閱讀
那麼,「天賦教育」的秘密是什麼?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又將怎樣在北京致知學校推行天賦教育?我們專程來到北京,和這位新的學術校長面對面,向他請教了關於天賦教育的一切。
01 。
理解「天賦教育」第一步
是別給孩子貼標籤
家長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賦兒童」,而在和Michael的談話中,我們卻意識到,給孩子貼這種標籤也許並不明智。
Michael是義大利人,不過來自一個很「國際化」的家庭,家人在英國長期工作過,因此他從小就是在英語和義大利語的浸潤中長大的。
他在人文、音樂領域表現出了很強的天賦,讀中學時,就被學校貼上了「天才少年」的標籤。
「其實不論孩子是有天賦的還是需要特殊教育,學校應該做的都是給孩子支持和引導。而我當時所在的學校,只是下了個結論說我有天賦,別的什麼都沒做。
結果,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又要承擔老師的期望,就和周圍的教育環境變得十分疏離,雖然也能得到不錯的分數,但我對學校慢慢失去了信任,而是沉浸在音樂和其他和課堂無關的學術領域裡自得其樂。」
正因如此,Michael後來到劍橋做天賦教育相關研究時,接觸到不給孩子打標籤的Joseph Renzulli天賦教育理論,就被深深吸引了。
「Renzulli的理論不強調『天賦兒童』,而是強調孩子的『天賦行為』(gifted behaviors)。」 Michael解釋道。
那麼什麼是天賦行為呢?Renzulli 提出了一個「天才三環模型」:如果孩子的某個行為同時表現出三個特點:1、高於平均水平的能力,2、創造力,3、執著精神;就可以稱之為具有「天賦行為」。
△Joseph Renzulli是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全美天才教育研究會會長,上圖是他的「天才三環模型」
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和老師就不再把目光關注在某個特定的「天賦兒童」身上,而是關注所有孩子都可能出現的天賦行為。
更令人激動的是,Renzulli還為學校設計了一套培養孩子天賦行為的完整方法——「豐富教學模式」(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SEM)。
Michael在義大利做校長時,就曾在兩所學校推行過這個模式,結果真的有很多孩子展現出了令人驚喜的「天賦行為」,比如13、4歲的孩子就能出版書籍,或者針對攝影、藝術方面的話題做講座等等。
在致知,Michael發現的孩子們幾乎都具備「天才三環模型」的第三點——都有執著精神,這可能跟家長對他們的良好教育有關。通過「豐富教學模式」的推行,我們完全有理由對致知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走在北京致知學校的校園裡,可以看到走廊上張貼著每一位學生的海報,可見學校對孩子的「個性化關注」
02 。
「天賦教育」在學校如何推行?
致知的課程框架是國家課程和IB相結合,這已經為「天賦教育」的推行打好了基礎。Michael告訴我們,IB的整套學習方法就是要求孩子們用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所有的學科,而「探究」正是發展天賦的重要方式。
同樣,致知的課外課(戲劇、馬術、遊泳等幾十門)也能豐富學校環境、增強孩子探索的興趣。
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在學校架構方面,致知還將引入「豐富教學活動小組」(Enrichment clusters)——讓老師把自己熱愛的領域帶到學校來,提供給感興趣的學生們。
△致知的小學圖書館
比如老師A對寫作感興趣,那麼喜歡寫作的學生們就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時間裡和這位老師聚在一起,專注於感興趣的領域。
他們不僅可以學習寫作技巧,還可以訂寫作計劃,一起完成某個項目,甚至一起為小學或幼兒園的孩子寫一本書並出版。其他的老師和學生,則可以在運動、烹飪、心理學……等等各自感興趣的領域一起探索。
「豐富教學活動小組」最大的好處在於,它不以常規課程為基礎,老師和孩子們在他們共同的愛好上傾注了自己的熱情,那麼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孩子們建立的關係就超越了常規教學,而孩子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出聲音。哪怕是非常害羞、或者不願跟別人主動提起自己興趣的孩子都能從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北京致知學校的孩子們
