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濤聲依舊
霍金最後論文發表:和愛因斯坦觀點相反?黑洞並非「禿子」?
我們對於黑洞有著很多想問的問題,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黑洞是否就是連接著另一個宇宙的出口,在黑洞當中時間是否停滯了?還有很多問題,科學家也得不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被很多科學家重視,那就是:「掉入黑洞的物體都去哪兒了?」
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9日,已經逝世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了出來,這篇論文的名字叫做《黑洞熵與軟毛髮》,這份論文黑心探討的就是黑洞的相關問題,那麼軟毛髮到底是啥呢?這其實是一種零能量的光子,只會出現在黑洞視界的邊緣地帶,因為它就跟人類的毛髮一樣,所以才有了軟毛髮這樣的名字。
黑洞是個宇宙當中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引力巨大,巨大到不可抗衡,它的存在就是不斷的吞噬著各種的天體,沒有界限,宛如饕餮,即便是光芒,也無法逃離那裡,有不少人相信,被吞噬之後就會被黑洞給永久的禁錮住,宛如一個牢籠。
黑洞幾乎都是一個樣,它本身沒有任何的特徵,就是一個黑洞,被它吞噬進去的任何物體也無法留下任何的痕跡,這是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的「無毛髮理論」,很多人可能會笑,沒有毛髮的話,難不成黑洞其實是個「禿子」?
霍金則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黑洞是有著人類可以觀測的獨特溫度,這意味著它們是彼此不相同的,黑洞不是一個「禿子」。黑洞會在漫長的時間裡噴射出一些很久之前吸收的物質,但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把這個理解成為「吃撐」了。
2016年,霍金和自己的同事發表了一篇論文,初步提出了「軟毛髮」的理論,即被黑洞吞噬的物體能夠留下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都被黑洞的「軟毛髮」給保存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霍金從那之後一直都在潛心的研究著這個理論,而在他生前最後一個論文被公布的時候,其同事佩裡表示:「這是一個好的開頭,但是未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小編覺得如果這個理論真的成立的話,未來或許黑洞吞噬的奧秘能夠被揭開也是說不定的,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