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是什麼:海怪?惡魔?君王?

2021-01-15 一本正經得胡說

比起「北海巨妖」克拉肯,另一種海怪:利維坦在各種流行文化裡似乎出現的更多。「利維坦」一詞在希伯來語有「纏繞在一起,扭曲在一起」的意思,這個名字和神話存在都是烏加裡特海怪「Ltān」的直接延續,在巴力神話(Baal Cycle)中,它被被海神的僕人之一——Yammu打敗。這一部分敘述存在一些爭議,其中的一些短語不確定是在描述海怪還是其他由Yammu處理掉的怪物,如Tunannu。大多數學者同意將「Ltān」描述為「曲行的蛇」。但它也可能是「纏繞的蛇」或「七頭蛇」。

利維坦

海蛇是古代近東神話中的一個顯著特徵。公元前3千年蘇美爾人的肖像畫描繪了ninurta神戰勝一條七頭蛇。近東的宗教通常包括一個Chaoskampf:一個代表混亂力量的海怪,和一個造物主神或力量強大的英雄之間的戰鬥。巴比倫的創世神話描述了Marduk's打敗了蛇女神Tiamat,後者的身體被用來創造天地。

在《舊約聖經》中,一共五次提到的利維坦,其中在《約伯記》41章中描寫為:

它打噴嚏,就發出光來;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線(「光線」原文作「眼皮」)。從它口中發出燒著的火把,與飛迸的火星;從它鼻孔冒出煙來,如燒開的鍋和點著的蘆葦。它的氣點著煤炭,有火焰從它口中發出。它頸項中存著勁力,在它面前的都恐嚇蹦跳。它的肉塊互相聯絡,緊貼其身,不能搖動。它的心結實如石頭,如下磨石那樣結實。它一起來,勇士都驚恐,心裡慌亂,便都昏迷。人若用刀,用槍,用標槍,用尖槍扎它,都是無用。它以鐵為乾草,以銅為爛木。箭不能恐嚇它使它逃避,彈石在它看為碎秸,棍棒算為禾秸;它嗤笑短槍颼的響聲。它肚腹下如尖瓦片,它如釘耙經過淤泥。它使深淵開滾如鍋,使洋海如鍋中的膏油。它行的路隨後發光,令人想深淵如同白髮。在地上沒有像它造得那樣無所懼怕。凡高大的,它無不藐視,它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

不過,其中提到的利維坦並沒有把它們描述為有害的怪物,而是描述為上帝創造的海洋生物,是上帝造物的一部分。而根據《以諾書》的記載,上帝在創世的第六天創造了一雌一雄的兩頭怪獸,雌性的就是盤踞大海的利維坦,而雄性則是威震沙漠(所有世界上所有陸地)的貝希摩斯(Behemoth)。當世界末日到臨之時,利維坦、貝希摩斯和席茲(Ziz)三頭怪物,將會成為奉獻給聖潔者的祭牲。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維坦漸漸成為邪惡的象徵,它成了撒旦的手下之一,七宗罪中代表嫉妒的惡魔。在《新約聖經》中,利維坦已經等同於撒旦,成為了上帝最大的敵人。

不過,「利維坦」這個名字之所以出名,可能不單單只是因為它是一個海怪或者惡魔,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著其他含義。《利維坦》,全稱《利維坦,或教會國家和市民國家的實質、形式和權力》(Leviathan or The Matter, Forme and Power of a Common-Wealth Ecclesiasticall and Civil),作者是託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於1651年出版,「利維坦」在本書中用來比喻強勢的國家。該書系統闡述了國家學說,探討了社會的結構,其中的人性論、社會契約論、以及國家的本質和作用等思想在西方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是西方著名和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著作之一。

《利維坦》封面

該書寫於英國內戰進行之時。在這書中霍布斯陳述他對社會基礎與政府合法性的看法。霍布斯在描述人類心理時,完全沒有提及「至善」,這是過去的權威主張,不僅是在概念的「至善」是多餘的,並且從人類欲望的多變性來看,也不可能有這樣的事物。因此,任何政治共同體若希望提供其成員最大的利益,將會被這種目標所分裂,因為沒有人可以決定什麼是最大的利益。 其結果將是內戰。然而,霍布斯指出有「至惡」,即最大邪惡的存在。此即對暴力死亡的恐懼。 一個政治共同體可以建立在此種恐懼上。

既然沒有「至善」,自然狀態下的人就不會組成一個最尋求最大公共利益的政治團體。但在一個政治共同體之外,則是一個無政府的狀態。 有鑑於人類本性與欲望的多變性,以及對稀缺資源的需要以滿足這些欲望,自然狀態,如霍布斯所稱這個無政府主義的情況,必然是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亦即所有人之間的戰爭。

