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協作|您養的細胞還好嗎?我們一起來探索細胞之旅吧!

2021-01-21 生物製品圈

細胞培養相關文獻翻譯協作

自願

20世紀80年代重組哺乳動物細胞系建立以來,並且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細胞用於生物製品特別是疫苗的生產、檢測等方面越來越多。大腸桿菌、酵母、昆蟲細胞和哺乳動物細胞都可以用於蛋白的表達,但真核細胞較於原核表達系統,具有高質量的生物活性蛋白質,同時在操作及應用中可分為瞬時轉染短暫表達和穩定轉染持續表達。因此,在疫苗生產過程前,科研人員應結合病毒或細菌生物學及免疫學特性,克服真核細胞表達產量低、作業系統複雜等缺點,選擇合適的細胞系、培養基、培養條件和培養技術,以確保疫苗或其他生物製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時,還能保證經濟收益。現在適用於規模化培養的細胞包擴懸浮細胞、貼壁細胞核半貼壁細胞培養。有生物反應器、細胞工廠和微載體等等細胞培養技術。除了生產,與細胞相關製品的質量控制與保證,也是所有生物製品生產人員更關注的問題,這對於工藝設計、種子庫的來源和建立、工藝流程的確認和驗證、產品檢定方法的統一、人員培訓都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因此,我們特搜集了關於疫苗及其他生物製品在細胞培養方面的文獻共33篇文獻,誠邀從事細胞培養或對其有興趣的您,貢獻您少量寶貴的業餘時間進行翻譯,便於同行資料信息的互通與交流。最終,我們會將譯文和原文全文分享,在此誠摯歡迎各同仁踴躍報名參與此次翻譯活動。

從事細胞培養以及對細胞培養感興趣的同仁



1.猛戳「閱讀原文」,填報個人信息進行預報名;

2.加微信號cbp510(可掃二維碼加入),了解參與活動的相關規則;

3.通過翻譯測試稿進行篩選,根據翻譯的結果遴選參與人員;

4.拆分章節/段落,統一分發相關翻譯文件;

5.安排參與人員對翻譯作品進行相互校對;

6.完成後的譯本僅參與者共享;

7.對積極參與並按時完成的同仁,分享中文譯文全文。

1. A Consensus Genome-scal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metabolism

2. A microneedle patch containing Mealse vaccine is immunogenic in non-human primate

3. A Novel Seed-Train Process using high-density cell banking a disposable bioreactor and perfusion technologies

4. Advanced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for Cancer Drug Discovery

5. Advancement in bioprocess technology_ parallels between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 and cell culture biologics

6. Applicability of predictive toxicology methods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eutics status quo and scope

7. Assessment of packed bed bioreactor syst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viral vaccine

8. Bioreactor concepts for cell culture-based viral vaccine production

9. Cell Culture for Production of Insecticidal Viruses

10. Cell culture processes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11. Cell substrat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al vaccines

12. CHO cell engineering to prevent polypeptide aggregation and improve therapeutic protein secretion

13. Clinical scale rapid expansion of lymphocytes for 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 in the wave bioreactor

14. Current and Emerging Cell Cultur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influenza vaccine

15. Designing cell lines for viral vaccine production_where do we stand

16. Engineering Cells to Improve Protein Expression

17. intensifi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for upstream bioreactors

18. Lifecycle Management for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using mammalian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19. Matrix and Backstage_ Cellular Substrates for Viral Vaccines

20. Micro-scaffold Array Chip for upgrading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drug testing to 3D using benchtop equipment

21. Model-bas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for cellular process

22. Optimum Infection Conditions for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in insect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23. Overexpression of membrane proteins in mammalian cells for structural studies

24. Overexpression of YY1 increases the protein production in mammalian cells

25. Quality by controlToward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f mammalian cell culture bioprocesses

26.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from stable mammalian cell lines and pools

27. Scaled-up Manufacturing of Recombinant antibodies produces by plant cells in a 200L orbitally-shaken disposable bioreactor

28. Stable mammalian producer cell lines for structural biology

29.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s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30. Vaccines for the 21st century

31. vero cell platform in vaccine production moving towards cell culture-based viral vaccine

32. Viruses as vaccine vectors for infectious dieases and cancer

33. Comparison of Spectroscopy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 Monitoring of Cell Culyure Processes in Miniature Bioreactors.

