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頁PPT,看懂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組織架構和戰略變遷

2020-12-04 星無限資本

告訴你一個秘密,關注我們的都是行業大佬和精英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方正證券發布的名為 「從組織架構視角出發,回顧四大商業巨頭的戰略變遷——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報告。

這份長達98頁PPT的報告很詳細地梳理了四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及對應的組織架構調整,還是有點意思的。

一方面,人事、組織和戰略是纏繞在一起的。公司發展最開始靠產品,之後逐步轉向運營。隨著公司的逐步壯大,公司的業務會越來越多,對組織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其中,離不開的是組織效率。複雜系統在底層的機制之上,如何引導人、如何鼓勵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這其中一定是對規則、獎懲以及不止於此的隱性因素都有著很深層次的考量。

另外一方面更難的是,組織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發展的。一般組織一開始都會設立一套規則,這個規則是否超前,是否有前瞻性,是否能適應公司三到五年的發展?其實是很難也很重要的。

在我們已知的體系裡,最難的組織和系統是人腦還有大氣系統。這些系統之所以能運營得好,是因為他們有無數的節點,這些節點又能保證整體的運營效率。

與這些系統相比,公司的組織架構沒有這麼難,但其實大公司的組織系統也挺複雜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今天這篇文章對這幾家公司的分析是有意義的——他們都是我們身邊可以看到的組織效率很高的、非常不錯的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沒有在這份PPT裡沒有提及的公司不夠好,還有許多非常好的、組織體系龐大的公司,我們希望在之後的文章中陸續呈現。要讓一個組織強大,且符合自身發展的需求和規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的方案來自於每個創始人的不斷摸索,特別不容易。以下,Enjoy:

序言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團隊持續在研究四家商業巨頭:阿里巴巴、小米集團、京東、美團點評。本篇報告從企業的「組織架構」這個視角出發,回溯了這幾大商業巨頭的發展歷程,包括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歷史事件。

在報告開始前,首先總結這篇報告的5個價值:

一、組織架構能夠反映企業家的真實想法

大多數時候我們獲取的信息來自媒體、財報,來自企業的公關部門。例如:企業將某業務放到重要的戰略高度, 亦或是執行某項重大改革戰略。企業最終是否會真實地落地這些戰略,我們很難去判斷和驗證。但組織架構服務於公司的實際經營,它是公司經營的一面鏡子,是不會撒謊的。

如果一家企業非常重視某項新業務,那麼組織架構就會體現出公司的重視。企業會給該業務部門充分的資源和支持(包括人力、財力、技術),在該業務的重要崗位任命值得信任的核心人物,並對其充分賦權。

再例如:如果一家企業聲稱要執行重大轉型或者業務 創新,但是業務部門、人事安排、考核管理機制都並沒有產生實質變化,那說明企業釋放的信息並不值得完全 信任。

組織架構是一個非常有價值、且信息真實度非常高的視角。

二、不同的治理文化,體現了領導人不同的思維模型

四家企業的治理文化有巨大區別,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1)領導人風格,2)行業特徵,3)企業規模和發展階段。

這幾家網際網路巨頭卻分別體現了領導人不同的思維模型:

1)阿里的治理體現「政治學」思維模型:阿里是一個人才雲集的精英組織,同時體系非常龐大。阿里的管理挑戰包括兩點,一是培養集團接班人、二是防止內部腐化等,因此阿里需要在分權、集權上找平衡,體現了很多政治學的理念。

2)小米的文化體現「生態學」思維模型:小米和生態鏈公司大多是硬體製造業,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所以雷軍和兄弟企業組成了「內部+外部」的創業者聯盟,一起打群架。「生態鏈」有三個特點:第一是長期共贏,這是通過雷軍的「鐵人三項」實現的;第二是包容互助,小米對生態鏈公司的波動更寬容,更多是雪中送炭解決供應鏈上的難題;第三是多樣性,所以小米在關鍵時期總會有王川、張峰等外部高管給予鼎力支持。

3)京東的治理體現「軍事學」思維模型:零售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京東有12萬物流員工,因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基層員工的執行力。因此京東的管理滲透著劉強東的「鐵腕治理」色彩,企業更像一個軍隊,權力體系森嚴,獎懲考核機制的設計非常精密。

4)美團點評的組織仍在劇烈的變化中,其發展的過程中更多體現了「博弈論」的思想。美團早期從千團大戰勝出,是背靠碾壓性融資以及打造的鐵軍。而在關鍵時刻的陣營切換和合併,則收攏了戰局優勢。

