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第四範式,正在醞釀一個幫企業跳出AI悖論的「秘密計劃」

2020-11-26 騰訊網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這個問題好像挺難回答,說看懂了怕人說裝;說沒看懂怕人說傻。所以標準答案可能是既看懂又沒看懂,這或許說明諾蘭就是拍了個悖論。

跟大部分小夥伴一樣,時間鉗形運動這種東西我大概就看了個寂寞。但是《信條》裡關於時空悖論的處理,卻讓我似有所悟。電影裡無論怎麼穿越時空,最後都無法改變結果。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既然逆轉時間無用,那我還逆轉它幹嘛?

這個悖論在物理學上到底成不成立我不知道,但卻跟很多我們採訪過的產業AI案例有某種相似:企業在應用AI技術時,往往是硬體問題解決了軟體出問題,軟體解決了算力又不夠,算力解決了數據出麻煩——各種問題構成了一個鉗形運動,導致企業AI總是陷入一個死循環,還不如乾脆不用。

想要跳出這個悖論,就不能單點突破,而是統籌考慮企業AI的全局法則,把軟硬體問題一次「殲滅」。

在AI產業化突圍不斷加強的新階段,這種可能性正在加強。第四範式與華為的一次握手,正在帶來從算力到框架,從數據統籌到作業系統的全棧AI可能。

企業跳出AI的時空悖論,也許就在彈指一揮間。

Sage AIOS:扼住數據的空間坍塌

企業應用AI的軟體問題,絕大多數出在數據上。

被數據餵養出來的智能,是機器學習代表的第三次AI崛起之關鍵。但這種方案落在產業端,卻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效數據稀少、訓練數據與生產數據不一致、數據幹擾過多、數據時效性弱、各行業數據差異過大等等問題縈繞在企業周圍。恨不得數據所到之處,遍地都是問題——缺少數據規範和標準,或許可以被稱為數據空間坍塌的成因。

而解決企業「數據+AI」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業系統,將數據的一致性、時序性、數據閉環,以及數據治理系統進行有效的統一。

面對這一問題,第四範式在不久前發布了面向企業AI的「Windows」:Sage AIOS企業級AI作業系統。

在Sage AIOS中,企業可以在簡單易用的操作界面上,完成數據資源治理、系統資源調度、應用場景管理等能力,從而實現企業AI應用中數據、資源、場景的規範化。

數據方面,Sage AIOS會規定每種場景的數據準備與使用方式。進入到某個AI應用場景中,只需要根據說明準備相關數據,調用IT資源,就可以實現低門檻落地AI應用。既降低了人才成本,又提升了落地效率。

如果說Sage AIOS解決了企業AI落地的數據標準化難題,將企業時常面臨的數據混亂狀態進行了統一,是在軟體端扼住了AI的時空悖論,那麼在另一側,華為與第四範式算力平臺SageOne正在致力於在全棧全場景算力上解決企業的AI難題。

Atlas:擊穿計算的時間停滯

如果說,複雜的數據問題是企業應用AI時面臨的空間成本;那麼AI算力不足,就是標準的時間成本。

在企業應用AI時,從訓練到部署,從雲端到邊緣、端側場景,各個領域都需要充足且能夠適配的AI算力。否則就會出現訓練太慢、部署跑不動、具體場景找不到合適硬體支撐等等問題。AI算力就像產業智能化時需要的電能,哪裡要用高壓電,哪裡需要電池必須明明白白,否則產業AI會陷入到算力不足的漩渦裡,甚至根本無法啟動。

面對這種情況,華為發布了Atlas人工智慧計算解決方案,打造了面向各場景所需的模塊、板卡、小站、伺服器、集群等產品形態,實現「端、邊、雲」的全場景AI算力適配。

作為產業界獨特的AI基礎設施,Atlas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成為華為全棧AI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

在硬體領域,Atlas可以說是AI基礎設施與IT產業、行業智慧融合的產物,將昇騰的底層優勢與各計算場景進行了對齊。這在很大限度上解決了AI算力不足與算力單一、算力體系間不適配的三重問題,從而讓企業跳出AI算力不足陷入「時間停滯」的窘境。

一邊是軟體層面的數據標準化,一邊是硬體層面的全場景AI算力適配。可能各位朋友也發現了,想要全面解決企業AI落地的軟硬體難題,最好是將兩種方案結合起來,實現《信條》裡的那種正逆部隊同時行動,一舉打破AI的「時空悖論」。

而這個奇點,並不遙遠。

奇點將至,悖論退散

在不久之前的昇騰 AI 新品全球發布會(HAI 2020)上,華為發布了昇騰 AI 全棧軟體平臺,包含異構計算架構 CANN 3.0、全流程開發工具鏈 MindStudio 和昇騰應用使能 MindX。大幅度提升了Atlas平臺的軟體使能與適配能力。

而在發布會當天,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來講述了自身與華為在AI領域的軟硬體合作,那就是第四範式。

