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黑洞溫度!這次霍金又和愛因斯坦「槓」上了

2021-01-21 樹上長的宇宙果

1974年,霍金髮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黑洞並不完全是黑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不會允許任何事物(包括光)逃離自己的強大引力。但霍金髮現重要的結果卻是,黑洞正在以量子力學的方式發出輻射。

如果是這樣的結論,就必須加個前提,比如賦予黑洞一定的溫度。因為只要黑洞有了溫度,最基本的物理學定義都可以證明它必然會發出輻射。

黑洞熵

當然這個溫度的前提並不是僅一句話這樣簡單,這裡要認識一個新名詞——熵。熵是一種無序和隨機的度量,例如桌子上放著一大摞翻開的書,它們就處於一種高度無序的高熵狀態;相反,如果這些書按首拼音擺在一起,顯得整齊劃一的話,它們就處於一種高度有序的低熵狀態。

物理學家對此還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數值越大,熵越大;數值越小,熵越小。我們無需理解的太過深刻,只需要認識熵是精確度量物理系統總體無序性的一個完全量化的量子力學概念即可。

多數物理學家認為,黑洞似乎是這個宇宙最有序的事物了,僅它強大的引力場就能證明這一點。所以黑洞恐怕沒有更多的結構造成無序,就像桌子上只有「黑洞」這一本書,隨便放也混亂不起來。那麼這樣看來,黑洞就是低熵的事物,熵越小,數值也就越小,輻射當然也就越小。

計算黑洞的溫度

更直觀來說,黑洞的溫度即它的輻射——由它自己的引力場強度決定。物理學家甚至計算了相應的量:大約是3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溫度只比絕對零度高一億分之一攝氏度,不是零,只是小的十分可憐。

因為這樣的輻射太微弱了,再加上熵定義,黑洞的質量越小,溫度才會越高,只有這樣輻射才會更強。比如一顆小行星質量的黑洞能產生一噸原子彈當量的輻射,不過這裡的輻射種類是電磁波。不過這樣小的黑洞還沒有被發現過,甚至還不知道宇宙中會不會存在這樣小的黑洞。

黑洞質量越大,產生的輻射也就越小,而熵卻相反。這裡我們再用上那個假設中的3倍太陽質量黑洞,它的熵大約是1後面跟78個零,質量越大,熵隨之變大。如果再假設那顆小行星大小的黑洞的話,恐怕它的熵還要再多很多個零。

這樣看來霍金說的是對的,無論黑洞的質量是大還是小,它們都在向外散發著輻射。我們可以通過那驚人的無序來針對計算黑洞熵的數值,再比對出輻射的大小,最後得出黑洞的溫度。

有意思的是,即使我們通過量子力學計算出了黑洞的溫度,可目前最能體現黑洞表象的廣義相對論卻沒半點參與其中。所以,雖然霍金一語道破了黑洞溫度的秘密,但是如果愛因斯坦還活著,絕對會大發雷霆。說不定在強烈反對霍金的同時,還會思考出另一套理論,用來專門證明黑洞的溫度呢。

