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捕鯨業如何塑造美國歷史?

2020-12-04 新京報

美國電影《海洋深處》,講述了埃塞克斯捕鯨船所經歷的一場真實海難,倖存的海員在大海上漂流了90天。

《利維坦:美國捕鯨史》作者:(美)埃裡克·傑·多林 譯者:馮璇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3月

捕鯨是美國歷史上的重要話題,諸多以捕鯨為題材的小說和電影,賺足了公眾眼球。捕鯨業也是學界研究的興趣點,兩百餘年來,學者們從經濟、外交、環保等角度,對美國捕鯨業進行了細緻入微的研究。

在眾多論著中,美國學者埃裡克·傑·多林的《利維坦:美國捕鯨史》堪稱研究美國捕鯨通史的代表作。該書兼具學術的嚴謹性和內容的可讀性,被學者納撒尼爾·菲爾布裡克稱之為「當代關於美國捕鯨歷史的必讀之作」。正如多林所言,「捕鯨一直是這個國家演變的重要動力之一,無論從字面意義還是從象徵意義來講,美國的文化、經濟,甚至精神都可以說是從鯨魚身上得來的。」

為避免陷入當代環境保護主義的論調,多林拒絕討論捕鯨是否道德,而更強調捕鯨業如何影響了美國歷史。該書的談論範圍,上起於1614年約翰·史密斯北美沿岸捕鯨,下止於1924年「流浪者號」最後的捕鯨之旅。作者利用詳實的史料講述了美國捕鯨業從興起至困境、從繁榮至衰敗的全部過程,也勾連出美國從殖民地到建國後的發展歷程。

五洋捉鯨

美國捕鯨業如何走向世界

人類很早就已發現鯨魚的食用價值。隨著歐洲手工業的不斷發展,鯨魚身體各部分的卓越性能逐漸被人類認識,成為當時歐洲許多手工業製品的重要原材料。鯨魚渾身是「寶」,鯨鬚是女性胸衣、裙撐、雨傘、魚竿等商品的重要材料;鯨油可用於照明、浣洗粗糙羊毛和潤滑機器;抹香鯨的排洩物,則是珍貴香料龍涎香的重要來源。

美國捕鯨業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化產業之一,其捕鯨區域遍布全球四大洋,產品銷售範圍遠至北美、中美,以及歐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眾多捕鯨港口中,紐約長島、楠塔基特和新貝德福德依次成為美國的捕鯨中心。多林化繁為簡,以三個捕鯨中心作為論述的重點,通過分析美國捕鯨中心變遷的原因,透視美國捕鯨業的發展歷程。

長島是北美殖民地時期的捕鯨中心,時人每年捕殺擱淺和淺海區域的鯨魚。英國巨大的市場需求為長島帶來了豐厚收益,但過度捕殺迅速降低了北美沿岸露脊鯨的存量,沿海岸水域的捕鯨活動難以為繼。長島捕鯨業的繁榮,引起了麻薩諸塞州東南部海島楠塔基特的注意。相較於長島,楠塔基特更靠近鯨魚的遷徙路線。憑藉優越的地理優勢,楠塔基特迅速崛起,也推動了美國捕鯨業的巨大轉變。美國捕鯨業從淺海邁向了深海,捕鯨範圍很快從北大西洋擴展至南大西洋。

正當楠塔基特捕鯨業一帆風順之時,島上最有實力的羅奇家族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楠塔基特附近的新貝德福德。新貝德福德背靠大陸,補給便利;遍布森林,適於造船;面朝大海,港口優良,而這些都是楠塔基特的致命缺陷。1776至1815年,大西洋兩岸齟齬不斷。憑藉地緣優勢崛起的楠塔基特,不僅失去了捕鯨的和平環境,也與北美廣袤的腹地隔絕,失去了物資保障。楠塔基特的捕鯨業在19世紀初期一落千丈,而吸納了楠塔基特資金和經驗的新貝德福德,則成為新的捕鯨中心。

1812年戰爭結束後,大西洋兩岸和平的國際局勢,為美國捕鯨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新貝德福德的帶動下,「超過60個沿海岸地區定居群體都參與過捕鯨活動。」之後捕鯨區域不斷擴大,美國捕鯨船相繼開拓了太平洋、印度洋等捕鯨區域。至1848年,美國捕鯨船通過白令海峽到達北冰洋,捕鯨範圍最終擴大至全球。超過全球3/4的捕鯨航程由美國捕鯨港出航,美國捕鯨業也達到巔峰,捕鯨業成為美國第五大經濟產業。僅1853年一年,美國捕鯨業共殺死了八千頭鯨魚,創造了1100萬美元的收入,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將其稱作「國家財富的重要來源」。