三、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管理機制的創新

1)高管的管理方面:較為前沿的管理制度包括合伙人制、總裁負責制等。我們發現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不再是頂級企業青睞的方案。馬雲很少採用職業經理人,阿里創業之初就採用「合伙人制」激發18羅漢的積極性,而後續加入集團高管,只要對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會被列入集團合伙人榜單,實踐證明合伙人制度是阿里能夠不斷孵化出顛覆性產品的重要原因。京東在上市前後聘請了第一批資歷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美團點評在拓展新業務時,會引入全行業最,後續的離職率也較高。

2)中層培養、接班人選拔方面:阿里俞永福首創「班委制」,適用於在成熟部門培養接班人,阿里零售業務、美團外賣業務都採用「班委制」 。京東中層主要來自管培生,對企業忠誠度更高,班委制的優勢是能夠吸納外來的年輕骨幹。

3)基層的管理方面:對於人員較多的基層部門(例如物流、銷售部),早期企業普遍基於績效考核進行晉升/淘汰(京東九宮格考評,美團PIP )。而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基層部門進行 「合伙人制度」 改革,通過開放加盟,裁員控虧、經營虧損。例如:永輝在店長層面開放合伙人,京東物流開放合伙人計劃的BIG BOSS。

四、頂級企業在組織架構上的創新,從早期的事業部架構,到「小前臺大中臺」改造

「小前臺大中臺」的理論來自美軍的作戰理論。美軍目前的作戰單位都是11人以下小班排(類似前臺),而飛彈智慧系統類似於後臺。但是管理上的難度在於,後臺資源無法被前臺直接有效使用,並且更新迭代遲緩。 設置「中臺」就是為了提煉前臺共性需求,把後臺產品做成標準化組件供前臺部門使用 。

張勇在2015年首次提出「大中臺小前臺」概念,2018年任命張劍鋒負責大中臺,開發未來最重要的產品「阿里商業作業系統」。劉強東2018年提出了「積木型組織」理論,隨後京東商城、物流、金融三大集團都重新改組成為「前臺、中臺、後臺」。

類似進行大中後臺改造的企業還包括華為、永輝。永輝早期分為兩大事業集群在內部進行內部賽馬,而在2018年又重新合併兩大集群,並且將採購、財務、人力合併成「大中後臺」 。而前臺的新零售業態,仍然踐行合伙人利益制度,充分調動前臺崗位積極性。

五、資本、文化對企業執行長期戰略的影響

對於國內大多數企業來說,能執行5年計劃就已經非常不易。但阿里、小米提出並成功落地了10年長期計劃:

1)阿里:2007年馬雲就提出 「大淘寶戰略」,要在10年內GMV超沃爾瑪。2017年沃爾瑪/阿里規模分別為3.3/4.6萬億人民幣,成功完成了10年戰略目標

2)小米:雷軍在創業之初,就高瞻遠矚地制定了物聯網戰略,在IoT賽道上超越網際網路三巨頭BAT,目前小米的AIoT戰略成績斐然,終端硬體數量已經過億,且仍在深化這一戰略。

小米、阿里能夠成功執行長期戰略,首先是「天時、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筆者總結了2個重要的因素,對企業執行長期戰略有重要影響:

第一是資本:資本獨立、現金流狀況良好的企業,有更大概率落地長期戰略。小米集團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通過手機預售模式,嚴格地控制了供應鏈資金風險,在良好的現金流狀態下實現規模的高速成長,還有結餘資金去投資布局。

第二是文化:賦權型的企業相較於集權性的企業,在創新、改革上更具競爭優勢。阿里在發展重要的創新業務時,會重複賦權負責的高管。以「大淘寶」戰略為例,內部並不確認未來電商的模式是B2C、C2C或是其他形式,因此分別任命三位總裁各自探索一種新模式(淘寶、天貓、一淘)。類似地,小米屬於高度賦權型的文化,在產品、設計的有大量來自基層員工的創新。京東的管理方式高度集權,因此創新業務的高管變動更為頻繁,在管理層級上也更多是下轄於商城、物流等核心業務。

以下,從人事變動——組織架構——戰略調整這個視角出發,回溯了阿里、小米、京東、美團這4大商業巨頭,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歷程:

