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隨機分組舉例:
假如要把20個病人隨機分為A、B兩組,並希望兩組各得10人(兩組人數相等時統計效率更高)。具體的做法是,按照病人的入選順序,利用隨機數字,參照以下步驟進行:
1. 取得隨機數字
取得與需分配的病人數相等的隨機數字,可以從有關書籍中得到,也可以用電腦程式獲得,尤其是採用複雜的隨機分組方法時,計算機有其獨特的優點;
2. 隨機數字分組
將這20個隨機數字分成兩組,方式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奇數分入A組,偶數分入B組,當然,也可將尾數為0~4的隨機數字分到A組,尾數為5的數字分到B組;也可將尾數為0、1、4、5、8的隨機數字分到A組,尾數為2、3、6、7、9的數字分到B組。
3. 將隨機數字分配給病人
將隨機數字分配給每個病人時,必須按照預先制定好的隨機數字的排列順序,依次分給病人,然後按照隨機數字對應的治療方案(如藥物、安慰劑),將病人分組,隨機數字分配的過程至此完成。
1
2
3
4
5
6
AABB
ABAB
ABBA
BBAA
BABA
BAAB
3. 用抽籤法隨機排列上述區組分配的號碼 查隨機數字表等得到6個隨機數字,如28、26、08、73、37、32,按照從小到大排序得出上述區組分配的號碼為:3、2、1、6、5、4;
4. 將觀察單位按事先編好的病例號從1號開始,按順序進入上述抽籤後得到的區組號碼順序的各區組。
值得注意的是,在論文中不能只簡單說進行區組化了,應明確地寫清楚如何區組化,分組比例(通常是1:1),選擇的隨機方法(如,隨機數表或者電腦隨機數產生器),以及區組長度。
按研究對象特徵,即可能產生混雜作用的某些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文化程度、居住條件、病情等)先進行分層,然後在每層內隨機地把研究對象分配到A組(實驗組)和B組(對照組)。
特點:分層隨機分組可增加處理組間均衡性,提高檢驗效率。缺點是在分組前與簡單隨機分組相同也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研究對象名單,樣本大時工作量大。
例如,根據實驗研究要求將年齡分成3層,即<30歲、30歲~49歲、>50歲性別分成兩層,即男性和女性;病情分成兩層,即輕症和重症,共計分成12層(3×2×2)。
按社區或較大的群組分配,即以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一個醫院、一個村莊或居民區等為單位隨機分組,常用於群組內部不宜以個體為單位進行分組的研究,如,無法做到雙盲的生活方式幹預類研究,在同一醫療機構內因接受不同幹預措施而產生相互影響的個體研究對象。以群組為單位分組,可以使得群組內研究對象更少地互相影響,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這種方法實施時比較方便,但必須保證兩組資料的可比性。
要注意的是,整群隨機化通常意味著該研究的抽樣方式為整群抽樣。如果研究開始前需要進行樣本量計算,那麼應該使用整群抽樣的樣本量計算方法。
歐,差點忘記告訴你,登錄https://srp.ksmedtech.com/#/,點擊右上方工具-隨機分組,輸入比例和樣本總量,就可以瞬間獲得隨機數字以及隨機分組結果哦!簡單高效有木有?!
截圖來源:https://srp.ksmedtech.com/#/
快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共同進步吧!
參考文獻:
[1] 李立明.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7,136-137.
[2] 萬霞,劉建平.臨床試驗中的隨機分組方法[J].中醫雜誌,2007,48(3):216-219.
[3] 醫咖會.從實例中了解什麼是整群隨機化[EB/OL]. https://www.mediecogroup.com/zhuanlan/lessons/170/,2017-10-11.
[4](美)Kenneth F等著.《柳葉刀》臨床研究基本概念[M].王吉耀 主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