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首次揭示臭氧汙染對心血管系統會造成負面影響

2020-12-05 OFweek環保網

「臭氧的危害可能比我們之前想像的還要大,」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崑山杜克大學全球與健康教授張軍鋒7月21日對澎湃新聞表示。

美國當地時間7月17日,以他為通訊作者的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年最新影響因子為16.538)上,首次揭示了低濃度臭氧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夏天的烈日午後,城市空氣中含有較高水平的臭氧。在中國很多城市,臭氧已成為夏季的首要汙染物。

臭氧(O?)是一種二次汙染物,是一次汙染物——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氮氧化物、汽車和化工廠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的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而得。

早在人類知曉顆粒物PM2.5對人體有危害之前,科學家已經確認,作為強氧化劑的臭氧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

而張軍鋒團隊的新發現是,臭氧濃度保持在美國環保署要求的空氣品質標準以內時,雖然它不對呼吸系統造成影響,但仍然可能會傷害心血管系統,例如引發心臟病、高血壓和中風。

張軍鋒是國家「****」創新人才,曾在2012年度獲得國際暴露科學學會的最高獎項:傑羅姆·維索羅瓦斯基(Jeremy Wesolowski)大獎。

就具體研究內容而言,張軍鋒團隊在湖南長沙招募了89位健康成年人,職業為白領。通過控制參試者辦公室和家的空氣品質,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臭氧中累計24小時後,參試者的血小板活化和血壓升高,與臭氧顯著相關。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血小板活化和血栓性疾病相關。

此後,當累計時間延長到兩周時,研究人員得到一致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張軍鋒告訴澎湃新聞,在該研究中,參試者被暴露的臭氧濃度要低於美國現有空氣品質標準中對臭氧的限值——每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0.07ppm。在中國現行的空氣品質標準中,臭氧的一級濃度限值是每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100微克每立方米,即約0.05ppm,數值低於美國標準,但二級濃度限值為每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160微克每立方米,數值略高於美國標準。(註:一級限值適用於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二級限值適用於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張軍鋒認為,目前空氣品質標準中對臭氧指標的設定,多以其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為主要衡量因素,而這一最新結果表明,安全標準的設定應補充考慮到其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

「我們做的是相關性研究,不是直接驗證因果關係,」張軍鋒說,他們的研究採用流行病研究的方法,是為臭氧濃度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提供證據,最確鑿的因果關係仍待嚴苛的實驗研究來做判斷。

比起PM2.5,臭氧汙染因為在感官上不那麼明顯,不為多數人所重視。張軍鋒提醒,應對臭氧汙染要從源頭上控制,進行減排。對於個體而言,也不必太驚慌。臭氧可以被建築物、樹木等過濾,如果室外臭氧汙染嚴重,待在室內是個較好的防護措施。

延伸閱讀:臭氧是什麼?

臭氧(O3)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3)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

雖然臭氧在平流層起到了保護人類與環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對流層濃度增加,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臭氧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有影響,較高濃度的臭氧對植物也有害。