相關焦點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霍金又對了!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這使得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行量子修正,這種輻射將如何改變。這個公式將能讓物理學家通過觀察黑洞來測試不同版本量子引力理論的準確性,並包括朝著長期尋求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聯繫起來的「大統一理論」邁出了一步,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雖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引力波相對應。
  • 霍金又對了!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2021-01-11 07:52:42 來源: 物理 舉報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 愛因斯坦為何拒絕黑洞,而物理學家為什麼喜歡研究黑洞?
    以光速為逃逸速度,任何天體都有一個以史瓦西半徑,這也剛好對應米歇爾和拉普拉斯計算出的暗星臨界周長。不過因為有「時空曲率」概念的加持,空間的捲曲意味著光無法逃離,時間的捲曲還意味著時間流速的減慢(時間膨脹效應)。
  • 不止是霍金,這些人都應該分享這次諾貝爾獎,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從黑洞的研究歷史上,有無數偉大的科學家都做出了貢獻,很遺憾的是他們大多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要是這麼看的話,霍金也算不上委屈,當然了所謂委屈不委屈都是戲謔之言,對於真正的科學家來說,是不是獲獎本來就無所謂。還是讓我們來看看黑洞的歷史,一起來緬懷一下這些偉大的科學家。
  • 霍金最後論文發表:和愛因斯坦觀點相反?黑洞並非「禿子」?
    文/濤聲依舊霍金最後論文發表:和愛因斯坦觀點相反?黑洞並非「禿子」?我們對於黑洞有著很多想問的問題,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黑洞是否就是連接著另一個宇宙的出口,在黑洞當中時間是否停滯了?還有很多問題,科學家也得不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被很多科學家重視,那就是:「掉入黑洞的物體都去哪兒了?」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9日,已經逝世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了出來,這篇論文的名字叫做《黑洞熵與軟毛髮》,這份論文黑心探討的就是黑洞的相關問題,那麼軟毛髮到底是啥呢?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網絡上一直有人認為,2019年4月份科學家們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與霍金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有人認為是發現了霍金提出的黑洞輻射,因此霍金可以追授諾貝爾獎。這是一個誤解。霍金雖然在黑洞研究上做了許多探索,也取得不少科學界公認的成就,但第一張黑洞照片真得與霍金關係不大。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霍金的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和柔軟的毛髮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對銀河系中心的觀測表明,那裡有一個高密度的天體,其質量是我們太陽質量的幾百萬倍;如此巨大的質量濃度可能只是一個黑洞。這個類星體位於非常遙遠星系的中心,是非常明亮的天體,其能量是由落在黑洞上的物質提供動力的,美國引力波天文臺LIGO最近發現了時空漣漪,即由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問題的根源在於,人們曾經認為黑洞是由它們的質量和自旋來進行描述的。
  • 霍金:「黑洞」也有溫度
    ——— 史蒂芬·威廉·霍金    1942.1.8-2018.3 .14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享譽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出生於194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
  • 黑洞被證實存在,霍金如果活著,他會怎麼說?聽內行人說完,明白了
    黑洞存在是早就證實了的事情,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和相關研究,只能說明愛因斯坦相對論引力場理論的偉大,與霍金沒有半毛錢關係。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今天是愛因斯坦誕生139周年的日子,霍金離開了我們。為悼念霍金,特根據趙崢老師的報告整理本文。]霍金在1985年來過北京師範大學,他第一次來中國就只訪問了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和北師大兩個地方,他在北師大的敬文講堂(當時叫五百座教室)發表了演講,並與北師大研究相對論的老師和研究生進行了學術交流。交流之餘他提出,想看看長城,我們的幾位研究生把他抬上了長城。
  • 第一張黑洞照片公布,證實了黑洞輻射,霍金是否可以得諾貝爾獎?
    幾天前晚上全世界六個國家一同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這對於人類來說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而黑洞這個名詞,我們也已經不陌生了,一提到黑洞,或許很多人不自覺地就會將其和霍金聯繫起來。霍金是著名的宇宙學家,雖然他已經去世一周年了,但是人們還是會時不時想起他,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霍金生前沒有能夠一睹黑洞的真容。雖然在霍金的腦海中,或許早就已經有了黑洞的標準模型,但是如果能夠親眼所見的話,霍金也應該一生無憾了吧,畢竟霍金也是黑洞標準模型的積極建造者,科幻大片《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假想模型,就是由霍金及其好友也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作為科學顧問參與製作完成的。
  • 愛因斯坦尋覓的那隻大象,是霍金先摸到的!|漫畫
    在當時的物理學家看來,黑洞的溫度應該是絕對零度。因為任何物體,只要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就會源源不斷地向外發出輻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黑洞連光都能吞進去,怎麼可能向外發出輻射呢?霍金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在1972年,著名黑洞專家惠勒的弟子,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生貝肯斯坦提出一個猜想,他認為黑洞像普通物質一樣,也擁有熱力學的熵,而且熵的大小和它的表面積成正比。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證實霍金輻射嗎?
    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出來,但這並不能證實霍金輻射,與霍金的研究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愛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經去世,無論以後如何證明霍金輻射的正確性,他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獎項只頒給還在世的人。
  • 在人類的歷史上,霍金能否比肩牛頓和愛因斯坦?
    比如朗道和Witten,就很難定個孰高孰低,我覺得只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成為主導者,不論是創立者還是有影響力的人物,就算得上是傑出了。前面提過霍金的勵志故事啦,霍金的科普大作時間簡史,果殼忽悠了不少的小孩入坑啦,霍金Popular的形象加快了理論物理的大眾化等。這裡不再贅述。了解過一點經典廣義相對論,學術上霍金在此領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傑出的物理學家。
  • 3月14日,76歲霍金去世於愛因斯坦生日
    史蒂芬·霍金生前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黑洞輻射、宇宙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他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被譽為「宇宙之王」。霍金的一生是傳奇的,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動。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驗證黑洞輻射理論嗎?霍金是不是該得諾貝爾獎?
    這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確實是個超級大神,但霍金是不是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霍金儘管是非常著名的研究黑洞的科學家,但他關於黑洞的「霍金輻射」理論並不能在這張「黑洞寫真」的照片中體現!這張M87星系中央超大黑洞的發布圖上的文字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一作Sasha Haco,劍橋大學博士生,霍金的「徒孫」;二作霍金;三作Malcolm Perry,劍橋大學教授,霍金的博士生;四作 Andrew Strominger,哈佛大學教授。論文主要解決的是「黑洞信息悖論」問題。這一難題起源可追溯至愛因斯坦。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解釋重力如何從物質的時空彎曲效應中產生,以及行星為何圍繞太陽旋轉。
  • 這次霍金真的錯了,觀察發現黑洞沒有頭髮
    之前,「頭髮」已經成為物理學家們的一個流行術語,他是指除了傳統的三特徵模型外,用來描述黑洞的額外特徵。科學界很多人認為黑洞有頭髮,其中霍金是最著名的一個,他認為黑洞可以解釋「黑洞信息悖論」,根據量子力學,信息和能量是守恆的,信息不會消失,進入黑洞的事件中包含的信息在哪裡?
  • 進展 | 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黑洞因量子漲落向外輻射粒子的現象。它是理解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聯繫的關鍵。然而,在宇宙中,黑洞的霍金輻射因其極低的霍金溫度(納開爾文量級,遠低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尚未被實驗證實。為了提高霍金溫度便於實驗觀測,人們提出了利用經典流體、量子流體、光纖等各種人工系統模擬黑洞及其輻射的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聲學黑洞的納開爾文量級的霍金溫度依然很難被實驗觀測。光纖中的光學模擬黑洞也備受爭議。以上這些體系均是基於聲子、光子等玻色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