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語
朱子曰:「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對於基礎教育的發展而言,課堂教學改革一直都是進行時。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其關鍵點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深度學習理論和實踐正是在這樣的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著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激勵學生從表層走向深處,從而培養和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但目前深度學習理論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實踐研究也不夠深入。在此情況下,我們中小學校的校長很有必要走出繁雜的日常事務,回顧梳理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特別是深度學習方面的實踐探索情況,對此進行高度聚焦和整體性探討,以此促進深度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紮實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幅提升。
「『天鵝城』2020課堂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活動,是三門峽市教育局繼線上教學及交流活動之後,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深度學習探索的重要舉措。在此,我市各中小學校長立足課堂教學改革,著眼深度學習實踐,結合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得失,暢談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心得、經驗、思路與設想。在這裡匯聚的是經驗,展示的是亮點,碰撞的是思想,啟迪的是智慧,產生的是火花,推動的是變革。願「校長談」帶給您更多深度學習的思考、行動與收穫!
聚焦核心素養 實施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校長談
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總校長 張春傑
2018年7月東方劍橋集團遇見了三門峽,就像是美麗的白天鵝遇見了三門峽黃河溼地一樣,在這裡安下了屬於自己的家,一顆教育明珠在這裡熠熠生輝。慕名而來的老師們加盟了東方劍橋學校,一支精英團隊便在這裡才華橫溢。以崔成林教授為代表的全國深度學習教育研究聯盟和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同時落地三門峽,一場深度學習教育研究之風便在天鵝湖畔風起雲湧。
一、結緣「深度學習」
我覺得作為基礎教育學校的校長,要選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就只有從課堂教學改革著手。對於新建的東方劍橋學校而言,課堂教學研究至關重要。為了讓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優秀教師能夠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儘快融入東方劍橋學校的大家庭,全面了解和掌握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思路、育人目標和文化主題定位,2018年7月開學前,我們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為期20天的崗前培訓,邀請了劉佳瑞、郝志軍、白興亮、崔成林、賈高見、範明剛、金改平、郭德鳳等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從傳統文化到教育教學,從師德師風建設到教師的專業成長,從班級管理到課堂教學改革對老師們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讓一群充滿青春活力的教師得到了全面的教育和提升。也就是在這一次崗前培訓中,老師們聆聽了崔成林教授的深度學習教育研究專題報告,同時見證了全國深度學習研討會的巨大成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一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一時間東方劍橋學校的老師們掀起了「學生管理賈(借)高見,深度學習崔(催)成林」的熱潮。因此從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成立之日起,深度學習便成為我們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改革的定海神針,也是我們學校管理者給老師們在新的崗位上開啟課堂教學改革新局面,打造課堂教學新格局的尚方寶劍,奠定了東方劍橋學校深度學習教育研究的基調和底色。
二、何謂「深度學習」
我們在教學研究中所說的「深度學習」,是從人工智慧研究領域裡泊來的一個詞語。深度學習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是用多層次的分析和計算手段,得到結果的一種方法。我們研究的「深度學習」不屬於人工智慧的範疇,而是借用這種「深度學習」的策略,儘可能地幫助學生開發和構建人腦的神經網絡系統,讓我們的認知過程和認知能力,儘可能從淺層次的低級思維漸進提升到深層次的高階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崔成林教授這樣定義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一種學習策略,與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消息、孤立地儲存知識的淺層學習不同,是一種強調理解性的學習、批判性的高階思維、主動的知識建構、有效的知識遷移及真實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可見我們研究的深度學習,就是聚焦課堂教學的深度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一種積極自覺的態度參與學習,通過理解性學習、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建構;我們研究的深度學習,就是要通過有效的知識遷移及真實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我們研究的深度學習,就是要強調學習方式的批判性思維,學習過程的個體化應用,學習結果的學科核心素養。總之,我們研究的深度學習,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三、實施「深度學習」
