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阿里騰訊京東華為美團一百多篇文章,總結三大定律

2021-01-09 科技網際網路觀評家

您閱讀本文之前,敬請點擊上方作者名字,關注作者,共同分享更多科技網際網路資訊與觀點。相逢頭條,您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感激不盡!

當今世界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我們處在一個可以快速成功,快速失敗的時代。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商業的基本定律已經變了。

阿里巴巴:網際網路的成功典範

中國40年:科技與網際網路領袖群倫

改革開放40年來,一大批中國企業成長起來,科技與網際網路企業成為領袖。

阿里巴巴是以馬云為首的「十八羅漢」1999年在杭州創立的,如今業務已經橫跨電商、金融科技、雲計算、文娛、物流、本地生活服務等多個業務領域的綜合性網際網路集團。2019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營收達3768億元,利潤934億元。2020年7月,阿里巴巴市值逼近7000億美元。近日,9年前從阿里巴巴分拆出來的螞蟻集團宣布將在港交所與科創板同步上市,市值將超過2000億美元。

騰訊成立於1998年,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騰訊龐大的業務體系以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為核心,業務主要包括社交增值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網絡廣告三大類。2019財年,騰訊集團營收達3772億元,利潤943億元。2020年7月,騰訊市值也接近7000億美元。

華為由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於深圳。今天的華為已經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是中國5G技術參與全球競爭的領袖,也是中國製造領先全球的代表。2019財年,華為收入達到8588億元,利潤627億元。華為尚未上市,但許多人都認為,如果上市,華為市值會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

京東和美團也是中國前五的網際網路公司。京東成立於1998年,2019年營收達到5769億元,利潤122億元。2010年7月,京東市值也超過7500億港元。今年年初,京東旗下的達達物流上市,市值超過60億美元。美團成立於2011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商,2019財年收入達975億元。2020年7月,美團市值超過1.1萬億港元。

騰訊:網際網路的另一座高峰

三大定律成就偉大

正所謂,成功都是成功的複製。今天,我們回望這些企業成功的路,認真思索和探尋,就會發現一些規律,照亮我們未來的路。商業帝國的成功只是表面,其本質都是持續多年的艱苦修煉和無數次幾乎絕望的堅持。

基石定律: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奠定商業帝國基礎的,往往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從而擁有一項優勢牢不可破和獨特性不可複製的業務。無論如何風雲變幻,這項業務都會是帝國之基。例如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騰訊的社交業務,華為的通信系統業務,京東的自營商品+物流直送的自營業務,美團龐大地麵團隊支撐的外賣業務等等。

正因為把這些業務做到了極致,沒有人能在微信的世界裡打敗騰訊,沒有人能在淘寶天貓的世界裡打敗阿里電商,很難有人能在5G系統的世界裡打敗華為,也很難有人能在京東和美團的模式下輕易擊敗他們,這就是商業帝國的基石。

發展定律:主航道+護城河,降維打擊。在創立之初,阿里巴巴以國際站為基礎,幫助中國企業把中國製造產品賣到全世界,打造了威名赫赫的「中國供應商」團隊,建立發展之基。4年之後,2003年阿里巴巴進入B2C電子商務,創立淘寶網。其後,阿里巴巴不斷沿著主航道向外拓寬業務,構建護城河,最終形成龐大嚴密的業務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

今天,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都構建了立體多維的業務和技術創新體系,對後來的競爭者形成「降維打擊」的壓倒性優勢。

未來定律:科技創新成就未來。正如本文開頭所說,我們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前方的路就像「黑暗森林」一樣,看不清楚未來的路。要領先一步,唯有堅持科技創新,掌握面向未來的技術。華為公司十幾年堅持把超過10%的營收投入科技創新,才奠定今天在5G上的領先優勢。阿里巴巴和騰訊持續多年重金投入金融科技、雲計算、大數據和AI,今天在金融科技和雲計算上已經建立了面向未來的領先優勢。

華為:中華有為

睡獅猛醒,當嘯山林。今天,中國正在全球崛起,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許多中國企業正在路上,他們將成為中國的基石,成就中國的未來。

