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霍金曾說黑洞「不存在」?有關黑洞的一些問題

2020-12-06 李論科學

「身處周遭如一口深井,我不知道黑洞的井底通向哪裡,只知道前方的徵途是星辰和太陽。」——村上春樹

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關於黑洞的一些常見的問題,從淺至深,希望一文可以讓你讀懂和理解黑洞。

什麼是黑洞?

我們關於黑洞定義一開始其實很簡單,主要說的就是一個任何物質、甚至是光都無法逃脫的空間區域,這個空間區域就是黑洞,而這個區域的邊緣稱之為「事件視界」,任何物質或者信息落入視界面就會掉入黑洞的中心,永遠都無法逃脫,也就是說這個視界面裡面和外面的信息是完全斷開的,我們不可能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裡面的東西也永遠出不來。

但是霍金又根據真空中的量子漲落提出了黑洞輻射的理論,認為黑洞在緩慢的向外釋放能量,並損失質量,那麼等一個黑洞完全消失了,那麼之前落入黑洞的所有物質的信息就會全部丟失,這就是黑洞信息丟失悖論,與量子力學所認為的信息守恆不符。

霍金隨即就提出(這是他猜的,並沒有被證實),黑洞和外界的信息只是短暫斷開的,稱為「表觀視界」,這個「表觀視界」在未來會消失,之前困在黑洞裡的信息並不會丟失,還會重新回到宇宙中,但這個暫時性地隔絕可能不宇宙的年齡還要長,也就是說完全斷開和暫時斷開的差別是無法被觀察到的。我個人覺得霍金在胡扯!

黑洞有多大?

我們可以將黑洞想像成一個球體,它的直徑與黑洞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一開始形成黑洞的質量或者後來落入黑洞的質量越多,黑洞體積就越大。但是與同質量的天體相比,黑洞還是很小的。這是因為黑洞已經在巨大的引力下把自己的質量已經壓縮到了一個非常小的體積,例如:一個質量與地球相當的黑洞,其半徑只有幾毫米,而地球的半徑大約是同質量黑洞的10億倍。

黑洞的半徑被稱為史瓦西半徑,以卡爾·史瓦西的名字命名。因為卡爾·史瓦西首先提出了黑洞作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解。但是不要忘了宇宙中存在上百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的體積依然很大。

落入視界面發生什麼?

靠近一顆黑洞,我們就看到背景星光被嚴重的扭曲,但是如果這顆黑洞所在的背景區域沒有任何星光,那麼我們在靠近黑洞、甚至是穿越視界面的時候不會看到周圍環境的任何變化,你甚至不知道你在下落,在做加速運動或者是受到了引力的影響。這是因為愛因斯坦等效原理的一個推論。

我們無法區分平坦空間中的加速度和導致空間曲率的引力場之間的區別,由於黑洞背景也沒有星光,都是黑乎乎的一片,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參考系能告訴我們在加速下落。

然而,一個遠離黑洞的觀察者如果看到有人掉入黑洞,就會注意到這個人離視界面越近,移動的速度就越慢。因為靠近黑洞視界面的時間比遠離黑洞視界的時間要慢得多。但是對於掉入黑洞的人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穿過視界面。

還有一點就是,落入黑洞的人在視界面上的體驗取決於引力場潮汐力的大小。視界面上的潮汐力與黑洞質量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黑洞的質量越大,潮汐力就越小。如果黑洞的質量足夠大,並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影響,我們可以安全的穿過視界面,如果潮汐力足夠大,頭和腳就會感受到巨大的引力差,我們身體就會被拉伸,物理學上的專業術語是「義大利麵化」。

黑洞裡面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但可以幾乎肯定的是黑洞裡面的東西絕不是我們見過的任何物質形態。廣義相對論語言,在黑洞內部有一個奇點,一個引力變得無窮大的點,一旦任何物體穿越視界面都會迅速的撞上奇點,但是廣義相對論並不能告訴我們奇點是什麼,而且廣義相對論也在奇點出崩潰,也就是說並不適用與理解這樣的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量子引力理論,一般認為,這個理論會用別的東西來代替奇點。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知道黑洞可能會以四種不同的方式形成。最容易理解的是恆星坍縮型黑洞。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停止後就會坍縮形成一個黑洞,因為當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力停止時,物質就會開始向自身的引力中心下落,密度越來越大,最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克服恆星表面的引力,這樣一個黑洞就被創造出來了。這些黑洞被稱為「恆星質量黑洞」,是最常見的黑洞。