2014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可見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靈魂是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形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是各學段課堂教學——「組織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
核心素養是我們的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各學段的課堂教學是我們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研究,是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的策略。明確了這些關係,我們就會堅定不移地在課堂教學中聚焦學生的成長發展,這是對教育常識的回歸、對教育本分的回歸、教育初心的回歸、也是對教育夢想的回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崔成林教授給了六把金鑰匙:一是目標定位,緊緊抓住知識、能力和階段性學科核心素養;二是教學設計,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三是知識內容,深度學習的內容需要有機整合,信息整合包含內容和過程整合;四是教學過程,主問題下的層次性、遞進性活動建構;五是課堂互動,深度學習課堂的法寶就是多維對話,交互反饋;六是教學評價,學習性評價(交流性評價、表現性評價、檢測性評價),當教師促進學習的評價要素,即共享學習目標和成功的標準、有效提問、高質量的反饋、同伴和自我評價整合到教與學的過程中時,最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中國教師報》周刊主編韓世文特別用「學、習、思、創」四個字解讀面向未來的新課堂。圍繞「學」建構和拓展新場域,利用更多新工具和新技術,打通課前課中課後的學習限制,實現更自然更豐富的學;圍繞「習」選擇路徑、提供方法,在知識習得、習慣養成和實踐應用中,實現理論的檢驗、改進和完善;圍繞「思」設計框架、開發思維、深度學習,實現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提升;圍繞「創」轉化知識、開發智力、創造成果,讓每一次學習都能產生新思想、新作品,在突破與創新中凝聚創造未來的智慧。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我們東方劍橋學校的老師們在深度學習課堂教學研究和交流分享中,也根據學段和學科的特點,總結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青年教師高嘉老師在學習收穫和感悟中說道:「我們要如何達成教學目標,怎樣做好課堂設計?空口白話的提『學習力』是不夠的,我們的課堂要是有趣,有效,有思維,有參與的課堂。我們的課堂,要有目標,有作用,有流程,有創新,有過程,有發揮,在課堂上要有生長,共生長,教師要起到鼓勵,激勵,給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力的作用。」
老師們一致認為發生深度學習的新課堂,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操控者的角色中轉變過來,尊重學生的個性認知、情感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共同「學習」,有效引導學生在對話、交流、合作和展示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發展自我,修煉品質。
四、給力「深度學習」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看準了「深度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也就是認準了一個課堂教學改革之「道」,如何能讓這個「道」從生一開始,生二、生三、再生萬物呢?也就是說我們有了深度學習理論的指導,一兩次培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專家的引領、骨幹的帶動、實踐的探索和不斷的總結、反思、積累和提升,然後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再反思、再積累、再提升,如此堅持不懈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才能讓深度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教育研究的天地裡著陸,在老師們積極進取的意識裡紮根,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生成、在堅持不懈的研究中成長,從而長成參天大樹,結出豐碩果實。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力深度學習,確保深度學習教育研究成為我們東方劍橋學校課堂教學的特色,形成東方劍橋學校教師的教學風格。
一是加盟為全國深度學習教育研究聯盟實驗學校。我們聘請崔成林教授為我校的特約專家,遴選骨幹教師拜師學藝,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同時承辦了「全國深度學習研討會——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專場」活動,在專家引領下,培養我們的骨幹教師,帶動各學科教師開展深度學習的研究和實踐,以構建和打造我們學校深度學習教育研究的雁形梯隊,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建立深度學習教育研究的長效機制。我們把深度學習的思想方法貫徹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堅持生本課堂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到兩年時間,我們要邀請崔教授3次親臨學校,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現場為老師們指點迷津,幫助老師們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020年春天,全民抗疫期間,我們邀請崔教授帶領他的8名高徒,對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次線上深度學習交流研討活動。正如崔成林教授所說「深度學習課堂要生命活力,同樣要教學質量;要思維品質,同樣要牢固雙基。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課堂變成研究資源,共同探討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實踐路徑」。
