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素劃定消費金融機構評級 結果不得用於宣傳、營銷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實習記者 廖蒙)1月13日,銀保監會官網正式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適用於成立時間超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消費金融機構。根據披露,《辦法》共五章二十五條,主要包括總則、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評級程序、評級結果運用、附則等五部分。

在設定監管評級要素中,《辦法》明確消費金融公司監管5項評級要素,分別為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各部分權重佔比分別為28%、12%、35%、15%、10%。按照評級得分,將消費金融公司評級結果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看來,消費金融監管評級維度和商業銀行有所差別,商業銀行主要從風險、盈利能力、準備金等方面進行評估,消費金融監管評級在專注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方面也有評估。「這是一個十分必要的不同點,『專注服務質量』 會考慮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信息科技管理』會考量創新、科技管理等。」

《辦法》要求,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分為銀保監會派出機構初評、銀保監會覆核、反饋監管評級結果、檔案歸集等環節,原則上應於每年4月底前完成評級工作,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對於消費金融公司最終評級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風險和問題,銀保監會將通過多種渠道反饋至消費金融公司,並提出整改要求。

評級結果確定後,銀保監會依據結果制定監管規劃、配置監管資源、採取監管措施和行動等。《辦法》指出,對於監管評級為3B級及以下的消費金融公司,應給予持續監管關注,並提高現場檢查頻率和深度。監管評級為5級的消費金融公司,應責令提交合併、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救助計劃,無法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實施市場退出。

孫揚表示,銀保監會此舉有利於將監管資源投入到真正有問題的消費金融公司上來,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各機構爭當1級消費金融公司。而5級的存在則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不會再留存那些經營不善,但佔據監管資源、具有較大金融風險的機構了。消費金融公司高管也將會進入調整期,加速淘汰不作為、缺乏能力的高管,更多的引入有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創新思維的高管。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評級結果運用方面,《辦法》還強調,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結果原則上僅供監管機構內部使用,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更不得將監管評級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包括《辦法》在內的多份消費金融行業監管文件陸續出臺,標誌著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工作進入深化落實階段。《辦法》為消費金融公司今後踐行合規提供了完善參考,便於機構後續依規遵照執行。

此外,孫揚認為,當前,商業銀行、信託公司、支付都已經有分類監管評級辦法,消費金融公司的分類監管評級辦法降臨非常必要,也十分及時。「對於13萬億的消費貸款市場規範化發展來說,出臺《辦法》意義深遠,有助於從市場的產品供給側優化消費金融公司的治理、運營,有助於有效引導消費金融公司良性運作,激發消費金融公司創新活力。」

「《辦法》重點提到了問題、薄弱環節導向的非現場監測和現場監管檢查,不做大水漫灌,而是深入微觀抓根源,精準打擊,解決源頭問題,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已經趨向了金融行為監管的模式。」孫揚認為。

孫揚強調,《辦法》對於消費金融公司的治理和高管素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遠遠沒有做到自動化、風控嚴密、數位化線上風控全流程。未來消費金融公司應該積極對標自查,主動解決問題、建立制度和流程,規避風險,積極應用金融科技,通過自動化、數位化線上風控審批、監控和貸後手段,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提升消費金融和民生場景的融合,在積極促進消費升級的同時,降低人為的風險,提升經營效率。

