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豚灣,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1-24 騰訊網

9月1日,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再次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捕豚季」,此次捕獵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

在這期間,太地町漁民會把大量的海豚驅趕到一個三面封閉、水深較淺的海灣內。

而在這片狹小海灣裡發生的事,一直不被外人所知。

直到2009年,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的問世,才向世人揭露了這個血腥的秘密。

這部獲得了奧斯卡的紀錄片,在豆瓣也拿到了9.3的高分,可如今當我們再次搜索這部影片的相關信息時,迎面而來的卻幾乎都是負面的聲音。

人們批評這部紀錄片本身,說它主觀臆斷,不夠客觀。

人們批評贊同這部紀錄片的觀眾們,說他們虛偽、「聖母」,是可愛動物保護者。

那麼,那片海灣裡發生的事,

究竟誰對誰錯?

01

一部西方意識形態入侵作品?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部被包裝粉飾過的夾帶著西方意識形態輸出的偽環保紀錄片。

用幾個美國人勇敢無私的偉大形象,借著幾隻海豚,他們真正要揭露的是日本人的無情冷血與殘忍。

這種帶著批判性的獨立思考與懷疑是一件好事,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輕易地被輿論所誘導,而是深層次地去考慮背後真正的意圖所在。

思索階級矛盾和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差異與文化衝突,質疑這部片子背後真正的目的,在感性事件裡保持客觀理性,這都是一種不俗的能力。

過分感性與過分善良,有時的確是一種愚蠢。

可當我們重新去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事實上我們根本就不會去在意背後的意識形態和種族膚色,我們想知道的只是那片海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群熱愛海豚的人類為了保護海豚而做出的努力與堅持,我們的感動只是一種本能式的憐憫與關懷。

生而為人,都有一點羈絆,都有些許柔軟,為之傻一次,也實在無可厚非。

參與拍攝的這支隊伍,他們之所以傻,是為了海豚。

隊伍的核心人物奧巴瑞,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一個海豚的王國。

由他一手創辦的海豚表演節目《Flipper》風靡美國,深受影響的美國孩子們當被問及長大後的理想時,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海洋生物學家」。

奧巴瑞將海豚表演引入到了大眾的視野,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個神奇又可愛的生物——海豚

就在水族館與海豚表演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之時,奧巴瑞卻意外地要親手摧毀這個由他一手開創的娛樂產業,並為此花費了他餘下的全部歲月。

原因是《Flipper》節目裡的一隻與他朝夕相處的海豚凱西,最終在他的懷裡,選擇自殺死去。

這給了他極大的衝擊,從此他開始投身到全世界的解救海豚行動中。

「海豚的微笑,是自然界最大的騙局,這微笑讓你誤以為它們一直都很快樂。」

這是他後來才明白的事。

02

海豚生來比豬和牛高貴?

當我們探討殺戮海豚的時候,究竟是什麼令我們感到不適?

海豚不是我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人們一方面通過豆類等獲取植物蛋白,一方面通過食用奶、蛋、禽肉、畜肉、魚蝦等來攝取動物蛋白。

有人不斷地提醒我們,「難道海豚生來就比豬和牛高貴?豬和牛可以殺來吃,為什麼海豚就不可以?」

因為千百年來,人類將豬、牛等動物作為食物來源已經成為習慣。

當我們將海豚換成其他動物會感到相同的奇怪,比如:老鷹、狐狸、企鵝、老虎......

海豚無法圈養

是的,沒錯,有些豬、有些牛生來就是為了養肥殺了吃肉的。

這是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

如果海豚可以被廣泛地圈養繁殖,如果它的肉可以滿足人類對於蛋白質的需求,或許,海豚肉也會成為一種被接受的食物來源。

P.S. 1988年12月10日,海豚科所有屬種皆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中華白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他海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可別說是圈養,就算是那些待在水族館裡看起來很快樂的表演海豚們,它們也都幾乎有著各種健康問題。

