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會是「天才」吧?這位劍橋博士校長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愛麗絲 爸爸真棒

「我家孩子在藝術/數學/語言方面好像比別的孩子優秀,他/她該不會是個天才吧?該怎麼培養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收穫過驚喜,也產生過這樣的疑問。

其實,如今在國際主流研究中,「天賦教育」已經非常成熟,比如全美天才教育研究會會長Joseph Renzulli針對天才提出過「三環模型」,還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等等。

在天賦教育應用比較廣泛的美國,大部分公立小學都會給孩子提供測試,某一方面突出的可以去上「天才班」(Gifted program),防止在普通課堂中「吃不飽」,還有約翰·霍普金斯天才少年中心(也就是我們熟悉的CTY)這樣的機構給孩子提供超前教育,扎克伯格、谷歌創始人布林……等都是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

在中國,「天賦教育」(Gifted Education)的概念則不夠普及,難怪家長們會覺得無從下手。

不過,最近北京致知學校來了一位新的學術校長Michael Cascianelli,他在劍橋讀教育學碩士和博士時的研究課題正是天賦教育,也將把天賦教育方法應用到致知學校,這對中國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左: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右:他的著作《理解天賦教育—父母與教育者必讀》

北京致知學校是在疫情下少數順利開學的新校之一,「爸爸真棒」之前就寫過這所K9一貫制國際化學校:它來自哈佛「零點計劃」成果的國際素養,耶魯的SEL社會情感學習,以及位於「國際創意設計小鎮」何裡棲地社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而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的加入,無疑又給這所學校增加了亮點。

△Michael校長和北京致知學校的學生們在一起閱讀

那麼,「天賦教育」的秘密是什麼?Michael Cascianelli校長又將怎樣在北京致知學校推行天賦教育?我們專程來到北京,和這位新的學術校長面對面,向他請教了關於天賦教育的一切。

01 。

理解「天賦教育」第一步

是別給孩子貼標籤

家長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賦兒童」,而在和Michael的談話中,我們卻意識到,給孩子貼這種標籤也許並不明智。

Michael是義大利人,不過來自一個很「國際化」的家庭,家人在英國長期工作過,因此他從小就是在英語和義大利語的浸潤中長大的。

他在人文、音樂領域表現出了很強的天賦,讀中學時,就被學校貼上了「天才少年」的標籤。

「其實不論孩子是有天賦的還是需要特殊教育,學校應該做的都是給孩子支持和引導。而我當時所在的學校,只是下了個結論說我有天賦,別的什麼都沒做。

結果,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又要承擔老師的期望,就和周圍的教育環境變得十分疏離,雖然也能得到不錯的分數,但我對學校慢慢失去了信任,而是沉浸在音樂和其他和課堂無關的學術領域裡自得其樂。」

正因如此,Michael後來到劍橋做天賦教育相關研究時,接觸到不給孩子打標籤的Joseph Renzulli天賦教育理論,就被深深吸引了。

「Renzulli的理論不強調『天賦兒童』,而是強調孩子的『天賦行為』(gifted behaviors)。」 Michael解釋道。

那麼什麼是天賦行為呢?Renzulli 提出了一個「天才三環模型」:如果孩子的某個行為同時表現出三個特點:1、高於平均水平的能力,2、創造力,3、執著精神;就可以稱之為具有「天賦行為」。

△Joseph Renzulli是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全美天才教育研究會會長,上圖是他的「天才三環模型」

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和老師就不再把目光關注在某個特定的「天賦兒童」身上,而是關注所有孩子都可能出現的天賦行為。

更令人激動的是,Renzulli還為學校設計了一套培養孩子天賦行為的完整方法——「豐富教學模式」(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SEM)。

Michael在義大利做校長時,就曾在兩所學校推行過這個模式,結果真的有很多孩子展現出了令人驚喜的「天賦行為」,比如13、4歲的孩子就能出版書籍,或者針對攝影、藝術方面的話題做講座等等。

在致知,Michael發現的孩子們幾乎都具備「天才三環模型」的第三點——都有執著精神,這可能跟家長對他們的良好教育有關。通過「豐富教學模式」的推行,我們完全有理由對致知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走在北京致知學校的校園裡,可以看到走廊上張貼著每一位學生的海報,可見學校對孩子的「個性化關注」

02 。

「天賦教育」在學校如何推行?

