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華為賣掉的公司:海纜通信世界第四,華為海洋挑戰三巨頭

2020-11-30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呂江濤

2020年11月初,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的海纜業務品牌切換為華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並且自2020年11月3日起啟用全新的企業標識形象。

之所以有這次品牌切換,是因為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海洋」)的控制權已經易主,亨通光電(600487.SH)成為了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纜企業新任大股東。

而華為在這筆交易中不僅獲得了3.01億元現金,還以4764.13萬股的持股數成為亨通光電的第三大股東。以11月19日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市值約7.1億元。

華為忍痛割愛,出售華為海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全球40%的海纜是2000年之前建設的,已經逐步進入了海纜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未來幾年,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深入推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際網際網路流量增長還會持續提升,數據中心互聯及網際網路帶寬需求將持續增長,全球海纜將進入一個新舊更替的時期,這將引發又一個國際海纜建設高峰。

華為旗下從事海纜業務的主體是華為海洋,這家成立時間並不長的公司,憑藉其先進的技術已經拿下全球超過10%的市場份額,受到客戶的好評。

海底電纜業務市場空間廣闊,華為海洋的前景亦被看好,本該是大有可為的時候,華為卻要忍痛割肉,將華為海洋賣給亨通光電。

華為與亨通光電這筆交易,始於去年上半年。當時,由於國際環境變化,華為海洋海外訂單的執行情況不容樂觀。為應對壓力,華為決心出售華為海洋。

為獲得華為手中華為海洋51%的股權,亨通光電在2019年6月份啟動了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交易方式收購華為海洋股權的計劃。據亨通光電披露,本次交易價格為10.04億元。其中,亨通光電向華為非公開發行4764.13萬股,另向其支付現金3.01億元。

隨著交易標的資產在今年年初過戶完成,亨通光電也通過資產收購把自己「買」成了「華為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電並不滿足於只持有華為海洋51%的股權。

2020年5月14日,亨通光電的關聯方,亨通集團旗下亨通技術(香港)有限公司取得了華為海洋30%股權。

亨通光電接手,挑戰海外三巨頭

相關資料顯示,華為海洋成立於2008年1月份,其海洋業務主要通過其100%持股的天津華海來開展。公司的定位為海纜通信網絡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客戶群體主要為世界各國家/地區的電信運營商、需要進行大容量數據傳輸的網際網路企業或希望對海纜網絡進行投資的企業。其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5億元、18.25億元、6.16億元。

作為本次交易的另一方,亨通光電是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為完整的信息與能源網絡綜合服務商之一,其主營業務涵蓋光通信和智能電網傳輸兩大行業,為客戶提供全價值鏈集成服務。

事實上,亨通光電是從2009年開始投入海纜業務的,其在國際海洋市場上承接海底光纜訂單已突破了1萬公裡,進入國際海底光纜市場體系,成為國際知名的海纜製造企業之一。在海纜製造產業上已具有一定規模的同時,公司也積極布局國際海纜運營業務,目前正推進PEACE跨洋海纜通信系統運營項目建設,將產業鏈從海底光纜生產製造向海底光纜系統運營延伸。

亨通光電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海洋通信和能源互聯板塊核心業務快速增長,有效抵消了通信網絡板塊業務收入下滑的影響。

正因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華為不得不剝離華為海洋,那麼亨通光電將是最佳的接盤方之一,通過併購華為海洋,亨通光電可以迅速擴大其在海纜市場的份額,並獲得華為海洋積累了10餘年的海纜建設經驗和產業鏈資源。

目前全球從事海纜通信網絡建設的企業主要為SubCom、Nokia/ASN、NEC和華為海洋。Subcom、ASN和NEC進入海纜通信領域的時間較早、具有先發優勢,2008年前的海纜通信市場長期被這三大巨頭壟斷。

