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權威雜誌《自然通訊》發布了一項頗為重大的研究:據相關人員研究,亞馬遜地區存在兩個新型品種的電鰻,其中一種名為「伏打電鰻」,主要在巴西地盾南部高地生活,該品種電鰻可以輸出高達860伏的電壓,超過了此前存在的所有動物放電記錄,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電力最強的「生物發電機」。
有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伏打電鰻」之所以可以輸出如此高的電量,可能與高地水域清澈導電性低有關。另一種名為「瓦氏電鰻」,主要生活在低地渾濁區域。研究部門表示,這兩種新型電鰻的發現為人類研究動物高壓電提供了新的靈感和思路,也將此前認為電鰻是單一物種的假設擊破。
電鰻主要生活在亞馬遜河及附近流域,因其可以通過在水中輸出電壓攻擊獵物,故有「水中高壓線」的稱號。電鰻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鰻類,而是與鯰形目種類相似,曾被《國家地理》評選為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德羅·伏特設計出了世上第一塊合成電池,據悉,該科學家的靈感就是從電鰻身上所獲得的。
自電鰻被人類發現之後,在人們的固有思維中,電鰻似乎只有一個物種。但據英國相關部門的研究,來自亞馬遜地區的100多個電鰻樣本中,就有三種不同的物種。參與研究的相關人員表示,三種電鰻都具有不同的頭骨形狀及毛孔排列。根據形態、地理、基因等方面的綜合研究,可以了解到亞馬遜地區的三種電鰻都是在數百萬年前由一個祖先進化而成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