在第四範式與華為的合作中,雙方在軟硬體一體的基礎上,基於Atlas產品,華為MindX DL完成了軟硬體的深度優化。第四範式將自身在AI軟體技術上的深厚積累,與華為產品深度整合、優化。第四範式自研的包括 GDBT(大規模分布式高維機器學習框架)、RTiDB(AI實時內存資料庫)、pRPC(零拷貝通信協議)、HyperScheduler(AI調度核心)等多項技術,讓AI得以充分利用計算、存儲、網絡、調度的多項資源。這讓第四範式的數據訓練、推理算法、模型應用等整個AI流程,能夠在極致算力上高效運行,以軟體定義的方式來助推AI落地。

而在此基礎上,第四範式的Sage AIOS正在與華為昇騰體系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將新一代企業級AI作業系統的軟體創新,與華為打造的Altas全場景軟硬體底座進行深度融合,為千行百業的企業用戶帶來極致算力體驗下的軟硬體聯合解決方案。

當最懂企業智能化落地的AI公司,遇到最懂場景、生態、行業的昇騰,一個奇點或許正在醞釀當中。在一場勢必到來的爆發後,那些困擾了企業很久軟硬體悖論將煙消雲散。

一站式、全流程、無縫、一體機,這些關鍵詞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改變?

Sage的意思是先知,Atla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當先知攜手大力神,這個組合將給企業探險者帶來怎樣的助攻?

答案盡在9月23日開啟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產業AI的新規則,創立於舊悖論的衰亡一刻。

