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員工自述:戰略惰性害苦京東,劉強東說一不二,成兄弟得喝酒

2021-01-08 AI財經社

文 | 項也

編 | 陳芳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4月18日,明尼蘇達事件有了新進展,媒體人王志安發布了劉強東性侵案起訴書中文版全文,大量案情的細節被披露。短短幾個小時,就被推送上熱搜。從去年9月,劉強東因涉嫌性侵女大學生被捕開始,京東的各種負面消息就一直沒有斷過。起訴書的公布,對於水逆期的京東來說,更是火上澆油。

當前的京東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無論是從持續的時長還是從深度、廣度上看,都聞所未聞。

京東這場關係生死存亡的變革,始於2018年年底的組織架構調整。京東一反常態,將慣常每年年初的組織架構調整提前到12月,並宣布將組織架構按照前中後臺重新劃分。2月,對高管動刀,宣布2019年要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然而,不到兩個月,只有9位CXO的京東就洗掉了三員猛將,CTO張晨、CLO隆雨,以及CPO藍燁,紛紛以個人和家庭原因,離開了京東。京東的動作力度不可謂不猛,淘汰率遠超10%高達33.3%。

這還沒有結束。很快,兩位京東老將被動刀,京東商城時尚家居事業群總裁胡勝利、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被調離原崗。AI財經社獲悉,兩人將任CEO特別助理。從職位上看,兩人權力均被收縮。此前,京東集團副總裁熊青雲、京東商城CEO沈皓瑜等人被調離原崗後,最終都離開了京東。

此外,劉強東還將刀砍向虧損23億的京東物流:取消快遞員底薪、取消新入職快遞員五險一金繳納、提高快遞員的攬件要求等。有快遞員表示,「工資一下子少了一千多塊。」

來源/圖蟲創意

「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去年5月劉強東的呼喊聲言猶在耳。不到一年,掌握兄弟定義權的劉強東向兄弟開刀,反稱,京東人員急劇膨脹,幹活的人越來越少。「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我沒有選擇餘地!」

京東這家成立已有20年、上市5年的網際網路公司,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近18萬員工,以及無數離職員工的心。有人還在堅守,有人選擇離開。我們通過與一位在京東工作多年的離職員工深聊,試圖從員工視角來問診京東。

以下是自述:

01

電商之外,一無所有

在我看來,京東是一家有戰略惰性的公司。這種惰性,很大程度上源自於京東此前發展太過順風順水。

從2008年開始到2016年年初,京東的發展就一直頗為順利。從3C品類的小玩家,到擊敗國美、蘇寧等線下3C渠道巨頭,再到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以及上市後前兩年的平穩股價,一顆商業新星在劉強東的帶領下冉冉升起。

告別苦逼創業時代後,劉強東的事業和愛情都迎來了高點,性格直來直去的他,過上了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生活。

在開年大會的演講中,劉強東在臺上意氣風發、侃侃而談。2015年、2016年年初,連續兩年開年大會,他分別用「世界的京東」、「新經濟、新秩序」為主題,大談公司的業績、戰略、願景,內容很接地氣,還時不時揶揄下老對手。

來源/圖蟲創意

我印象中,這是他在開年演講中表現最好的兩次。臺下的我們很受鼓舞,整場幾乎掌聲不斷、沒有冷場的時候。

那時,整個京東都沉浸在上市的成功和業績節節高升的喜悅中,新業務也做得不錯,2013年開啟的京東金融項目,在2015年獲得了10億美元融資。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京東人都覺得,京東已經具備與阿里平起平坐的實力。

誰也沒有想到,危機已悄然靠近。

第一次危機出現在2016年。我印象很深,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就明顯感覺到增速慢了,年中的618大促業績也不理想。等到全年數據出來了,果不其然,2016年,京東GMV增速僅為42.2%,而2015年這一數字還是84%。

這也不能全怪京東,整個電商行業在蒙眼狂奔十年之後,紅利期正在過去。老對手阿里2015年開始火力全開,推出了一路向北計劃,分別在超市、家電、手機三個方向進攻,直指京東。