下一個常見的黑洞類型是「超大質量黑洞」,它通常位於星系的中心,其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黑洞的數十億倍到數百億倍。準確的說,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但我們一般認為它們最初是一個質量不叫小的恆星質量黑洞,在恆星和黑洞比較稠密的星系中心,通過互相合併以及吞噬了其他恆星不斷成長成超大質量黑洞的。

更有爭議的觀點是原始黑洞,它們很可能是在早期宇宙中大密度波動下形成的。雖然這有可能,但目前很難找到一個既可以產生原始黑洞,又不會形成太多原始黑洞的模型。

最後是一個非常具有推測性的黑洞,那就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可以產生類似於希格斯玻色子質量的微小黑洞。這種情況只有在我們的宇宙存在額外維度時才有效。但目前我們並沒有發現額外的維度。

我們如何知道黑洞的存在?

關於黑洞從理論到現實,我們有很多的觀測證據,起初我們是通過引力作用發現黑洞的。例如在銀河系中心,我們就發現了大量恆星在繞一個不發光的點高速運轉,根據引力定理就可以知道這個中心點質量得有幾百萬倍的太陽質量。

像宇宙中一些星系中心更大質量的黑洞,由於其異常活躍,還會產生一些可觀測的光學效應,例如:黑洞吸積物質後會在吸積盤輻射出X射線,還會再中心形成明顯的射電源。我們正是利用黑洞的這些性質獲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

為什麼霍金曾經說黑洞不存在?

這句話有點斷章取義了,其實霍金想表達的意思不在這,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他想說的是,他認為黑洞沒有一個永恆的事件視界,而是有一個短暫的表觀視界,為了解決黑洞信息丟失的問題。不過這就是他猜的。

黑洞是如何發出輻射,損失質量的?

黑洞是通過量子效應發出輻射的。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物質的量子效應,而不是引力的量子效應。量子力學認為真空不空,在極短時間內存在正反虛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滅,並將能量歸還給宇宙,但如果這種量子效應發生在黑洞視界面的邊緣,那麼其中一個虛粒子就會落入黑洞,而另外一個虛粒子就會從黑洞中竊取能量變為實粒子發生逃逸,並於附近的反實粒子發生湮滅釋放能量。

黑洞發出的輻射最初是由史蒂芬·霍金提出的,被稱為「霍金輻射」。這種輻射的溫度與黑洞的質量成反比,黑洞越小,輻射溫度越高。對於我們目前所知的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其輻射溫度遠低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因此無法根本就無法探測到這樣的效應。毫不誇張的說,我們人類未來都可能無法驗證霍金的這個說法。

什麼是信息丟失悖論?

信息丟失悖論是由霍金輻射引起的。這種輻射是一個純熱的過程,這意味著除了有一個特定的溫度外,輻射是完全隨機的。而且這些輻射不包含任何關於黑洞形成,以及之前落入黑洞物體的任何信息,但是當黑洞發出輻射時,它會失去質量並且逐漸收縮。最終,黑洞將完全轉化為隨機輻射。也就是關於黑洞之前如何形成,以及落入黑洞的物體的信息就會丟失,但量子力學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

因此,黑洞的蒸發與我們所知道的量子理論是不一致的,必須有所讓步。必須以某種方式消除這種不一致性。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解決的辦法是霍金輻射必須以某種方式包含這些信息,或者這些信息可以以其他的方式逃離黑洞。

如何解決黑洞信息丟失問題?

這完全屬於物理學的前沿問題,而且也是無法用科學去證偽的問題,人們曾提出過很多假設,例如:黑洞可能會有另外一個維度的白洞相連,從黑洞進入的物質信息會從白洞被吐出來;還有黑洞其實是一個蟲洞的入口,連接著另外一個時空,物質信息也可以出來。這些完全超出了我們人類可驗證和觀測的範圍和能力。目前看來,這些猜測都毫無意義。

而且霍金為了補自己這個坑,他提出黑洞其實有一種儲存信息的方式,這種方式以前一直被人們忽視了。其實物質信息就儲存在黑洞視界上,並能引起霍金輻射中粒子的微小移動。在這些微小的變化中,可能存在著關於正在消失的物質的信息。很玄乎,還是無法被證實。

以上就是關於黑洞的一些問題,目前我們可以確信黑洞的存在,我們能在宇宙中找到它們,也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最終又是如何消失的。但是,進入黑洞的信息的具體去向仍有待我們研究!

