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論文引爭論:臭氧是有益氣體還是健康殺手

2020-12-06 科學網

 

一提到臭氧,人們會認為它是大氣層中讓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保護傘」。但美國研究人員經過一項長期調查認為,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臭氧其實是人體健康的「溫柔殺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3月12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論文稱,臭氧超標會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臭氧汙染與臭氧層無關

 

臭雞蛋、臭鞋……一提到與臭有關的東西,人們就會皺眉頭,但臭氧是個例外。近來媒體對保護臭氧層及臭氧治療、臭氧使空氣清新等進行密集報導,臭氧以一副「有益氣體」的面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此外,南北極臭氧層遭破壞,紫外線引起的皮膚病增多,給人們留下這樣一個錯覺——臭氧越多越好,因為它是人類的「保護傘」,時刻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臭氧層「保護傘」之稱並非浪得虛名,它在吸收紫外線方面功不可沒。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公布的數據顯示,大氣層中90%左右的臭氧存在於距離地面15~50公裡的平流層中,能有選擇地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低於320納米)、能量較高的射線。由於這種吸收作用,最後只有約1%的短波射線能夠穿透大氣層到達地面。對人體和其他生物有致癌和殺傷作用的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及其他高能射線,在到達地面前大部分被吸收,使人類免受其傷害。

 

但需要說明的是,真正給人類提供保護作用的是離地20~30公裡處的臭氧層。這裡的臭氧是在雷電、太陽高能射線輻射等自然條件下產生的,也是臭氧層遭受氟化物等破壞的重災區。雖然臭氧層可以保護人類,但處在對流層中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臭氧卻是「健康殺手」。

 

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我們常常看到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由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等轉化而來的,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汙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

 

對人類健康危害大

 

目前,對流層中的臭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環保局認定為汙染氣體。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水平時,能導致皮膚刺癢,眼睛、鼻腔、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出現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美國一些城市衛生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全美96個主要城市的汙染數據,以及美國過去20年裡的相關死亡人數。結果發現,地表臭氧濃度每增加10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呼吸道疾病特別是肺炎等的死亡風險就增加4%。

 

在近年的研究中,美國環保局、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用更精確的模型得到了大量有關對流層臭氧汙染的數據。伯克利分校公共健康學院麥可·傑拉特博士等撰寫的論文也認為,目前臭氧超標與呼吸系統疾病間的關係已得到認定,大量研究表明,地面臭氧與心血管疾病存在關聯。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已宣布確定了臭氧的危險濃度值(具體數字並未透露),超過這個數值就意味著死亡。

 

那麼,臭氧是如何完成從保護傘到「健康殺手」蛻變的呢?這得從臭氧超活潑的化學性質說起。臭氧反應活性強,極易分解,在常溫下可將銀氧化成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成硫酸鉛。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臭氧濃度與人期望背道而馳

 

無論從濃度還是含量上講,地表臭氧都不可與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同日而語。站在對人類有利的角度來說,平流層臭氧濃度較高、對流層較低是比較符合期望的。但糟糕的是,由於環境汙染愈演愈烈,兩個區域的臭氧濃度與人類的期望背道而弛。

 

