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指的是共濟運動發生障礙,協調和平衡能力受損,是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可以是小腦病變,也可以是深感覺病變或者前庭功能障礙,以運動笨拙、不協調為主要表現,可以累及軀幹、四肢甚至咽喉部肌肉。患者表現為身體的平衡障礙、姿勢異常、步態失調或者言語障礙,比較常見的共濟失調有小腦性共濟失調、大腦性共濟失調、感覺性共濟失調以及前庭性共濟失調四種,其中以小腦性共濟失調最為多見。
小腦共濟失調的表現
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頭暈、走路不穩、肢體活動不協調,言語功能障礙。患者往往有頭暈,嚴重者視物旋轉,可以伴有噁心,有眼震陽性。走路時搖晃,兩腿分開,呈闊基底步態,查體閉目難立徵提示睜眼閉眼都難以站穩,雙上肢指鼻不準,辨距不良,下肢跟膝脛試驗搖擺,快復輪替試驗笨拙。講話有時呈吟詩樣語言或者爆發性語言。
小腦共濟失調的病因病機
小腦性共濟失調引起的原因很多,如果病人急性起病,要考慮是不是血管病、中毒以及代謝異常。血管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心臟病、血液病、凝血機制異常、血管炎。小孩兒癲癇經常是吃苯妥英鈉可以導致共濟失調,鉈、鉛等中毒也可以導致共濟失調,小孩兒遺傳代謝病出現突發共濟失調。另外小孩兒內分泌異常,也可以導致共濟失調,都是代謝病的一部分。
急性起病主要是血管、中毒、代謝等原因,亞急性過程則與感染、中毒、腫瘤有關。各種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感染,都可以導致共濟失調。急性播散性腦脊髓膜炎影響小腦,可以導致共濟失調。腫瘤是因為亞急性起病,沒有任何背景,表現為走路不穩、不協調,需要做核磁檢查,才可以發現腫瘤的存在。如在發展過程中起伏波動、時好時壞,要注意遺傳代謝病的可能,如果起病隱匿、緩慢進展,要注意遺傳,顯性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或者隱性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的可能性,出現問題要及時就診。
小腦共濟失調的治療
小腦性共濟失調的治療主要是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是腦梗死造成的小腦性共濟失調,要按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如果是腦出血引起的小腦性共濟失調,要按照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當然還有一些更常見的就是由於變性病引起的小腦性共濟失調,治療上就比較棘手,沒有明顯的特效藥,主要是中藥治療,針對具體情況調理,一般可控制病情往惡性方向發展。
小腦共濟失調的危害
步態不穩、會出現蹣跚步態或痙攣步態,很容易跌倒;
雙手會變得笨拙,沒有力氣,握不住東西;
意向性震顫,將無法完成一些精細的動作;
構音障礙,會出現爆發性語言,或說不出話來,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下肢會出現錐體束徵,將會失去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視神經萎縮,會越來越看不清東西;
尿失禁;
因呼吸系統的肌肉失控而影響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