致知的課程框架是國家課程和IB相結合,這已經為「天賦教育」的推行打好了基礎。Michael告訴我們,IB的整套學習方法就是要求孩子們用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所有的學科,而「探究」正是發展天賦的重要方式。

同樣,致知的課外課(戲劇、馬術、遊泳等幾十門)也能豐富學校環境、增強孩子探索的興趣。

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在學校架構方面,致知還將引入「豐富教學活動小組」(Enrichment clusters)——讓老師把自己熱愛的領域帶到學校來,提供給感興趣的學生們。

△致知的小學圖書館

比如老師A對寫作感興趣,那麼喜歡寫作的學生們就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時間裡和這位老師聚在一起,專注於感興趣的領域。

他們不僅可以學習寫作技巧,還可以訂寫作計劃,一起完成某個項目,甚至一起為小學或幼兒園的孩子寫一本書並出版。其他的老師和學生,則可以在運動、烹飪、心理學……等等各自感興趣的領域一起探索。

「豐富教學活動小組」最大的好處在於,它不以常規課程為基礎,老師和孩子們在他們共同的愛好上傾注了自己的熱情,那麼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孩子們建立的關係就超越了常規教學,而孩子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出聲音。哪怕是非常害羞、或者不願跟別人主動提起自己興趣的孩子都能從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北京致知學校的孩子們

「豐富教學模式」具體到教與學上,也有一套方法:

第一,一般性探索活動。致知會把各領域的專家或者有專長的家長請到學校裡來,發掘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並給他們創造體驗的機會。

比如,當老師發現有孩子對外交或者工程感興趣時,學校就會請一個外交官或工程師到學校裡來,讓孩子和他交流,深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北京致知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

第二,集體培訓。這一步驟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在前面的活動基礎上進行,比如有工程師來到學校,和孩子分享了一些相關知識以後,孩子們就可以在一起做一些工程方面的項目,親手製作一些東西。

第三,個體和小組研究實際問題。這是最重要的、也最能激發孩子主動性的一部分。Michael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幾年前,他還在國外學校的時候,有一次聖誕節前不久,一個孩子突然遞給他一疊紙說是給他的禮物,原來,這是她自己寫的一個30頁的劇本。

而當Michael問她為什麼會給自己這個禮物時,孩子回答:我特別想寫一本書,但我不知道怎麼做。

她知道Michael在幫助學校實施天賦教育,於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Michael被這個孩子打動,於是親自做她的導師,每月花時間和她討論書的內容,並給她安排了寫作課程。

5個月後,這個孩子真的寫出了一本書,學校也花了很多力氣去幫她聯繫出版社,使得這本書最終能夠出版。當時,她只有13歲。

△「豐富教學模式」的三種服務形式

在一整套天賦教育的方法之外,Michael一直在強調學校對孩子貫穿始終的引導和支持。

他告訴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有很多機會參加課外活動,但在一個學期裡,他們的興趣水平會上升、下降或者轉移到其他方面,老師們要始終關注孩子興趣的變化,並為他提供相應的支持。如果只是把各種興趣課和活動開出來,讓孩子去隨意選擇,那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說到底,「天賦教育」還是離不開整個環境的的關注和支持,因此給老師和家長「賦能」就非常重要。

△北京致知學校的課堂

03 。

給老師和家長「賦能」

在整個學校推行「天賦教育」,需要全體老師乃至家長的努力。因此,Michael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老師進行「天賦教育」方面的職業發展培訓,讓老師們都了解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現在,致知的老師們都已經完成了康乃狄克大學Renzulli「豐富教學模式」的官方培訓,獲得了證書。在具體實施中,有Michael這個專家在,也可以隨時給老師指導。

其次就是家校聯盟。Michael說,家長是整個「天賦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致知希望家長能夠深入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因此,會為家長提供各種工作坊、講座活動,讓家長更深地理解天賦教育,學會培養孩子的天賦。

通過這樣的方式,致知不僅為孩子提供了「豐富教學模式」,也為老師和家長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和機會,讓學校的每個成員一起得到發展。