由於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使臭氧層的平衡受到了幹擾。氟利昂到達大氣上層後,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出自由氯原子,氯原子與臭氧發生反應,使臭氧分解。由於氯原子在發生上述反應後能重新分解出來,所以高空中即使有少量氯原子,也會使臭氧層受到嚴重破壞。據分析,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1%,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強度便增加2%。據估計,到2025年,平流層中的臭氧可能減少10%。臭氧層的破壞將使紫外線等短波輻射增強,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加,同時對自然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不過,被排入大氣的氟利昂幾乎不會破壞地表臭氧。由於城市空氣流動速度相對較慢,人類生產生活排出的、可以轉化為臭氧的廢氣逐漸增多,在一些汙染嚴重的城市,臭氧形成了累積性汙染。由於強氧化作用,較高的臭氧濃度對植物、動物及很多材料如塑膠、橡膠都有害。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又是一劑猛烈的毒藥。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對於臭氧的負面作用,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汙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去年4月發布的一項報告認為,如果統一對各個城市的臭氧極限濃度進行規定,肯定低於目前的公共健康標準規定的數值。問題在於,人們對臭氧汙染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臭氧濃度變化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生命安全係數都有相同的保護水平。該委員會聲稱,更進一步的研究將揭示,臭氧極限濃度值怎麼樣因人而異,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臭氧汙染的敏感性。美國控制臭氧汙染每年的花費在1億美元左右,但臭氧汙染的形勢還非常嚴峻。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臭氧是有益氣體還是健康殺手?
    一提到臭氧,人們會認為它是大氣層中讓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保護傘」。但美國研究人員經過一項長期調查認為,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臭氧其實是人體健康的「溫柔殺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3月12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臭氧超標會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 「於無聲處」的健康殺手——臭氧汙染
    有媒體說,這都是「臭氧」惹的禍。臭氧汙染究竟是什麼?其危害真的比PM2.5還要大嗎?  臭氧何時當「反派」  臭氧(O3),是氧氣(O2)的同素異形體。常溫常壓下,為淡藍色氣體,微量時有「清新」味,濃度高時味道嗆鼻。在常溫常壓狀態下,臭氧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原標題: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如今,臭氧的身份從「地球衛士」急轉到「隱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名「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付它。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嗎?為何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它?
  • 臭氧汙染來了,地球「保護傘」為何變成健康殺手?
    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了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2019年,我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為41.8%,僅次於PM2.5。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在發現地表臭氧「有毒」之前,人們首先注意到了它對於生活的巨大作用。因此,直至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臭氧仍被自然學家看作是空氣中的有益部分。戶外工作者通常認為高海拔有益身心健康——因為那裡臭氧含量足夠高。隨著科學發展,人們漸漸認識到,從天上到地下、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臭氧的身份將隨之發生巨大轉變。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劭劼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 什麼是臭氧?它會帶來哪些危害?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A近地面臭氧是空氣汙染物 記者(以下簡稱「記」):什麼是臭氧?臭氧有什麼危害? 尤翔宇(以下簡稱「尤」):臭氧是一種在環境大氣中天然存在、能強烈吸收紫外輻射、具有較強氧化性、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痕量氣體。
  • 警惕臭氧殺手(ODS)捲土重來
    1994年,人們在南極觀測到了至今為止最大的臭氧屋空洞,它的面積有用2400平方千米。據有關資料表明,位於南極臭氧層邊緣的智利南部已經出現了農作物受損和牧場的動物失明的情況。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在變薄。在人們高聲吶喊著享受健康陽今天,似乎連溫暖的陽光也越來越不安全。
  • 臭氧為何夏季容易超標?
    省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7月我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也就是說,臭氧已成為夏季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臭氧到底從何而來,為何夏天容易超標?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是天然大氣中重要的微量組分之一,也是大氣氧化劑,在地球大氣化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臭氧可以說讓人類「又愛又恨」。我們為何一邊要防臭氧汙染,一邊又怕臭氧層空洞?用臭氧消毒機會加重臭氧汙染嗎? ▌「地球衛士」還是「健康殺手」?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具有魚腥味的強氧化性氣體。
  •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2019年,我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為41.8%,僅次於PM2.5。  臭氧可以說讓人類「又愛又恨」。  我們為何一邊要防臭氧汙染,一邊又怕臭氧層空洞?用臭氧消毒機會加重臭氧汙染嗎?  ▌「地球衛士」還是「健康殺手」?  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具有魚腥味的強氧化性氣體。
  • 臭氧是什麼?
    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層大氣中,極大值在20~30km高度之間。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
  • 警惕臭氧汙染 對健康的危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在參加廣東團全體會議作發言時,一方面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點讚」,另一方面,也提醒防治大氣汙染眼睛不能只盯著霧霾,還要警惕臭氧等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天氣晴朗」未必是空氣汙染少。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生理和心理 霧霾對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鍾南山認為要有一個客觀認識。
  • 地球臭氧空洞已經縮小,本是一件喜事,科學家卻發現一個致命問題
    然而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論文指出,北半球大氣中臭氧水平明顯增高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安德魯·高德爾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她和同事一起發表了關於大氣臭氧含量的最新研究報告,那麼她們發現了什麼呢?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根據預測,未來幾天,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臭氧汙染還會持續。好不容易告別了秋冬季節的PM2.5,又來了個臭氧汙染。這略顯低調的臭氧汙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眾所周知,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對生物有很強的殺傷力。幸運的是,距地球表面25至50公裡處有一層臭氧層。
  • 臭氧層空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臭氧層空洞影響人類健康  紫外線對促進在皮膚上合成維生素D,對骨組織的生成、保護均起有益作用。
  • 北極上空最大臭氧層空洞關閉
    在地球的地表之上,距離地球好幾千米的高空之中,其實分布著一個大氣層,而在這個大氣層之中有一種氣體,構成了我們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一種保護作用,有了這種大氣才能夠讓我們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免受來自太陽紫外線的照射,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臭氧層。
  • 溫室氣體與臭氧減少的新聯繫
    據MSNBC網上4月8日報導,美國宇航局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十年以後的臭氧損失將超過預計的最高值,這就使全球氣候變化在長時間內造成更多困難。宇航局哥達特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計算結果認為,在轉變地球氣候的兩大力量一溫室氣體和臭氧減少之間有新的聯繫。
  • 空氣汙染成健康「隱形殺手」 在我國是第四死亡因素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教授,在12月21日新疆預防醫學30周年學術交流會上指出,空氣汙染正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空氣汙染一直以來就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歷史性問題。據了解,1990年,我國平均PM2.5濃度水平已到達59微克每立方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PM2.5小於10微克每立方米才算是到達了安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