在「蠟燭戰爭」一章中,多林闡釋了「鯨油託拉斯」保護捕鯨商人利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捕鯨業的運營機制。但在餘下的篇章中,多林並未對這群捕鯨業幕後的資本推手過多提及,而這一問題對了解美國捕鯨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個歷時三百餘年的成熟的經濟產業,美國捕鯨業並不僅僅是捕殺鯨魚那麼簡單,其運轉還包括籌備資金、招募船員、購買補給、規劃航程以及銷售等過程。

僅以籌備資金而言,美國捕鯨業很早就採用股份制度。相比於其他陸地產業,捕鯨業的風險更大。一方面,捕鯨業要面臨市場價格的波動;另一方面,捕獲鯨魚的數量並不穩定,經常一無所獲。更重要的是,海上捕鯨活動危險甚多,時常發生海難,導致捕鯨商人血本無歸。投資一次捕鯨活動需要的資本甚大,實力弱小的捕鯨商人根本無法單獨承擔,而對於實力較強的捕鯨商人來說,全額投資一艘捕鯨船也超出了其風險承擔能力。因此許多捕鯨商人之間採取股權分散制度,不僅可以降低投資成本,而且便於管控投資風險。

人生百態

捕鯨業的浮世繪

多林筆下的美國捕鯨史,不是冷冰冰的產業史,而是藉助豐富的史料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描繪出17至20世紀初美國捕鯨業的浮世繪。對從事捕鯨業的芸芸眾生給予關注,讓行業不同從業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比如,有為了英國利益、跨越大西洋的探險家,約翰·史密斯懷揣著「將英國打造成捕鯨業行業巨頭」的夢想,數次前往北美地區捕鯨,儘管遭受風暴和法國船隊的劫持,但依然無法擊垮其意志;也有精於計算、敢於投資的捕鯨商人,羅奇家族通過聯姻的方式躋身當地名流,藉助貴族身份、金錢資源成為楠塔基特最重要的捕鯨家族;更有勇於探險、搏擊海浪的捕鯨手,託馬斯·羅伊斯是業內赫赫有名的捕鯨手,與生俱來的自信、堅韌的性格,不僅讓他屢次獲得成功,而且促使他開闢了北冰洋捕鯨的新航路。

久居陸地的讀者,很難想像幾個世紀以前海上捕鯨手所面臨的艱辛與危險。他們不僅要熬過風暴、躲避堅冰,還要擺脫壞血病、肺結核等病的困擾。長達數年的捕鯨之旅甚至讓一些船員身患抑鬱症,為了解決無鯨可捕時的乏味,寄託對家鄉親人甚至人生的憂思,捕鯨手們不得不採用交際、閱讀、寫作、唱歌、製作雕刻作品,以及喝酒和追女人等方式。而捕鯨時突發的危險,捕鯨手們只能通過祈禱自己能躲過鯨魚暴怒下的反抗。

在書中,多林將「高貴事業」、「拋開近代社會的壓迫和桎梏」、「釋放自己野性的一面」、「獲得財富」等,作為船員忍耐捕鯨船上困苦生活的原因,體現了捕鯨手投身捕鯨業的主動性。但上述原因忽略了歷史發展對個體的影響,成為捕鯨手很大程度上也是深陷時代洪流的無奈抉擇。許多美國本土白人從事捕鯨業是因為就業困難。

新英格蘭地區人口大幅增長,導致許多青壯勞動力無法依靠土地維持生計,只得背井離鄉前往其他地區謀生,而在美國工業體系尚未建成的年代,捕鯨業是為數不多的選擇。許多美國南部黑人從事捕鯨業是因為躲避奴隸主的追捕。「地下鐵路運動」是幫助南部蓄奴州的黑奴逃離美國奴隸制的運動,其中海上路線主要由維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的港口抵達費城或麻薩諸塞州,再由此前往北方,而新貝德福德是最重要的中轉站和目的地。對惶惶不可終日的逃亡奴隸而言,一次為期數年的捕鯨之旅,足以遠離奴隸主的抓捕。而許多維德角群島等地的外國人為美國捕鯨業服務主要是為了移民。維德角群島氣候乾燥、缺少降雨,時常遭遇周期性的嚴重乾旱,引發大面積饑荒。在這種情況下,葡萄牙政府統治殘暴,依然在當地徵兵,為美國捕鯨船服務是維德角群島人為數不多的逃難方法。

