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的命運軌跡:從霍布斯到施密特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如上所述,霍布斯的國家架構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在現實政治中,主權權力必然不能像上文所說的那樣自如隱現,自由法治國家一旦進入強人政治,很有可能無法迴轉。也就是說在現實中,「利維坦」與自由法治國家之問的張力始終存在,基本呈現出非此即彼的態勢。無論霍布斯還是施密特,對於「利維坦」的死亡以及隨之產生的政治多元化的局面顯然是不滿意的,[16]但是既然自由法治國家天生帶有上述這種「無作為性」,而霍布斯設想的作為矯正器的「利維坦」又被施密特判了死刑,那麼國家或者主權以什麼形式構建起來,才能夠克服種種缺陷,解決種種問題,同時既有無限的權力而又不會妨礙到個人的自由呢?實際上,施密特很欣賞霍布斯「充滿決斷論色彩,且仍然保持著人格主義性質的」[17]思想,也非常認同霍布斯的理論目的,即設計一種最終能具體決斷的終審法庭,並最終「恢復屬世權力和屬靈權力的原始統一體」,他要揚棄霍布斯的「利維坦」理論,另闢蹊徑,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動議。

施密特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將研究目光投向羅馬天主教會。施密特遵循了天主教的傳統觀點,把羅馬天主教會看作是既內在於此世的,又超越此世的;它既是一個靈性的團契,又是一個世俗的公共組織。教會既是指普世性、無形的教會,指自古至今甚至未來,全世界所有的基督徒,由上帝所揀選、救贖的信徒的有機體,又是指存在於現世的、個別的、有形的一群教徒會眾。也就是說,羅馬天主教會完全符合施密特心中「屬世權力和屬靈權力的原始統一體」的特徵。施密特的思路是:霍布斯所試圖建構的「原初統一體」不可避免地會走向死亡,那麼同樣符合「原初統一體」特徵的天主教會會不會重蹈覆轍呢?經過研究,施密特發現羅馬天主教會的基本架構兩千年來基本保持同一型態,雖然歷經歐陸烽火與變遷,但天主教會卻能屹立千年而不倒——政治形勢的每一次變化,一切原則似乎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只有一項原則除外,這就是天主教會的權力。[17]由此施密特認為天主教會為人類政治組織提供了秩序和穩定性的模型,其組織架構必然有獨到之處。如果國家的架構能夠參照天主教會的形式和原則進行構建,那麼藉此構建的國家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始終存續的。

施密特認為,羅馬天主教會之所以能夠如此,原因在於它是一個「對立複合體」(complexiooppositorum)。[17]其特徵表現在各個方面,例如從制度層面來講,天主教會涵蓋了歷史上一切國家與政府形態。它自稱為一個貴族君主制國家,教宗由一批堪比貴族精英的紅衣主教們選出,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民主政體的開放性,任何一個天主教徒,無論其出身和地位如何,都有機會當選紅衣主教,也都有機會成為教宗,這就是貴族制與民主制的對立複合。在神學教義上,天主教會被認為是既內在於此世的,即為世俗機構,又超越此世的,即為靈性組織,這就是內在性與超越性的對立複合。在社會心理層面,教宗被稱為父親,教會被稱為信徒的母親和基督的新婦。這種稱呼訴諸人類最原始的情結和本能——「尊父愛母」,為服從與愛的秩序奠定基礎。這種父權與母權的對立複合也是天主教會內部關係如同家庭般牢固的原因。在機制層面,天主教會有著豐富甚至煩瑣的禮法規定來應對和處理種種問題,但是同時也賦予教宗「永無謬論」的最高決斷意志。這就是法治與決斷的對立複合。施密特把天主教會這些複雜的性質稱為「模稜兩可性與曖昧性」,[17]這些性質使天主教會「有時表現出驚人的通融能力,有時又頑固而不妥協,既有浴血奮戰的大丈夫氣概,又有柔順忍讓的女性氣質,把高傲和謙卑奇妙地集於一身」。[17]其中施密特最為看重的是法治與決斷的對立複合,因為它充分體現了天主教會作為「對立複合體」的本質,即「它具有特殊的、形式的優越性,凌駕於人類生活事務之上」。[17]這句話的含義是:羅馬天主教卓有成效地建立了一個歷史和社會現實的持久機構,它雖然具有形式的特點,卻保持著極具活力同時又極富理性的具體存在形態。[17]因此,霍布斯所構建的結合了自由法治和決斷的「原初統一體」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而同樣結合了這兩者的天主教會也可以被稱為「原初統一體」,卻能夠延續千年,在近代主權國家崩潰的條件下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施密特的思考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將霍布斯所構建的國家與天主教會進行比較後發現,雖然霍布斯筆下的國家主權是全能的,但它畢竟不是上帝,而是人工作品,並且通過人所訂立的契約而誕生。[7]它的全能被限定於世俗領域,完全沒有神聖源頭,所以只能說它具有神聖的特徵,因此是「有死的上帝」。[7]相比之下,天主教會的一切權威均來自上帝,具有神聖的性質。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代表著基督的位格,是基督與塵世的終結,把世人引向超驗的神國。通過這種比較研究,施密特認為自己找到了天主教會的「奧秘」,即羅馬天主教的形式特點乃基於代表原則的完全實現。[17]在天主教會裡,每個個體都是聖靈在世的代表,每個個體都內在地代表著教會,每個個體身上不僅體現著個人的絕對權威,同時還體現著基督神聖的權威;信徒們彼此之間互相平等,憑著聖靈的團契而形成教會,教會作為團體,體現著整個團契的權威,同時作為個體,也體現著基督的權威。[17]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施密特認為「(天主教會的)代表觀念所固有的個體品質在很大程度上蘊含著最深刻的人性」。[18]