相關焦點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霍金經常「語出驚人」,比如他曾說過,嘗試與外星人交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星人對待人類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像當初歐洲人對待美洲原住居民一樣殘酷。2014 年1月,霍金再次「語出驚人」,他宣稱「黑洞不存在」。霍金就是靠研究黑洞而在學術界出名的,這麼一說不是打自己臉嗎?霍金宣稱「黑洞不存在」這句話是來自他的最新論文。其實,霍金並不是說黑洞真的不存在。
  • 霍金為什麼說黑洞不存在?灰洞又是什麼 原來與這個理論有關
    黑洞在宇宙中一直是十分霸道的存在,我們對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從我們知道黑洞的存在至今,它的神秘感一直有增無減。霍金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宇宙中沒有黑洞,存在「灰洞」,該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灰洞究竟是什麼呢?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現代量子物理學認定物質信息是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的,這就與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存在相悖之處。  其實,霍金也一直在思考黑洞是否存在。他在《時間簡史》中曾寫到,他曾擔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霍金曾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其這一自相矛盾的觀點。他曾表示,黑洞中的量子運動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強烈,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不再適用了。
  • 霍金最新報告:黑洞根本不存在 只有灰洞
    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與黑洞有關的理論震驚物理學界。他在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承認,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科技訊據外國媒體報導,在這篇名為《黑洞的資訊保存與氣象預報》(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的論文中,霍金指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邊界又稱「視界」。
  • 霍金說:黑洞與蟲洞關係不一般
    有科學家認為,黑洞天體很有可能是產生其他宇宙的蟲洞,但是沒有具體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發相關言論,來詮釋黑洞與蟲洞之間的微妙關係
  • 霍金好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一起研究黑洞,為什麼霍金沒獲獎?
    對於黑洞這樣反直覺的天體,就連愛因斯坦都覺得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不過,彭羅斯卻嚴格地證明,廣義相對論確實預言了黑洞的存在。而在2019年,天文學家終於第一次直接捕獲了黑洞的照片,黑洞的存在被直接證明。正因為彭羅斯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今年的諾獎。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經常談論這樣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比較看好他,給他取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 後來考大學,他自己覺得考得不是很理想,但是還是考上了牛津大學。他這個人原本不喜歡物理,他說中學的物理簡單而且枯燥,沒什麼意思,化學就有意思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化學課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爆炸啦,著火啦之類的,所以就很有意思。
  • 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存在描述錯誤
    也許史蒂芬·霍金所發現的最偉大的東西——也是他在物理學家中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黑洞不會永遠存在。自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霍金輻射以來,科學出版物將其描述為一種現象,其中黑洞由於在事件視界附近自發產生的量子糾纏粒子對而緩慢「蒸發」。 據說其中一個粒子被吸進黑洞,另一個粒子霍金認為逃逸出了黑洞。
  • 黑洞不黑:霍金最新論文稱信息可從黑洞內部逃出
    霍金教授宣稱,黑洞這種被視作「毀滅深淵」的天體外部可能存在一層「柔軟的電性毛髮」(soft electric hair)。去年,史蒂芬·霍金指出黑洞並非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萬物「永恆的牢獄」,數據或信息是有可能從中逃脫的。