阿里巴巴

目錄

一、馬雲時代:從B2B到4大業務,最終集團聚焦「大淘寶」完成十年戰略

18羅漢合夥創業,蔡崇信加盟從B2B起家:中供鐵軍煉就了阿里的組織文化早期4大業務:B2B、淘寶、支付寶、雅虎 聚焦大淘寶:剝離雅虎,大淘寶不斷裂變創新

二、張勇時代:從「新零售」到「五新」,集團戰略重心從2C向2B轉移

接班和傳承:總結張勇對集團的卓越貢獻 長期戰略:發力2B,打造商業作業系統組織架構創新:大中臺小前臺的網狀結構

一張圖:阿里歷史上組織架構調整

一張圖:阿里當前組織架構(2019.7)

小米

小米兩大業務

1. 手機方面:面臨著巨大挑戰,但小米2017年克服危機實現涅槃的過程,證明了其應對挑戰的強大韌性。小米「狂奔式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2014-2017年手機經歷滑鐵盧,但恰恰是小米克服危機的過程,讓我們看到其巨大的韌性——內部工程師全力投入研發,黎萬強回歸主抓渠道,紫米CEO張峰加盟牽頭供應鏈。

2. AIoT方面:"手機+AIoT"是小米鐵人三項中的基石,也是小米的長期戰略。小米是極少數能夠落地十年長期戰略能力的公司。

第一個原因:資本獨立,風控嚴格。這是米系公司的產品理念決定的,死磕極致大單品、低成本口碑營銷、預售模式。所以小米高速成長的過程中,始終現金流健康,還有資金投資布局生態鏈企業。而套用網際網路打法的硬體企業卻有大量被資金壓垮,王川/多看團隊帶領的小米電視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包括樂視、金立等。

第二個原因:小米圍繞IoT所需的所有核心要素進行了布局,AI部門戰略高度提升,包括雲計算方面,投資了金山軟體、存儲方面投資了世紀互聯。

一張圖:小米歷史上組織架構調整

京東

零售是傳統的人力密集型行業,2018年末京東有18萬員工(同期阿里7萬、美團5萬、小米1.6萬),因此京東管理挑戰來自如何管理基層崗位,管理方法類似軍隊。領導人高度集權,管理紀律嚴格,KPI設置鮮明,軍事化管理使京東具備極強的執行力。

京東的第一次管理革命發生在上市前後(2012年),公司大量引入職業經理人並對高管充分賦權,後續劉強東再次親自管理商城集團,並在核心崗位任命管培生。

京東第二次管理革命在2018年前後。在流量、用戶紅利見頂的大環境下,京東提出了「積木組織理論」 ,三大集團(商城、物流、金融/數科)依次進行積木化改造——拆分為前臺、中臺、後臺。前臺按照場景、客戶類型劃分成敏捷小團隊,中後臺的職能是做「標準化」的產品或者服務,就像積木一樣可以快速生成各種拼接的組建,適應前臺的需求。

一張圖:京東歷史上組織架構調整

美團點評

1. 美團,激烈戰場中所誕生的第二代新經濟公司

對於第二代網際網路創企來說,選擇和努力都很重要,王興帶領的創業團隊由高知青年組成,具備全球化的戰略視野,在千團大戰中完成了兩輪重要融資,藉助資本力量梳理戰局,在激烈的血戰中存活並成為千億級的流量平臺。資本的合縱連橫,以及團隊建立的護城河,都是企業成長的加速器。

2.擁抱變化是美團的精神,美團的業務、組織架構亦在頻繁的變化

王興告誡團隊「美團距離破產始終只有6個月」,經歷了九死一生的美團,仍然保持著變革精神。業務、組織架構都在圍繞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不斷地進行調整。

王興在2014年提出了T型戰略(一橫是團購、外賣等產生流量的平臺業務,一縱是指酒旅、票務等變現業務)圍繞著T型戰略美團先後試水過貓眼、酒旅、快驢等變現業務。

2018年以來,美團的思路更加聚焦,在「下半場」的競爭中,美團提出了「Food+」戰略,在快驢、RMS等和餐飲相關的業務上凝聚核心競爭壁壘。

題圖來自pexels.com,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吳圓吉:半導體領域投資邏輯與機遇