在海纜通信領域,中國企業是新生力量。成立於2008年1月份的華為海洋,目前已經是全球第四大的海底電纜工程商,全球市場份額佔比超過10%。因此,有券商研報分析,對於亨通光電來說,華為海洋的加入讓公司的海洋業務板塊如虎添翼。通過整合華為海洋和公司已有的海纜業務,亨通光電已經初步具備了與國際三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亨通光電:華為海洋是全球第四大海纜通信網絡供應商,市場份額佔比...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3日訊,有投資者向亨通光電(600487)提問, 收購華為海洋為啥沒有業績承諾?這不符合常理啊;華為海洋目前的經營情況如何?是否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 中美開闢新戰場 華為海底光纜建設進展受矚
    綜合媒體11月1日消息,據最新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406條海底光纜,中國華為海洋或升級了其中的105條。外界認為,中美間將圍繞海底光纜展開爭奪,而華為正處於這場爭奪的中心。國際海纜業公認的權威諮詢機構TeleGeography公司研究部主任艾倫·莫爾丁(Alan Mauldin)表示,中國華為海洋雖然所佔市場份額相對還不大,但已躋身世界四大海底電纜工程商之一。
  • 華為海底電纜項目被美國盯上
    臺灣《旺報》3月14日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正大力發展用於網絡數據傳輸的海底電纜,華為持股51%的華為海洋網絡公司近年迅速發展,已成為海底電纜工程界第四大業者。但卻引來美國政府猜測,擔心大陸可能通過海底電纜竊密或發動攻擊,構成反情報及安全威脅。
  • 透過幾大光纖光纜巨頭 看中國海纜機會在哪裡?
    2019年6月3日,亨通光電對外發布公告,正在籌劃購買華為技術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51%的股權。而早在2019年1月3日,長飛宣布攜手寶勝成立合資公司——寶勝長飛海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進軍海纜市場。作為中國光纖光纜領域的龍頭企業,長飛和亨通針對海纜市場的動作均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
  • 屢對中國海纜企業打壓和排擠 美在「海底信息生命線」排擠中國
    「現在,這兩條電(1858年連接歐美兩洲的海底通信電纜)終於把歐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連接為一個共同的世界……由於戰勝了空間和時間,但願人類永遠友好團結……」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這樣講述 「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
  • 華為徐文偉: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在智能社會,萬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並轉變為數位訊號;網絡聯接萬物,將所有數據實現在線聯接;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實現萬物智能。 這些新的工作、生產模式、生活方式,與70年前香農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初香農時代需要解決的是,面向人與人的可靠通信問題。
  • 美排擠中國海底光纜,專家:美遏制的不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而是全球...
    「現在,這兩條電(1858年連接歐美兩洲的海底通信電纜)終於把歐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連接為一個共同的世界……由於戰勝了空間和時間,但願人類永遠友好團結……」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這樣講述 「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
  • 華為發布: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在智能社會,萬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並轉變為數位訊號;網絡聯接萬物,將所有數據實現在線聯接;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實現萬物智能。 這些新的工作、生產模式、生活方式,與70年前香農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初香農時代需要解決的是,面向人與人的可靠通信問題。
  • 華為手機發展史:十年再造一個新華為
    華為2018年公司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手機業務出貨超過兩億臺,收入超過500億美元,已經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的主要業務。時間回到2008年,華為甚至想把手機業務賣掉,只是遇上了金融危機,並沒有成功。那麼華為手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 後香農時代,華為徐文偉提出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IT之家獲悉,華為徐文偉表示,過去 20 多年,數學在提升華為產品競爭力方面起了極大作用,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分享華為如何把工程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將在本次大會,發布信息產業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張榜求賢,希望與數學家們攻克難題。我們一路走到現在的 5G 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理的極限。同樣馮諾依曼架構等,也都是幾十年前提出的。
  • 【工大招聘季】走進華為「勇敢新世界」——我校舉辦華為公司2020...
    華為公司副總裁、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華為西安研究所所長唐海霆,華為西安研究所人力資源部部長楊寶東,我校黨委副書記萬小朋,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代富平,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於志文等校企雙方領導和嘉賓參加了宣講會活動。
  • 川普籤署《安全可信通信網絡法案》:禁止聯邦資金用於採購華為和...
    美國還將設立一筆補償基金,以補助丟棄被禁止設備的那些提供商。美國企業界現已被正式禁止使用聯邦資金向華為和中興等被認為對美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的公司採購設備。美國川普總統上周四籤署、現已批准的《安全可信通信網絡法案》(Secure and Trus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ct)禁止聯邦資金用於採購這些公司生產的設備。白宮在周四的發布會上稱:「這項立法將禁止使用聯邦資金向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公司購買設備,從而有助於保護我們的電信基礎設施。」
  • 華為的第四場戰役:光刻機!
    這幾個學校在我國的微電子、光學工程、材料學、計算機、通信等學科上有很強的實力,是光刻機人才培養的不二之選。對於華為的光刻機研發,有直言不可信的,有冷嘲熱諷的,也有加油鼓勁的,網上眾說紛紜。那麼,華為是否真的會自研光刻機呢?
  •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我國首顆5G衛星通信試驗成功...
    為迎接新發展挑戰,各大雲服務商要做好充分技術準備及應對策略。(新浪科技)華為承建馬爾地夫斯裡蘭卡海纜項目 總長約840km近日,華為海洋宣布,該公司已經獲得承建由馬爾地夫--斯裡蘭卡的海纜項目(Maldives Sri Lanka Cable,簡稱MSC)的合同。
  • NASA曝光七大登月技術:月球5G挑戰華為,諾基亞要打翻身仗
    ,相關載荷已經搭載到光子衛星上進行亞軌道測試,項目合同價值2700萬美元;第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低溫推進劑及其加注技術,該技術將在月面上使用,為從月面起飛的載人飛船加注燃料,合同價值8970萬美元;第三,SpaceX公司負責研發能夠在微重力環境中使用的低溫推進劑,合同價值5320萬美元,該公司立志於前往火星,因此這項技術也能在地球-火星之間使用;第四,
  • 瑞典限制華為遭多方反對 愛立信支持華為起訴
    根據第三方市場分析和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佔有全球電信網絡設備總支出的31%,位居全球第一。華為遭無端打壓 主要競爭對手力挺外界眼中,瑞典一直是以通信產業著稱的國家,一向聲稱倡導公平、無歧視,以開放協作的姿態孕育並吸引了眾多通信企業。而此次出於所謂的「 安全」 考量將華為、中興拒之門外,無疑讓業界大跌眼鏡。
  • 華為風採 八大研究所 華為智慧之源
    這裡雲集了數百位高端專家,他們正在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挑戰未來。 西山腳下、稻香湖畔的北京研究所四季風物宜人,秀美壯闊的自然景觀與園區內豐富的娛樂、健身設施,為北京研究所8000多名研發員工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辦公生活環境。
  • 華為對中國有什麼貢獻?兩個故事,告訴你華為有多厲害
    近兩年來,由於華為手機的異軍突起讓任正非和他的華為變得家喻戶曉起來,雖然不少華人對於華為的印象還停留在手機品牌上,但是華為不只有手機業務,它還是世界領先的電信公司之一,為不少國家提供電信設備和通信設備,是目前世界上5G通信設備的領先者。
  • 華為:死亡是命運,活下去是責任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華為文化的危機意識是如何煉成的」。主要從4個方面進行分享:第一,企業文化與創業界的核心理念;第二,華為如何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第三,華為發展過程中如何化危為機;第四,華為的危機管理對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