「豐富教學模式」具體到教與學上,也有一套方法:
第一,一般性探索活動。致知會把各領域的專家或者有專長的家長請到學校裡來,發掘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並給他們創造體驗的機會。
比如,當老師發現有孩子對外交或者工程感興趣時,學校就會請一個外交官或工程師到學校裡來,讓孩子和他交流,深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北京致知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
第二,集體培訓。這一步驟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在前面的活動基礎上進行,比如有工程師來到學校,和孩子分享了一些相關知識以後,孩子們就可以在一起做一些工程方面的項目,親手製作一些東西。
第三,個體和小組研究實際問題。這是最重要的、也最能激發孩子主動性的一部分。Michael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幾年前,他還在國外學校的時候,有一次聖誕節前不久,一個孩子突然遞給他一疊紙說是給他的禮物,原來,這是她自己寫的一個30頁的劇本。
而當Michael問她為什麼會給自己這個禮物時,孩子回答:我特別想寫一本書,但我不知道怎麼做。
她知道Michael在幫助學校實施天賦教育,於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Michael被這個孩子打動,於是親自做她的導師,每月花時間和她討論書的內容,並給她安排了寫作課程。
5個月後,這個孩子真的寫出了一本書,學校也花了很多力氣去幫她聯繫出版社,使得這本書最終能夠出版。當時,她只有13歲。
△「豐富教學模式」的三種服務形式
在一整套天賦教育的方法之外,Michael一直在強調學校對孩子貫穿始終的引導和支持。
他告訴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有很多機會參加課外活動,但在一個學期裡,他們的興趣水平會上升、下降或者轉移到其他方面,老師們要始終關注孩子興趣的變化,並為他提供相應的支持。如果只是把各種興趣課和活動開出來,讓孩子去隨意選擇,那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說到底,「天賦教育」還是離不開整個環境的的關注和支持,因此給老師和家長「賦能」就非常重要。
△北京致知學校的課堂
03 。
給老師和家長「賦能」
在整個學校推行「天賦教育」,需要全體老師乃至家長的努力。因此,Michael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老師進行「天賦教育」方面的職業發展培訓,讓老師們都了解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現在,致知的老師們都已經完成了康乃狄克大學Renzulli「豐富教學模式」的官方培訓,獲得了證書。在具體實施中,有Michael這個專家在,也可以隨時給老師指導。
其次就是家校聯盟。Michael說,家長是整個「天賦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致知希望家長能夠深入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因此,會為家長提供各種工作坊、講座活動,讓家長更深地理解天賦教育,學會培養孩子的天賦。
通過這樣的方式,致知不僅為孩子提供了「豐富教學模式」,也為老師和家長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和機會,讓學校的每個成員一起得到發展。
△北京致知學校的課堂
「寫在後面的話」
跟Michael見面時,他先來了一句流利的中文「很高興認識你!」,讓我們都十分驚喜。原來,他還在劍橋讀書時,就曾經來復旦大學上夏校學習中文。
他笑言「當時在中國一下飛機,就覺得好像回到了我在義大利的老家,因為中國人和義大利人都特別友好熱情。「
現在,Michael還在繼續學中文,但他表示學語言的目的並不只是理解對方說的話——翻譯軟體已經越來越智能,或許幾十年後人們就不需要再學外語了。
但語言仍然是理解另一種文化的鑰匙,而他學習中文,也是為了理解中國迷人而博大精深的文化。
從Michael身上,我們學到了「天賦教育」的精髓,也看到了這位英語和義大利語「雙母語者」身上展現的國際素養。
△Michael當年是和女朋友一起來復旦大學讀夏校的,現在,他們已經是幸福的一家人啦!
原標題:《我家孩子不會是「天才」吧?這位劍橋博士校長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