如果天主教會僅僅是這樣的,那它還不足以稱得上「原初的統一體」,因為此時的天主教會並不含有決斷的成分,它只是一個「社會」(societas)。只因有了教宗制度,產生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並且將這種權威具體化、現實化,產生了決斷權力,它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城邦」(civitas)。施密特這樣描述教宗制度:

教宗不是先知,而是基督的在世代表。這種儀式職能排除了毫無節制的先知崇拜的一切過於狂熱的因素。教宗職務不依賴於個人的超凡魅力;這意味著,司祭佔據著一種似乎與他的具體人格完全無關的職位。然而,他卻不是按共和思維來理解的那種官員或代表。與近代官員不同,他的職位並非與個人無關,因為他的職務是綿延不斷的鏈條的一環,這個鏈條與基督的個人天命和具體人身密不可分。[17]

施密特視教宗制度為「最令人驚異的對立複合體」。[17]教宗制度規定教宗為基督在世的代表,因而具有神聖的權威,這是梵一大公會議所確立的「教皇永無謬論」的根本旨趣。神聖的權威帶給教宗的是獨一無二的決斷權,因此在天主教會內部,教宗就是掌握著決斷大權的主權者,他的決斷具有不可撤回、不容商議的終極性。

以教宗制度為核心的羅馬天主教會,一切權威來自上帝,具有神聖的性質,其成員——上至教宗、下至普通信徒,都被認為是聖靈在世的代表,它的代表職能由此是自上而下貫穿全體的。因此整個天主教會是一個具體的人格化代表:它代表著基督的位格,代表著基督的道成肉身和被釘十字架。它實現了霍布斯所試圖建構的「屬靈權力和屬世權力的統一」。相反,霍布斯所設想的,也即近現代所出現並成為主流的代議制國家,其簡單含義是:議員是全體人民的代表,其權威來自全體人民。這裡的思想邏輯是用人民替換上帝,用人民的全能模擬上帝的全能。這種思路雖然隱含著對立複合體的觀念:人民的人格化和議會——作為人民的代表的統一性,[17]但是卻有致命的隱患。如果此處的「人民」是有著共同目標和信仰、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話,這種對立複合是成立的。然而霍布斯在開始就明確了,代議制的產生立足於自然狀態下的自然人的絕對主權,自然狀態下的個人是放任、自私、偏隘的個人,這樣的個人所組成的所謂「人民」,必然也只能是不同利益群體的偶然集合體,勢必造成代議制政府的權威被顛倒成為自下而上的權威,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和議會被形形色色的黨派利益所支配,淪為純粹討價還價的工具。