在海裡,海豚每天能遊40英裡,它們可以自由地嬉戲、捕食,可當它們被帶到水族館,它們所有的活動範圍就是那個混凝土鑄成的大池子。

「只有你在大海中看到它們遨遊的樣子,才知道海豚待在海洋館是種囚禁。」奧巴瑞這樣解釋道。

另一方面,海豚是聽覺動物,聽覺是它們的主要感官,光憑聲音,它們就可以獲取大量信息。

在水族館裡精彩表演的它們,得到了全場觀眾熱情的鼓掌和歡呼,可這些高音貝的尖叫與噪音,對於對聲音極為敏感的海豚們來說,無疑是種災難。

海豚成為一種符號

有關許許多多海豚救人的報導讓人們相信這是一種高智慧友善的生物。

既有這種友善在前,當人類舉起屠刀之時也就顯得野蠻且不近人情。

海豚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著人類與海洋生物的和諧共處。

當出海偶遇海豚躍出海面時,人們感到的是驚喜與幸運,而不是驚恐。

片中一個衝浪者說,「當你和海豚一同衝浪時,感覺真有一股魔力。

在你身旁的這個生靈,你雖然無法和它交流,但你們都共同體驗著這種純粹的快樂,遠超生存需要的快樂。」

一次他和朋友在澳大利亞東海岸衝浪的時候,遇到了一條虎鯊,就在虎鯊向他們逼近之時,一隻海豚及時出現救了他們。

「那時我感受到了有生以來最強烈的關聯感。」

另一個自由潛水員講述了她與海豚之間的故事,「當你在海中暢遊時,如果鯨魚與海豚恰好經過,那真是人生中最奇妙的經歷。

這些野生生物顯得異常溫順,它們會主動接近,顯示出對你的興趣,真是太奇妙了。」

「儘管沒有語言的交流,但你真的能感覺到彼此之間存在著某種交流,就好像雙方都能理解對方。」

「在水裡,我通常不亂摸東西,但我當時就想,它都和我一起遊了這麼久了,於是我伸出手,它立即就貼著我的手遊過來,然後停在我面前,任由我輕輕撫摸。」

「就是這樣一條海豚,野生海豚,無拘無束,卻能接近我們,尋求關愛與撫慰,它是真的想跟我們在一起。」

正是這種與海豚之間的羈絆與連接,令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參與到解救海豚的行動中去。

海豚不宜食用

處在海洋食物鏈頂層的海豚,體內積累了過多的,食用過多海豚肉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影響。

這讓人聯想到1956年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的一種怪病——水俁病

原因是工廠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水俁灣中,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

當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後,會轉化成劇毒物質甲基汞,最後通過食用這些被汙染的魚蝦進入到人類的體內。

當然,吃不吃海豚肉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過問。

但是日本一方面將海豚肉包裝成鯨魚肉高價出售,一方面將海豚肉免費發放給學校讓孩子們食用並且隱瞞了肉的來源,如此的費盡心思,也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他們的真正意圖到底是什麼。

03

海豚灣究竟發生了什麼?

海豚們總是會沿著遷徙路線來到太地町,這數千年來都未曾改變,而漁民們只需要等待它們的自投羅網。

十幾艘漁船排成一排,他們把一些長杆放進水裡,杆尾有凸緣,接著用錘子敲打桿頭,這就形成了一道聲牆

他們利用海豚對聲音的敏感,把成百上千的海豚驅趕到海岸。

「它們都在逃命,逃離那道聲牆。」

之後漁民把它們圍住,便各自回家。

等到第二天早上,所有的海豚馴養師都會來到這裡挑選他們鍾意的海豚。

被選中的海豚將被運到世界各地,每條海豚最高售價可達十五萬美元。而太地町鯨類博物館作為中間商,市政府與漁民瓜分其中的利益。

剩下沒被選中的海豚,無論大小,全部殺死。

有網友稱海豚灣的屠殺是一場高明的屠殺:「其高明在於這是一場斷絕傳承的屠殺。它將所有驚恐不安,認識到人類殘忍與邪惡的海豚,通通殺光,以至於海豚們依舊天真的認為人類是它們的朋友,從而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陷阱。」

當然,這只是一個反諷。

曾看過一則在該紀錄片發行多年後對太地町當地漁民的採訪。

漁民說,捕獵和食用海豚在當地是一種傳統,也是極為重要的經濟來源。他們尊敬海豚,而真正的尊敬,就是好好利用海豚大人身上的所有食材,一點都不敢浪費。

我們拋開海豚肉不宜食用與生態保護不談,我們可以尊重當地傳統和飲食習慣,他們所主要捕獵的以寬吻海豚為代表的小型鯨類也的確並不瀕危,合理有限無痛獵殺原本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們的捕殺方式著實令大多數人都感到震撼。

在拍攝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時,美國人道主義協會(AHA)監管了影片中所有涉及到布魯克斯的烏鴉的拍攝。其中一場戲是布魯克斯給他的烏鴉餵食蛆蟲,AHA當即表示這對蛆是不人道的,要求他們換用一隻自然死亡的蛆蟲進行拍攝。