霍布斯認為社會要和平就必需要有社會契約。社會是一群人在一個威權之下,而每個人都將所有的自然權力交付給這威權,讓它來維持內部和平和進行外部防禦,只保留自己免於一死的權力。這個主權,無論是君主制、貴族制或民主制(霍布斯較中意君主制),都必須是一個「利維坦」,一個絕對的威權。對霍布斯而言,法律就是要確保契約的執行。利維坦國家在防止人對人的攻擊以及保持國家的統合方面是有無限威權的。至於其他方面,國家是完全不管的。只要一個人不去傷害別人,國家主權是不會去幹涉他的。(不過,在國家主權之上並沒有任何更高的權力可以防止國家破壞這規則。)國家主權也要保持內部的平等。

相關焦點

  • 海怪是什麼?解密北海巨妖塵世巨蟒利維坦
    海怪大多出現在神話故事之中,中國的海怪傳聞在《山海經》之中有較多的紀錄,在西方關於海怪的傳說比較多,很多科幻大片中對於恐怖海怪的描畫也是入木三分,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關於西方世界傳說中的兇狠海怪。海怪是什麼?
  • 西方怪物圖鑑:邪惡海怪,兇殘而神秘的利維坦
    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惡魔,比天使和人類更早被上帝創造出來,因此極為強大,擁有輕易秒殺天使和惡魔的力量。利維坦近乎不死之身,尋常的聖水等驅魔手段對它無效,只有硼酸能夠對其造成一些傷害。上帝認為這種生物太過兇殘,在創造出來後,就將它們關在煉獄中。利維坦非常貪吃,從煉獄逃出來之後,獵食人類什麼的是常事,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他們在極端飢餓的情況下還會獵食同類或者自噬。
  • 遊戲廠商最愛的海怪 盤點遊戲中的利維坦
    (Leviathan)的字意為裂縫,在《聖經》中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通常被描述為鯨魚、海豚或鱷魚的形狀。在基督教中利維坦成為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不過隨著遊戲玩家口味越來越重,連克蘇魯這種觸手系怪物都可以改編成遊戲大作主角,區區海怪利維坦好像也算不上什麼了。今天,小編就是要說說出現在遊戲中的「利維坦」。
  • SCP-169深海巨獸利維坦!
    scp-169:來自深海的遠古巨獸-利維坦!項目等級:Keter特殊收容措施:由於它的尺寸scp-169不能且可能永遠被收容。描述:169是一個巨大的海洋節肢動物,被確認是水手之間代代相傳的「利維坦」,利維坦是古代傳說中象徵邪惡的海怪,「利維坦」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有著「扭曲」、「漩渦」的含義而在基督教則是與七宗罪中「嫉妒」相對應的惡魔。
  • 西方怪獸利維坦,比我們的鯤如何?是巨鯨還是海蛇?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鯤,而是西方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影片的名字叫《利維坦》,那個好像鯨魚一樣的在空中飛行的兇惡巨獸就叫利維坦。利維坦並不是電影編劇新創造的名字,就是西方神話傳說的一種巨獸。利維坦在希伯來語中是裂縫的意思,是基督教中典籍中的怪獸,基督教的典籍《約伯記》中說利維坦這種怪獸就是一條魚,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發展到後來是惡魔的一種象徵,是七宗罪裡面「嫉妒」的代表。
  • SCP基金會:利維坦
    利維坦 利維坦 英文名字:「Leviathan」,意為大裂縫,在《聖經》中它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而它通常被描述為鯨魚。在基督教中利維坦成為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
  • 家國上帝,槍酒美人 每周電影推薦<利維坦>
    「利維坦」的字意為裂縫,在《聖經》中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通常被描述為鯨魚、海豚或鱷魚的形狀。利維坦常與另一種怪物貝希摩斯聯繫在一起,關於利維坦的記載緊跟在《約伯記》中記載貝希摩斯的下一章,書中描述的利維坦實際上就是一條巨鱷,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口鼻噴火,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 SCP基金會:利維坦(SCP169)
    利維坦利維坦 英文名字:「Leviathan」,意為大裂縫,在《聖經》中它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而它通常被描述為鯨魚
  • 海怪趣談