相關焦點

  • 98頁PPT,看懂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組織架構和戰略變遷
    告訴你一個秘密,關注我們的都是行業大佬和精英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方正證券發布的名為 「從組織架構視角出發,回顧四大商業巨頭的戰略變遷——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報告。這份長達98頁PPT的報告很詳細地梳理了四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及對應的組織架構調整,還是有點意思的。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隨後,百度的市值也開始一路下跌,甚至開始落後於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美團CEO王興甚至調侃:是時候用HAT來取代BAT了。 三大巨頭財報背後透露的信息,不僅僅只是說BAT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還在釋放一個悲哀的信號:中國的網際網路,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 產業數位化臨界點,騰訊、美團、京東的「B計劃」是什麼
    無論是京東、阿里、網易等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大數據、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應用提高畜牧業的產出和效率,還是騰訊強化ToB能力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亦或是這次京東金融的拓展邊界的升級,都不是巧合。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C端流量的枯竭,爭奪B端市場或將成為下一個趨勢。
  • 華為、美團瞄準地圖服務,高精度地圖進入性價比時代
    華為、美團正式進軍地圖服務,BAT控制的地圖業務多了幾個新玩家。 昨天晚間,路透社報導稱,美團點評已經開始了地圖服務的開發工作,這標誌著美圖將進入當前由BAT主導的地圖市場。 這一消息很快被證實。 美圖地圖服務已經箭在弦上,通過職位來看美圖地圖不僅僅是簡單的導航地圖還涉及高精地圖業務,並且美圖地圖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團的出行生態和無人配送上。 此外,有消息稱美團曾經密切接觸過電子地圖服務商凱立德,有意向收購,但最終未達成交易,7月中旬,美團、京東曾申請導航電子地圖甲級資質失敗,隨後美團站出來否認。
  • 野獸美團
    我的答案不是騰訊阿里,也不是京東百度,我猜是美團。在我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美團市值5100億港元,同一時刻,網際網路「第一把交椅」阿里巴巴的市值是4300億美元,換算一下,六倍多。即使差距如此,美團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
  • 無論社區團購怎麼打,騰訊都是最大贏家
    、美團、拼多多三大巨頭這半年來在社區團購領域的兇猛進攻,已經讓很多地方社區團購神經緊張了,最近一個月,他們在西南、東南、華中等區域市場,頻頻拿下某省某市的第一,行動力令人咋舌。 如果再算上阿里京東這兩大巨頭的布局,快手、字節、滴滴、美團、拼多多,七巨頭齊刷刷進入社區團購,把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食享會等行業傳統格局(社區團購企業有兩百多家,各個地方都有地方小巨頭),衝擊的七零八落。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騰訊的項目最多,但阿里最狠,大部分情況下,出手一個就是億當量級。所謂騰訊謀求去中心化,廣撒米。阿里謀求控制權,要麼不投要投就大筆銀子砸下去控盤。鈦媒體刊發了一篇兩家投資風格比較的文章,推薦閱讀。AT這兩家公司,中國網際網路江湖雙壁,一時瑜亮,但又各自風格鮮明。如果是兩個人的話,則是完全不同的人。
  • 從KDD、IJCAI 兩大國際學術頂會,看京東、阿里、百度等國際影響力...
    在這一評審條件嚴格並且接收率低的背景下,阿里有近 20 篇論文被收錄,京東集團也有 14 篇論文被大會收錄,而滴滴則有 3 篇 Oral論文。IJCAI 2019 展區無論是在KDD 還是在 IJCAI 上,今年阿里、騰訊、滴滴都主要還是彰顯學術和技術成果為主要目標,採用了特邀報告、論文展示、Tutorial、Workshop、Demo、展臺等方式,以多維度地呈現各自在相關領域的進展和技術成果。
  • 美團簡史-虎嗅網
    後來王興告訴騰訊的記者,自己並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團購模式),而是憑直覺判斷覺得可行,過去的校內、海內、飯否如是,美團亦如是。2011年,美團銷售額14. 5億,比2010年翻了10倍,但總體還沒有贏利。王興總結,在2011年上上下下「城頭變幻大王旗」,美團始終堅持目標策略,扎紮實實幹該幹的事,終於確立了全國第一名的地位。王慧文的說法更加直接:「不是因為我們做得有多好,而是對手做得太爛。」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BAT、頭條、華為職級薪資報告以 BAT 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其職級規則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杆,不管是 BAT 系的創業公司,還是成長中的各型企業,都在參照 BAT 的職級規範給公司員工評定級別、職稱、薪資等。比如阿里的技術序列是 P 系列,騰訊、百度的技術序列是 T 系列,而華為則是數字系列。
