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富二代」國企掛職的悖論
地方政府幫企業家培養接班人,難逃悖論:國企讓「富二代」們掛職,不過體現了其非企業性質,而它想教給他們的,又恰是企業家應備的素養。
日前,廣東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營企業家結束了為期半年的國企掛職生涯。這次掛職開始於去年11月,佛山市委組織部從100名報名者中挑選48名青年民營企業家,分派到36家國企掛職。48人中超過一半是「富二代」。政府幫企業家培養接班人,這自然激起熱議。
其實,目前市場上不乏各類針對「富二代接班焦慮」的培訓班,不過它們普遍有濃厚的經濟目的或實踐性差的特徵。除了市場,江蘇省也有類似舉動。幾年前,江蘇曾通過黨校培訓等方式來集訓1000名「富二代」,就引發爭議。
而這次,佛山讓「富二代」掛職國企,也是事出有因——目前佛山的民營經濟增加值超40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超過60%,與此同時,「『富二代』們接班意識不強」,還有官員認為:「富二代」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移民傾向強等問題。基於此,民營企業繼承問題引起政府關注,也在情理中。
應該說,國企脫胎於計劃經濟、組織化等特徵,形式流程往往更規範,規章制度也更嚴密。所以也有強過家族化管理的民營企業的地方。而從掛職者職務看,一般為總經理助理或中層部門經理,基本都是虛職,不參與決策,觀察、學習的成分居多,也確有可能提高政策和市場的分析能力。就此看,國企掛職的做法,未必就沒有效果。
不過,地方政府通過國企掛職方式幫民營企業培養接班人的做法,卻存在一個不易察覺的悖論。「富二代」掛職者自身的民營企業與所掛職的國有企業,不管是有著競爭關係,還是作為產業上下遊合作企業,多少都存在著自己的「零和」利益,即利己不利它的利益。現在國企卻門戶大開,幫競爭對手或合作夥伴培養接班人,這說得難聽點,不過體現了國企的非企業性質。那麼,企業接班人如何從一個具有濃厚非企業特徵的機構裡學到企業家應具備的東西呢?
這個悖論,正是問題的關鍵之處。
都知道,當下做生意,有政府、國企的人脈資源,商場上更遊刃有餘。所以當地「富二代」們到國企中掛職,不否認其中的學習意味,但也許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藉此積累人脈。也許正因如此,「富二代們接班不積極」,報名的卻不少。
毋庸諱言,正是這種讓企業家對政府、國企資源趨之若鶩的大環境,影響了民營企業的接班與傳承。在成熟的現代企業制度下,「富二代」接班與否,都不會影響企業正常沿襲與運作。而這些制度安排,都是在長期穩定的制度預期下自發形成的。
所以,政府的真正作用,在於形成長期的、公平透明的制度預期。遺憾的是,掛職培訓,目的雖好,但某種程度上恰好幫助滋生人脈網絡的不透明。雖然眼下這讓很多企業家趨之若鶩,但長期看,並不能使企業家對大環境形成穩定預期。
古話說,開卷有益,讀書總是好事,總有收穫。不過除了收穫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影響,就與這本書的內容大大地有關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去企業掛職絕對不能說沒有好處,但好處之外,到底如何,就在國企、政府這本書的質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