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或明年赴港IPO 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265%

2020-12-05 中證網

   經常第一時間報導「傳聞」的36氪,如今也被「傳聞」了。

  日前,有消息稱,36氪擬於2019年赴港IPO。36氪旗下目前有三大業務,赴港IPO的或是旗下的傳媒業務「品新傳媒」和數據業務「鯨準」,另外一塊眾創空間業務「氪空間」,則計劃後續赴美上市,對標美國公司wework。

  對此傳聞,36氪董秘王鏡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求證時,表示「不予置評」。不過,從其透露的其它信息來看,36氪的成長速度的確驚人,過去3年,36氪的營收複合增長率高達265%,其中,品新傳媒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3倍,2018年上半年,營收繼續保持同比增長3倍。已實現持續盈利。

  公開信息顯示,從2012年到2015年,36氪獲得了A輪到D輪的融資,估值一路飆升。去年12月,36氪旗下品新傳媒完成首次融資時,36氪創始人、集團董事長劉成城就表示,下一步的目標將瞄準IPO。  

  科技新貴創業史

  有望再創紀錄

  儘管36氪方面對IPO傳聞不予置評,但科技圈以往「傳聞」的兌現率來看,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如果36氪明年上半年IPO成行,其董事長劉成城將以不到30歲的年齡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刷新科技新貴的成長紀錄。此前,聚美優品董事長陳歐在31歲時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

  起步於科創媒體的36氪,到底具備怎樣的能量,其核心競爭力又緣何而來?

  2011年前後,科技創業大潮洶湧,大量創業媒體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其中不乏資深媒體人創辦的新銳媒體。但幾年下來,很多都不了了之,只有36氪一路走到了今天。

  早期的36氪專注內容,很快聚攏了以創業者、投資人為核心的擁躉,成為頭部科創傳媒。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6氪已讓30000多家初創公司在全球上億受眾面前曝光,其中有90%的初創項目是首次曝光,在國內早期被投項目中,有85%被36氪傳媒報導覆蓋,通過報導,有58%獲機構投資,40%獲得頂級機構投資。

  隨著36氪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找36氪來做報導,希望得到36氪的背書,成為創業者的共識,甚至有種說法,創業公司不被36氪的報導,在圈兒裡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一個坊間軼事是,當初36氪和今日頭條的辦公室就在樓上樓下,彼時,前者的名氣遠大於後者,是前者最先發現和報導了後者。

  「36氪傳媒業務的商業模式包括三部分:首先是通過內容引流,實現流量變現,主要變現途徑是廣告;其次是知識變現,主要收入是開氪以及營銷策劃收入;最後是IP變現,主要收入來源是各類專題峰會,城市合伙人計劃等。商業模式和其他媒體類的競品相比,收入構成更加立體,」王鏡宇表示,目前36氪的編輯記者團隊已達200多人。

  積累海量內容後

  啟動數據業務

  伴隨著大量新聞報導的內容積累,36氪就不再只將自己定位為科創媒體。在記錄了一個個獨角獸的成長和壯大後,萌生了新的想法。

  從2016年開始,36氪開始啟動「鯨準」業務,鯨準的核心能力是數據和金融,覆蓋一二級市場研報,可實現一站式商業數據投研。截至目前,「鯨準」APP累計對接投資人2萬多位,日活超20%,累計上線逾38萬個優質項目,有效對接超4萬次,單項平均對接10位投資人。

  「鯨準的盈利模式就是數據變現,鯨準對接平臺免費引流,鯨準資管系統saas化,使用者為投資機構,按單收費,費用從5萬元-50萬元不等;鯨準洞見系統按埠收費,收費標準為5萬元/埠」,王鏡宇透露。

  從數據記錄到數據沉澱,再到數據投研和數據變現,36氪的演變路徑相當清晰。在業界看來,科技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變革的重要動力,大數據已成為驅動新經濟的新能源。可以說,未來誰擁有市場的數據能力,誰就能發展得好。而36氪通過新聞報導和資源對接所形成的新商業數據,堪稱獨門利器。

  未來或打造

  中國的彭博社?

