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須二次回歸!

2021-01-15 和訊網

  前言: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日前發文探討香港問題。現摘錄主要觀點如下:

  一座城市發生如此頻繁的社會抗議活動,在世界歷史上罕見。而且抗議運動趨向於「死磕」,並出現暴力化,令人感到震驚。

  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到了不可收場的地步?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一、根本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誰主香港?

  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但治理香港的不是中國。基於「港人治港」,治權在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

  中國所享有的實際主權少而又少,表現在有限的外交領域。就治理而言,最具有實質性的法律體系,不在中國手中。

  中國為了維持一國兩制,把大量好處輸送給香港,以期維持香港繁榮。但經濟上的好處,對香港的治理沒有產生實質影響。而實質性的維護主權,如「23條」立法等,則以失敗告終。

  二、既然不是中國在治理香港,那是特區政府在治理嗎?也不是!

  就權力結構來說,香港實行「三權分立」。立法方面,通過「建制派」,特區政府只有不到一半的控制權。司法方面,特區政府完全無法著力。

  整個司法系統掌握在「隱居」起來的「港英當局」手中。至於行政系統本身,也是從港英當局「整體」接收而來。

  由於特首的產生和政黨沒有必然聯繫。在無政黨支持的情況下,特首不得不依靠公務員體系。這使得行政難以中立。

  一旦特首被「政治化」,公務員系統也會政治化,且有可能和特首的政治意向背道而馳。這次公務員體系就有很多人公開向特首施壓。

  由於沒有堅實的政黨支持,特區政府很難有所作為。試問這些年有通過幾項有效的法律和政策?

  歷任特首都想有所作為,但就是沒有好結果。

  三、既然香港不是中國治理,不是特區政府治理,那是港人在治理嗎?顯然也不是!

  港人一直在爭取他們理想中的「港人治港」,即「雙普選」。但迄今並沒有什麼結果。

  更嚴重的是,通過「自下而上」的社會運動來爭取既定目標,這個過程本身有很大問題。

  一是眾口難調,不能達成妥協,人們產生「一步到位」的政改幻想。但因為沒有妥協,所有機會都付之東流。

  二是抗議演變成暴力,成為破壞性極強的「為了抗議而抗議」,形成「你不順我意,我也絕對不讓你做事情」的心態。

  四、那麼,是外國勢力在主宰香港嗎?

  香港是國際化都市,外國勢力的存在和介入並不奇怪。長期以來,很多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香港都有強大的存在。

  需要關切的是特區政府是否有能力遏制這些外國勢力的負面影響。

  就外國勢力來說,這裡尤其強調英國的角色,九七回歸,香港只是從英國的一個「直接殖民地」變為「間接殖民地」。因為回歸後,香港什麼都沒變。

  尤其在制度上,沒有任何變化來體現「港人自治」,而主權回歸只是象徵性的。

  在香港成為「間接殖民地」後,既得利益者只坐收漁翁之利,卻不用負任何責任。

  「法治」是香港的制度本質,但也是維持既得利益(尤其是英國利益)最有效的工具。

  全盤保留下來「法治」體系,已變成外國勢力固若金湯的話語權。它既是特區政府有效的「監督者」,也是香港做任何改變的最有效阻力。

  五、必須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

  二戰後從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有完全保留原來制度的,但失敗案例比比皆是。也有的進行「去殖民化」,結果有好有壞。

  簡單粗暴廢除所有制度遺產的,不僅影響和西方的關係,由於新制度一時難以建立,往往制約了自身發展。

  對此,新加坡的經驗最為典型。新加坡對殖民地遺產進行了有效的去殖民化,在保留積極的遺產同時,去除其消極面。

  就「法治」而言,沒人會否認新加坡的「法治」,它是在殖民地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新加坡牢牢把「法治」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和香港的「法治」形成鮮明對比。香港照單全收原「法治」體系,它能有效保護原殖民者的利益,但是能增進香港本身的利益嗎?能體現「港人治港」的精神嗎?

