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
科學新發現與人們認知的常識,常常需要進行「交鋒」,在「大陸漂移」學說上,也是一個例證。
1957年,美國的瑪麗·薩普和另一個搭檔在對大洋深處的中脊進行考察,他們發現,大洋中脊長而彎曲,巧合般地與兩側大陸的形狀相一致。
「非洲突出的地方,它也鼓出一塊,南美洲凹進去的地方它也窩了回去。」
歷史性的科學假設,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薩普的靈光閃現時刻已經來到。
薩普想到了,海底中脊的形成,可以解釋它兩側的兩塊大陸的形成。
「或許,是海底中脊噴出火山巖漿、玄武巖類的物質,促使兩側的海床往外延伸,然後推動兩片大陸漸行漸遠。」
這便是「大陸漂移說」誕生之初的樣子。
也許這一學說有事實的依據,邏輯上也是說得通的。但在很長的時間中,這一學說受到了批判。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挑戰了宇宙的神聖秩序」。一些年紀較大的地質學家指責這種想法是「大逆不道」的。
是啊,在神創造的完美秩序中,陸地是神給予人類的恩賜,這與海底火山怎麼會扯得上關係?
在西蒙·溫徹斯特寫的《太平洋的故事》這本書中,看到了瑪麗·薩普的發現,以及「大陸漂移說」曾受到過質疑。
我想,在人類歷史長河之中,人們原本接受的神創理論,總是一點一點被新的發現所質疑,但旋即遭到傳統秩序衛道者的攻擊。
這種攻擊幾乎是出於本能式的反應,當然我們知道其中一小半是出於對「信仰」的盲從,一大半是源於對「利益」的保護。
科學發現總是無意之中衝擊到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識,動搖了宗教理論的根基。
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人本」學說,到「日心說」被人接受,成為基本認識,我們便會明白這個更新過程的「曲折性」。
直到新的事實證據不斷出現,「漂移」的學說才艱難地站住了腳跟,最終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大洋中脊就是今日之地球面貌的發源地。」
這個如今已經被人接受並作為知識的觀點,會被人誤認為早已有之,實際上,它誕生至今不過幾十年而已。
End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閒時翻書君」,點讚、收藏、分享一波走起!不要吝嗇你的觀點哦,給我留言吧。
(原創文字,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