加上B2C電商毛利並不高,多年虧損的京東在二級市場上被看衰,京東股價在2016年6月觸摸了上市後的最低點,每股只有19.51美元。管理層也出現異動:兩位職業經理人,熊青雲和沈皓瑜相繼離開京東。

其中,沈皓瑜的離開對京東的打擊挺大的,意味著京東職業經理人之路失敗了。沈皓瑜在京東口碑不錯,是京東不可多得的優秀職業經理人團隊之一,從2011年到京東開始,帶領京東商城從年交易額200多億元猛增到4500億元。

只有元帥、沒有軍師,這是京東給我的感受。2014年京東上市後,劉強東宣布辭任京東商城CEO,說要全面放權,但沒有人感覺到他離開,大小決策他都會參與。2016年他高調回歸後,在人事架構上做了調整,京東商城的10位高管、集團的18位高管都要直接向他匯報。放權失敗,變成了收權。

劉強東是一個很強勢的人,說一不二,甚至有些一言堂,在京東是沒有二號人物或者參謀團隊的。長期以來,劉強東與京東是強綁定,劉強東等於京東。高管們因為害怕犯錯誤,在遇到大事時並不願意做決策。劉強東為此還公開批評過。

劉強東重掌京東後,除了讓徐雷接替熊青雲、王振輝重回京東物流、聘請廖建文作為首席戰略官之外,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重回創業文化。但劉強東自身不改變,不將京東松鬆綁,京東的戰略惰性就會一直存在。

時至今日,京東給人的感覺依然是,除了劉強東之外沒有別的能人。不像阿里、騰訊,除了馬雲、馬化騰,你還能列出一串能人名單,比如阿里的蔡崇信、張勇、彭蕾、曾鳴等,騰訊的張小龍、劉熾平、任宇昕等。而京東只有劉強東,很多戰略定了,也沒有人能真正把這些策略落地。

剛性文化,是京東的文化特點,將劉強東跟京東強綁定,沒有什麼柔性和迴旋的空間。這在劉強東判斷準確的時候,效率會非常高;但當劉強東開始迷茫時,這一套系統就失靈了。

2016年以來,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商紅利正在消失,阿里、亞馬遜都在提前布局,阿里在電商之外,有雲、支付、B2B,亞馬遜有雲、有數字業務。但京東依然死守著虧損的電商業務線,改變姍姍來遲。

到了2017年開年大會,京東的戰略短板已經暴露的更加明顯。那一年劉強東的演講主題是技術與科技。劉強東講了未來10年可能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技術,比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智能商品、基因技術等。

聽完我就感覺,公司有點摸不清方向,劉強東講的是他自己都不太熟悉和了解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熟悉,下面又沒人,怎麼可能成功落地。

站在今天的節點上,京東依然還是一家以電商為主的公司。

2013年的京東金融,2014年的拍拍網,2015年的京東到家,2016年的新通路事業部,2017年7fresh,2018年的京東拼購,幾乎每一年,京東都在推出新的業務和板塊。不過,新業務發展的並不順利,拍拍網於2016年4月關停,京東到家也與達達合併,7fresh至今進展緩慢,京東拼購起量艱難......新業務探索並不通暢,而且還帶來不少虧損。

京東在戰略上的惰性,導致了京東今天的尷尬問題——電商之外,一無所有。

02

從爭一到保二

京東什麼時候開始「迷茫」了呢?

我覺得,其實早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就已經能感受到了。尤其是差點追上百度市值的那次之後,京東開始進入下行通道。2017年6月,京東在股票市場上曾一度緊追百度、最小差額僅為8.3億美元。

這種迷茫,體現在京東在競爭格局中被甩開身位。

7fresh是個典型。2016、2017年的時候,馬雲提出新零售,劉強東針鋒相對提出無界零售。而7fresh是承載京東無界零售願景的,不過,7fresh卻在管理和戰略上吃了虧。

在我的印象中,7fresh大概2017年上半年才開始籌備建設,內部一直挺著急,也給了很大期許,甚至一度要成為獨立BU、與京東商城並列同級。

來源/圖蟲創意

7fresh的早期團隊裡有兩撥人:一波是王笑松和他代表的京東生鮮團隊;另一波則是杜勇代表的線下零售隊伍。王笑松自不必說,在京東幹了多年,是老將了。而杜勇則是7fresh項目邀請來的職業經理人。