相關焦點

  • 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發布 設定監管評級要素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原標題: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發布 對於無法採取措施進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實施市場退出1月13日,銀保監會印發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五方面內容,監管評級得分滿分為100分,根據具體評級得分,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數值越大表示機構風險或問題越大。
  • 銀保監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信息科技管理等五方面
    (四)評級得分。評級得分由各評級要素得分按照要素權重加權匯總後獲得。(五)等級確定。根據分級標準,以評級得分確定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評級等級和檔次。第七條 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得分滿分為100分,根據具體評級得分,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數值越大表示機構風險或問題越大,需要監管關注的程度越高。
  • 明確五方面監管評級要素 銀保監會擬對消費金融公司分類監管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擬對消費金融公司實行分類監管,圍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五方面監管評級要素,全面評估消費金融公司的經營管理與風險狀況,促進消費金融公司持續、健康、規範發展。《辦法》指出,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評價期間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保險資管公司監管評級滿分為100分,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項要素分別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這五個維度每個均有4到5個一級指標,對應不同的分值;每個一級指標下又有數個二級指標,對應不同的權重,採用定量的計算公式或者定性的評價要素計分。
  • 《中國金融》|開展央行內部評級工作的思考
    企業信用等級分為優秀、很好、好、正常、可接受、一般、弱、有償付風險、問題嚴重、瀕臨破產十級,可接受及以上等級企業的信貸資產為合格信貸資產,可用於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流動性支持。德、法兩國的央行內部評級結果除了為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服務外,還向金融機構、評級企業和監管機構開放查詢。德國央行以標準化的評級說明書形式向金融機構或者評級企業免費提供。法國央行內部評級結果向評級企業和FIBEN接入機構開放查詢,評級企業可以免費通過法國央行分支機構獲取評級結果,並可提出異議申請。FIBEN接入機構以付費方式獲取評級結果。
  • 按五大指標打分 消費金融公司迎分類監管
    最糟結局是清退按照《辦法》,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五方面內容,分別為: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權重分別為28%、12%、35%、15%、10%。評級要素由定量和定性兩類評級指標組成。
  • 按五大指標打分 消費金融公司迎分類監管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
    最糟結局是清退按照《辦法》,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五方面內容,分別為: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權重分別為28%、12%、35%、15%、10%。評級要素由定量和定性兩類評級指標組成。
  • 信用評級全新管理辦法出臺 機構違規罰款提高
    對評級機構及其人員的監管也有所明確,更提高了對信用評級機構和從業人員做出違規行為的罰款金額。東方金誠技術委員會主任俞春江預計,《辦法》將重塑評級行業發展格局,強化評級行業發展規範性,提升評級機構評級服務水平,推動評級行業在新的歷史時期邁上新臺階;進一步發揮信用評級機構在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方面的作用,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防範金融風險,促進我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 天基權「親情暴力」營銷 誇大宣傳專對老年人
    天基權「親情暴力」營銷 誇大宣傳專對老年人    天基權「親情暴力」營銷 誇大宣傳專對老年人  本刊近日接到遼寧丹東鳳凰城張女士的投訴,說當地最近開了一間名為天基權的保健服務中心。而不久前,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播出了一則名為「雷射治療儀的秘密」的專題報導,更是花大篇幅曝光了「深圳天基權科技集團」生產的「天基權MINI SLT半導體雷射治療儀」,稱「天基權半導體雷射治療儀」存在誇大宣傳和製造假冒鑑定證書的情況。其欺騙的目標主要是老年人。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金融」: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化的簡要介紹 傳統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銀行、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險公司、信託公司以及各自的子公司等等。當前,網際網路對不同金融機構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按程度可大致劃分為如下三類。 最初級的影響是:網際網路為傳統金融機構業務的開展提供新的便利渠道——即線上營銷的模式,但並未改變業務的本質及開展模式,唯一的變化是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
  • 央企金融機構或在3-5年內降薪20%;多地銀保監局進駐險企,車險亂象...
    2020年初,財政部下發《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細則》,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薪資調整給出了明確的計算方式。據《財新》消息,這一輪薪酬改革中,多家央企金融機構或將都有調整,每年整體薪酬降幅達5%,逐年遞減,爭取在三到五年整體薪酬降幅在20%到30%,並非一年內實現前述目標。
  • 銀保監會: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須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
    摒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的粗放風控思路,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業務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加大風險管理人才引進和專業能力培養力度,充分利用現代金融科技和微貸技術等手段,強化自主風控能力建設,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自主開展對客戶的信用評分,不得將授信審查和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高度重視客戶自身還款能力,不過度依賴擔保或保險機構的風險兜底。(三)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 2020券商分類評級結果出爐 國融證券連升5級至BBB級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8月26日,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發布。2020年,共有98家券商參與排名,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47家證券公司獲得A類評級,相比2019年增加了9家;39家證券公司獲得B類評級;11家證券公司獲得C類評級;D類評級為1家,較去年減少1家。有57家券商的評級相比2019年發生了變化,其中有32家成功「升級」。
  • 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發布 明確監督檢查措施
    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信用評級在金融市場運行中發揮著揭示信用風險、輔助市場定價、提高市場效率、改善融資環境等積極作用。規範信用評級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結構,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重要講話內容的重大舉措。
  • 央行:徵信機構不得過度採集信用信息,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
    《意見》要求徵信機構採集信用信息,應當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採集。 徵信機構採集個人信用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並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採集信用信息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範圍,以及不同意採集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等事項。 徵信機構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
  • 正確理解消費金融風險的含義——訪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
    對金融業務的定位不準確,會造成業務和產品設計的錯誤、服務方向的偏差、風險管理的錯位、監管邏輯的混亂,其結果會造成巨大的社會風險。這些年,已經有不少這樣的事例。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認為消費金融等同於普惠金融,這是錯誤的觀點。普惠金融是指為弱勢群體提供適當的、可負擔的金融服務。消費金融的服務對象包括所有人群。普惠金融包括各類金融服務,而不僅僅是貸款。
  • 薩摩耶數科林建明:以技術創新領跑金融科技,做金融機構信賴的合作...
    2020開年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金融消費需求受到嚴重限制,線下展業變得困難。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在零售金融領域的應用,零售金融的數位化、智能化成為迫切需求。
  • 5公司獲得推薦評級-更新中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34次買入評級、7次增持評級、6次推薦評級、5次強烈推薦-A評級、4次強推評級、4次跑贏行業評級、2次優於大市評級、2次審慎增持評級、1次買入-A評級。【18:13 三六零(601360):定增助推大安全布局 國資加持夯實網絡安全領軍地位】
  • 汽車消費金融:發現下一輪市場增長動能|行業報告
    大數據對汽車消費金融的影響還表現在市場營銷方面,藉助大數據分析,可以更精準地掌握客戶群,對用戶行為進行詳細分析,把握用戶的心理需求,從而有效地引導用戶,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以SaaS為基礎,大搜車為車商提供包括金融、營銷、交易、物流在內的全面賦能,進而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服務。——資料來源:大搜車5.
  • 螞蟻金融牌照再下一城: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來了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群雄鏖戰消費金融市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潛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跨界角逐」。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7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今年5月30日,科技巨頭小米持股50%的消費金融公司——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正式開業。8月17日,光大銀行旗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開業。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26家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的註冊資本433.4億元,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餘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