時代見證

從陸地走向海洋

美國捕鯨業不僅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見證。

首先,捕鯨業是人類照明燃料更替的見證。儘管多林並未追溯人類最初使用鯨油作為照明燃料的過往,但已表明美國捕鯨業的興衰與照明燃料的更替密不可分。從牛油、鯨油、抹香鯨油、煤油等能源各領風騷,到石油獨佔照明市場的過程,也是美國捕鯨業從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

其次,美國捕鯨業是戰爭的見證。1776年至1865年間,相繼爆發美國獨立戰爭、美法準戰爭、1812年戰爭和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很難有一個經濟行業如捕鯨業一樣,接連遭遇戰爭的考驗。捕鯨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條件的制約。由於捕鯨業的捕殺與貿易環節都與海洋密不可分,一旦大西洋兩岸的國家出現政治危機或者發生戰爭,捕鯨業便會立刻出現危機。戰爭對於捕鯨活動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一方面是因為捕鯨船被交戰國海軍扣押,另一方面是因為原本參加捕鯨活動的人們都投身到愛國運動中。」每當戰爭爆發,美國捕鯨業自然會遭受滅頂之災。

再者,捕鯨業也是美國從陸地走向海洋的見證。在美國的歷史上,西部運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完成了美國東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發展,培育了美國人民的拓荒精神。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與西部開發的同時甚至更早時期,美國人已經開始在海洋上「開海疆,拓漁區」。

由於捕鯨業的繁榮發展,美國捕鯨船從北美沿海地區開始,不斷探索未知區域,也推動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譬如,美國「曼哈頓號」等捕鯨船前往日本海域捕鯨的過程中與日本深入交流,為美國海軍準將佩裡1853-1854年的日本之行打下了基礎,由此可見,捕鯨業為美國外交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為美國登上世界舞臺奠定了基礎。