兩人之間的分歧一開始就很大,王笑松的思路更加偏重網際網路,追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並且希望在品牌方面能貼上京東的標籤,借力打力;而杜勇的思路更為線下,店面上堅持完美、追求單店的模型,一開始並不願意貼上京東的標籤、而是先探索清楚模式、之後再「認親」。

兩種觀點相持不下,開店的速度自然慢了下來,原本定於2017年10月份開業的7fresh首店北京亦莊大族廣場店,最終一直拖到12月底才開始試營業。這比盒馬在上海的首店晚了將近2年的時間。思路的差異、內部溝通的不暢,以及派系鬥爭,讓這個承載著劉強東無界零售夢想的業務,從還未出生就遭遇開門黑。

2018年年初,杜勇帶領部分團隊離職,7fresh早期操盤手退出項目。王笑松多次對外傳遞2018年要在全國開出50家門店的計劃最終也流產了。

新業務探索不成,電商業務還遇到了危機,拼多多起來了。

京東內部其實很早就知道拼多多,包括我自己,2017年就體驗過拼多多。不過,從我的角度來看,公司內部對於這個競爭對手並不重視。劉強東甚至在一個會議上說過,拼多多不過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依然是供應鏈和物流。他骨子裡是看不起打著假貨烙印的拼多多的。

看不起,看不懂,最終是追不上。我們只看到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沒有看到它背後消費潛力巨大的三四線市場。到了2018年初,拼多多的流量無法忽視後,京東才匆忙上線京東拼購,只不過為時已晚。

如果說之前,京東都是想著對標阿里,想著如何做第一,擠進BAT梯隊,成為BATJ;那麼拼多多的強勢入圍,讓京東不得不擔心自己第二名的位置了。

總體來說,2017、2018年,公司給我的感覺就是有點亂。戰略不夠清晰,組織架構頻繁調整。總感覺是不斷推翻之前的判斷,沒想好就開始動刀,弄得自己傷痕累累。這給很多基層員工造成不小的困擾,甚至是無所適從。

來源/圖蟲創意

外界都沒有關注到,2018年年初,京東取消了開年大會。開年大會是定方向、講戰略、傳遞戰術的,這一年卻沒有開。這時候我已經隱隱覺得,京東的戰略跟不上節奏了。

果不其然,這一年公司的架構調整很頻繁。1月份,將原集團事業部拆分成大快消事業群、電子文娛事業群和時尚生活事業群,讓一個搞3C數碼的去管時尚,聞所未聞;7月份,實行輪值CEO制度,徐雷擔任輪值CEO;12月,組織架構再次調整,按照業務分成前中後臺。這一輪調整,徐雷坐穩了二把手位置,各個部門負責人向他匯報,此前是向劉強東匯報。

2018年,京東還出現一個大事,讓我對京東的未來感到挺絕望的,就是斐訊「0元購」的事。我感覺到,為了流量和GMV,京東的很多操作已經開始變形。這個騙局想要識別是很容易的,一點不難,但京東賣了很久,很多人因此上當受騙。如果說京東是一家小公司這麼做我可以理解,但京東是一家上市公司,還這麼做就有問題,你是能得一時成績,但長期看對你公司品牌形象的損傷很大,別人以後就不相信你了。

那些受騙的人後來來京東拉橫幅是有道理的,人家就是衝著京東買的。這件事情讓我意識到,公司在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時,應該靠一個完善的機制,而不是憑個人喜好,能不能給某個團隊帶來業績。

03

遭遇黑天鵝

我第一次從手機裡看到明尼蘇達事件時,我的腦子嗡的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是通過推送的新聞看到的消息,真的難以置信,但看到外媒已經持續爆出新聞,又很難質疑。

