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黑洞」也有溫度

2021-01-15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霍金

    對於人的精神而言,不存在任何限制。

    ——— 史蒂芬·威廉·霍金

    1942.1.8-2018.3 .14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享譽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出生於194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曾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霍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著有《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果殼中的宇宙》等。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歲。

    有一種非常純粹的名人,跨越種族,跨越國界,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形象,但是,他為何擁有如此廣泛的名聲,他的專業究竟牛在哪裡,大眾其實並不知曉。

    這類名人,遠的有愛因斯坦,近的就是2018年剛剛去世的霍金。

    霍金的名聲,大到可以對其專業的壁壘視而不見,即便對物理學完全沒有認知,中國讀者的書架上也一定會有一本《時間簡史》。霍金的形象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於我們對他已經變形的面容不再感到突兀,以至於還有一種機器是可以幫助這個可憐的老人發出聲音,知道他即便癱瘓在輪椅上數十年,仍然可以時不時有振聾發聵的觀點發出來。

    霍金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這也是我們把他納入2018年逝世人物的特刊中來的主要原因。但實事求是講,對於這位大師,我們可以不知道其專業,但對他的好奇心從來沒有退減過。專業門檻太高,我們無從置喙,但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總還是可以一窺這位物理大師的真實人生吧。於是,以霍金為題材的影視劇,就成為對公眾「普及」霍金的最好渠道。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對公眾的想法竟然也了如指掌,並且甘之如飴。他曾說過,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所以,他主動悅納了大眾媒體。

    他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也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他在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以史蒂芬·霍金教授的身份本色出演,在劇中與主角謝爾頓同框的畫面被無數粉絲奉為經典;2015年,以霍金的愛情為題材而拍攝成的電影《萬物理論》,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與情與愛,影片轟動一時,並最終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2017年,霍金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當然,霍金更多地通過演講來傳遞他對這個宇宙的思考。他的眾多觀點,毫無例外,都會成為媒體的頭條。沒有哪一位物理學家能像霍金這樣,用自己的人生來詮釋一種生命不息的傳奇。當他在輪椅上的形象不再時常出現,不再聽到他通過機器發出的怪聲,我們就會想起霍金這個怪老頭。事實上,懷念霍金,其實是人類一直在等待,有人帶領大眾,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文/劉煒茗