△北京致知學校的課堂

「寫在後面的話」

跟Michael見面時,他先來了一句流利的中文「很高興認識你!」,讓我們都十分驚喜。原來,他還在劍橋讀書時,就曾經來復旦大學上夏校學習中文。

他笑言「當時在中國一下飛機,就覺得好像回到了我在義大利的老家,因為中國人和義大利人都特別友好熱情。「

現在,Michael還在繼續學中文,但他表示學語言的目的並不只是理解對方說的話——翻譯軟體已經越來越智能,或許幾十年後人們就不需要再學外語了。

但語言仍然是理解另一種文化的鑰匙,而他學習中文,也是為了理解中國迷人而博大精深的文化。

從Michael身上,我們學到了「天賦教育」的精髓,也看到了這位英語和義大利語「雙母語者」身上展現的國際素養。

△Michael當年是和女朋友一起來復旦大學讀夏校的,現在,他們已經是幸福的一家人啦!

原標題:《我家孩子不會是「天才」吧?這位劍橋博士校長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校長說家教|家長怎樣「說教」才不會讓孩子煩?
    浙江新聞客戶端《親子課》欄目特別邀請知名校長開講,為年輕粑粑麻麻們解答親子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校長說家教」,與你相約每周二!《校長說家教》第9期為人父母者都盼望孩子成功成才,很多時候恨不得把自己前幾十年的經驗統統壓縮打包,然後一股腦複製粘貼給孩子,卻忽視了孩子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
  • 刷新認知的學霸們,我們真的羨慕嗎?
    一位只有12歲的大一新生吸引了眾人目光她叫陳舒音畢業於廣東湛江二中今年高考以理科總分620分超出當地一本線135分被浙大醫學試驗班(5+3)錄取這個專業今後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兒科三個專業方向其實陳舒音在當地早就小有名氣被譽為「天才少女
  • 她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又在劍橋大學做博士後,如今怎麼樣了?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名叫楊樹的姑娘,確實是可圈可點的人物, 她年僅16歲就考入有著985、211雙一流大學之稱的上海復旦大學,又在香港科技大學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後來在劍橋大學做博士後 ,那麼如今的她怎麼樣了呢?
  • 未出生父親便亡故,母親棄他再嫁,自學成才科學家牛頓的天才之路
    劍橋大學,這所孕育無數科學家的搖籃,移植過來這麼一棵小蘋果樹也是費盡苦心,小小蘋果樹在碧綠的草坪上特別顯眼,這是一種極顯赫極尊榮的標誌,標誌牛頓在科學界獨一無二的成就地位,也標誌著牛頓是我們劍橋大學的先輩,更標誌著一種永垂不朽的牛頓科學精神。
  • 英跳水選手攻讀天體物理學 劍橋博士想當飛行員
    奧運跳水選手中的名校博士  在NBA當中,華裔球員林書豪之所以能夠掀起轟轟烈烈的「林瘋狂」風暴,除了他在賽場當中的出色表現之外,還有另一層因素在內,那就是他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能夠在這類天才雲集的名校當中「存活」下來的,基本上是文化課過硬的頂級學習高手,而體育項目在這些學校裡並不是什麼強項。
  • 史蒂芬·霍金去世,這位天才的育兒經引人深思
    在天才父母眼裡看來,霍金幹啥都不算怪,他爸媽當時還不覺得兒子長成了天才,最大話題是他的就業。這還算是事嗎?他連論文都沒花時間就畢了業,還說過威脅導師的名言:隨便你們打幾分,給我A我就留在牛津,給我A-那就去劍橋……結果他拿到了最優成績,還是去了劍橋三一學院。
  • 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總校長張春傑
    一時間東方劍橋學校的老師們掀起了「學生管理賈(借)高見,深度學習崔(催)成林」的熱潮。因此從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成立之日起,深度學習便成為我們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改革的定海神針,也是我們學校管理者給老師們在新的崗位上開啟課堂教學改革新局面,打造課堂教學新格局的尚方寶劍,奠定了東方劍橋學校深度學習教育研究的基調和底色。
  • 15歲我國天才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我國的看法
    說到天才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奇蹟和傳奇這兩個詞。的確,天才往往是超越我們想像的,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刻苦學習,就已經掌握了我們需要努力很久的知識。他們的靈感與認知往往都如同電燈一般,一打開就亮了,然後一亮就通了。所以很多人對於天才都是由衷的佩服,他們的成就也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天才少女》,這個影片的小姑娘究竟天才到什麼地步?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 如何培養你的孩子成為天才?
    最後,心理學專家拿出一份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說,根據他的長久的研究和精細的評測,這些學生智商高,成績會很好,將來必大有作為。校長和老師們都挺奇怪的,這些學生目前成績沒看出來有多麼地與眾不同。但是既然專家這麼說,也就信了吧。過了一陣,專家回到學校,看了下成績排名,那些學生的成績果然提高了很多,有些甚至還名列前茅了。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 15歲中國天才少女成全球頂尖科學家,讓世界刷新對中國的認知!
