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財經(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瓊恩
編輯 | 瑟曦
兩年前的冬天,一群社區團購的創業者開會,主題是「抱團取暖,抵制美團」,當時美團按兵不動;這個夏天,社區團購討論的焦點還是美團,因為美團真的來了。
7月15日濟南開城,8月22日武漢開城,短短一個月,美團將戰火從華東燒到了華中。
武漢掀起轟轟烈烈的保衛戰。本地玩家迅速調集資金、集結兵馬、安撫人心,但已經有團長和員工向美團「投誠」。
美團來了,戰爭也就來了。
這一幕是如此熟悉。2017年的春天,美團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業內一片譁然,滴滴專門成立「三角洲事業部」狙擊美團,倉促上線外賣業務進行反制。今年7月,美團上線「超級團購」項目進軍高星酒店,戰火燒到攜程大本營,業內都在討論,攜程還能否江山永固。
美團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市場的神經。這家以無邊界著稱的公司,把手伸到了太多人碗裡。從團購、電影票、酒店,到外賣、出行、充電寶,美團都是入局者。雖然不是最早進場,但它總能活到最後,而且往往能幹掉強悍的對手。這讓它看起來似乎戰無不勝。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美團,已經是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巨頭,不再是一家創業公司。當一個2000億美元市值的超級巨頭,帶著飛機大炮重型裝甲,闖進你的領地搶蛋糕,該如何保持淡定?
沒有人能再忽視它。
屢試不爽的「老二戰略」
美團在今年7月宣布正式進軍社區團購,市場頓時風聲鶴唳的原因,不是因為美團的體量,也不是因為它的資金,而是因為它的「追隨戰略」,俗稱「老二戰略」。
歷史上,美團不止一次做到了後發先至。
成立最早的團購公司是大眾點評,千團大戰中最先嶄露頭角的項目是拉手網和窩窩團,結果美團用了三年時間獨佔整個團購市場超過50%的市場份額,並在2015年合併大眾點評一統江湖。
最早進入在線電影票賽道的公司是格瓦拉。2010年美團剛成立時,格瓦拉就已經轉型主攻電影票務,做到了這個垂直賽道的頭部。美團在千團大戰過程中,發現了電影票這個優質賽道,後來單獨剝離出「貓眼電影」,很快就做到了一家獨大。
最早做外賣的公司是餓了麼。餓了麼比美團早成立兩年,美團直到五年後才看到外賣的機會。當時餓了麼已經把商業模型跑通。美團入局後,大眾點評和餓了麼結盟共同對抗美團,結果美團把點評合併了,從此戰局反轉,美團外賣超過餓了麼。
除此之外,在線酒店和出行也是幾乎相同的路數。美團酒店的間夜量已經超過了攜程,美團單車是單車三巨頭之一。
在每一個賽道,美團都不是最早做的,但它總能反超對手。一開始追隨試探,然後小步快跑快速試錯,摸到門道後加大火力集中轟炸,從而消滅敵人結束戰鬥。這種追隨戰略讓美團屢試不爽。
這或許跟創始人的風格有關。王興是一個熱愛思考、思維極其活躍的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將王興評價為一臺深度學習機器。在飯否,你能看到一個異常活躍的CEO,他的動態涉及地理、歷史、人文、商業。
王興平時有兩個愛好,一是看詞典,二是看地圖。在飯否上,他這樣寫到:(地)圖讀百遍,其義自現;自以為能「呼風喚雨」的結果很可能是「劈頭蓋臉」;「late afternoon有什麼比較簡潔的中文翻譯?」
這種自我驅動的學習力,讓美團成為一家極其擅長學習和進化的公司。
王興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校內網,早期的UI設計對比facebook幾乎是像素級模仿,但在運營策略上,校內網又非常接地氣。團購的鼻祖是美國公司groupon,美團網從團購起家,但最終不止步於groupon的團購模式。美團外賣剛上線的時候,在產品形態上跟餓了麼沒有太大區別。生鮮賽道的多次探索,小象生鮮是對標盒馬,美團買菜是對標每日優鮮,社區團購更是已經跑了兩年美團才入局。