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施密特都沒有對民主和自由表示異議,毋寧說他是出於保護個人自由與民主政治的目的來批判自由主義的。④他指責自由主義政治並沒有消除不平等,而是將不平等集中到了經濟領域,建立起一個經濟帝國主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壓迫和剝削比以往更加嚴重,從而使世界變成了「沒有靈魂的專家和沒有心肝的縱慾者的世界」。[12]施密特贊成霍布斯的思路,即現代政府必須建立在人的天賦權利的基礎之上,本著維護人生來的自由與平等。施密特在《論專政者》中提出了代表型專政的思路,它不同於主權型專政,其突出特徵是:(1)代表型專政出現在既定秩序遭到威脅,從而必須委任一名專政者的時刻;(2)主權者(人民)委託專政者履行特殊使命,一旦完成,專政者的職責即告結束;(3)為了成功履行特殊使命,專政者有權臨時中止憲法。[8]從這裡便可以了解為什麼在希特勒通過憲法選舉手段上臺之後,施密特宣布效忠於法西斯,並在1933年後成為納粹政權的「桂冠法學家」了。

總結全文,施密特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從前人未有的角度對「利維坦」進行了分析,其理論眼光獨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他認為自己承接了霍布斯的內在邏輯,並且認為自己和霍布斯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即敏銳地揭露自由主義的病態邏輯,正是由於自己的研究,才使得「霍布斯的教導不再徒勞」。[7]此外,施密特揚棄了霍布斯的理論,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但是他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由於法西斯德國的覆滅而宣告破產,如何構建人類的政治生活,什麼樣的政府或者政體才是美好的,如何保證決斷主義不致淪為不受約束的獨裁主義,以上問題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非常尖銳的現實意義,思想家們也許需要跳出窠臼,在結合歷史與現實、理論和實踐之後,才能尋找出有建設性意義的路向。

注釋:

①在中文的語境裡,法西斯和納粹是等同的,但在施密特那裡,這兩者有截然的區別:法西斯主義仍保留了國家觀念,而納粹主義則從根本上排斥了國家概念,它毋寧是施密特後來所說的國家、運動、人民的三位一體,其中領袖、極權政黨及運動乃是其政休的根本特徵。參見:卡爾·施密特:《法西斯主義國家的本質和形成》,載《診斷與概念》,朱雁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4-111頁。

②最典型的例子為英國、西班牙以及日本的王室。

③參考羅斯福在大蕭條與二戰時期、史達林在二戰時期、布希政府在9·11之後的事例。

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施特勞斯認為施密特是在自由主義內部批判自由主義的,並沒有超越自由主義的視野。參看[加]德魯裡,莎蒂亞·B.施特勞斯與美國右派[M].劉華,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5~110。[美]施特勞斯,列奧《政治的概念》評註[A]劉小楓.施密特與政治法學[C].上海:三聯書店,2002.

【參考文獻】

[1]馬俊峰美好生活、政治與現代性——古典政治哲學的嬗變及其意義[J].科學·經濟·社會2004,(1).

[2][美]施特勞斯,列奧自然權利與歷史[M].彭剛,譯.北京:三聯書店,2006.

[3]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英]萊斯諾夫,麥可.社會契約論[M].劉訓練,張紅梅,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5][英]奧克肖特.現代政治與自然[A].《利維坦》導讀[C].應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英]霍布斯,託馬斯.利維坦[M].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7][德]施密特,卡爾.霍布斯國家學說中的利維坦[M].應星,朱雁冰,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8]劉小楓.施密特與政治法學[M].上海:三聯書店,2002.

[9][德]施密特,卡爾.論斷與概念[M].朱雁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吳增定.霍布斯主權學說初探[J].天津社會科學,2007,(5).

[11]Waecke,Berndr.DieeigentlichkatholischeVerscharfung:Konfession,TheologieundPolitikimWerkCarlSchmitts[M].Munchen:W.Fink,1994.

[12][加]德魯裡,莎蒂亞·B.施特勞斯與美國右派[M].劉華,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3]韓水法,黃燎宇.從市民社會到公民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4][英]卡爾,愛德華20年危機——國際關係研究導論[M].秦亞青,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15][加]德魯裡,莎蒂亞·B.施特勞斯的政治觀念[M].張新剛,張源,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16]Boyd,Richard.ThomasHobbesandthePerilsofPluralism[J].TheJournalofPolitics.Vol.63.No.2.(May2001).

[17][德]施密特,卡爾.政治的概念[M].劉宗坤,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8]Schmidt,Carl.RomanCatholicismandPoliticalForm[M].Westport,1996.