王牧:寒冬已至,勤練內功。AR行業將迎來爆發

劉正男:AI,賦能傳統金融行業崛起的一把利劍

陳洪武:AI應該聚焦商業本質,與場景深度結合

張逸飛:自動駕駛領域投資邏輯與中國機遇

郭佳:中國新藥研發的風景與邊界

1.《AI大禮包》各研究院出品的人工智慧相關報告,還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論文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企業組織結構不斷調整的信號是什麼
    新舊交替之際,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美團等網際網路企業,通過一系列組織結構調整,布局2021年未來業務發展。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已有10年、20多年的歷史。他們的核心業務是穩定的,市場價值是壓倒性的。他們面臨著來自新形式和新競爭者的競爭。他們存在著人事管理、業務交叉等一系列組織問題。那麼,這些公司在這次組織結構調整中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相互之間又透露出哪些信號呢?
  • 解讀阿里組織架構調整:向外技術賦能 加重To B業務
    他的公開信宣布阿里最新一次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主要涉及四大方面:阿里雲升級阿里雲智能;加強技術、智能網際網路的投入和建設;天貓自我升級和裂變為大天貓;為未來5年到10年的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和充實領導力量,全力打造阿里商業作業系統。
  • 網際網路大廠的「中臺戰略」剖析:進擊的中臺,組織的礪煉
    資料來源:hrmarket阿里從原有傳統應用架構轉變為共享服務體系架構,經歷了多個組織架構的變遷與調整,可以說阿里中臺的成長就是阿里對其戰略組織架構不斷思考與升級的過程我們認為阿里的中臺戰略之所以能夠成功落地,得益於其以往對組織架構調整的能力與決心,對阿里價值觀的高度一致,以及內部逐漸形成的「適應變化」的文化。組織架構調整的難點在於讓每個員工都快速了解並且認同其背後的戰略意圖,並快速適應新的組織架構,理解接納接下來在新的組織架構下自己的角色,從而使得戰略能夠平滑遷移並最終落地,這需要一套機制和文化基礎來保證。
  • 產業數位化臨界點,騰訊、美團、京東的「B計劃」是什麼
    無論是京東、阿里、網易等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大數據、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應用提高畜牧業的產出和效率,還是騰訊強化ToB能力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亦或是這次京東金融的拓展邊界的升級,都不是巧合。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C端流量的枯竭,爭奪B端市場或將成為下一個趨勢。
  • 京東組織架構大調整之後 徐雷:我們必須主動求變
    2016年底,阿里推出新零售概念,帶領電商向線下進軍。同樣是在2017年初,劉強東做出了年會演講,發出向零售科技轉向的呼聲。同年7月,劉強東再發表一篇長文《第四次零售革命》,正式提出了京東的新一輪戰略,其理論框架包括無界零售、零售即服務和積木型組織三個核心概念。在劉強東看來,「無界零售時代」零售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從而實現成本、效率和體驗的升級。
  • 美團組織架構調整:充電寶、單車、公交、地圖業務調整至美團平臺
    近日,美團發布組織架構調整公告。為進一步加強線下線上流量品牌一體化,強化美團平臺建設,將原LBS平臺下屬充電寶業務部、兩輪事業部、公交業務部、地圖服務部調整至美團平臺,相關負責人向美團平臺負責人李樹斌匯報,李樹斌繼續向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匯報。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第二陣營再也長不出阿里騰訊這樣的參天大樹 PC網際網路時代,湧現出了最初的網易、搜狐、新浪、騰訊等門戶巨頭,後來又催生百度、阿里、京東等新巨頭;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短短數年時間,快速湧現出了滴滴、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等超級獨角獸。
  • 研究阿里騰訊京東華為美團一百多篇文章,總結三大定律
    華為尚未上市,但許多人都認為,如果上市,華為市值會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京東和美團也是中國前五的網際網路公司。京東成立於1998年,2019年營收達到5769億元,利潤122億元。2010年7月,京東市值也超過7500億港元。今年年初,京東旗下的達達物流上市,市值超過60億美元。美團成立於2011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商,2019財年收入達975億元。
  • 萬字長文看懂阿里、微軟和谷歌的接班人系統