如果說騰訊依靠流量和資本,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世界編制了一張鐵幕,那麼美團就是依靠平臺和運營,鍛造了一把鐵劍。哪裡有縫隙,哪裡有機會,它的劍鋒就會指向哪裡。這讓垂直賽道的對手感到恐懼。
社區團購之前,美團在今年1月重啟充電寶項目,當時也在業內造成了一種緊張氣氛。在美團宣布入局之前,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形成了「三電一獸」的格局,且都宣布已經盈利。北京一家美容店,在前臺擺上了美團充電寶幾天後,街電默默從這個點位撤走了自己的機器。
當美團成為「巨頭公敵」
美團成為「巨頭公敵」,是從向滴滴宣戰開始的。
在2017年2月上線打車業務之前,美團在很多人印象中,還是一家踏實肯幹的團購外賣公司,標籤是吃喝玩樂。
沒有人想到,在滴滴一統江湖後,出來做打車的會是美團;更沒有人想到,從巨頭的談判桌上勝出,收購摩拜的還是美團。
也是在那個時候,美團跟滴滴成為勢同水火的敵人,人們也開始討論,美團這家公司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跟滴滴開戰是一道分界線。之前,美團的敵人大多是創業公司,數量上以雜牌軍為主;之後,美團的敵人變成了各大巨頭,滴滴、阿里、攜程、京東。
比如2011年的千團大戰,戰爭雖然非常慘烈,但參戰的基本都是創業公司,大手筆進場的巨頭很少。當時的美團還處於創業早期,是「千團」之中很不起眼的一個,美團的敵人是拉手網、窩窩團、滿座網、嘀嗒團、團寶網等,當然這些公司後來都不存在了。
2013年開始的外賣大戰,也是由美團挑起的。當時餓了麼還是一家典型的從校園起步的創業公司,美團已經憑藉團購一戰成名,成為行業忌憚的小巨頭。百度雖然all in O2O重推百度外賣,但自始至終存在感都很低。所以外賣其實是美團跟餓了麼兩方的戰鬥。
美團酒店是從中低端開始的,一開始主要是在下沉市場,2015年10月去哪兒被攜程收購之前,美團酒店的最大敵人其實是去哪兒,並非攜程。當時去哪兒也是一家創業公司。
所以之前很多人說,美團的勝利,不是因為它自身有多強,而是因為對手太弱。美團自己也承認,「不敗在己,可勝在敵。」
美團是有王者之心的。雖然接受了騰訊投資,但美團的經營一直自己主導,美團也在早期拿了阿里投資,但美團跟阿里的關係一直迷離,業務上的重大合作幾乎沒有,除了王興從阿里挖來了中供鐵軍的重要人物幹嘉偉,成就了美團的外賣鐵軍。收購摩拜時,一開始王興的方案是投資而非收購,後來王興堅持一定要全資收購,這從側面說明了王興對自主可控的看重。
前段時間美團切掉支付寶的支付渠道,王興多次吐槽支付寶費率高,都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難掩美團自立野心。
所以美團在站穩腳跟後跟巨頭開戰,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如今,在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美團跟阿里打得不可開交,是阿里的頭號敵人;在酒旅賽道,美團和攜程的正面對決一觸即發,高星酒店的發令槍已經打響;在出行賽道,美團跟滴滴全面開戰;在同城零售賽道,阿里和京東虎視眈眈。
當美團四面出擊、市值超越2000億美元,人們不再關心它的邊界,而是開始討論,美團的下一個目標是誰。
「雞肋拼圖」的護城河
從表面上來看,美團這家公司有一大堆不太「性感」的業務。
相比騰訊的遊戲、阿里的電商、百度的搜索,美團的業務堪比雞肋。門檻低、毛利低、競爭強,不論是團購、外賣,還是打車、生鮮,都是出了名難啃的硬骨頭。
比如外賣,這是一門毛利很低的苦活,美團外賣過去很多年一直虧損,因為騎手成本太高,過去美團一直是用酒旅等高毛利業務來補貼外賣的虧損。而一旦美團試圖提高商家抽傭比例,就會遇到商家的聯合抵抗和輿論聲討。
再比如生鮮,損耗高、毛利低,是一個電商化難度係數很高的品類,過去生鮮電商者前赴後繼,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從美團在生鮮賽道的探索也能看出這門生意的難度,從新零售的小象生鮮,到前置倉的美團買菜,到菜場代運營的菜大全,再到社區團購,美團幾乎嘗試了過去兩年所有熱門的生鮮創業模式,至今還在探索中。
