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透明化,面臨著一個悖論

2020-11-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ID:hbrchinese),作者 安德魯·伯特(Andrew Burt),36氪經授權轉載。

近年來,學者和業內人士一致呼籲,要提高人工智慧模型內部運作過程的透明度,而且提出許多充分的理由。透明度有助於緩解公平、歧視和信任方面的難題——對這幾個方面的關注正在不斷提升。舉例而言,蘋果公司新的信用卡業務被指出貸款模式中存在性別歧視,而亞馬遜在發現一款人工智慧招聘工具歧視女性後就將之廢棄。

然而,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人工智慧的透明披露本身也會帶來風險:解釋過程可能遭到黑客入侵,公布更多信息可能會讓人工智慧更容易受到攻擊,而且披露信息有可能讓企業更容易遭到起訴或引來監管行動。

我們可以稱之為人工智慧的「透明度悖論」——雖然生成更多有關人工智慧的信息可能會帶來切實的好處,但也有可能帶來新風險。要解決這一悖論,各機構需要對管理人工智慧風險的方式、風險相關信息以及分享和保護這些信息的方式,進行仔細思考。

近來的一些研究顯示出了這種趨勢。我們先來看看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學者於2019年12月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重點探討了用於解釋黑箱算法的兩大技術LIME和SHAP的變體如何有可能遭到黑客入侵。

關於LIME的功能,2016年該工具發布之初的論文做了解釋。這個圖像分類工具可以識別出其他工具難以處理的圖像:通過琴橋和指板部分識別出木吉他,通過狗臉右側的具體臉部特徵識別出拉布拉多犬。

LIME,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可解釋人工智慧運動,被讚譽為一項能夠讓不透明的算法變得更加透明的重大突破。可解釋人工智慧的益處已被廣泛認可,得到學者和技術專業人士的交口稱讚,我本人也是如此。

但是,LIME和SHAP受到新攻擊的潛在可能性,暴露出一個被忽視的缺陷。正如研究所示,AI做出的解釋可能被蓄意篡改,導致人們對模型及其給出的解釋失去信任。

而且,闡述人工智慧透明度方面存在潛在危險的研究論文並不止這一篇。2019年早些時候,雷扎·肖克裡(Reza Shokri)等研究者闡述了披露機器學習算法信息會如何導致算法更易受到攻擊。與此同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證明,只需利用算法給出的解釋,就有可能竊取全部算法。

隨著安全和隱私研究人員把更多的精力集中於人工智慧方面,這些研究和其他許多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模型創造者公開的算法信息越多,居心不良者所能造成的損害就越大。這意味著,發布一項模型內部運作過程的信息,實際上會導致其安全性能下降,或者有可能讓一家公司面臨更多不利因素。簡而言之,所有數據均帶來風險。

好消息呢?各組織機構長久以來都在隱私、安全及其他領域面臨透明度悖論,現在只需要再加上針對人工智慧的處理方式就可以了。

首先,試圖運用人工智慧的企業需要認識到透明度的代價。當然,這並不是說透明度不值得追求,只是說明透明度也有不利的一面,需要企業進行全面了解。企業應當考慮這些代價,建立更完善的風險模型,藉以確定如何使用可解釋的模型,以及公開多少相關信息。

其次,各組織也必須認識到,人工智慧領域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正如我和我的同事最近在隱私權未來論壇(Futureof Privacy Forum)上所說的那樣,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增加,人們肯定會發現更多的安全缺陷和漏洞。實際上,安全有可能是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最大的長期障礙之一。

最後一點,在創建並開發人工智慧時,應儘早而且儘可能頻繁地諮詢律師,這一點非常重要。納入法務部門,能夠創造一個公開且受法律保護的環境,使得企業能夠在不造成更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徹查自己的模型,找出可以想到的每一個漏洞。

實際上,這正是律師在法律特權下工作的原因,他們收集的信息得到保護,鼓勵當事人去全面了解自己的風險,而不是隱瞞任何潛在的錯誤行為。比如在網絡安全領域,律師的參與度很高,法務部門經常參與管理風險評估,甚至會在安全事故發生後參與後續處理。人工智慧領域也應該採取同樣的做法。

在數據分析領域,人們通常認為數據越多越好。但就風險管理而言,數據本身常常就是風險的來源。如今這一點也開始適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作者:安德魯·伯特是Immuta公司首席法務。