    今年同樣是阿里巴巴創立的第20年,此前關於阿里組織變遷的文章亦有各種角度。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試圖梳理三家在創始人這個層面完成轉型的公司是如何建立交接班系統的,這三家公司公司組織都很龐大,但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創始人個性鮮明,有的創始人極具個人魅力,有的創始人極其彪悍。
  • 美團簡史-虎嗅網
    他一邊調整美團的銷售團隊組織架構,一邊制定銷售管理制度,美團銷售團隊的城市經理基本都經歷了換血。再看向市場,大部分快速崛起的團購網站正在過冬:窩窩團很快開始裁員,10月拉手網開始收縮,後又被舉報財務造假等問題使得上市計劃擱淺,其他同樣依靠資本催肥的團購網站,也開始大規模裁員、拖欠商家帳款。
  • 20000餘字、76頁PPT,百度架構調整後首度披露AI技術商業化進展
    報告基於AI與產業融合的視角,植入了大量案例,20000餘字、76頁PPT,如此長篇幅,重度探討了AI技術發展近況、如何商業化落地、如何與智慧城市等產業結合——鑑於百度現在是All in AI的大戰略,這也算得上是百度與清華大學共同針對AI課題的最新研究與成果展示了。
  • 野獸美團
    我的答案不是騰訊阿里,也不是京東百度,我猜是美團。2013年,騰訊戰略入股搜狗,2014年,騰訊戰略入股京東,2015年,騰訊又悄悄開始投資剛成立的拼多多。這兩個戰場分別是百度和阿里的腹地,是奔著「將一軍」去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京東和搜狗(包括等一下要說的美團)都願意賣身騰訊,而且是以比市場心理價位低一些的價格「賤賣」?
  • 網際網路公司泛平臺化特徵趨顯,美團京東物流競相開放
    近日,繼京東物流開啟對外的個人快遞業務後,美團也通過全新子品牌「美團配送」,向第三方企業開放即時配送服務。從電商品牌入局快遞業務,到外賣品牌布局同城速遞,網際網路公司正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泛平臺化特徵。截至4月20日,美團外賣日完成訂單量已超過2500萬單,但是美團的野心不止於此,未來其騎手將實現商超、生鮮、快遞末端等配送場景的全覆蓋。
  • #旺淘快訊# 好網商要會講故事;京東一季度營收762億元;看看美團外賣是怎麼做軟體文廣告的?
    ⭕【京東集團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 淨收入達762億元人民幣】  京東經營利潤17億元,而去年同期還是經營虧損2.95億元,交易總額達1841億元,同比增長42%,京東擁有全國電商領域最大規模的自建物流體系。
  • 京東公布新組織架構,三大事業群匯報對象成徐雷,不再是劉強東
    京東公布新組織架構,三大事業群匯報對象成徐雷,不再是劉強東   最近京東一則關於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就在12月21日,京東發布一則公告,該公告的內容是關於京東組織架構調的
  • 餓了麼、美團月活話題背後:近場經濟在博弈
    當美團與點評整合後,競爭格局中,餓了麼確實成為阿里優選夥伴,能創造更快時間窗口。此前一年,張旭豪剛升級餓了麼戰略,強調了「交易與物流的本質」,外賣只是品類之一,未來可送「萬物」。這與阿里商業理念頗為契合。當然阿里投資肯定有競爭用意,但我並不認為狹隘地針對美團。彼時微信生態開始規模化釋放,美團遠未呈現出平臺經濟特徵。
  • 離職員工自述:戰略惰性害苦京東,劉強東說一不二,成兄弟得喝酒
    京東一反常態,將慣常每年年初的組織架構調整提前到12月,並宣布將組織架構按照前中後臺重新劃分。2月,對高管動刀,宣布2019年要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然而,不到兩個月,只有9位CXO的京東就洗掉了三員猛將,CTO張晨、CLO隆雨,以及CPO藍燁,紛紛以個人和家庭原因,離開了京東。京東的動作力度不可謂不猛,淘汰率遠超10%高達33.3%。這還沒有結束。
  • 阿里、百度、小米、360等一齊承諾: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
    蘇寧、螞蟻、愛奇藝、360、小米、新浪、快手、嗶哩嗶哩、滴滴、阿里、百度等11家網際網路企業相關負責人參會,向社會做出公開鄭重承諾,將嚴格落實APP侵犯用戶權益各項整治工作,保障用戶合法權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介紹了APP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情況,並對相關企業存在的推諉、故意拖延整改、落實整改不到位等問題進行了通報。
  • 新零售是海水還是火焰 它將給阿里、京東帶來什麼?
    阿里又玩了一把套路,2月20日阿里與百聯在上海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而會前的保密工作和一年半前阿里「聯姻」蘇寧出奇得相似,而當時類似的大「喜事」,還有京東入股永輝超市(需求面積:5000-10000平方米)。
  • 阿里創業人事變遷 馬雲和他的「那些花兒」
    一個居住著多位阿里高管的小區在門口豎起了戶外廣告牌,「鄰居們,預祝美國上市成功!」當年一季度成交量、成交價齊跌的杭州房市被注入了活力。開發商們都在思考如何去阿里高管居住最多的樓盤發放宣傳冊,有人甚至考慮過去淘寶城門口拉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