識別微信二維碼,添加生物製品圈小編,符合條件者即可加入疫苗微信交流群!

請註明:姓名+研究方向!

相關焦點

  • 梭形細胞腫瘤嚴重嗎?
    核心提示:雖然說現在的時代進步的非常的快人們的生活也是過的越來的越好,但是現在的人們由於長期的缺乏鍛鍊,因此身體是大不如的以前的人們那麼好,現在城市的大醫院裡面每天都是排著很長的隊伍在掛號看病,小病的話還好,治療一下就可以康復了,可是如果是大病的話那可能是傾家蕩產治不好還有可能搭上性命
  • 物是「細胞」非,你還天真的以為你養的是Hela、293T嗎?
    翻譯整理:一茗驚人科學實驗中,養細胞怕是每個做生命科學實驗的研究生必須get的技能了。養細胞看似簡單易上手,師姐師兄僅需花3分鐘就可以把養細胞術傳授給師弟師妹,但很多人養了3年的細胞也沒整出個名堂。大家知道嗎?在所有實驗室裡,大約有18-36%細胞株是錯誤識別或與另一個細胞系交叉汙染的。錯誤識別或交叉汙染的細胞株在雜誌和臨床試驗中已變成了非常不確定因素,以至於在發表之前常被要求進行再驗證。
  • 最全HEK293細胞系匯總:這些HEK293細胞系,您都了解嗎?
    而蛋白翻譯後修飾,如糖基化修飾,會直接影響蛋白在體內的半衰期及穩定性和生物學活性、影響配體識別及結合,影響其免疫原性,影響胞間作用等等功能。目前,哺乳動物細胞已被廣泛用於重組蛋白、疫苗、抗癌試劑及其他臨床相關的藥物的生產中。CHO細胞、BHK細胞、Sp2/0等細胞常被用於製備生物製藥。
  • 細胞放大十億倍竟然看到了宇宙,我們的宇宙真的是一個細胞嗎?
    那麼小小得細胞難道真的和浩瀚的宇宙之間存在著什麼微妙神奇地聯繫嗎?一、細胞是宇宙的說法有人認為其實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宇宙,這是一個大膽的猜測和觀點。而驗證這一觀點需要人類數以百計的時間去研究論證。至少憑藉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解釋這一理論。
  • BBC經典紀錄片《細胞的內在之旅》
    每個細胞含有23對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是由超過3000000000個鹼基對的,含有20000個基因。我們就此開始細胞內的「星際」旅行吧。4.線粒體,看上去像細菌,是細胞內微小的細胞器,它是活細胞裡微小的發電機,以ATP的形式生產我們幾乎所有的能量,它就如同星際探險的飛船一般。
  • 如何選擇細胞培養基才能將細胞養的更漂亮?
    養細胞好比養娃,需要你全面愛護她,呵護她,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死給你看。為了讓自己的細胞長得漂漂亮亮的,免不了要費心研究細胞的「衣食住行」。培養基作為細胞的必備口糧,一旦選擇不當,會直接對細胞崽崽的健康造成影響。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培養基,你是否知道哪一種最適合你的細胞生長?
  • 2500個日日夜夜做細胞的經驗,讓你養出最好的細胞!
    養細胞就要想對待自己女朋友一樣,有愛心有耐心要溫柔;養細胞的師姐說,養細胞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要用心用愛去養。那會年少,既沒有女朋友也沒有娃,絲毫沒有get到這些話的精髓。在遭遇,細胞養著養著就染菌,養著養著就幾乎越長越少,養著養著細胞裡面就有很多小泡,養著養著細胞就成團,養著養著細胞間隙就不乾淨,養著養著細胞一邊被擠死一邊是荒蕪的沙漠,養著養著培養基顏色就變黃……等等俗稱沒有看黃道吉日就做實驗的失敗經歷之後,我開始慢慢去領悟怎麼把細胞養好,怎樣讓細胞的狀態穩定。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2500個日日夜夜做細胞的經驗。
  • 《最強蝸牛》喪屍細胞怎麼獲得 喪屍細胞獲取攻略
    導 讀 在最強蝸牛手遊中,很多玩家都在找喪屍細胞,然後刷進化寶箱,從而升級自己的蝸牛。
  • 細胞STR鑑定—及時發現您的細胞是否被汙染或錯誤辨識
    2、若我需要鑑定的細胞沒有文獻報導有STR數據,請問還能做STR鑑定嗎?答:儘管我司建立的STR資料庫有目前最全的人源細胞系STR數據,但有些文獻未報導STR數據的細胞系(國內自行建立的細胞系)在我們資料庫中可能也沒有其STR數據。
  • 旅風尚遊天下:一起來一場從布裡斯班到凱恩斯的公路之旅吧
    您可以在七天內完成這一旅程,但是我們建議您在旅途中額外停留幾個晚上,以真正享受旅程。希望能在努薩衝浪,與當地的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然後手裡拿著一杯冷飲。從布裡斯班出發,穿過m1公路,然後向北行駛兩個小時到達努薩。位於昆士蘭陽光海岸,周圍有壯觀的海灘和國家公園,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探索努薩腹地,從海岸內陸。腹地融合了鄉村魅力和悠閒的海灘好客,為遊客提供了難忘的體驗。