  • TD銳評|騰訊阿里美團都在做的景區生意,能濺起多大水花?
    典型的騰訊文旅、阿里文旅,以騰訊雲和阿里云為技術基底,再嫁接平臺的其他能力項,以期助力文旅供給側改革。其中,在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以「一部手機遊雲南」為標杆項目的騰訊文旅發布了「文化+旅遊生態戰略計劃」,聚焦政府文旅、景區科技、文旅綜合體、商旅會展四大核心領域,推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覆蓋智慧服務、智慧管控、文旅大數據、智慧運營等環節;同時還推出「千景上雲」計劃。
  •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
    社區團購,幾家巨頭(京東、美團、滴滴的橙心優選)都殺進來了,甚至逐步能同時做到高SKU(品類)和短配送時間的最優解。茅臺海天加中免,騰訊美團拼多多。若是你有新能源,人生贏家躺賺錢。銀行保險和地產,堪稱股民三大傻。
  • 又一微軟AI大牛離職,和沈向洋一樣的大牛,離職騰訊
    之前賈佳亞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在當年alphago之後,AI技術大潮來臨,賈佳亞順勢加入了騰訊成為了騰訊優圖實驗室的負責人,為騰訊最高級別研究員。加入騰訊之後賈佳亞主要負責AI方向的研究,在幾年的時間裡騰訊AI技術高速發展,以碾壓的趨勢贏得國內多項AI大賽,手下敗將有阿里、京東、華為。
  • 阿里向左,騰訊向右
    比如眼下風頭正勁的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之際,馬雲狂收了高德地圖、蝦米音樂、文化中國,入股了恆大足球、21世紀傳媒、銀泰百貨,以及前不久剛宣布的完全併購UC瀏覽器,等等,所以有人感嘆馬雲幾乎買下了中國半個網際網路,被收購的企業也大有「一網就靈」的快感;另外一頭,則是騰訊把電商業務資產剝離了出去,置換了京東的股權,騰訊自己放棄了電商業務。
  • 無限擴張,多線作戰,美團的危機時光
    樂視網在視頻版權領域面臨BAT的競爭,樂視影業也與阿里和騰訊有一定競爭,樂視體育也有騰訊體育這樣的競爭對手,樂視超級電視也面臨小米電視等新興廠商的競爭,但上述幾大領域的競爭程度均未到兩家企業拼個你死我活、針鋒相對的地步。如小米電視與樂視超級電視雖然經常炮轟對方,但在電視領域他們的市場份額都很低,二者最大的競爭對手反而不是對方,而是傳統電視廠商。
  • 騰訊控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
    京東、美團都是數次大額投資。被投企業上市時,騰訊不會趁機變現,反而會再次認購加注為之助威。  這種「長期價值投資型」氣質,比之有單個項目比例限額、退出期限壓力的純風投來說,確有優勢。  雖然阿里與騰訊賺的錢多半都用於投資,但它們依然表現出明顯的不同。
  • 如何看待曠視 detection 組組長俞剛跳槽騰訊 PCG 光影研究室?
    團隊一路上也培養了非常多不錯的同學,大家也都在各自領域努力耕耘著。所以我還是非常感謝曠視,感謝孫劍老師,也感謝Detection這個團隊的。回到問題本身,離開曠視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家庭的關係。離開北京來到上海,加入騰訊,主要也是因為騰訊有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和可能性。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會。我會繼續幫助CV相關算法落地,也希望能繼續推動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究,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
  • 中國公司市值500強: 騰訊第一阿里第二 市值雙雙突破4萬億元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市值最新資訊 > 正文 中國公司市值500強: 騰訊第一阿里第二 市值雙雙突破4萬億元
  • 美國不管阿里和騰訊,為何偏偏針對華為?真是軟體和硬體的區別?
    現在人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而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等產物也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伴隨著這樣的時代,我國也崛起了很多大型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等都是我國的代表性企業,在我國,相比騰訊和阿里,華為的地位還是弱了一些,但是就是這樣的華為卻遭到了美國的針對,而對美國卻對騰訊和阿里卻聽之任之
  • 阿里的全生態體系已經建成,反觀騰訊,你該拿什麼出牌?
    說起中國的網際網路江湖,現在眾所周知的第一陣營可能就只剩下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百度這些只能算第二陣營了。在第一陣營裡,阿里和騰訊的戰鬥一直比較膠著,難分上下,但是從這兩年來看,雙方看上去是要分個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