    《聖經》的《舊約全書》中,就出現了一隻的恐怖海怪,名為利維坦(Leviathan)。與利維坦有關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便是先知約拿因為不願服從上帝的指示,而被形似巨鯨的大魚吞食。這裡形似巨鯨的大魚就是利維坦。在許多文化中,這些海底巨型怪物是神話創作的要素。時至今日,尼斯湖水怪(Loch Ness Monster)依然會登上頭條。因此,藝術家們常試圖去描繪他們不曾見過的恐怖海怪也就不足為奇了。
  • 西方神話中的七大惡魔
    在西方神話裡有代表著人間七宗罪的七大惡魔,你都知道是哪些嗎?一、傲慢之罪:墮落天使路西法路西法原是六翼天使,但是他由於過度傲慢而忘記自己是一個天使,意圖與神平起平坐。路西法失敗後墜入地獄變成了一個惡魔。二、妒忌之罪:象徵邪惡的海怪利維坦利維坦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它在海洋之中尋找獵物,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
  • 為什麼古代製圖師要把海怪繪製在地圖上
    在10世紀至16世紀末的歐洲地圖上,常會出現一些奇異的海怪。鯨魚、鯊魚、海象、烏賊以及各種拍腦瓜想出來的莫須有動物,張牙舞爪,在海洋裡興風作浪,佔據了海洋的版圖。這些海怪真的存在過嗎?為什麼製圖師一定要將它們繪製在地圖上?這些海怪到底意味什麼?
  • 西方地獄中的惡魔,三分之一都是原天使,個個都觸犯「七宗罪」?
    今天就來講講,那些觸犯規矩的西方地獄惡魔。1.路西法(Lucifer)說到路西法,往往就會想到一句話:寧在地獄為王,不在天堂為奴。所以路西法所犯的便是—傲慢的罪。他曾是上帝最信任的熾天使,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是天使們崇拜、嚮往的神明,然後路西法因為傲慢,認為自己應該有和上帝相同的地位,所以他發起了戰爭,最終落敗,被逐出了天國,這便是撒旦的由來。上帝為何沒有處決了路西法?
  • 為什麼古地圖總要畫海怪?海洋異獸傳說的真相揭秘
    在10世紀至16世紀末的歐洲地圖上,常會出現一些奇異的海怪。鯨魚、鯊魚、海象、烏賊以及各種拍腦瓜想出來的莫須有動物,張牙舞爪,在海洋裡興風作浪,佔據了海洋的版圖。這些海怪真的存在過嗎?為什麼製圖師一定要將它們繪製在地圖上?這些海怪到底意味什麼?
  • 明明沒有海怪存在,在古歐洲地圖上卻有海怪分布圖,這是為什麼?
    在歐洲古代的地圖是很奇異神秘並且生動的,因為,繪製地圖的人往往在單調的地圖上繪製出一些生物,除了我們現在熟知的大型鯨魚、鯊魚、烏賊等,還有很多造型怪異人們似乎從未見過的怪物,據說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海怪。西方的美人魚一直是傳說最多的海怪,它們以美麗的女人形態出現在水手們的船頭,能唱出極其美妙的歌聲,歌聲能迷倒船上的所有人,人們會出現思維混亂,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跳海追尋美人魚,或迷失了航行方向,最後很少會有人安全歸來。大家都知道,隨著對海底世界的開發與認知,人們似乎已經找到了美人魚的原型儒艮。而巨大的海蛇、巨型烏賊等生物也是真實存在的。
  • 安德烈薩金塞夫的《利維坦》,傳說中的怪物還是現實的混沌
    10年之後,他的作品《利維坦》再一次使用了聖經中傳說的怪物「利維坦」作為電影的名稱,儘管這一次的題材和內容,要更加的現實。2014年《利維坦》「Leviathan」的字意為裂縫,在《聖經》中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通常被描述為鯨魚。
  • 值得一看的電影《利維坦》
    《利維坦》鏡頭平穩、節奏緩慢,克制、不激烈。(電影《利維坦》海報)利維坦 劉偉馨 2015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請來俄羅斯著名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到了《利維坦》,雖然也是聚焦一個家庭,但它的輻射面卻寬廣了不少,政治、社會、宗教;腐敗、不公、虛偽……薩金塞夫成了一個敏銳、大膽、犀利的批判現實主義導演。
  • 成小秦:夜讀偶錄——讀《利維坦》有感
    霍翁以《利維坦》傳世。《利維坦》扉畫:頭戴王冠的巨人從大地崛起,手握利劍與權杖,下引《約伯記》:世間唯有他最有權勢利維坦(Leviathan )典自《聖經》,又系傳說中的海怪,邪惡而嗜殺,17世紀初(1651年),霍翁借用該詞,泛指極具威權之人或事,即國家(凡間之神)。
  • 志怪:來自歐洲的海怪傳統 馬格努斯《海圖》創立海怪譜系
    奧勞斯·馬格努斯的《海圖》引領了一種久遠的海怪傳統,歐洲後來的博物志的版畫插圖或手繪稿中的海怪,都從《海圖》中受到啟發,或直接挪用,或在此基礎上加以發揮,最終繁衍為枝葉葳蕤的海怪家族——只須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它們有著相似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