□張宏宇(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利維坦時代
    且不說伊斯蘭化的中東和普京化的俄羅斯,就連美國這樣號稱以最先進理念立國而且進行了無數民權鬥爭的國家,如今都陷入了保守派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自由派們只能靠不痛不癢的遊行表達虛弱的憤怒和給總統編段子和通俄假新聞來自我安慰,而城市中產們所鄙視的那個反難民反女權反政治正確反新聞自由的川普正在民意支持下穩坐著總統寶座。
  • SCP基金會:利維坦
    利維坦的精確位置未知,但圖像衛星和對地球軌道偏心率的分析顯示利維坦可能在南大西洋,南美洲的尖端一帶遊蕩。 基金會報告 利維坦是一個巨大的海洋節肢動物,被確認是水手之間代代口口相傳的「利維坦」。
  • 公共話題設置中的利維坦效應
    利維坦作為一種想像的存在,在之後的政治學語境中成為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左右政治和輿論的走向,並通過創設社會話題,塑造民眾的心理觀念和行動,促成共同觀念和價值的形成,實現特定的目的。如果觀看過俄羅斯著名電影《利維坦》的,或許會被海報中巨大的鯨魚骨架所吸引:這裡就是直接援引了利維坦是一種海中巨獸的形象。
  • 利維坦鯨:海洋中曾經最強的掠食者
    這是馬拉度納第二次來印度,主辦方為了表達敬意,製作了一尊高3.65米高的銅像,根據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1986年世界盃上贏得冠軍,最終高舉大力神杯的影像塑造的。知識分享,強大的利維坦鯨為什麼最終會在地球上消失?
  • SCP基金會:利維坦(SCP169)
    利維坦常與另一種怪物貝希摩斯聯繫在一起,關於利維坦的記載緊跟在《約伯記》中記載貝希摩斯的下一章,書中描述的利維坦實際上就是一條魚,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在基督教中利維坦成為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
  • 鯨魚,是如何變成瀕危動物的?這得從19世紀西方的捕鯨史說起
    「在歷史的迷霧中,捕鯨常常被描繪成一種非常浪漫的方式,」海洋歷史專家、著有《利維坦:美國捕鯨史》一書的埃裡克·傑伊·多林(Eric Jay Dolin)說,但事實上,捕鯨一點也不浪漫:它是一項骯髒且暴力的行業,但在美國歷史上仍然很重要。「事實上,在19世紀,美國成為全球捕鯨業的中心。」到19世紀40年代,在全球900艘鯨魚船中,大概有735艘是來自美國的。
  • 西方怪獸利維坦,比我們的鯤如何?是巨鯨還是海蛇?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鯤,而是西方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影片的名字叫《利維坦》,那個好像鯨魚一樣的在空中飛行的兇惡巨獸就叫利維坦。利維坦並不是電影編劇新創造的名字,就是西方神話傳說的一種巨獸。利維坦在希伯來語中是裂縫的意思,是基督教中典籍中的怪獸,基督教的典籍《約伯記》中說利維坦這種怪獸就是一條魚,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發展到後來是惡魔的一種象徵,是七宗罪裡面「嫉妒」的代表。
  • 利維坦鯨:史上最兇殘的鯨魚!
    巨大化石的發現改變了考察隊的計劃,古生物學家們開始挖掘化石,一具帶有牙齒的頭骨被挖掘出來並被送往對於秘魯首都利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修復之後的化石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是一個完整度達到75%的鯨類頭骨,有力的頜骨和上面的巨大牙齒表明了它的身份,一種巨型的齒鯨。
  • 巨鯨與《利維坦》計劃
  • 《利維坦》姊妹篇出版 霍布斯披露英國內戰緣由史
    「貝希摩斯」一詞同樣出自《聖經》,為上帝用黏土創造的陸地怪獸,和海上怪獸「利維坦」的命名遙相呼應。在《貝希摩斯》一書中,霍布斯回顧了英國1637-1660年的政治動蕩,揭示了英國內戰的根源,這本書在其政治思想史上,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助於了解霍布斯政治哲學的歷史背景和應用實例。《貝希摩斯》, 【英】託馬斯·霍布斯 著,李石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4月。
  • SCP169,活了千萬年的上帝怪獸利維坦
    傳說 上帝在創世的第六天創造了一雌一雄的兩頭怪獸雌性就是盤踞大海的利維坦而雄性則是威震陸地的貝希摩斯在基督教中 利維坦是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而SCP-169就是水手之間代代口頭相傳的「利維坦」大家好 我是王好奇關於在那片神秘海域裡存在著利維坦
  • 利維坦
    我該如何對付那些覬覦母親的流氓?又該如何面對那些遇難船員的家屬?「啪」一塊石頭砸在海格的後腦勺上——自那天后,海格經常在路上受到騷擾。海格停了一下,並沒有回頭去看,他只是冷笑著,用袖口擦拭頭上血流如注的傷口。「兇手的兒子。」竊竊私語聲在海格背後響起。
  • 利維坦之父早已不在,但利維坦從未走遠
    學人君按:本文作者系詹姆斯·麥格雷格·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1918-2014),美國史學家和政治學家,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和國際社會政治心理學會主席
  • SCP-169-利維坦
    圖片來源於網絡且圖文無關SCP-169-利維坦
  • 「利維坦」的命運軌跡:從霍布斯到施密特
    也就是說在現實中,「利維坦」與自由法治國家之問的張力始終存在,基本呈現出非此即彼的態勢。無論霍布斯還是施密特,對於「利維坦」的死亡以及隨之產生的政治多元化的局面顯然是不滿意的,[16]但是既然自由法治國家天生帶有上述這種「無作為性」,而霍布斯設想的作為矯正器的「利維坦」又被施密特判了死刑,那麼國家或者主權以什麼形式構建起來,才能夠克服種種缺陷,解決種種問題,同時既有無限的權力而又不會妨礙到個人的自由呢?
  • 書摘|美國獨立戰爭,終結了捕鯨業的黃金歲月?
    本文節選自《利維坦:美國捕鯨史》,作者:[美]埃裡克·多林,譯者:馮璇,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 值得一看的電影《利維坦》
    《利維坦》鏡頭平穩、節奏緩慢,克制、不激烈。(電影《利維坦》海報)利維坦 劉偉馨 2015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請來俄羅斯著名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到了《利維坦》,雖然也是聚焦一個家庭,但它的輻射面卻寬廣了不少,政治、社會、宗教;腐敗、不公、虛偽……薩金塞夫成了一個敏銳、大膽、犀利的批判現實主義導演。
  •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2017年06月27日 07: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宏政 字號 內容摘要:我們的時代,人們的世界觀狀況怎樣?
  • 明日之後巨獸利維坦詳解 利維坦有什麼特點
    這頭巨獸的名字叫做利維坦,相信大家對於利維坦十分好奇,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利維坦介紹!利維坦產生背景  在共治政府離開舊大陸時,曾經將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一同帶上了「方舟」,但世事難料,共治政府政權很快瓦解,集合了尖端科技和研究能力的自治組織「科技會」應運而生。
  • 《利維坦》中的解讀和書寫
    但我認為,我們應更加重視霍布斯如何描述自己的程序。霍布斯在「引言」中教導讀者解讀他自己之後宣布,該書將有助於為這種自我理解提供榜樣:要統治整個國家的人就必須從自己內心進行解讀,不是解讀這個或那個個別的人,而是要解讀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