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很多人都有疑問,形位公差應該怎麼用,是用線性尺寸表示方便還是形位公差表示方便,今天就來講講形位公差應該怎麼用才是合理的。
之前講過線性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差異對比分析,不懂的看客若是想了解詳細的內容,可以去專欄裡找找,在這裡就不詳述了。
線性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應用合理性探討
1、線性尺寸公差有很多的局限性和理解上的差異,例如ISO標準中默認採用的是獨立原則,當標註線性尺寸時,要求的是Size,即點對點的局部尺寸,對於一個零件來說,基本上的要求是裝配功能要求和過程匹配要求,若是用線性尺寸表示,點對點的測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零件的型面可能出現大的彎曲變形,這種情況下是不滿足裝配需求的。
若是採用包容原則,零件能滿足裝配的需求。這裡就延伸出一點,圖紙標註時是採用什麼原則。
此種情況下,需要兩種處理方式,要不就是在線性尺寸後面標註包容原則或者是採用獨立原則。實際情況下,很多公司的圖紙是沒有體現這種狀態的。
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圖紙中備註圖紙的標註時採用ISO標準還是ASME標準,或者內部標準裡面體現出來採用的是ISO標準還是ASME標準。
而實際情況中,很多時候不論是內部標準還是圖紙,都沒有體現這一部分內容。這就會對後續生產還有檢測存在了歧義的認知。
2、線性尺寸標註時,一般檢測形式都是用遊標卡尺或者直尺進行測量,測量設備的精度不高,而且測量方式只能點對點測量,若是對型面有要求,採用包容原則,測量設備根本滿足不了產品的需求。
因為線性尺寸公差沒有基準,無法用檢具實現測量,若是用三坐標來測量,還不如標註形位公差這一通用語言好理解。
3、對於形位公差的應用,其實之前已經講了很多,今天主要講一個認知上的偏差,很多時候,工藝的會要求設計標註定位孔到邊的距離,或者零件總長度或者總寬度的要求。
如下圖所示,零件兩側標註了面輪廓度0.1mm的要求,很多人會理解為這個零件總長度應該怎麼控制,於是要求設計的增加線性公差±0.05mm,將總長度增加公差控制。
對於一些對形位公差認知不是很明確,或者實戰能力不強的人來說,下圖中的標註方式還經常會在圖紙中體現,這裡只能說,你太小白了,這種標註時錯誤的。面輪廓度已經對所在地面進行了約束,這個約束包含了位置的約束,兩側的面輪廓度間接控制了零件的總長度在±0.1mm的範圍內,圖紙又標註了±0.05mm的公差要求,不僅畫蛇添足,而且給後續控制產生疑問,應該怎麼滿足這兩者的需求。
好吧,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圖紙的問題了。
所以設計人員在畫圖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將圖紙畫出來,而且還要有自己的立場和自己對產品功能的要求熟知,同時還需要明白所運用的公差語言的含義。這樣才能畫出一份好圖紙和清晰的解釋出圖紙所需要控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