相關焦點

  • 霍布斯與他的怪獸「利維坦」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霍布斯,書名《利維坦》。「利維坦」是歐洲神話中的一頭怪獸。傳說上帝用五天時間創造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捏出利維坦和貝西貘斯。利維坦是雌獸,貝西貘斯是雄獸。世界末日,它們被迫分離,利維坦惶恐地躲到噴泉底下的深淵中去,貝西貘斯哀傷地遊蕩於丹代恩沙漠。
  • 《利維坦》姊妹篇出版 霍布斯披露英國內戰緣由史
    李石表示,《利維坦》以《聖經》怪獸利維坦命名,實際上是把利維坦作為國家的主權者,而且在霍布斯的政治學著作中,主權和主權者都是尤其重要的概念。同樣,貝希摩斯也是對宗教背景之下教權的一種隱喻,「英國革命最開始是因為教派的紛爭而引發的一場宗教革命,在霍布斯所處的時代,宗教紛爭非常激烈,而教權和政權之間的鬥爭也非常激烈。所以與《利維坦》相對應的,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權力,就是教權。」
  • 淺談霍布斯的《利維坦》(深度好文)
    (如是我聞)霍布斯的《利維坦》在開篇不久就有這樣一段話說:「當物體靜止時,除非有他物擾動它,否則就將永遠靜止,這一真理是沒有人懷疑的。但物體運動時,除非有他物阻止,否則就將永遠運動。這話理由雖然相同(即物體本身不能自變),卻不容易令人同意。因為人們不但根據自己衡量別人,而且根據自己衡量一切其他物體。
  • 你可能從來沒看懂霍布斯關於利維坦的這張畫
    原創 斯金納 北京大學出版社許多人都知道霍布斯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興趣——事實上他崇敬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並參與到了與笛卡爾的爭論中,這也促成了他邏輯嚴謹的政治學說的形成。然而,這些理論的背後,還存在著一種人文主義的、關於勸說的觀念。
  • 恐懼的「雙胞胎」霍布斯
    1641 年之後,霍布斯敏銳地覺察到英國內戰的威脅,為求自保流亡巴黎十年,在這期間,他的政治思考與英國政局的演變幾乎保持同步的節奏:1642 年霍布斯完成《論公民》,同年英國爆發內戰,1648 年霍布斯動筆撰寫《利維坦》,1649 年查理一世被處死,1651 年《利維坦》完稿。霍布斯的基本邏輯可以用「穩定壓倒一切」來概括。
  • 講座| 為何《貝希摩斯》未能在霍布斯生前出版?
    《利維坦》封面唐文明指出,卡爾·施米特曾將「利維坦」和「貝希摩斯」這兩個怪獸意象的文學表達放在霍布斯時代的文學語境中做過一個分析。這兩個怪獸都是《聖經》裡面出現過的,按照基督教的正統觀念是魔鬼的代表。但在霍布斯時代,「利維坦」這樣一個怪獸已經失去了決然的貶義,即站在世俗的角度,它是一種秩序的象徵。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利維坦」在霍布斯的筆下至少已經是中性化了。
  • 《利維坦》中的解讀和書寫
    做這項工作時,我將只考察他的名著《利維坦》,因為霍布斯在這部成熟的作品裡不僅思考了倫理學和政治學,也反思了哲學交流問題。霍布斯在《利維坦》結尾指出,人們普遍有一種膚淺的看法:理性和雄辯不可能在同一個人身上並存,勇敢和怯懦亦然。
  • 利維坦時代
    很有意思的是,其實個人權利這個概念最早是被霍布斯引入到了現代政治討論中。對,就是那個寫出了《利維坦》鼓吹國家應該集權的霍布斯。如果讓霍布斯來評判,政府管制言論和思想是不是侵犯人權,他很可能會覺得這一點毛病都沒有,政府就應當絕對的無限制的,是至高無上的「人間之神」,因而是一切意識形態爭論的最終仲裁者,人民沒有自行評判對錯的自由,自然也沒有相應的言論思想那些權利。
  • 利維坦是什麼:海怪?惡魔?君王?
    不過,其中提到的利維坦並沒有把它們描述為有害的怪物,而是描述為上帝創造的海洋生物,是上帝造物的一部分。而根據《以諾書》的記載,上帝在創世的第六天創造了一雌一雄的兩頭怪獸,雌性的就是盤踞大海的利維坦,而雄性則是威震沙漠(所有世界上所有陸地)的貝希摩斯(Behemoth)。當世界末日到臨之時,利維坦、貝希摩斯和席茲(Ziz)三頭怪物,將會成為奉獻給聖潔者的祭牲。
  • 利維坦之父早已不在,但利維坦從未走遠
    作為啟蒙運動的早期代表人物,霍布斯的國家和權力理論對後世的政治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利維坦」這一概念更是深入人心。 極少有像英國人託馬斯·霍布斯那樣好辯的啟蒙思想家。從上帝對人類罪惡的責任到古希臘文明的精華,從拉丁語法到數學(其中便包括他在「化圓為方」上的嘗試),他總是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引發爭議。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此後,笛卡爾和霍布斯的關係每況愈下。霍布斯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打算要寫的哲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討論物質,第二部分討論人性,第三部分討論社會。然而,第三部分以《利維坦》的形式寫就,結果成了最先完成的。霍布斯是在英國內戰的動亂時期寫成此書的。霍布斯哲學的其餘部分,包含在其他不同的著作裡。