人設崩塌了,這是我的第一感受。京東此前一直打造夫妻檔故事,為京東省了不少廣告費。現在這些都已經毀於一旦了。

最尷尬的是面對朋友的詢問。那段時間很多朋友提到京東,就會自然而然的問這個事情,誰都不敢說,我每次都是打打馬虎眼糊弄過去。

同事之間更是保持莫名的默契,尤其是最終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大家都不敢在明面上討論、甚至刻意躲開這些話題。整個公司的氣氛都有點詭異,很多人開始在外面尋找機會,人心惶惶,離職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京東離職中心成了最火熱的部門,每天都有無數人在排隊,高峰期時甚至要搶號,全部辦完要好幾個小時。而去年辦離職,完全不用搶號,半個小時就能搞定。

明尼蘇達事件讓京東遭遇了至暗時刻,股票兩天之內蒸發72億美元,並一路走低,到2018年年底每股下探到19.2美元的最低點,相比較年初的最高點50.68美元每股,暴跌62%。最低谷時,公司市值只有278億美元,差一點被拼多多反超。

大家情緒都不高,我以為,明尼蘇達事件是公司最慘的時候,沒想到這只是開始,自此以後京東幾乎天天霸佔著媒體頭條,只不過全是負面新聞。春節之後的一系列變動,引發了社會更多、更持久的關注。高管裁員10%、三類人、996、大規模裁員、統計加班時間、取消快遞員底薪等。

來源/圖蟲創意

公司氛圍明顯變了。很多人都習慣了每天都能看到公司的負面消息,以及朋友們發來的「詢問」。這時候,我也選擇離開了京東,有更好的機會拋來了橄欖枝。

現在看算是刮骨療傷吧,京東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刻了。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公司內部的管理、文化,都有著很多問題。

京東需要一場深刻的變革。

有多迫切的需要?看看劉強東朋友圈裡的感嘆號數量就知道:4月12日,劉強東用一封包含25個感嘆號的朋友圈表達對混日子兄弟的抵制,「京東人員急劇膨脹,發號施令的人愈來愈多,幹活的人愈來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草根創業出身的劉強東,身上至今還留有很多草莽的特徵,這種草莽的特徵很大程度上也在影響著京東的變革。

劉強東喜歡稱兄道弟,在公司內部喜歡別人叫他東哥。寫內部信時,他也特別喜歡使用兄弟一詞,從上市到今年4月15日,劉強東總共發了9封內部信,其中兄弟一詞出現57次,平均每一封信要喊6聲兄弟。

這種兄弟文化,不僅體現在口頭上,還體現在行動上,是不是兄弟,先幹一杯再說。想要成為劉強東的兄弟,你得會喝酒。

劉強東非常喜歡喝酒,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是酒解決不了的,一杯不行就再喝一杯。他一直說,喝酒是一種傳遞感情的方式,能增強大家之間的感情。

在京東無酒不成席,請徐雷頂替熊青雲的位置、重掌市場部時,喝酒;618前夕激勵士氣時,喝酒;甚至在明尼蘇達出事,也是因為喝酒。不僅自己帶了16瓶白酒,前後兩次又點了紅酒、啤酒、清酒共計32瓶。

在京東,只有能跟他喝上酒的才算是信得過的人。像沈皓瑜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就很難適應。反而是徐雷,跟劉強東脾氣很對,時常一塊喝一杯。

京東內部流行著一句話,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敢端起白酒。劉強東經常和員工喝酒,不僅和高管喝,也和中層員工、基層員工喝。一邊喝一邊灌輸,京東依然是一家創業公司、依然離目標非常遙遠的理念。

這種管理方式挺草莽的,在創業時期用這種方法沒問題,但是京東都是一家20年的公司了,管理風格還是這樣一成不變,延續到現在,這就有問題了。說一句不違心的話,京東從管理層的能力和素質上看,離BAT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無論如何,刮骨療傷已經開始。儘管這一次的調整,同樣伴隨著劉強東的回歸、鐵腕治理,試圖重回創業和初心,有沒有效果還不好說。在京東工作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希望它能挺過去有個好未來。