  六、必須改變治權不在港人手裡的局面

  對香港的統治精英而言,理論上香港繁榮符合他們的利益。但因為制度設計有缺陷,這些人只追求利益,卻不用承擔任何政治責任。往往是「有利益一哄而上,面臨問題全身而退」。

  對此大陸就算明白,但基於「一國兩制」也很難改變香港的殖民地遺產,只有港人本身有這個能力。

  但現實剛好相反。一些港人不想改變。他們只強調「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令特區政府夾在「一國」與「兩制」中間無能為力。

  殖民地式的教育在回歸後也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以前香港的民主運動還有「反英」的味道,現在則轉向反中。

  更糟糕的是,今天抗議者的主體就是回歸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

  香港產生今天這樣「權力真空」並不奇怪。特區政府不僅受制於來自內部的各種制約,更受制於外國勢力通過「法治」給予的制約。導致特區政府軟弱不堪,處於實際上的「無政府狀態」。

  經過此次長期激烈的抗議運動,香港的諸多矛盾已經充分暴露出來,即使那些隱藏在背後的,人們對它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這不等於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香港問題的有效解決,仍然取決於回答「誰主香港」的問題。在不存在一個有效治理主體的情況下,香港不會出現穩定的局面,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

  香港須進行「二次回歸」。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李生論金。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目擊香港丨迎接香港的「二次回歸」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特派香港前方報導組7月1日,香港中環碼頭朝向的海面上,彩旗飄飄、鼓樂陣陣,百條漁船盛裝齊發,列隊巡遊。國歌聲中,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特區政府紀律部隊的飛機低空掠過,以它們特有的空中語言,向觀禮的人們致意!
  • 銳參考|這幾天,很多香港人感慨:「現在是『二次回歸』的開始」
    (新華社)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社交媒體上感慨道:「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標誌著港區後國安法時代、『二次回歸』的開始。」香港告別國家安全「不設防」的歷史揭牌儀式上,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也在致辭中用「一個歷史性時刻」形容國安公署的成立。
  • 瑞銀料在中慨股回歸香港進行二次上市趨勢不減
    另外,他相信,在美上市企業回歸香港進行二次上市趨勢不減,從業務情況看,很多項目正在準備中,這個趨勢將保持強勁。他亦預期人民幣將保持相對強勢,交易範圍更廣,而各方面的數據支持著人民幣保持強勢的狀態,不過強調人民幣不會一直過於強勢,宏觀監管層也會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使匯率處在一個穩健平衡的狀態。【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 慶香港回歸十年
    人們知道,香港當時一片繁榮,人們對回歸後的前景更是充滿期待,以致「香港明天會更好」的口號一時間響徹神州大地;儘管象全國人民一樣,筆者也沉浸在香港回歸的喜悅裡,但同時卻從香港經濟結構「空心化」的弊端中而看到了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隱憂。
  • 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香港迎來了二次回歸!
    6月30日上午,鐵桿港毒黃之鋒、羅冠聰、周婷在臉書、推特上宣布,正式退出「香港眾志」,此後「香港眾志」宣布即日起解散,並停止一切會務。黃之鋒在宣布退出時,仍不忘呼籲「國際社會能繼續為香港說話」。6月30日下午,港毒分子鐘翰林宣布辭任「學生動源」召集人身份,同時解散「學生動源」香港本部,並正式成立海外分部。
  • B站或於3月在香港二次上市,股價一年漲了4倍
    綜合國內國外媒體消息,B站確定將在香港二次上市,時間很可能就在3月。 1月12日,美國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B站已秘密在香港申請第二上市。早先CNBC還提到,此次B站上市可能籌集資金超過20億美元。 1月13日,騰訊《一線》進一步披露了B站香港上市的具體信息。據稱,B站計劃3月在港上市,此次上市保薦團隊為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高盛和瑞銀。
  • 中概股回歸潮湧向香港
    不過,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在遭遇多重來自美國的消極因素影響之際,一系列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也帶來諸多利好。多家中概股被傳將回流香港《日本經濟新聞》13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稱,騰訊音樂、唯品會和歡聚集團三家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目前正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加上稍早前傳聞中的百度、嗶哩嗶哩、攜程和汽車之家,目前共有七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傳出打算或正在安排香港二次上市。