  市場對新商業信息和數據的渴求,長期以來居高不下。掌握這一能力的36氪,則持續受到資本市場的加碼。去年12月,36氪旗下品新傳媒完成首輪3億元融資;今年7月,獨立分拆的氪空間宣布完成 3 億美元B 輪融資,投後估值13億美元。

  今天的36氪,已成長為一家集金融與數據於一身的科創綜合服務集團。旗下的三大業務板塊已逐漸形成「前中後」的商業閉環。作為前臺的「品新傳媒」負責沉澱新商業數據;中臺的「鯨準」對接各方資源,推動數據變現;後臺的「氪空間」則作為線下的共享辦公空間,為創業公司提供服務。

  對此,有投融資專家指出, 「目前,36氪旗下三大業務,各自都已經很強大了,是否形成閉環,不再是業界最為關注的重點」。

  業界看來,業務邊界幾度擴張的36氪,未來很有可能對標估值近1000億美元的Bloomberg(彭博社)。Bloomberg的核心業務包括金融數據終端、即時溝通IM、商業新聞信息、資產交易平臺等板塊業務,而36氪目前的商業數據生態及傳媒服務,與其相似程度很高。

相關焦點

  • 艾德證券期貨:雲想科技赴港IPO,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13.5%
    圖片來源:雲想科技招股書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13.5%據招股文件披露,隨著短視頻需求增加及短視頻營銷市場快速增長,雲想科技將業務中心移至短視頻營銷,雲想科技成立於2012年,該短視頻公司在2017-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3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11.86億元和 23.13
  • 八點一氪 | 找鋼網遞交IPO招股書;傳美團赴港融資目標超40億美元...
    大公司 找鋼網遞交IPO招股書:2017年營收175億元 資料顯示鋼鐵電商平臺找鋼網已於近日向香港聯交所正式遞交招股書,申請赴港上市,成為第一批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AB股結構公司之一。據招股書公開信息顯示,找鋼網在2015、2016、2017年營收規模分別約為人民幣61億元、90億元、175億元;三年交易額分別約為人民幣182億元、363億元、6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7.5%。(騰訊一線) 美團赴港IPO,知情人士:公司融資目標超40億美元 美團點評已申請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據三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該公司融資目標超過40億美元。
  • 36氪首發|定位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來源:36氪文 | 睿初編輯 | 詠儀36氪獲悉,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今日宣布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老股東華蓋資本跟投,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卡方科技聯合創始人鄭盛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的研發投入及人才引進。
  • 衛龍擬赴港IPO:一年營收49億,毛利比肩農夫山泉!
    來源: 獨角獸早知道 近日,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導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公司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衛龍並未就上述消息做出置評。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從學校對門零食攤上5毛錢一包的垃圾食品,到火到國外的中國美食。
  • 36氪首發 | 國產諧波減速器迎來歷史機遇期,「來福諧波」完成近...
    36氪獲悉,諧波減速器廠商來福諧波近兩年快速發展,累計已完成近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為A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領投,如山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產能、市場推廣。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諧波減速器則是當前主要的兩種工業減速器之一,因為體積小、重量輕、扭矩大、安裝緊湊、傳動速比大、傳動精度高等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領域。
  • 氪星晚報 | 傳京東健康計劃募資10億美元赴港上市;優信2020年Q1...
    大公司 傳京東健康計劃募資10億美元赴港上市 36氪獲悉,7月24日,IFR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京東正在考慮為京東醫療集團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該交易至少可籌集10億美元,最早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完成上市。目前京東發言人表示,對消息不予置評。
  • 再造集卡陸運界「滴滴」|36氪未來智庫·超級項目
    就在36氪進行專訪時,唐紅斌透露,鴨嘴獸又完成了新一期數千萬元融資,由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和申能集團投資,雷達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至此,鴨嘴獸在三個月內完成過億元融資,融資額度超過原定計劃的兩倍。在營收增長上,鴨嘴獸今年1月至5月的營收額已與去年的年營收額持平。 從鴨嘴獸的資本熱度和增長速度來看,36氪預判,它能夠成為下一個值得關注的超級項目。唐紅斌預計鴨嘴獸將在今年營收額同比增長超過300%,並有望在未來3年內保持增速。