相關焦點

  • 第四範式:借勢PC霸主,推出企業級AI作業系統
    AI落地熱火朝天,AI團隊變身施工隊,挨家挨戶敲開傳統企業的大門……然而,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的做法。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博士的洞察是:「重新按照AI的要求制定標準和規範,實現規模化。」用人類學習過程類比機器學習的過程,用一個熟悉事物的類似原理,去理解新鮮事物的規律。可以這樣說,理解了庫伯學習圈,就理解了簡版AI原理,繞過數學與編程的大山。2019年,第四範式曾用「1+N」回答企業轉型如何用 AI 構建競爭力。
  • 第四範式入圍Forrester機器學習平臺Wave 位列前列
    經過層層篩選與嚴格評估,第四範式最終位列前列。報告中指出,中國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AI更是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AI主要由機器學習(ML)模型組成,因此選擇正確的PAML產品可幫助企業快速、規模化構建AI應用,提高企業AI生產力。
  • 從Forrester Wave報告,看自建AI如何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自建AI的PAML成為大勢所趨 低門檻、規模化、算力優化成為三大能力 從玩家分布的格局來看,2020年,服務自建AI的PAML呈現三大技術巨頭+一個獨角獸企業領銜的市場格局,阿里雲、華為雲、第四範式、百度智能雲位居Leaders象限,顯示它們在幫助企業自建AI這件事上取得了先機:
  • 第四範式陳雨強:提高機器學習維度的兩大法寶
    2016年6月,Google研究院發表論文稱,正在研發Wide&Deep Model,並表示其在搜索、廣告與推薦等領域均十分有效。同年7月,第四範式發布了新一代的模型算法——深度稀疏網絡DSN(Deep Sparse Network)。
  • 微軟《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中文版發布
    本書擴展了開創性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微軟研究院技術院士吉姆•格雷(Jim Gray)的思想,基於e-Science提出了科學研究的第四範式: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Data-intensive Science)以及學術交流。該書從地球環境、健康醫療、科學的基礎架構以及學術交流等四大部分,對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願景進行了探討,就如何充分利用科學發展的第四範式提供了深刻見解。
  • 在華為、美的、海爾、TCL等企業的成長軌跡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
    企業進入分櫱成長階段,已經是在諸多領域領先的大型企業了,通常會面臨主業老化、成長空間受限的風險,如格力、聯想、海爾等企業,同時也會遭遇與組織規模擴大相伴生的組織複雜度增加以及組織衰老的挑戰。為了開闢未來成長的道路,企業需進行整體性、結構性變革,內容包括組織範式(基本結構)轉換、企業文化重塑、領導力標準及領導方式改變等。
  • 華為鴻蒙的生態悖論
    就像美團的外賣算法,那就是一個通過機器計算將員工效率逼近到極限的冰冷技術,如果需要用道德評判它的話,那麼富士康的血汗工廠流水線同樣是把工人的效率逼到極限,亞馬遜也被指責通過算法壓榨物流員工,但是市場競爭同樣也是冰冷而無情的,這些企業若非這麼做,就會有別的企業通過這麼做而將它們淘汰。
  • AI透明化,面臨著一個悖論
    透明度有助於緩解公平、歧視和信任方面的難題——對這幾個方面的關注正在不斷提升。舉例而言,蘋果公司新的信用卡業務被指出貸款模式中存在性別歧視,而亞馬遜在發現一款人工智慧招聘工具歧視女性後就將之廢棄。 然而,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人工智慧的透明披露本身也會帶來風險:解釋過程可能遭到黑客入侵,公布更多信息可能會讓人工智慧更容易受到攻擊,而且披露信息有可能讓企業更容易遭到起訴或引來監管行動。 我們可以稱之為人工智慧的「透明度悖論」——雖然生成更多有關人工智慧的信息可能會帶來切實的好處,但也有可能帶來新風險。
  • 華為AI晶片 昇騰910目前全球AI單晶片計算密度最大
    華為正在與微軟洽談合作,華為自研雲端AI晶片「達文西計劃」,可能用於微軟雲在中國的數據中心。如果真能得到微軟雲的支持,那這將是華為擁抱AI並領先其他科技巨頭的重要一步。華為積極向沈向洋推銷自研雲端AI晶片,後者確定出席HC大會過去一年多以來,華為已經秘密開發了自己的AI晶片,試圖將AI功能納入其所有業務(包括數據中心設備)。這款晶片就是華為的「達文西計劃」的重要一環,也即內部所說的「D計劃」。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2017 年 2 月,Drive.ai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街道完成雨夜無人駕駛測試。同年 9 月,Drive.ai 與 Lyft 達成合作協議,在加州推出試點計劃。
  • 觀點摘錄 | 新興技術論壇:雲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
    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新興技術論壇「雲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於10月29日下午在錦江飯店錦江小禮堂舉行。表型組學-大數據時代生命科學範式變革○ 1.傳統的科學研究是問題導向的研究,而大數據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下的科學研究是產生問題,核心是通過產生大量數據而產生問題。
  • 阿基米德與醞釀效應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就在他一邊坐進澡盆,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託起時,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尤裡卡」(希臘語,意為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
  • 《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中文版圖書正式發布
    10月23日,《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的科學發現》中文版圖書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正式發布。微軟研究院的《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的科學發現》(The Fourth Paradig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是第一本、也是至今為數不多的從研究模式變化角度來分析「大數據」及其對革命性影響的專著。
  • 英特爾、第四範式聯合研究成果入選國際頂會VLDB,傲騰持久內存加持...
    英特爾與第四範式此次合作錄取的論文以解決在線預估系統的業務需求和痛點為目的,針對如何設計底層資料庫組件來高效支撐萬億維稀疏特徵在線預估系統,以及如何基於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進一步解決業務和系統設計的痛點等兩方面進行創新性設計和全面優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AI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重要作用,AI迎來了落地應用爆發期。
  • 以開發者大賽為新起點 諾捷科技演繹用友平臺生態新範式
    1962年,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託馬斯·庫恩提出了一種新概念——範式,在庫恩看來,「科學革命」的實質就是「範式轉換」。如今,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普及,商業軟體領域也正在上演一場「範式轉換」。尤其在企業加速應用數智化技術開展商業創新的今天,傳統管理軟體從開發模式到銷售模式,從實施模式到服務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盧曉東:範式陷阱及其對創造性的制約
    庫恩這樣描述科學進步的圖景:第一步由前科學階段進入常規科學階段,在常規科學階段範式逐漸明晰,科學家在範式內從事解難題的活動;第二步,由於根本性的難題不能解決,發生科學危機;第三步,危機階段後產生科學革命,舊範式被新範式革命性地替代;第四步,由科學革命進入新的常規科學階段,新的範式已經確立。
  • 觀點摘錄 | 新興技術論壇:雲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
    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新興技術論壇「雲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於10月29日下午在錦江飯店錦江小禮堂舉行。○ 1.傳統的科學研究是問題導向的研究,而大數據時代的科學第四範式下的科學研究是產生問題,核心是通過產生大量數據而產生問題
  • 榮耀的新身份與忒休斯悖論
    對於華為來說,無論從榮耀對華為整體市場份額的貢獻率,還是全場景IoT布局的戰略意義來說,榮耀品牌在此次分割之前都是一塊優質資產。但問題在於榮耀一直與華為共享一套技術體系和供應鏈,因此以華為目前的處境來看,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問題得不到解決,榮耀同樣也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優質資產也將因此變成華為的累贅和負擔。
  • 那些被華為賣掉的公司:海纜通信世界第四,華為海洋挑戰三巨頭
    之所以有這次品牌切換,是因為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海洋」)的控制權已經易主,亨通光電(600487.SH)成為了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纜企業新任大股東。而華為在這筆交易中不僅獲得了3.01億元現金,還以4764.13萬股的持股數成為亨通光電的第三大股東。以11月19日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市值約7.1億元。
  • 道德悖論研究探賾
    其內蘊的悖論是:「先拿」、「拿小」者「不自覺」地把「不道德」的惡名留給了「後拿」、「拿大」者,前者道德價值的實現是以犧牲後者的道德人格為前提、代價的;假如「後拿」、「拿大」者也是一個講道德的人,則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兩人因相互謙讓而「拿」不成,「分蘋果」失去實際意義;假如「後拿」、「拿大」者是一個不講道德的人,「先拿」、「拿小」者的行為價值則意味著姑息和縱容甚至培育了「後拿」、「拿大」者的不道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