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海洋裡的精靈。我們聽聞過許多海豚救人的佳話,也在海洋館中親身領略過海豚的聰穎與親暱。可是,你知道嗎?圈養環境中的海豚死亡率接近野生狀態的一倍。根據一份海洋公園的報告顯示,圈養的瓶鼻海豚壽命甚至不足三年,在野生環境下,它們可以存活30年以上。
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高明的偽裝。
然而,這些被圈養的精靈又是何等幸運,在它們為人類表演的同時,它們的野外同胞,在地球上的某一處海灣,正在遭到人類的瘋狂捕殺。
2010年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的《海豚灣》,記錄了人類對這些精靈的暴虐屠殺。我是在學校的紀錄片賞析課上接觸到這部紀錄片的,像一把鈍刀一點點從身體裡抽出,痛感是撕心裂肺的。觀看整部記錄片的過程,恍如一場靈魂的問責。
日本有一個景色優美的小漁村,叫太地,村民們兢兢業業,生活樸實無華。但沒有想到,這淳樸和善不過是虛假的表象,它的背後,是年復一年血腥屠殺後的狂歡。
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太地,被剝奪的了生存的權力。漁民們將海豚驅趕到岸邊的淺灣,供世界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挑選。而剩下的大批海豚,則被毫無理由地趕盡殺絕。這處海豚的墳墓,被人們稱作海豚灣。
遭到屠殺的海豚,被製成海豚肉販賣。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因一個骯髒的利益圈被當地政府隱瞞。路易·西霍尤斯為了讓屠殺為世人所知,為了揭穿這種惡行,來到太地,冒著危險解救海豚群並拍下了這部紀錄片。
不懂得尊重生命的漁民,它們的生命也不值得尊重
這處淺灣,竟成了海豚的集體墳墓
為了防止自己的惡行被人曝光,傷及自身利益,這裡的漁民會對入侵者採取極端措施
面對質疑和譴責,太地漁民和當地政府的解釋是什麼呢?
紀錄片的曝光,並沒有影響這群髒心爛肺的日本人對海豚的屠殺,就在紀錄片上映後的第二年,漁民變本加厲,海豚灣的慘劇仍在上演。
除了海豚,日本捕鯨業的發達為世界震怒,但是日本政府完全沒有出臺相關政策進行限制,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這群兇手犯罪,同時,距離一個物種的滅亡或許越來越近。
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揭露屠殺
The effor wasn't to show the slaughter
更想記錄一些能改變人心的東西
You want to capture something that will
make people change
——路易·西霍尤斯
推薦這部紀錄片的初衷,並不是讓大家過分譴責日本漁民,而是去了解這件事,去思考,然後去改變。這個世界上遠不止屠殺海豚一樁慘案,慘案已經發生,但不代表揭示了遭受譴責就能夠終結,唯有人類得到改變,或許還能夠能換得大自然的一點悲憫。
我是吐老師,一個專注影視與紀錄片的90後,請關注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