相關焦點

  • 華為與第四範式,正在醞釀一個幫企業跳出AI悖論的「秘密計劃」
    所以標準答案可能是既看懂又沒看懂,這或許說明諾蘭就是拍了個悖論。 跟大部分小夥伴一樣,時間鉗形運動這種東西我大概就看了個寂寞。但是《信條》裡關於時空悖論的處理,卻讓我似有所悟。電影裡無論怎麼穿越時空,最後都無法改變結果。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既然逆轉時間無用,那我還逆轉它幹嘛?
  • 首次實現人體器官透明化!這詭異的圖譜,其實有一個偉大的使命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使完整的人體器官透明化。他們利用顯微成像技術,揭示了細胞水平上透明器官的複雜底層結構。由此生成的器官圖可用作3D生物列印技術的模板。透明的人腦影像圖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眼見為實」。由於缺乏在細胞水平上對器官成像的技術,破譯人體器官的結構複雜性一直是一個重大挑戰。在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獲得了透明小鼠器官在細胞水平上的完整3D視圖,但該方法並不適用於人體器官。
  • 地球三維透明化
    說起地質-地球物理三維透明化就要跟大家說起一個概念:「玻璃地球」。那麼,什麼是玻璃地球呢?地球不是透明的,厚厚的土壤和巖石阻擋了我們的視線,使得地球深處對人類來說遙不可及,充滿了諸多謎團。
  • 真假悖論和競猜 好好地去中心化它不香嗎
    這就是一個自我指涉引發的語義悖論悖論。說這個沒什麼重要的,就是先體會一下思考真假多麻煩。悖論是正反兩面都有衝突的假設理論形式,除去這些極其有名的例子之外,生活中也不斷地出現過,所以假如不斷地去尋思真假問題,陷入死循環就會卡住了。但思想上怎麼實踐邏輯補正,就要轉換部分需求去滿足少量缺失,什麼意思呢?白話的說,死命打破當下的邏輯框架就對了。
  • 語義悖論解析
    如「晨星」這個語詞,其形式是兩個漢字;其內涵是「早晨的星」,其外延即所指天上的那個以「晨星」為名稱的天體,它實際上是語言所達不到的、語言之外的東西,但也表現為思維在把握語言時的一種狀態,即直觀地、透明地把語詞等同於其所指對象的思維狀態。  認識到語言中包含這三個東西並不新鮮,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這一點了。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還總是弄不清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 庫存:服飾零售的終極悖論
    這種消費環境下,服飾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更新換代的產物。在更新換代的過程中,服飾又不可避免產生庫存。這些庫存反而會反噬服飾零售企業,給企業帶來沉重的成本負擔。這個文化與商業的悖論幾乎逃無可逃,在消費遇冷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招商證券今年6月17日發布的一組數據就提到。2019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還在不斷放緩。
  •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打開APP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胡哥 發表於 2012-10-16 11:31:57 後輟為ai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在廣告、印刷包裝方面使用的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而矢量圖的優點是如何放大圖像都不會產生馬塞克現象,即不會虛。
  • ABAQUS後處理之模型透明化
    小藕最近比較忙,一個星期多沒更新了,今天抽空給大家介紹一下ABAQUS後處理的知識。爭取春節假期裡小藕會做更多的教程。
  • 擁抱悖論
    高管們也面臨著一些經典困境,其中包括:我們應該側重實驗還是效率?個人成就還是團隊合作?成本還是質量?像這樣的疑問是需要解決的難題,還是有待處理的悖論?任何難題都會有一個解決方案,無論這個方案是好是壞。解決難題也需要有果決的領導力。而悖論,正如嘉吉公司(Cargill)總裁彭國瑞(GregPage)給它下的定義:「它涉及到兩個相互依存的對立觀點。這兩......
  • 東芝宣布實現氧化亞銅太陽能電池透明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東芝公司21日宣布,將首次成功實現氧化亞銅太陽能電池的透明化。東芝設想將應用於可疊加在廣泛普及的晶矽太陽能電池上以提高發電效率的產品。氧化亞銅是銅的氧化物,由於銅的採購價格便宜,據稱可大幅降低成本。
  • 日本成功開發了將實驗鼠全身包括器官透明化的技術
    日本的理化研究所和東京大學在11月7日、成功開發了將實驗鼠全身包括器官透明化的技術,並且表示可能會研發出清晰地觀察單個細胞的技術
  • 一個問題為何會成為一個悖論?費米悖論和它的解釋
    在1950年的一天,費米與友人在吃過午飯後一起聊起了關於外星人的話題,在交談的過程中,費米說了這樣一句話「它們都在哪呢」,而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問題就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悖論,也就是費米悖論。什麼是悖論?簡單來講,悖論就是通過合乎邏輯的推理,而最終得出自相矛盾的結果。具體到費米悖論而言,矛盾就出現在通過理論推導,外星人是應該存在也應該被發現的,可事實上卻又沒有發現過外星人。
  • 理髮師悖論及其他