  • 成小秦:夜讀偶錄——讀《利維坦》有感
    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 – 1679)雖為哲學家,卻甚難歸類,同時代的斯賓諾莎是純粹哲學家,而霍布斯頗似經驗主義者(如洛克與休謨),但又熱衷於應用數學。論及現代科學,其奠基人當屬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而非霍布斯自命。那麼,霍布斯的偉大之處何在?霍翁以《利維坦》傳世。
  • 《利維坦》| 2017 讀十本好書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第五本書的讀書筆記,承諾人李嘉圖將與我們一同分享《利維坦》。霍布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的《利維坦》具有非凡的邏輯性和想像力,使政治哲學得到了一種邏輯嚴密的系統發揮,成為經世名著。
  • 伊夫-夏爾·扎卡《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政治學的條件》
    內容提要作為西方思想史上不能繞過的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以他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說著稱,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一書,被譽為西方政治哲學奠基之作。本書作者富有洞見地揭明,《利維坦》《論公民》《論人》等作品討論的倫理-政治問題,其實是以霍布斯獨特的分離的形上學為基礎——分離的形上學關涉人與世界關係的新定義,涵蓋從感覺理論到對語言推理的高層次論述的所有內容。
  • 《利維坦與空氣泵》:人們對科學實驗為何深信不疑
    鳳凰衛視11月1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上個星期我們講到各種各樣的實驗,說到實驗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大概不會有人再去想,為什麼我們會相信實驗這樣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了。在我們看來,實驗是一個尋找科學知識,尋找真理,發現真理的一個很正確的方法,甚至有人認為是一個唯一的方法。
  • 卡普蘭:秩序先於民主,利維坦能制止自然狀態的混亂
    霍布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最大恐懼是遭遇暴死:死在另一個人的手中。霍布斯說,這個「前理性的」恐懼是全部道德體系的基礎,因為它迫使人類進入彼此之間的「和諧」。但這是出自需求的、而不是選擇的道德體系。為了保護他們的身體,人類沒有選擇,只有屈從政府。霍布斯把政府比作「利維坦」——在《聖經•舊約•約伯記》中,耶和華說「它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這個觀點不是完全原創的。
  • 家國上帝,槍酒美人 每周電影推薦<利維坦>
    「利維坦」的字意為裂縫,在《聖經》中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通常被描述為鯨魚、海豚或鱷魚的形狀。利維坦常與另一種怪物貝希摩斯聯繫在一起,關於利維坦的記載緊跟在《約伯記》中記載貝希摩斯的下一章,書中描述的利維坦實際上就是一條巨鱷,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口鼻噴火,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 西方怪獸利維坦,比我們的鯤如何?是巨鯨還是海蛇?
    利維坦在希伯來語中是裂縫的意思,是基督教中典籍中的怪獸,基督教的典籍《約伯記》中說利維坦這種怪獸就是一條魚,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發展到後來是惡魔的一種象徵,是七宗罪裡面「嫉妒」的代表。
  • 施密特觸發器電路及工作原理詳解_施密特觸發器特點_施密特觸發器...
    打開APP 施密特觸發器電路及工作原理詳解_施密特觸發器特點_施密特觸發器的作用 發表於 2018-01-16 11:50:23
  • 命運2利維坦raid全流程圖文攻略 命運2利維坦攻略
    利維坦raid開門任務:任務目標就是根據太陽紋章的門口地板上的紋章提示,前往相應的紋章位置。然後清掉該位置的小怪,會有個黃血精英出現,擊殺後獲得紋章旗子,運回門口太陽紋章處,運3次大門便會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