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大黑洞,還有那讓霍金輸掉賭約的黑洞,都是什麼來頭?

2020-11-22 小許愛學習

如果你正在看這黑洞,你看到的是它的事件視界,正如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質量的存在使得時空變形,使粒子的路徑朝向質量彎曲的黑洞的事件視界,這種變形強烈到沒有任何的路徑是遠離黑洞的,任何東西想要通過這個事件視界,逃逸速度都必須超過光速。

黑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在任何慣性坐標中,物質的速率都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所以逃離黑洞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都無法從事件視界到達外部,所以黑洞只是一個不會反射任何光的黑暗球面,這就是黑洞「黑」的部分。

而在史瓦西半徑以下的天體中的任何物質,也就是所有進入到事件視界範圍內的一切物質,都會塌陷成一個質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面積無限小的一個點,也就是引力奇點。

在奇點處,目前認知的空間、時間和物理定律都不再適用。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描述,起點是一個時空曲率變得無限的區域,就像是一個永遠飢餓,會吞噬一切的洞一樣,這就是黑洞「洞」的部分。

影視中的黑洞

那黑洞既然不能被看見,科學家們是怎麼發現的?

雖然看不到黑洞事件視界內的東西,但是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研究黑洞周圍的現象,發現黑洞的周圍遍布著氣體和灰塵形成的顆粒,這些顆粒以大約十分之一光速圍繞著黑洞進行高速旋轉,如此高速的運動會導致持續不斷的爆發輻射,並產生超高的亮度,科學家稱之為「吸積盤」。

越大的黑洞事件視界以及吸積盤就會越大,因此最大最亮的吸積盤中心被認為有著超大質量的黑洞存在,這種大質量的黑洞幾乎存在於每個超大星系的中心區域;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德國天文學家們曾於2008年證實,在銀河系的中心,與地球相距約2.6萬光年的「人馬座A」就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黑洞概念圖

另外,黑洞並不是像吸塵器一樣,把周圍的物質都吸到事件視界內,當物質靠近黑洞邊緣的時候,物質周圍的時空被扭曲成了曲率無限大,等於說物質所在的範圍也成了事件視界,相當於黑洞的視界線擴大,並將物質吞噬進去。

舉個例子,如果把太陽換成一個同質量的黑洞,根據史瓦西半徑,這個黑洞的直徑大概是在6000米左右;但是,此時太陽系的行星並不會被太陽吸進去,而是依然會圍繞著太陽的黑洞公轉,當然就不會有陽光了。

20世紀60年代,美國為登月做準備,發射了一系列探空火箭進行觀測,在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時,發現了奇怪的一個天體,發現它就是從地球觀測到的最強的X射線源之一,正是天鵝座X-1(Cyg-1)。

黑洞模擬

天鵝座X-1距離地球大約6070光年,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4.8倍,它的事件視界半徑約為26公裡,是最先被廣泛承認為是黑洞的候選星體。之所以稱為候選星體,是因為當時黑洞觀測有實際的困難存,在宣稱某個物體是黑洞,其並不能全面的驗證黑洞所有的特徵,無法滿足專業天體物理的數據要求,所以當時的天文資料庫當中並沒有黑洞。後來確定天鵝座X-1這是一個黑洞,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

天鵝座X-1還曾經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基普·索恩的打賭的主角。霍金賭這個空間裡並沒有黑洞存在,後來他解釋這是一個「保險措施」;在《時間簡史》裡霍金寫到: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保險的形式,我對黑洞做了許多的研究,如果發現黑洞不存在,這一切都成為徒勞;但在這種情形下,我將得到贏得打賭的安慰,他要給我4年的雜誌《偵探》。如果黑洞確實存在,基普·索恩將得到一年的《閣樓》雜誌。我們在1975年打賭時,百分之八十的人斷定天鵝座是一個黑洞,而現在我95%是肯定的,但輸贏最終尚未見分曉。」

黑洞視界

而根據《時間簡史》的十周年更新版本,霍金已經承認輸了,因為之後的觀測數據證明黑洞理論是正確的。所以,雖然打賭輸了,卻奠定了黑洞理論的基礎,奠定了霍金的偉大。

芬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雙黑洞系統,它距離地球35億光年;經過研究發現,這是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這黑洞名為SDSSJ140821.67+025733.2。

這個超大黑洞是之前天文學所記錄最大黑洞TON618的3倍左右,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960億倍,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星系。

