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
對於人的精神而言,不存在任何限制。
——— 史蒂芬·威廉·霍金
1942.1.8-2018.3 .14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享譽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出生於194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曾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霍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著有《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果殼中的宇宙》等。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歲。
有一種非常純粹的名人,跨越種族,跨越國界,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形象,但是,他為何擁有如此廣泛的名聲,他的專業究竟牛在哪裡,大眾其實並不知曉。
這類名人,遠的有愛因斯坦,近的就是2018年剛剛去世的霍金。
霍金的名聲,大到可以對其專業的壁壘視而不見,即便對物理學完全沒有認知,中國讀者的書架上也一定會有一本《時間簡史》。霍金的形象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於我們對他已經變形的面容不再感到突兀,以至於還有一種機器是可以幫助這個可憐的老人發出聲音,知道他即便癱瘓在輪椅上數十年,仍然可以時不時有振聾發聵的觀點發出來。
霍金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這也是我們把他納入2018年逝世人物的特刊中來的主要原因。但實事求是講,對於這位大師,我們可以不知道其專業,但對他的好奇心從來沒有退減過。專業門檻太高,我們無從置喙,但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總還是可以一窺這位物理大師的真實人生吧。於是,以霍金為題材的影視劇,就成為對公眾「普及」霍金的最好渠道。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對公眾的想法竟然也了如指掌,並且甘之如飴。他曾說過,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所以,他主動悅納了大眾媒體。
他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也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他在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以史蒂芬·霍金教授的身份本色出演,在劇中與主角謝爾頓同框的畫面被無數粉絲奉為經典;2015年,以霍金的愛情為題材而拍攝成的電影《萬物理論》,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與情與愛,影片轟動一時,並最終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2017年,霍金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當然,霍金更多地通過演講來傳遞他對這個宇宙的思考。他的眾多觀點,毫無例外,都會成為媒體的頭條。沒有哪一位物理學家能像霍金這樣,用自己的人生來詮釋一種生命不息的傳奇。當他在輪椅上的形象不再時常出現,不再聽到他通過機器發出的怪聲,我們就會想起霍金這個怪老頭。事實上,懷念霍金,其實是人類一直在等待,有人帶領大眾,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文/劉煒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