    理髮師悖論(Barber paradox)是羅素用來比喻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說法,是由伯特蘭·羅素在1901年提出的。羅素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樸素集合論對於集合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由於當時集合論已成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一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一場數學危機,也引發了眾多的數學家對這一問題的補救,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
  • 新京報:「富二代」國企掛職的悖論
    原標題:「富二代」國企掛職的悖論 地方政府幫企業家培養接班人,難逃悖論:國企讓「富二代」們掛職,不過體現了其非企業性質,而它想教給他們的,又恰是企業家應備的素養。 日前,廣東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營企業家結束了為期半年的國企掛職生涯。
  • 從「外祖父悖論」到廣義相對論,知識趣化,《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這就要說到電影的一個設定:發生的已發生。就是發生過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法改變。這個設定,應該跟物理學上的「外祖母悖論」有關。也有稱做「外祖父悖論」。悖論情形: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母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了。但此舉動會產生一個矛盾的情形,祖父母被殺,你的父親或母親就不會出生,也就沒有了你,那你又怎麼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母呢?
  • 加強悖論的跨學科研究
    悖論是困擾人類思維和科學發展的跨學科難題。以往人們多關注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悖論及其研究,而忽視悖論與跨學科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認識悖論的跨學科特徵並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量子力學正是這種情形的一個漂亮的例證,當它的理解力增加後,同時將世界置於一個更充滿悖論的境地。」科學史告訴我們:20世紀是從無法取消的科學悖論開始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像一柄雙刃劍,既為創造人類幸福提供空前無限的能力,也使人類擁有可以毀滅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力量。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往往會以悖論的形式表現出來,而跨學科悖論的發現,恰恰是理論創新的起點,也是學科發展的生長點。
  • 區塊鏈技術的難題三元悖論該如何解決
    區塊鏈技術難題「三元悖論」一直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難題。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可延展性(Scalability)三者不可兼得。區塊鏈先祖比特幣選擇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是卻犧牲了可延展性。然而,目前有一個高性能的新一代公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困境。 從來還沒有哪項處於「初級階段」的技術能在面世之初,就受到人們如此廣泛的關注以及資本的追捧。
  • 透明太陽能電池帶我們進入個人化能源新時代
    來源︱韓國國立仁川大學圖︱網絡如今,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大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備受關注,用綠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為研究熱點,這促成了研究人員提出「個人化能源」概念,「個人化能源」意味著不限地點的現場發電成為可能。
  • 新吳光電:全製程追溯+車間透明化,經驗都在這裡了!
    ①提高全製程品質追溯能力:基於全產業鏈優勢,憑藉全製程品質追溯能力方能滿足高端汽車/醫療客戶對新吳的全面追溯要求;②提升車間單元損益管理能力:為滿足內部各生產單元的損益管理要求,急需精細化車間績效管理,提升人均產值;③打造透明化車間管理:為達到實時的生產進度與異常預警管控
  • 凝固非晶晶化法製備YAG基透明陶瓷研究獲新成果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李建強研究員團隊提出利用凝固-非晶晶化方法製備YAG透明陶瓷的創新思想,並開展了系統研究。進一步,與法國國家科學中心(CNRS)Mathieu Allix研究員合作研究了非晶基質無壓條件下晶化行為,獲得了晶化溫度、時間對產物物相與微觀結構的影響規律,最終實現了通過簡單熱處理(~1100℃)一步得到完全晶化的YAG基透明陶瓷。獲得的YAG基透明陶瓷完全由納米晶組成,YAG相質量分數高達77%,其餘為Al2O3相,化學成分和微觀結構分布高度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