唯一覺得心寬的是,似乎經歷過了明尼蘇達事件,資本市場更加理性了。2019年,京東股票從最低點開始逐漸上漲,雖然離最高點還很遠,不過起碼已經扭轉頹勢了。

相關焦點

  • 京東被辭P7員工前領導已離職 京東起訴該員工侵犯名譽權 | 風眼前線
    三天後,他再一次收到了京東發給他的《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我當時還以為是要給我辦入職的通知書」。一年多時間裡,李永伯除了和京東打官司外別無他想,「不服氣」,他說,「不是為了要錢,就是爭一口氣」。這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裁員背景下,少有的勝訴案例。「以前京東也有一些,但很多都是拿了錢就走了,很少去主動打官司的」,一位京東員工對鳳凰網科技說。
  • 劉強東2015年會致辭:京東要成為國民企業
    觀察者網訊 2015年1月17日,京東集團2015年年會在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召開,4000餘名員工代表京東7萬員工參會。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在年會講話中回顧了京東的上市以及2014年「揚帆遠航」戰略的成功。總結了京東在渠道下沉、金融業務等領域的創新突破。
  • 劉強東:京東必定會擊敗阿里巴巴-劉強東,京東,擊敗,阿里巴巴,阿里...
    5月22日,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目前市值是285億美元,位列中國第二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劉強東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夢想新的代表。相比與其他商業領袖相比,劉強東更能給擁有創業夢想的普通人帶來幻想,認為他可以被模仿,部分原因是他看起來更真實,更容易接近。
  • 劉強東的江湖:從「強子」到「東哥」
    「8·15」後更自信了8月15日下午5點半,劉強東打完漂亮的一仗後,又織「圍脖」去了。他說喜歡通過自己的渠道去獲取信息,所以在2010年冬天註冊了微博之後,他儼然成了京東商城的「新聞發言人」。「顯然您對戰鬥還沒過癮,沒對手的遊戲不好玩,您還要追擊嗎?您這樣的血性是男人的好榜樣。力挺您!」
  • 電商參考:京東商城劉強東的倒三角形管理模型
    那在這個系統中CEO劉強東是什麼角色?按照劉強東的說法,目前京東員工已經從11年前的30人,到了今天的約27500人,年底更是要達到4萬人規模,所以他的職責就是「讓京東每個員工、每個組織體系都不脫離這個倒三角模型」。至於毛利?這個不是京東模型系統的關鍵詞,劉強東關於這方面的言論是:雖然會因不賺錢而羞愧,但也不願愚蠢的在不賺錢的時候賺錢。
  • 江蘇首富劉強東,上海首富郭廣昌,他們對待家鄉的態度卻差了十萬八...
    但劉強東一點也不介意,他砸了40億,硬是把小城發展成了京東在全國唯一的客服中心。 劉強東說,家裡面的人都在京東,但是因為讀書都讀得少,基本上都是給做個保安,沒有一個給做高管的。  劉強東一到場,就先來了個當頭棒喝,他說下午去看了正在新建的員工宿舍,非常氣憤!東哥的原話是:「今天我看到宿舍,真的我氣得,都想打人!」
  • 看,劉強東如何玩轉京東董事會!
    從上表計算可知劉強東及管理層持有京東23.7%股份,目前仍舊是公司第一大股東。但是23.7%並沒有過半數,這意味著單從持有普通股比重來看,劉強東及其管理層對京東並沒有絕對的控制權。這是否意味著小股東在某些重大事件的投票權上可以與劉強東抗衡呢?一般投票權的大小可以從各股東在董事會佔有的席位可以看出來。京東的招股說明書第145頁列示了京東的董事及高管的清單。
  • 「618之父」接手劉強東,京東二把手造就神話,為何那麼多人不服
    他曾連開三天三夜的大會,耐心地處理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激發員工的鬥志。包括在此後的京東年會上,向來不愛穿西裝的徐雷穿得十分正式,在員工面前宣揚企業文化,一路帶領員工走出了2018年的陰霾。也正是因為能力突出,徐雷得到了劉強東的賞識,現在擔任了京東多個重要職位,成為了京東二把手。
  • 易迅網併入京東:創始人離職 員工打完卡就回家
    在騰訊將電商打包給京東後,易迅網創始人兼CEO卜廣齊的去留就備受關注。在離職傳聞飛了近半年時間後,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從多個可靠消息源獲悉,卜廣齊已離開易迅網。一名易迅網前高管透露,離職後卜廣齊有可能轉做投資,也有可能創業。
  • 京東公布新組織架構,三大事業群匯報對象成徐雷,不再是劉強東
    京東公布新組織架構,三大事業群匯報對象成徐雷,不再是劉強東 ,從公告中我們得知,京東原先的三大事業群總裁對劉強東直接匯報的格局將做出改變,也就是說在新的組織架構下,京東商城將以客戶作為中心,圍繞此中心劃分成前臺,中臺和後臺三個部分,三大事業群負責人的匯報對象也變成京東集團CMO、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