  • 黑洞的終結,霍金也沒有算明白,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黑洞就像只貔貅,只會一個勁地往裡吃東西,就連光線都會被它吃掉。那大家有沒有想過,黑洞吃完那麼多東西之後,最終會怎麼樣呢,也就是說黑洞最終的歸宿會是什麼呢?霍金2010年,曾有科學家團隊宣稱,在實驗室裡製造了類似的現象。但是它只是有霍金輻射的跡象,所以只能說很有可能。不過過霍金輻射這個觀點,確實已經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同。
  • 霍金推翻自己理論:黑洞不存在 提「灰洞」理論
    霍金推翻自己理論:黑洞不存在 提「灰洞」理論   黑洞理論創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髮表論文稱,黑洞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黑洞不存在
  • 黑洞是否存在,史蒂芬霍金質疑提出新概念:與黑洞類似的灰洞
    據說,著名的黑洞理論家史蒂芬霍金也矛盾的懷疑他的理論錯的。黑洞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它們可能只是一個扭曲的空間,不能作為星體的概念而存在。為什麼霍金先生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呢?其實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提到過,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以及數據分析。
  • 霍金與黑洞 | 舊文重發
    而媒體曾報導說這位著名科學家否定了自己對黑洞的看法,認為黑洞不存在。但是仔細研究了一下霍金的文章之後【2】,感覺霍金的原意與媒體渲染下造成的公眾影響大相逕庭。因而寫此文章,盡力而為地為大家解讀一下霍金有關黑洞的說法。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上世紀物理學的兩項重大成果。
  • 霍金此前曾曝黑洞根本不存在 只有灰洞 那麼現在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嗎
    黑洞之所以被認為是「黑」的,在於其引力行為和事件視界上,在事件視界之外的物質行為才會被我們所察覺,而之內並不存在任何定義,即便是光線也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控制,因此在我們看來黑洞是「黑」的,這就像是宇宙中的單行道,僅能進去而出不來。霍金提出的「灰洞」理論認為黑洞還可以進一步向外傳遞質能信息,這就是說黑洞不是宇宙中的單行道,進去後還能「出來」。
  • 5個有關黑洞的秘密:黑洞裡有什麼?通過黑洞可進入另一宇宙嗎?
    這種神秘的現象是以超越和吸收物質而聞名,在許多情況下,黑洞引起了真正的興趣和恐懼感。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黑洞的未解之迷。5.藉助黑洞可以進入另一個宇宙霍金曾說過,如果你進入了黑洞,很可能你會發現自己身處另一個宇宙。量子物理學給我們提供了大量有關平行宇宙的想法。
  •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說(圖)
    新華社發【新華社倫敦7月21日電】(記者曹麗君)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1日向學術界宣布了他對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認為,黑洞不會將進入其邊界的物體的信息淹沒,反而會將這些信息「撕碎」後釋放出去。該假說的提出,說明霍金推翻了他曾提出的「黑洞悖論」。  1975年,霍金以數學計算的方法證明黑洞由於質量巨大,進入其邊界的物體都會被其吞噬而永遠無法逃逸。
  • 《星際穿越》和《三體》涉及黑洞,黑洞奇點問題,看霍金怎麼說?
    《星際穿越》中男主進入黑洞,並活著或者把黑洞數據給人類,得到準確引力。看看霍金先生對此類問題怎麼說吧!在《時間簡史》中是這樣說的:1960年代,霍金開始研究黑洞奇點問題。所謂奇點,就是我們在數學上把0放在分母上出現的無限大情況。
  • 黑洞是否永恆存在?霍金:「黑洞擁有壽命」
    仰望星空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得知黑洞的存在之後。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黑洞是永恆的。在很長一段世界裡,這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真理。然而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研究,發現黑洞其實也有「壽命」。
  • 黑洞照片不黑,證明霍金說對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6年,霍金在英國BBC廣播公司裡斯講演中向大眾傳遞了他對黑洞的洞見:提出了「黑洞沒有毛嗎」,「黑洞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黑」,「黑洞上的軟毛」三個在當時看來令人匪夷所思的主題觀點,這位傳奇物理學家曾斷言,只要能理解黑洞以及它們如何挑戰時空的本性,我們就會更接近揭開宇宙的奧秘。這些觀點被收錄入《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裡斯講演》一書之中。
  • 黑洞不黑?一起去看看霍金眼中的宇宙
    在這一時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先鋒當屬霍金。 到了1970年,霍金聲譽與日俱增,身體卻越來越差。進入輪椅生活以後的霍金,卻發現自己的思想異常的活躍。偉大的發現「黑洞不黑」,就來自這一時期的直覺,霍金從量子力學找到了「黑洞不黑」的答案。這一理論把兩個尺度截然不同的領域結合起來。黑洞為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這兩大領域的相遇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