霍金

1974年,霍金預言黑洞會輻射出少量的熱輻射,這種效應被稱為「霍金輻射」。如果霍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黑洞會因為光子和其他的粒子發射而損失質量,也就是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收縮和蒸發。

霍金的計算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黑洞的質量越小,溫度就越高,蒸發也越快,而質量越大的黑洞溫度越低,蒸發的就越慢。換個說法來講,對於微型黑洞來說,發射粒子的過程十分迅猛,相當於爆發。對於巨型黑洞來說,發射粒子的過程十分緩慢,相當於蒸發。這也是為什麼說人類使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即使撞出黑洞,也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浩瀚的宇宙

對於大型的黑洞來講,其霍金輻射的蒸發速度遠遠低於其吸收能量的速度,因此就目前的時間尺度範圍來看,遍布宇宙中的黑洞在未來幾十億年間依然會以一定的速度增長。

而只有當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降到黑洞的溫度之下,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大約會在10年內蒸發,而質量為太陽1000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將會在大約2×10^100年內蒸發掉,而這個數字已經遠遠大於目前人類可觀測宇宙本身的年齡。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霍金在賭約中竟然輸了,國際科學團隊:霍金又錯了!
    引言: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雖然身體遭受了很多磨難,但是他卻身殘志堅,堅持他對宇宙的探索。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霍金還很喜歡和同行們進行學術理論的打賭。大部分情況下,霍金都能夠在賭約中取得勝利,但是在一次關於暗黑物質的賭約中,霍金竟然失敗了。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每一年要進行一次調整,A班的二十名以下的學生要降到B班,B班的前二十名要升到A班,然後B班和C班也進行這種交換,所以學生壓力都非常大。霍金說第一學期他考了第二十四名,第二學期考了第二十三名,幸虧他們還有一個第三學期,考了第十八名,結果沒有掉下去。他說對於掉下去的那部分學生,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並不贊同這種制度。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霍金輻射」的溫度和自己的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告終。  1976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論」,即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黑洞內部的信息也就不知去向。在《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和《果殼中的宇宙》中,霍金都曾詳細論述了黑洞。
  • 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麼 又通向哪裡?
    黑洞在宇宙中無所不在。黑洞是怎麼形成的那麼這一切?我們總要回答一些未來的問題,就是有人會問了黑洞最後會變成什麼?還有黑洞的起點怎麼回事?黑洞的起點到底是怎麼回事?第三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 宇宙中的黑洞,進入黑洞後是平行宇宙?
    距離我們104億光年有一顆迄今已知最大的黑洞,坐落在獵犬座編號為TON618,已經有太陽質量的660億倍,還在不停的吞噬著周邊的天體物質,每年要吞掉4、5顆恆星。黑洞裡面有什麼?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似乎比黑洞長什麼樣更有意思。
  • 黑洞的幾種理論:進入黑洞可以踏入未來;我們的宇宙之前還有宇宙
    宇宙中有什麼比黑洞更奇怪的東西嗎?這些奇異的大引力怪物,不僅會破壞空間和時間,還會破壞你的想像力。黑洞噴泉沒有什麼能夠逃脫黑洞強大的引力,但這僅適用於非常接近黑洞邊緣的物質。事實上,許多黑洞周圍都是氣體和灰塵,它們圍繞著這個洞,就像沿著排水溝流走的汙水一樣。這些氣體和塵埃互相摩擦產生熱量,隨著不斷攪拌,最終形成了物質風暴。
  • 黑洞是否存在,史蒂芬霍金質疑提出新概念:與黑洞類似的灰洞
    據說,著名的黑洞理論家史蒂芬霍金也矛盾的懷疑他的理論錯的。黑洞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它們可能只是一個扭曲的空間,不能作為星體的概念而存在。為什麼霍金先生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呢?其實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提到過,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以及數據分析。
  • 為什麼所有的星球都漂浮在宇宙中?可能和黑洞有關!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無數顆星球。肯定會有人問這些星球為什麼能漂浮在宇宙中而不掉下去呢?因為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就像河水一樣有浮力,我們所有的星系就像裡面的魚一樣能夠飄浮在裡面而不會掉下去!有人有會問了,那這麼多的暗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我猜想是從黑洞裡面來的。