  • 金科超額完成2200億目標,未來五年年複合增長率15%
    (2021-2025年)》,力爭到2025年總銷售規模達到4500億元以上,實現年複合增長率15%以上,並力爭衝擊更高目標。 CRIC數據顯示,金科全年合約銷售業績從2016年的319億元到2020年的2234.9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2.69%。2018年是金科成功跨入千億房企行列的一年,這一年金科實現全年銷售業績1188億元,同比增長80.6%,當年完成千億業績目標的118.8%,加速開工是其規模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 IDG報告預測:未來5年智能汽車複合增長率36%
    在12月3日於廣州舉辦的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IDG亞洲(國際數據(亞洲)集團)總裁朱東方發布《2020智能汽車產業研究報告》並預測,2020年到2025年,智能汽車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6%。IDG旗下的市場研究機構報告預測,2020年到2025年,智能汽車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6%。「這個速度是非常迅猛的,可以看到整個生態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非常快和非常成熟,技術迅速的發展,對整個智能汽車的生態是非常有幫助的。」
  • 嘀嗒順風車合規經營,率先實現飛輪效應,嘀嗒出行赴港IPO
    原標題:嘀嗒順風車合規經營,率先實現飛輪效應,嘀嗒出行赴港IPO 平靜的出行市場再一次熱鬧起來,一直低調的嘀嗒出行率先赴港上市的消息非常惹人注目,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掛牌上市,根據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出行整體交易總額(GTV
  • 【獵雲早報】愛奇藝擬赴港上市;傳TikTok與微軟的談判可能無法達成...
    蔚來第二季度營收37.2億元,市場預期34.93億元@36氪 蔚來第二季度營收37.2億元,市場預期34.93億元,2019年同期為15.08億元。第二季度歸屬於股東淨虧損12.0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32.85億元。第二季度汽車交付量為10331輛,去年同期為3553輛。
  • 好未來進入整體戰略性虧損;蛋殼公寓遞交赴美IPO招股書
    (36氪) 好未來CEO張邦鑫:學而思網校今年放棄盈利,進入整體戰略性虧損 近日,好未來集團旗下的學而思網校事業部進行了產品線壓縮與人員優化,目前高中部優化比例在20%-40%;此外著力發展網校下K12一對一業務,對標掌門一對一。
  • 優然牧業赴港衝擊IPO,「搶牛大戰」日趨白熱化
    據招股書顯示,優然牧業營收自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次為50.91億元、63.34億元、76.68億元、53.44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2.7%;淨利潤依次為2.78億元、6.52億元、8.02億元、7.44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與淨利潤增幅同比分別為55.5%和103.8%。目前來看,優然牧業主要收入來自於原料奶和反芻動物養殖系統化解決方案。
  • 36氪首發 | 用雷射照亮遠方,「藍湖照明」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文 | 小妍@邊界計劃 編輯 | 石亞瓊 36氪獲悉,白色雷射照明核心器件研發生產製造商藍湖照明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野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在多個研發方向上的新產品研發。 近年來,LED照明應用發展迅速。
  • 東南網架淨利年均複合增長率76% 五項核心技術世界領先
    去年,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達3.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倍多。其實,2016年以來,東南網架的淨利潤持續高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超70%。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東南網架表現出色。其股價從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5.45元/股持續攀升至4月3日的10.18元,接近翻番。
  • Easygroup張育維:營收破億不是目標,未來將拓展其他海外市場|36氪...
    出於以上原因,留學輔導的市場尚在初創階段,近年來營收千萬級的公司寥寥無幾。儘管如此,成立於2013年的Easygroup在2019年實現了營收破億。這家成立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公司主要為海外大學生提供課業輔導,於今年初收穫經緯中國1000萬元A輪融資。目前Easygroup共擁有三大業務體系,在加拿大開設11所校區,2019年總計服務3萬名學生。
  • 小電車蘊含大市場,機構稱未來三年單車產量複合增長率將超30%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我國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連年增長,2019年以鋰電電動自行車為代表的高端產品,佔電動自行車總產量的比例為13.8%,年產量近500萬輛,產量再創新高。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更是推動單車產業爆發式增長,小單車蘊含大市場。今年下半年,多家自行車生產企業生產訂單普遍增加。為應對激增的訂單,當地企業更新原有的生產技術,在訂單和產能中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