在另外一部美劇《車諾比》中,清理人員奉命要獵殺所有被核輻射汙染的狗,他們的要求是,若動物沒一槍斃命,就繼續開搶,直到射死為止,原因是「別讓它們受苦」。

或許AHA對於蛆蟲的平等和人道還令我們感到驚訝,但我們的大多數大概都能理解那份對於狗的仁慈。它們不得不死,但起碼讓它們在臨死前儘可能不要感受到太多疼痛與折磨。

反觀那些死在太地町的海豚們,它們痛苦地在淺灣裡掙扎,鮮紅的血液把整個海灣都染成了紅色。裡面不乏許多幼小的海豚,一樣無差別地喪命於此。

有的海豚掙扎著企圖遊出這個死亡地帶,鮮血從它們的身體裡不斷湧出,最終沉了下去,再也沒有出現。

影像裡人們看到的是漁民們愉快地殺戮,並沒有感受到他們所說的對於食物的感恩與大自然的敬畏。

沒錯,人們所飼養的家禽家畜,它們最後都難逃一死。

可人類有意的在改善它們養殖的環境,利用電擊與快速放血盡力減少它們死前的痛苦,這是人類刻意為之的善良與人道。

我們不知這種善良和人道會因為什麼而喪失,我們也很難在那片鮮紅的海灣裡聯想到「善良」與「人道」這兩個詞語。

在捕殺海豚的前夜,幾個漁民圍坐在一起,他們在談論自己以前獵殺鯨魚的事。

「在夏威夷的中途島,我看到抹香鯨在海平線附近出沒,就跟這兒的海豚一樣,以前抹香鯨和海豚一樣多。」

「我在智利的時候,常看到藍鯨在海平線出現,像一大蓬竹子,所以我們就叫它們『竹子蓬』。無論什麼時候看,大海都是黑色的。因為到處都是藍鯨,我砍得手都沒勁兒了。」

「我去南美的智利時,那裡真是捕鯨人的天堂啊!」

人們並不為海豚而感到擔心,因為它們不是瀕危動物,不會滅絕。

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曾經那些漁民口中「到處都是」的藍鯨早已數量稀少,被列入到了瀕危動物名單。