三是積極參與深度學習研討交流活動。近兩年來我們一方面堅持組織本校教師每周開展一次深度學習學科小組教研活動,每教學月開展一次全校性的深度學習研討交流活動。另一方面先後派出20多名骨幹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全國性的深度學習教學研討活動。2019年11月22日至23日,在重慶舉辦的「深度學習聚焦思維」——全國課堂新樣態及璧山區生長課堂研討會暨第二屆鳳凰大講堂活動」中,我校小學數學教師貟曉娟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語文教師杜一凡執教《蟋蟀的住宅》、英語教師褚曦老師執教《animals》、趙偉主任論壇分享《砥礪奮進,見證成長》,中學部數學教師李偉斌執教《直線與圓的關係》、歷史教師黃永楠執教《絲綢之路》,全面展示了我校一年來 聚焦思維培養,促進深度學習的實驗成果,得到了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2019年12月21日,在我校首屆教育教學成果匯報會上,八年級物理教師趙夢佳執教《力》一課、三年級語文教師董方慧執教《肥皂泡》一課,又一次展示了我校深度學習的研究成果,崔成林教授在現場點評中給予了高度評價,引起了與會領導和同仁的高度重視,同時在三門峽教育戰線產生了較大影響。
四是圍繞深度學習教育研究做到「五個結合」。即把深度學習和「四維教育」的文化主題定位結合起來;和我們「志藏天地,學貫中西」的校訓結合起來,和「走進劍橋,走向世界,培養具有民族靈魂的國際化人才」的辦學理念結合起來;和「培育彰顯德智雅和、詩書禮樂的中華文化基因和國際視野的劍橋學子」的育人目標結合起來;和強化和建立教學常規管理結合起來。通過深度學習教育研究,築夢未來課堂,實現從知識走向智慧,從方法走向素養,從能力走向品格,從學會走向創造的超越。
我們選擇深度學習教育研究,不只是因為其有前沿的理論和實踐,而是因為它非常適合我們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深度學習高度重視讓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指向孩子們的認知層面,還指向心靈層面。也就是說,孩子們在深度學習中所能學到的不僅是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應當是全面的發展,是情感、德性、精神、自由、創造等這些能夠賦予少年兒童整體生活以意義,乃至對少年兒童終身幸福至關重要的品質與價值。
東方劍橋學校建校以來,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積極實施深度學習教育研究,各項工作得到了三門峽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認可。學校先後榮獲了全國深度學習教育研究聯盟實驗學校、全國伴隨成長公益項目家校協調基地校、河南省豫西片區教師教育聯動發展共同體教師教育實踐基地、三門峽市文明校園、三門峽市平安校園、三門峽市慶祝建國70周年合唱比賽一等獎等榮譽。由三門峽市委宣傳部主辦,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承辦的「學習強國——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現場錄製活動,來自市直機關幹部、社會各界群眾以及東方劍橋師生1000餘人集聚在一起 ,揮舞著手中的國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國》,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三門峽日報社、三門峽廣播電視臺、河南學習強國平臺等多家媒體參與了現場錄製,並發布在學習強國的平臺上。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製片專業委員會出品,以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師生真實的感人故事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最美的遇見》,開創了河南省反映中小學師生校園生活微電影的先河。
2020年的春天,註定是一個不同平常的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前,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也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從應急預案到網格化管理的防控機制,從防控人員物資場地的準備到防控技術的培訓,從線上直播教學的組織實施到全民戰「疫」的宣傳教育,全方位形成了「管理在線」的劍橋秩序、「直播課堂」的劍橋模式、「德育在線」的劍橋特色,把疫情影響降到最小,把線上教育教學效率做到最佳,發揮了引領和帶動作用,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家長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由三門峽廣播電視臺和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聯合打造的三門峽首檔家庭教育類節目《張校長說家教》於2020年6月6日在三門峽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開播,為解決家庭教育的疑難問題,促進家庭的和諧相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將始終堅持做有溫度的「四維教育」,不忘立德樹人初心,聚焦核心素養,實施深度學習,讓深度學習教育研究成為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創建品牌學校的一張靚麗的名片,為三門峽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張春傑校長簡介
張春傑,中學高級教師,現任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總校長。曾榮獲全國百名名優校長,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全國學校文化建設特聘專家,黑龍江省家庭教育專家、省百姓身邊好校長標兵,哈爾濱市教育家校長、市「四有」好校長標兵、市「三八」紅旗手、市科研骨幹校長、市名優骨幹教師、市學科帶頭人、市婦聯家庭教育聯合會會長等50餘項榮譽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