  • 細胞培養攻略:細節決定成敗
    培養細胞就像養育BABY一樣,要精心照料,用心呵護。最好每天都去看看它們,滿足它們所需要的物質需求,防止出現培養箱缺水、二氧化碳不足、溫度不夠等各種小意外,還要注意很多小細節,以免開展重複的實驗導致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那培養細胞都要注意哪些小細節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細胞凍存秘籍,你學會了嗎?
    看似簡單的凍存細胞,如果操作不當,將導致長期培養的細胞付之東流。小編將來自ATCC的《哺乳動物細胞凍存指南》翻譯為中文。看大拿們如何凍存細胞。養細胞的小夥伴不容錯過。細胞凍存是否成功取決於四個關鍵因素:        1. 適當的處理及溫和收集細胞        2.
  • 郭旭東:認識疾病起源,探索細胞命運
    同濟大學轉化醫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郭旭東多年來一直從事細胞命運決定中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以非編碼RNA在細胞重編程和幹細胞分化等方面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為主要方向,展開相關探索工作。細胞之中存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郭旭東一直不懈求索著。
  • 【小編翻譯】淋巴細胞吞噬血小板
    【翻譯】患者女,52歲,因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入院。Her full blood count showed a platelet count of 73 × 10e9/L. 【翻譯】全血細胞計數,血小板73 × 10e9/L。
  • T細胞療法我們用得起嗎?
    難道,T細胞療法的成本真的不可能降低嗎?並不一定!畢竟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新事物總是在初生時最為昂貴,隨著技術與流程的改進,都有降低成本的潛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全基因組檢測在本世紀初還需要數十億美金,但不到二十年間,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萬分之一以下。如今,諾華的一個CART療程的價格能把全基因組測上個百來遍。
  • 科學家在細胞外「重演」細胞分裂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團隊的最新研究首次在細胞外「重演」了細胞分裂過程,該成果將有助進一步洞悉細胞開展日常活動的物理過程,有朝一日催生出重大醫學突破,並為新型材料甚至人造細胞開闢新方向。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瑪格麗特·加德爾和博士後基姆·韋裡奇領導了這項創新性研究。
  • 紀錄片下載>>BBC紀錄片:細胞內部之旅
    在我們的身體內部,細胞是怎樣存在著?為什麼我們會生病?病毒是怎樣進入我們身體,而我們體內的細胞又是殺死這些病毒的?
  • 《細胞》:我們為何能擁有更大的大腦?神經科學家揭示細胞發育之謎
    解碼人腦的發育過程,將為我們理解「人何以為人」提供接近本質的答案。 在探索人類大腦皮層為什麼能夠變得更大的問題時,人們常常把目光集中在神經元胞體集中的灰質區域。實際上,大腦皮層的白質也在進化過程中劇烈增大。相比小鼠等嚙齒類動物的皮層白質,人腦的皮層白質體積有其3000倍。
  • 養了 8 年細胞的經驗分享
    我養細胞有 8 年歷史了,現在我的細胞已成為大家參觀和崇拜、學習的對象。好的經驗要分享,這就將我這幾年來養細胞的經歷和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 細胞分裂過程首次在細胞外「重演」
    圖為細胞分裂過程首次在細胞外「重演」。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了解細胞如何建立、移動、運輸和分裂背後的物理學。現在,美國科學家首次在細胞外「重演」了細胞分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