沒錯,這世上的確依然有著許許多多的海豚,它們依然數量龐大,

但是哦,我們也都清楚,

這根本大不過人類的欲望。

相關焦點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不得不承認,日本旅遊一直都吸引著國人的注意力,據統計每年前往日本旅行的中國人超過800多萬,佔日本旅遊總數的絕大部分。圖片來自\pixabay 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有些景區的購物店都是用中文標註,顯然這是給中國遊客(金主爸爸)的特殊待遇。
  • 《海豚灣》:一部讓人震撼的紀錄片,海豚在日本慘遭屠殺
    《海豚灣》如果不是美國愛護動物的理察潛入到日本拍下了短影片,相信人們都還被蒙在鼓裡,屠殺也還會繼續。他和攝影師選擇晚上爬到懸崖上觀察海灣發生的事件,但是多次被日本漁民發現,後來理察找人做了一些可以以假亂真的石頭攝影機,夜裡潛入到懸崖上安放。
  • 《海豚灣》在日本右翼團體抗議聲中上映
    《海豚灣》在日本右翼團體抗議聲中上映 本報駐日本記者 裴軍         7月2日,日本右翼團體在影片《海豚灣》日本發行公司社長住宅前騷擾抗議。     本報記者 裴軍攝     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海豚灣》,在日本的放映計劃遭遇了重重阻力。
  • 日本「血腥海豚灣」的殺戮
    日本「血腥海豚灣」的殺戮 (1/10) "← →"翻頁
  • 美紀錄片《海豚灣》獲奧斯卡 激怒日本漁民(圖)
    「湛藍的海豚灣泛起猩紅,日本太地町漁民對海豚的大規模血腥屠殺在悄然進行……」這是美國紀錄片《海豚灣》中震撼人心的一幕。  美國西部時間2010年3月7日,美國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把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海豚灣》,環保人士對此歡欣鼓舞,然而該片所反映的海豚捕殺之地日本太地町卻憤怒了。
  •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前不久,日本恢復了商業捕鯨,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捕殺海豚、鯨魚,場面非常血腥殘酷,湛藍的「海豚灣」又被染成了血紅色。太地町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在這裡大肆捕殺海豚?
  • 日本「海豚灣」進入捕獵季
    央視網消息:據日媒報導,從1日開始,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正式進入捕獵季,開始出海捕獵鯨和海豚。由於殺戮海豚過於殘忍,這種行為一直飽受動物保護組織的譴責。據關西電視臺報導,9月1日是和歌山縣太地町解禁商業捕鯨、捕海豚的第一天。當天早上5點左右,12艘漁船離港出海。
  • 日本文明的背後,告訴你真實的海豚灣
    大家都聽過海豚灣,也聽說過前幾年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由動物保護者拍攝的真實海豚灣場景,但是由於該場景過於血腥和殘忍,被很多國家禁播。大家只聞其名,未見其實。今天給大家講講真實的海豚灣在日本南部,有個太地町漁村。每年將會舉行一次「殺海豚節」這個節日持續6個月。
  • 《海豚灣》十年 人類收手了嗎?
    在看到日本政府2016年給大地町的評語「與鯨共生」後,那個曾經的鯨的墳場,似乎搖身一變,成為了鯨的樂園。在大地町遊玩的遊客,很少有人會知道或想起,這裡就是曾經的那個「血腥海豚灣」。
  • 《海豚灣》播出9年後 日本將在原址重新開啟海豚捕殺活動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年來,因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進行反對捕鯨運動的活動家人數逐漸減少。太地町決定將在9月1日重啟捕殺海豚的活動。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古式捕鯨」發祥地。2009年播出的紀錄片《海豚灣》中,記錄了日本太地町漁民大量捕殺海豚的血腥場面。
  • 每日紀錄片推薦:《海豚灣》《那天,大海》
    影片中,一位日本漁業局的高層官員面對攝製組的鏡頭,平靜地表示,「我不認為海豚肉會引發同樣的悲劇(汞中毒)。」此後,攝製組在這位官員的頭髮上做了測試,輕易地檢測出了汞元素的存在。《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
  • BBC:日本恢復商業捕鯨後 血水再次染紅「海豚灣」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英媒稱,日本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開始其有爭議的年度海豚狩獵。不久前,日本不顧國際批評恢復商業捕鯨。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3日報導,2010年,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引起了全球對日本大規模獵殺海豚的關注。
  • 放開商業捕鯨後,日本海豚灣進入血腥捕獵季
    據美國ABC新聞9月2日報導,海豚捕獵季節已經在日本和歌山太地町開始,在未來幾個月內,日本將捕殺海豚1400多頭,捕殺鯨魚300多頭。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獲獎紀錄片《海豚灣》拍攝了大量的海豚被屠殺的畫面,海水因海豚鮮血而染紅。
  • 日本捕鯨業究竟瘋狂到什麼地步?簡直觸目驚心
    這處海豚的墳墓,被人們稱作海豚灣。遭到屠殺的海豚,被製成海豚肉販賣。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因一個骯髒的利益圈被當地政府隱瞞。路易·西霍尤斯為了讓屠殺為世人所知,為了揭穿這種惡行,來到太地,冒著危險解救海豚群並拍下了這部紀錄片。
  • 《海豚灣》|一場對海豚的慘無人道的殺戮!
    在日本有這樣一個地方——太地町,這是日本歌山縣的一個小鎮,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小漁村。在這個小鎮裡隱藏著許多秘密,初入小鎮你會以為這是個極其熱愛海豚和鯨魚的地方,小鎮裡有許多關於海豚和鯨魚的塗鴉和海報,但隱藏在其背後的卻是血腥的屠殺!
  • 豆瓣9.6分的《海豚灣》你看過嗎?日本人殘忍屠殺海豚,真氣人!
    曹操說電影,包你能看懂,本期分享《海豚灣》,《海豚灣》記錄了在日本太地町獵殺海豚的行為,被當地漁民捕手所謂的傳統與文化,實則不過是大日本帝國的思想餘孽作祟罷了。【海豚灣】中,裡克作為一名世界級海豚馴養師,一直為此感到自豪,卻親眼目睹一隻海豚在他臂彎裡自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刺激。他原以為海豚會在自己的呵護下快樂成長。最後才意識到自由才是海豚最大的快樂。裡克喜歡海豚,他把海豚變成海洋館的當紅明星,讓世界上很多人喜歡上這種生物。
  • 《海豚灣》︱創作手法探討
    海豚灣》是由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創作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關注日本太地町地區的屠殺海豚的惡劣行徑,採取一系列非正常的拍攝手法進行記錄,本文將從拍攝手法的必要性、影像畫面以及這種拍攝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鑑和摒棄的地方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開始了,日本海豚灣進入捕獵季,當地人這樣說……
    根據外媒報導,日本和歌山縣近日進入了捕獵季,當地開始了出海捕獵鯨魚、海豚等活動。在日本和歌山太地町被稱為海豚灣,當地屠殺海豚亂象已經持續了400年,而這也使得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每年的9月中旬開始一直到次年3月,有2萬餘條海豚和小鯨會被屠殺。
  • 海豚灣,一部比《阿凡達》還要震撼心靈的電影!
    不止是日本,像丹麥的法羅島,每年6月都會發生一次海豚的屠殺,當地叫做「海豚節」,這個節日還與當地的「成人禮」結合在一起。「我要窮盡生命剩下的時間拯救世界上每一條海豚,要讓日本人停止屠殺海豚,要讓海洋館的每一條海豚回到大海,不再為了人類的娛樂而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而這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 三亞遇見最美海豚灣
    分界洲島的海豚灣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曾經看過一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講述的是發生在日本南部漁村太地町海豚灣屠殺事件,每年9月至次年2月,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這片海域,當地漁民便將海豚驅趕到用漁網封鎖的礁湖之中,供來自全球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挑選,剩下的海豚只能等待被屠殺的命運。慶幸的是,在分界洲島海豚灣,背後卻是一段關於拯救海豚的美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