相關焦點

  • 臭氧是有益氣體還是健康殺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3月12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臭氧超標會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水平時,能導致皮膚刺癢,眼睛、鼻腔、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出現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美國一些城市衛生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全美96個主要城市的汙染數據,以及美國過去20年裡的相關死亡人數。
  • NEJM論文引爭論:臭氧是有益氣體還是健康殺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3月12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論文稱,臭氧超標會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臭氧汙染與臭氧層無關 臭雞蛋、臭鞋……一提到與臭有關的東西,人們就會皺眉頭,但臭氧是個例外。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與人類攜手保護的臭氧層相比,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可沒那麼受人待見,它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  研究顯示,空氣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會減弱3%。當臭氧達到一定濃度時,可使人呼吸加速、胸悶,如果濃度進一步提高,可引起脈搏加速、疲倦、頭痛。
  • 藍天下的汙染:臭氧來襲
    在距地球表面20至50公裡的高空平流層中,被平均厚度約3釐米的臭氧薄層所包圍。它可以吸收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並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不受損害。但是,在地面附近,臭氧是一種汙染物。儘管其危害無法與PM2.5相提並論,但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和數百億美元的農作物損失。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唐孝炎院士在大氣臭氧、酸雨和大氣細顆粒物化學方面作過許多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系統工作,創建了我國最早的環境化學專業;領導組織了蘭州光化學煙霧大規模現場綜合研究,最早發現我國光化學煙霧;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環保總局臭氧層保護個人特別金獎、美國國家環保局平流層臭氧保護獎等國內國際多個獎項。一、有害的臭氧與保護人體的臭氧有何不同?
  • 臭氧汙染看不見卻比PM2.5更可怕 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同樣,臭氧也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它也會破壞皮膚中的維生素E,讓皮膚長皺紋、黑斑;當臭氧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時,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頭痛、胸痛、思維能力下降。   此外,臭氧會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使甲狀腺功能受損、骨骼鈣化。
  • 重磅級文章解讀心血管疾病領域研究成果!
    【3】Circulation:揭示腸道細菌利用膳食纖維保護心血管系統doi:10.1161/CIRCULATIONAHA.2018.570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地中海飲食如何有效降低人群機體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文章中,研究者對進行地中海飲食的美國女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當攝入的飲食中富含植物和橄欖油以及低水平的肉類和甜食時,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降低25%,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分析含有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為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國際社會先後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保護臭氧層,是迄今最為成功的全球性合作。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還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與人類攜手保護的臭氧層相比,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可沒那麼受人待見,它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專家表示,由於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當濃度超標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尤其對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危害更為明顯,需及時做好健康防護,在臭氧汙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特別是少雲無風的晴朗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 臭氧汙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堅力度
    一般來講,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和對流層,在這兩個不同的層面上,臭氧形成的機理有所不同,其造成的影響也有所差別。平流層位於離地表10千米至50千米的高度,當大氣中的氧氣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一部分氧氣分子會分解為氧原子,氧原子的不穩定屬性讓它很容易與周圍的分子發生反應,如與氫氣反應生成水,與氧氣反應生成臭氧。
  • 警惕臭氧汙染 對健康的危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在參加廣東團全體會議作發言時,一方面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點讚」,另一方面,也提醒防治大氣汙染眼睛不能只盯著霧霾,還要警惕臭氧等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天氣晴朗」未必是空氣汙染少。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生理和心理 霧霾對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鍾南山認為要有一個客觀認識。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陽光是臭氧發生的催化劑,陽光好的時候更有利於臭氧生成,影響空氣品質。」寧夏銀川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解釋。記者了解到,近地面臭氧汙染主要由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形成機理非常複雜。臭氧汙染程度與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前體物濃度,以及光照、溫度等氣象要素密切相關。
  • 臭氧汙染!過去20年中,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增加 罪魁禍首是人為
    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的臭氧汙染有所增加,這是第一項使用商用飛機收集的臭氧數據的研究。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研究所(CIRES)的CIRES科學家Audrey Gaudel指出,這些不斷上升的臭氧水平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試圖限制當地的汙染,可能無法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大氣管理局(NOAA)化學科學實驗室在同一份聲明中表示。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北半球的臭氧上,該地區涵蓋了受空氣品質影響的很大比例的人類。
  • 關於臭氧,你需要了解這些
    相信各位讀者已經獲悉南極「臭氧洞」正逐漸恢復的喜訊,但事實上,「臭氧洞」修復仍面臨著來自氣候變暖的挑戰,而對流層臭氧汙染也有許多難解的科學問題,且其很可能成為我國在成功控制大氣霧霾汙染之後要面對的首要空氣品質問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邀請兩位研究臭氧的專家,從回顧中國在世界臭氧觀測史中的足跡開始,與讀者分享臭氧的最新研究成果。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夏季臭氧汙染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廣泛存在?迪特˙施韋拉: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中國,美國的西南部、歐洲、日本等地也面臨嚴峻的臭氧汙染。美國當前臭氧標準為140μg/m3(70ppb)。美國臭氧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主要位於美國的西部和西南部。美國肺病協會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位於美國加州的洛杉磯、貝克斯菲爾德和維薩利亞大都市區是全美臭氧(和顆粒物)汙染最嚴重的區域。
  • 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大氣二次汙染形成的化學過程及其健康影響...
    2012年2月14日,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大氣二次汙染形成的化學過程及其健康影響」的項目啟動會在中關新園舉行。該項目負責人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四個課題負責人分別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遠航教授和朱彤教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教授、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課題參與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化學所。
  • 聽院士講臭氧汙染_藝文志_中國環境
    1943年7月26日,大量煙霧籠罩了洛杉磯市中心,能見度降到只有三個街區,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洛杉磯市的居民以為是日軍用化學武器襲擊了他們。洛杉磯居民感到雙眼刺痛、喉嚨像被刮擦過。當時美國環境學者還沒有意識到是臭氧在作祟,洛杉磯時報報導稱,在汙染發生期間,美國環保署召集了匹茲堡的汙染專家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共提出了23條建議,但竟然沒有一條切中要害。
  • 民生智庫 | 四項措施應對臭氧重汙染天氣
    人為產生臭氧主要是由低空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及其它一些物質在一定氣象條件(如強日光、低風速和低溼度等)中,且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複雜的光化學反應而生成的,除生成大量臭氧以外,還會產生過氧乙醯胺硝酸酯、含氧有機物(醛類、酮類和有機酸)以及PM2.5等化學物質,這些生成物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揚子晚報訊(記者 王娟)無雨,加上陽光強烈,從3月4日一直到昨天,南京空氣已持續汙染6天。不過,最近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並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8小時」。
  • 南極臭氧洞,怎麼又小了?
    對流層臭氧對人體呼吸和心血管系統、農作物及林木生長等都有負面影響。人為活動正在改變大氣中的臭氧分布,其中最顯著的是南極「臭氧洞」和北極地區春季臭氧總量減少。與此同時,近地面和對流層臭氧卻呈現總體增加趨勢。1987年旨在保護臭氧層、限制氟化物排放的《蒙特婁協議書》籤訂,這在平流層臭氧科學上具有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