  • 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 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今日中國)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陳斌華 李凱 張勇)6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一行乘機抵達香港,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百度、攜程、網易……來算算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產生的估值偏差
    最近市場熱傳幾家中概股公司申請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涉及百度、攜程、網易等。受阿里巴巴成功二次上市的鼓舞,中概股公司與港交所都樂意推動這個進展。鑑於緘默規則,各家對傳聞當然不會公開回應什麼,但不妨我們對這三家公司一一進行分析。中概股在美國市場處於整體被低估的狀態,回港上市有利於回歸合理市值。
  • 回歸15載 香港國際都市味道愈發濃香(二)
    高檔的購物商場、喧鬧的街市、古老的華人廟宇、巍峨的玻璃幕牆摩天大樓、霓虹燈流光溢彩的街道,加上安靜寧謐的郊野公園,讓香港動靜皆宜,色彩繽紛。2011年,香港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42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6.4%。來香港旅遊,維多利亞港旁邊的地標建築香港會展中心不可不去。這隻誕生於1997年的巨型「飛鳥」,見證了過去15年香港會展業振翅高飛。一年四季,會展中心幾乎天天人頭攢動。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Excel二元二次多項式回歸模型的最優正交試驗設計原理及應用
    二次回歸正交設計是指回歸模型中包括常數項、線性項、線性交互作用項及二次項的回歸正交設計。科研方法,常見有二元二次回歸正交設計,二次回歸旋轉正交設計等等,回歸正交設計的突出優點是可以用很少的處理組合得出完全實施試驗相同項數的回歸模型,計算過程極為簡單並已消除了回歸係數之間的相關性,統計性質得到了明顯改善。
  • 緬甸克欽邦華人僑團發表聲明慶祝香港回歸,堅決支持中國推動涉港...
    6月29日,緬甸克欽邦華人僑團發表聲明慶祝香港回歸,堅決支持中國全國人大推動涉港國安立法,全文如下:   緬甸克欽邦地區各華人華僑社團聯合聲明   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3周年,23年來我們看到香港在祖國懷抱裡,備受寵愛。
  • 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希望香港未來能夠安定繁榮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三周年,香港各界紛紛舉辦慶回歸系列活動,傳遞各界對於香港國安法通過的喜悅心情,表達對香港未來更好發展的堅定信心。回歸祖國二十三年,香港凝心聚力再出發。
  • 香港18區中小學生啦啦隊比賽 正能量慶香港回歸
    香港18區中小學生啦啦隊比賽 正能量慶香港回歸 2014-07-01 21:19: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香港7月1日電(記者李啟瑋)在香港各界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七周年之際,星光熠熠的香港伊利莎伯體育館1日迎來了香港一群中小學生,他們用活力四射的啦啦隊舞蹈為香港注入了健康蓬勃的正能量。
  • 香港天文臺發紅色暴雨警告 學校須保持校舍開放
    香港天文臺發紅色暴雨警告 學校須保持校舍開放時間:2018-06-09 07:35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港天文臺發紅色暴雨警告 學校須保持校舍開放 海外網6月8日電當地時間上午11點半,香港天文臺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香港教育局隨後宣布,學生下午將無需前往學校上課。
  • 二次供水水質須「季度檢」
    作為城鎮供水系統的「最後一公裡」,二次供水設施解決了中高層建築的供水困難。為保障居民飲用水「最後一公裡」安全,近日,我市發布《建築二次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並將於12月16日開始實施。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8月25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近看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光譜」
    3月上旬的一天,灣仔鴻星茶樓,在香港媒體供職多年的洪小姐與《環球時報》記者的交談始終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回歸17年,香港與內地間的情感為何看起來反而愈加疏遠,曾經自詡不關心政治的務實的港人,為何喊著「反赤驅蝗」、「港人自決」等極埠號頻繁在街頭出現。在香港採訪期間,不同階層的港人向記者講述對自由行、對一國兩制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