相關焦點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這個式子很像轉動剛體的熱力學公式,A處在熵的位置,κ處在溫度的位置。從這個公式看,黑洞不僅有熵還有溫度。 霍金對貝肯斯坦這個工作很不以為然,覺得貝肯斯坦完全曲解了自己的意思:我的面積定理是用微分幾何和廣義相對論證出來的,根本沒有用到熱力學和統計物理,怎麼會有熱呢,不可能有熱。而且,一旦黑洞有溫度,就應該有熱輻射。黑洞是個只進不出的天體,怎麼可能輻射出東西來呢?
  • 計算黑洞溫度!這次霍金又和愛因斯坦「槓」上了
    1974年,霍金髮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黑洞並不完全是黑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不會允許任何事物(包括光)逃離自己的強大引力。但霍金髮現重要的結果卻是,黑洞正在以量子力學的方式發出輻射。如果是這樣的結論,就必須加個前提,比如賦予黑洞一定的溫度。
  • 霍金輻射:一秒「蒸發」一個「黑洞」!質量越高溫度反而越低?
    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不曾放棄過對於黑洞的研究,在經過大量科學家夜以繼日的探索中我們終於得到了大量關於黑洞的資料,最有趣的就是現代物理學霍金提出來的:黑洞的質量越大,它的溫度就會越低,而質量越小的黑洞,溫度也就會越高。並且由於這個理論,科學家們提出一個行星質量大小的黑洞將有可能在一秒中之內就被完全「蒸發」掉。這與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其他的天體的特徵有很大的出入。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霍金理論系列之三:霍金輻射(黑洞蒸發)
    對於這一點貝肯斯坦雖然不服,但是也無法反駁,因為他自己也覺得黑洞不會產生任何輻射,這樣黑洞的表面溫度就嚴格為0……另一方面,按照廣義相對論,黑洞內是高度有序的,對於一個靜態球對稱黑洞(沒有自轉和沒有在吸食物質的黑洞),它的視界裡應該只有一個無限壓縮的奇點和一個空無一物的真空,這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明顯不符。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量子力學讓黑洞的存在變得「可疑」  霍金是現代黑洞理論的創立者之一,也是現代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1974年,他考查了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該輻射被命名為「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溫度和自己的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告終。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霍金輻射。現在,科學家測量了一個在實驗室中製造的聲波赫洞的溫度。圖片來源:《科學新聞》        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測量了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聲波赫洞(捕捉聲音而非光線)的溫度,結果與「霍金輻射」理論預測一致,有望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
  • 黑洞存在霍金輻射,那麼黑洞蒸發完後是什麼?
    黑洞蒸發完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全部轉化為之前的輻射物質。黑洞蒸發理論,是霍金在1972年提出來關於黑洞的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視界只進不出,但是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發現,在黑洞視界處因為量子漲落導致的虛粒子對,會使黑洞向外輻射出正能粒子。
  • 【物理悖論】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牛油果按:不久前在arXiv雜誌預印本上,發表了一篇「身份特殊」的文章,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三篇,圍繞黑洞儲存的信息展開。文章充斥著一條條貼著醒目的霍金標籤的詞彙:黑洞、霍金輻射、霍金等式、信息悖論。是的,它在霍金去世之前的幾天才剛剛完成。牛油果在我們能看見蟲洞嗎?
  • 黑洞的非熱輻射與熱輻射,彭羅斯與霍金
    彭羅斯因黑洞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是霍金的重要搭檔,因此很多人為霍金感到可惜,如果霍金還在世的話,那麼他肯定也能獲得諾貝爾獎。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黑洞也會發出輻射,你是不是覺得前後矛盾了?事實上,黑洞存在著非熱輻射和熱輻射,而這兩者分別與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相關。
  • 進展 | 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黑洞因量子漲落向外輻射粒子的現象。它是理解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聯繫的關鍵。然而,在宇宙中,黑洞的霍金輻射因其極低的霍金溫度(納開爾文量級,遠低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尚未被實驗證實。為了提高霍金溫度便於實驗觀測,人們提出了利用經典流體、量子流體、光纖等各種人工系統模擬黑洞及其輻射的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聲學黑洞的納開爾文量級的霍金溫度依然很難被實驗觀測。光纖中的光學模擬黑洞也備受爭議。以上這些體系均是基於聲子、光子等玻色子體系。
  • 進展|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黑洞因量子漲落向外輻射粒子的現象。它是理解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聯繫的關鍵。然而,在宇宙中,黑洞的霍金輻射因其極低的霍金溫度(納開爾文量級,遠低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尚未被實驗證實。為了提高霍金溫度便於實驗觀測,人們提出了利用經典流體、量子流體、光纖等各種人工系統模擬黑洞及其輻射的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聲學黑洞的納開爾文量級的霍金溫度依然很難被實驗觀測。光纖中的光學模擬黑洞也備受爭議。以上這些體系均是基於聲子、光子等玻色子體系。
  • 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
    這是霍金的重大損失,也是諾貝爾獎的重大損失。當然,還有一位對黑洞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貝根斯坦(J.Bekenstein),他比霍金去世更早,當然也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所以說,彭羅斯是霍金的半個老師。此後幾十年,他們成為真誠的朋友和合作的夥伴,一起展開了對黑洞、宇宙學和時空結構的深入研究。 霍金的貢獻偏重於黑洞熱力學。在與彭羅斯一起提出並證明奇點定理之後,霍金又獨自提出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黑洞的表面積隨著時間的發展只能增大不能減少。從這一定理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兩個黑洞可以合併成一個,但一個黑洞不可能分裂成兩個。
  • 學界|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這篇論文目前可以從預印版論文平臺 arXiv 上免費獲得,其中還包含對霍金深深的敬意:「失去這位可愛的朋友與夥伴,我們深感悲痛,他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一直激勵著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這篇論文是對霍金職業生涯的一種收尾,收集了他關於黑洞量子結構最後的一些研究成果——霍金在過去 40 年裡一直在研究這個主題。
  • 質量10千克的黑洞,溫度卻高達120萬億億攝氏度,但壽命僅84飛秒
    可能這就是很多朋友對黑洞的全部認識了吧,但實際上,雖然看上去雖然極端近」無敵」的天體,在適當條件下,也會有著面臨死亡的一天,因為它也有溫度,畢竟溫度意味著熱輻射能量的流逝,終會在質能方程的限制下,終結黑洞的性命。
  • 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存在描述錯誤
    也許史蒂芬·霍金所發現的最偉大的東西——也是他在物理學家中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黑洞不會永遠存在。自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霍金輻射以來,科學出版物將其描述為一種現象,其中黑洞由於在事件視界附近自發產生的量子糾纏粒子對而緩慢「蒸發」。 據說其中一個粒子被吸進黑洞,另一個粒子霍金認為逃逸出了黑洞。
  • 為什麼霍金曾說黑洞「不存在」?有關黑洞的一些問題
    但是霍金又根據真空中的量子漲落提出了黑洞輻射的理論,認為黑洞在緩慢的向外釋放能量,並損失質量,那麼等一個黑洞完全消失了,那麼之前落入黑洞的所有物質的信息就會全部丟失,這就是黑洞信息丟失悖論,與量子力學所認為的信息守恆不符。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但是愛因斯坦的理論也對黑洞做出了重要預測,尤其重要的一點是黑洞可以完全由三個特徵來定義:質量、電荷和角動量。除此之外,所有的黑洞都一模一樣,特質被剝奪殆盡。60年後,霍金提出了他此生最重要理論——黑洞蒸發理論,即通常所說的「霍金輻射」。
  • 宇宙最大黑洞,還有那讓霍金輸掉賭約的黑洞,都是什麼來頭?
    霍金賭這個空間裡並沒有黑洞存在,後來他解釋這是一個「保險措施」;在《時間簡史》裡霍金寫到:「這對我而言是一個保險的形式,我對黑洞做了許多的研究,如果發現黑洞不存在,這一切都成為徒勞;但在這種情形下,我將得到贏得打賭的安慰,他要給我4年的雜誌《偵探》。如果黑洞確實存在,基普·索恩將得到一年的《閣樓》雜誌。
  • 霍金的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和柔軟的毛髮
    霍金髮現,在黑洞物理學中,似乎存在比量子力學更大的不確定性,然而,這種不確定性似乎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因為它導致了許多物理定律似乎崩潰了,它將會剝奪我們預測黑洞未來的能力。除了黑洞是真實的物理物體外,這可能沒什麼意義,在許多星系的中心都有巨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