  • 黑洞真實存在嗎?人類發現第一個黑洞後,才知道黑洞「無處不在」
    它在釋放強大的x射線,但我們卻看不到它,在距離地球大約六千光年的天鵝座脖頸的位置,黑洞就隱藏在其中,它是雙星系統,兩者相距三千萬公裡。而且它從恆星那裡吸取物質,在吸收盤內摩擦受熱,溫度可達一千萬攝氏度,繼而產生強大的x 射線。史瓦西半徑約四十八公裡。黑洞的吸吸盤上下各有一條噴射流,所以這個天體或許是黑洞。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命名為天鵝座x。
  • 再見霍金,最接近宇宙的男人
    當時眾人都以為這就是霍金的巔峰了,後來才知道,這只是霍金物理生涯的開始! 20世紀80年代,霍金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為今天人們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黑洞堪稱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能吞噬其周圍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物質,在黑洞內,物理學上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意義。那麼,如此強大的黑洞會是穿越時空的通道嗎?其實說到這裡大家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刻板印象,黑洞並不是一個洞。現代物理學認為,黑洞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一種質量驚人的天體,一般由質量超大的恆星經過演化後,引力坍縮而成。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授予物理天體,黑洞到底有多神秘?
    我們都聽說過黑洞的概念,知道黑洞是不發光的,任何光子也逃不出它的引力束縛範圍,黑洞不輻射便不能被看見,如何去證實黑洞的存在?去尋找它在宇宙中什麼地方呢?X射線來自哪裡?兩位著名學家用這個源打了一個賭,還設立了一個賭約,其中一位是畢生研究黑洞的霍金,另一位是前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基普索恩。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授予物理天體:黑洞到底有多神秘?
    我們都聽說過黑洞的概念,知道黑洞是不發光的,任何光子也逃不出它的引力束縛範圍,黑洞不輻射便不能被看見,如何去證實黑洞的存在?去尋找它在宇宙中什麼地方呢? X射線來自哪裡? 這個要追溯到上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人類將X射線探測器發射到太空中,X射線就是我們用來照射X光的,是能量特別高的光子。
  • 黑洞的終結,霍金也沒有算明白,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黑洞就像只貔貅,只會一個勁地往裡吃東西,就連光線都會被它吃掉。那大家有沒有想過,黑洞吃完那麼多東西之後,最終會怎麼樣呢,也就是說黑洞最終的歸宿會是什麼呢?「霍金輻射」這個理論是霍金在1974年提出的,但是目前仍處於理論猜想階段;因為以當前的技術水平,實在檢測不到所謂的「霍金輻射」。目前人類所發現的黑洞,質量最小的也都是太陽質量的好幾倍。這麼低的輻射溫度,已經完全被「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給淹沒,暫時沒有任何設備和儀器能夠檢測到,所以目前霍金輻射還未被證實。
  • 黑洞不黑?一起去看看霍金眼中的宇宙
    1962年,他轉入劍橋攻讀研究生,霍金選擇了研究「宇宙學」。21歲那年,霍金被確診患上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一時期,霍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但是,據霍金回憶說,「在被診斷以前,我常覺得生活很乏味,甚至有時不覺得有什麼值得自己樂意去幹的。但當我知道了,自己是一個就要被執行判決的人時,突然意識到,這一生裡還有那麼多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去做。」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是否有可能吞了整個宇宙?
    黑洞曾經是史瓦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中推導出來的一種天體,從理論上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引人矚目,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衝突的焦點,還有是它的各種特殊屬性實在是太讓天文學家們好奇了!
  • 連光都無法脫逃,那信息能否在黑洞中留存?
    光都無法逃脫,那信息還能留存嗎1972年,以色列物理學家雅各布·貝肯斯坦發現,黑洞球形事件視界佔據的區域對應於它的「熵」。這是黑洞內全部粒子所有可能的微觀排列方式的數量,或者就像現代理論物理學家描述的那樣,熵是黑洞存儲信息的能力。
  • 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 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 黑洞會摧毀地球嗎?史蒂芬霍金的預測,黑洞也可能會消亡
    還有伽瑪射線暴、超新星等能在瞬間對我們造成巨大傷害,但是這都沒有黑洞的存在恐怖。大家都知道黑洞是質量非常大的一個球體,質量達到足以改變空間和時間這種抽象的存在。它就像是一個無盡的深淵一樣,還會吞噬掉周圍的一切,我們已知的最快速度光速都無法逃離黑洞的引力。黑洞的存在就像是宇宙吸塵器一樣,將一切都吸入到自己內部。那麼像黑洞這樣的存在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