  • 京東也饞「國際化」這塊肉
    據一名接近京東的人士告訴志象網,京東明確了國際戰略後,對內也重新對國際業務進行了梳理,調整後京東的國際業務分成了跨境、商物流和本地站三個團隊,三個團隊均向閆小兵匯報。此前,這三大業務在京東內部一直分散運行。「像物流有物流的老大,印尼、泰國本地站是劉強東直接在管。「上述人士說。
  • 京東物流換帥,哪有什麼天長地久,只有王的意志
    離職理由中的「個人原因」不免讓人猜測,是個人職業規劃與公司戰略不符有了更好的機會,還是過於疲憊想回歸家庭,亦或是其他原因,總之留下來無盡遐想的空間。02隻能有「一個京東」京東數科的自我調整,是對監管的快速響應,一是近期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日趨高壓,京東數科業務正經歷大幅調整,需要強化合規化運營;二是「廣告門」觸發眾怒,需要有人出來擔責。
  • 京東數科:京東"輸血"超4成 劉強東為實控人符合規定
    京東在回復函中表示,公司具備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從資產、業務、機構、實際收入貢獻來看,在經營上不存在對京東集團的嚴重依賴。其論據為:公司具備獨立的、與經營有關的業務體系、資產和技術,資產產權清晰並完全獨立運營;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內部經營管理機構,能夠在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上獨立行使決策、管理職權。
  • 劉強東「熔斷」,徐雷成為京東(JD.US)的新「保險絲」
    企業家一旦陷入醜聞,就如同在鯊魚環繞的海域留下傷口,第一滴血僅是開始,很可能會被撕得粉碎。「明州事件」15個月後,京東步步「去劉強東化」,現在已經走到了劉強東卸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的一步。我們可以理解為劉強東的個人行為達到了京東發展的「熔斷點」,京東為控制風險採取措施,做出切割,保護京東,這是企業積極的動作。
  • 劉強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京東終究會超過阿里
    劉強東:不會,其實技術投資已經快接近尾聲了。接下來的重點是新物流網,包括冷鏈、冷藏、生鮮。到那時,我堅信會有更多人真正明白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主持人:其實自營這件事眾說紛紜,包括馬雲曾經也在很多場合說他不太看好這種過重的模式,我得問問徐新,做自營時,當時給你內心的反饋是什麼?你看好嗎?
  • 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離職 京東原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接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繼陳生強卸任京東數科CEO的消息發出後,僅僅過去10天時間,12月30日,京東集團又發出公告稱,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辭去京東物流CEO一職,董事會已任命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為京東物流CEO。
  • 從收購易迅到割給京東:騰訊為何玩法變了
    我有一個在易迅做技術的同學,昨天他對我說,過兩天易迅就會開一個內部員工的會議,到那天,一切就都明朗了。  我明白我這個同學所說的「明朗」是指什麼,騰訊入股京東的傳聞飄了半個多月,易迅是否會併入京東,易迅的員工比劉強東還要著急。而他所說的「過兩天」,也就指的是這周五了。
  • 京東股價暴跌 劉強東涉性侵案對京東影響幾何?
    【財新網】(見習記者 李憶)伴隨著京東集團董事長、CEO劉強東涉嫌性侵一案更多細節被媒體曝光,京東股價持續承壓。9月24日,路透社報導劉強東涉性侵案女方和朋友的微信聊天內容,京東旋即回應後續劉強東可以證明清白。
  • 98頁PPT,看懂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組織架構和戰略變遷
    3)京東的治理體現「軍事學」思維模型:零售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京東有12萬物流員工,因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基層員工的執行力。因此京東的管理滲透著劉強東的「鐵腕治理」色彩,企業更像一個軍隊,權力體系森嚴,獎懲考核機制的設計非常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