    01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也是這些優秀少年中的一個,這個少女只有15歲但她卻被稱為天才。讓我們驕傲的是這個女孩來自中國,而且還成為了全球頂尖的科學家之一。眾人之所以對這個女孩感到驚訝並不僅僅是因為她成為了頂尖的科學家,而是在於她的年齡這麼小就有如此大的成就。
  • 震動世界的95後天才曹原,曾讀3人天才兒童班,在校長辦公室上課
    2008年,老師發現了曹原實在太聰明,按照現在的教學進度和內容,根本是在浪費曹原這位天才的時間!上課的地點是校長辦公室!學校特意為這個3人的天才兒童班騰出了一間校長辦公室!這樣的天才兒童班,精英教學,這3位天才僅用兩年的時間學完初中剩餘的課程和高中的全部課程,提前4年參加高考。
  • 這位帶出最多「學神」的杭州網紅校長,是如何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人」
    【薦文】 面對總是被吐槽的中西方教育差異,我們似乎總能從各大校長、名師的口中聽到「把學生當人」或是「讓孩子成為孩子」的辦學宣言。可我們也不禁要問,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做到這一點呢?近日杭二中校長葉翠微離任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而這位掌舵二中17年之久的「教育玩家」向外灘君透露了這所神校真正的辦學秘訣:讓學生像人,成為大寫的人!
  • 牛頓的故事:通向劍橋
    前言既然選擇了羅馬,那出發吧!別人的幸福,勿擾!國王中學這位來自農村的的學生顯然一開始並不在意學習,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沒有設定什麼宏偉的目標,上學的唯一理由就是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周圍的夥伴們也都去了校園自己也跟著去罷了。就像有些人結婚,沒有任何理由只是年齡到了。
  • 95後博士曹原破百年難題,曾在校長辦公室上課,2年讀完初中高中
    2008年,老師發現了曹原實在太聰明,按照現在的教學進度和內容,根本是在浪費曹原這位天才的時間!上課的地點是校長辦公室!學校特意為這個3人的天才兒童班騰出了一間校長辦公室!這樣的天才兒童班,精英教學,這3位天才僅用兩年的時間學完初中剩餘的課程和高中的全部課程,提前4年參加高考。
  • 我是劍橋大學物理系博士,關於光子晶體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劍橋大學物理系博士
  • 這位媽媽是天才!把英語單詞彙成「思維圖」,孩子1周就記完800個
    這位媽媽是天才!把英語單詞彙成「思維圖」,孩子1周就記完800個單詞作為我們英語學習的基礎,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關鍵,因此,如何記好單詞,這對於孩子們來講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在小學階段,單詞的記憶是我們孩子主要的學習內容,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對於單詞如何掌握好,這對於家長們來講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天才少年,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最後卻還不如一個普通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學習一路開掛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也有一些小孩卻讓父母恨鐵不成鋼,只能咬牙切齒的認清現實: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有一個天才少年,活成了「別人家的小孩子」,10歲大家還在上小學的年紀,他卻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之後成功讀研,在16歲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還在奮戰高考,而這位神童已經是個博士生了。 很多人以為這位天才少年會不斷的開掛下去,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張炘煬卻始終沒有畢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萍子臨夏支教: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英語,這位校長也是拼了
    參加比賽的孩子們英式打扮、精緻的妝容吸引了眾多孩子們的眼球:單薄的燕尾服和漂亮的紗裙,感覺好似春天。 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英語,韓集小學年輕的馬校長也是拼了。本不是英語專業的他,竟然用充滿磁性的英語朗誦了開幕詞,全校師生為校長的精彩致辭送上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驅趕了冬日的寒冷,操場瞬間熱鬧起來,應該是沸騰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