美團就像是在搭一個拼圖,拼圖的每一塊都很雞肋,剛開始你不知道這家公司到底想要幹什麼。但有意思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這家公司把每一塊雞肋都榨出了油水,當它把所有版塊拼在一起,然後就整體盈利了,而且是長期穩定的盈利。
少了拼圖中的任何一塊,美團的估值都將打折扣。一位投資人向深燃財經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他在線訂完酒店,打個車去酒店,然後點一份外賣,樓下掃一輛單車去公園,在線買一張門票,這一整套動作,全部可以在美團App完成。這就是 「整體協同」和「規模效應」。
一位餐飲企業老闆對深燃財經分析,美團漲佣金的那段時間,他曾考慮過放棄美團專送,自己找眾包騎手,或者自建配送團隊,但算完帳後他發現,任何一種方案的成本都要比美團高。
這就是這家公司的特點——它做的事情看起來門檻不高,很多人都可以做,但別人來做要比它貴。理性的決策者會發現,與其自己做,不如付費讓美團來做。
經過多年深耕,美團已經在本地生活領域建立了龐大的規模,通過規模把邊際成本降到了最低,通過業務協同建立了行業壁壘。
它的業務毛利率都很低,但正是因為極低的毛利率,淘汰了那些資金實力不強、運營效率不高的玩家,把競爭對手清除出場,「雞肋」反而成了它最大的護城河。
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沒有獨一無二的長處、但同時也沒有明顯短板的公司,從當年的千團大戰一直活到現在,成為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中國第三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有人調侃:美團曾經的「雞肋」,已經變成了「雞腿」。
誰來迎戰美團?
四面樹敵的美團,在2020年還有幾場硬仗要打。
一是跟餓了麼的外賣之戰。
隨著美團外賣一路高歌猛進,如今阿里已經將美團視為頭號敵人之一。根據Trustdata數據,今年二季度,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8.2%,餓了麼的份額只有25.4%。對於餓了麼來說,這一仗是生死之戰,將決定未來阿里是否會繼續對餓了麼持續投入集團資源。對於美團來說,如果能將餓了麼的份額進一步蠶食,那麼美團的市值增長空間將繼續擴大。
二是跟攜程的高星酒店之戰。
一位酒店行業從業者對深燃財經表示,美團酒店的間夜量超過攜程之前,攜程一直對下沉市場不太重視,因為低星酒店的利潤率低,梁建章看不上。如今美團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不僅拿下了低星市場,還主動向攜程的腹地高星酒店發起了進攻。攜程絕不會坐看美團收割高星市場,這兩家公司遲早必有一戰。
三是美團一直沒打下來的生鮮之戰。
生鮮是近兩年美團探索最多、遇挫最多的一條賽道。美團已經關停了對標盒馬的5家「小象生鮮」門店,僅剩2家門店作為賽道卡點;過去重點投入的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並未超越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社區團購更是面臨多個頭部玩家的激烈競爭,阿里、騰訊、京東也在這條賽道做了深度布局。
以王興為首的美團管理層,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戰鬥欲和堅定的執行力,他們顯然會將戰爭一直持續下去。
誰來迎戰美團,將成為決定2020年這場戰爭最終走向的關鍵因素。
阿里已經整合支付寶和餓了麼,甚至派出老將胡曉明出徵,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開戰;梁建章三救攜程、再度出山,Boss直播做得熱火朝天,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攜程的士氣;而在生鮮賽道,玩家分散,敵人無處不在。總之,美團面臨的都是勁敵。
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無法結束,無法停息。
*題圖來源於《權力的遊戲》劇照,文中配圖均來源於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