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作者,文 邢書博。
五月流火,天乾物燥。但暴風員工的心裡怕是涼了半截。
暴風已經連續多年股價低迷,近日更是走上了風口浪尖。先是因人員調整導致外界猜疑「有員工被遣散」,後是由於暴風電視業務連續虧損被傳「TV業務公司解散」
暴風雖然在各家媒體連續刊登了「報導不實」的公告,但人言可畏,各項數據也比較糟糕。又趕上今年是「網際網路公司小年」,裁員、破產、融資困難成了新常態。多種因素下,以前的A股明星暴風集團,現在成了風暴漩渦中心。但福兮禍兮,這對馮鑫和暴風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暴風欠薪風波
「離職前的工資都沒有正常發,欠了所有員工的工資,不管是離職的還是在職的。」
新文化商業記者採訪了暴風智能的離職員工周雁南(化名),對方坦言,形勢不容樂觀。
「(除了)今年一月份和四月份發了一次,到現在算算五個月了,(沒發工資)。北京公司有三個月沒發,而且去年的年終獎也沒拿到。在職的這些人都是人心惶惶,怕在這拿不到錢。」
據了解,去年六月份左右,暴風就已經裁員了一批人。不同的是,去年離職員工,暴風都給了賠償,今年卻沒有,甚至連去年的年終也沒有發。
暴風智能系暴風集團控制子公司,公司持有暴風智能 22.60%的股權,暴風智能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公告顯示,5月22日,暴風智能管理層與股東召開股東會,正視暴風智能面臨的困難,對現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新的發展戰略與對策,股東對管理層的工作表示支持。
暴風集團表示,暴風智能不會放棄市場前景廣闊的網際網路電視行業,未來將通過精細化運營改善經營狀況。目前暴風智能的融資事項仍在加緊推進中。
傳統電視發力,暴風TV恐成炮灰
網絡視頻行業經歷了下載時代、播放器時代、在線視頻時代,再到目前直播短視頻時代,暴風每一步的戰略選擇都不能說錯。
然而馮鑫也知道,現在這個市場的競爭已不再是單一的網際網路產品層面的競爭,而是「軟體硬體加服務」的鐵人三項。這和風口無關,只關乎生態。做了電視,暴風可能會死,不做電視,暴風立刻就死。
網際網路電視是暴風必須搶佔的堡壘,但能不能搶佔,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這一窘境,一如家電巨頭索尼。
索尼認為旗下xpeira手機業務是索尼徵戰移動網際網路乃至未來IOT物聯網的戰略級入口,面臨和暴風同樣的選擇。
索尼新任CEO吉田健一郎稱:「我們認為智慧型手機是娛樂性的硬體,是讓我們的硬體品牌獲得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組成部分。」他表示,「年輕一代不再看電視了,他們第一個觸點是智慧型手機。」
而事實是,索尼移動通訊業務是索尼所有業務中唯一還在虧損的業務,而且從2012年索尼移動成立開始就在虧損。目前該業務的全球市場份額不到1%,被市調機構歸類為「other」。
索尼預計手機業務會一直虧損到2020年。那2020年之後呢?分析人士認為,索尼今年關閉北京手機工廠,或許成為索尼逐步放棄手機業務的一個信號。畢竟,「再快的馬,也拉不動索尼手機這個破車了。」
在網際網路電視領域,暴風TV一直是一個追趕者。前有海信、長虹等傳統電視廠商的競爭,後有愛優騰等內容平臺聯合多家國字號廠商提供的機頂盒的蠶食。網際網路電視的海面比想像中更紅。
海信等傳統電視公司在行業裡耕耘數十年,坐擁ULED、雷射電視等多項核心專利,甚至不少廠商都擁有自己的面板生產線,足夠控制市場節奏。2013年,海信從傳統電視轉型網際網路電視。據市調機構IHS Markit測算,到2018年上半年,其全球用戶已突破3511萬,同比增長31.1%。自2015年開始,海信已連續四次登頂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第一平臺。
反觀從網際網路切入電視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幾年前還喊著要教傳統企業做電視,如今卻要面對出貨壓力,甚至是被淘汰出市場的風險。
據奧維雲網(AVC)數據監測顯示,在2019年2月電視品牌中國出貨量排名TOP10榜單上,除小米外,其餘全是傳統電視廠商。第十的位置,去年同期是樂視電視,今年是索尼。
如今,暴風TV和索尼移動一樣,被歸類為other,失去了上榜比較的權利。
網際網路電視是網際網路公司炮製的概念,如今這個市場被傳統電視追趕甚至是壓制性反超,各中滋味,五味陳雜。
上市三年,暴風選錯了標的
但暴風電視並非無藥可救,馮鑫也在尋找破局之道。
「暴風TV目前把市場重心放在二線三線城市,我覺得這個都很好,因為一線城市飽和了。「周雁南認為暴風TV在市場策略上沒有問題,但電視業務本身需要巨額投入。然而在資本寒冬下,暴風的融資能力是個考驗。
」我很奇怪,單位成立這麼久了,為啥不搞一搞融資,不知道是高層很有錢,還是根本就不在乎這個TV。電視硬體本身就是燒錢,而且電視不盈利,所以基本就是賣一臺賠一臺。」
周雁南說,雖然現在暴風TV不好過,但馮鑫的暴風其實不算是一家很差的公司。
「馮鑫這個人其實還不錯的,大家對他的印象都挺好的。工作也不錯,待遇也不錯,是行業平均水平」。
據了解,暴風上市前後,所有新入職員工都直接與暴風集團籤訂了勞動協議,一樣共享公司上市紅利。但更多包括51talk在內的多家中概股公司在美國上市之前,卻將一大批老員工劃歸到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從粉飾財報和人員結構的角度,這麼做無可厚非,但卻不近人情。可以共苦不能同甘是一種病,可惜很多創始人都得了。
反觀如今暴風這番光景,馮鑫寧可欠著員工的錢也絕不丟給第三方勞務公司,實屬難得。員工總歸有地方討債。假使暴風能夠峰迴路轉,也一樣共享收益,還算靠譜。
暴風這樣做雖不體面,但是有擔當,如果不是客觀條件所限,馮鑫的暴風真的就是離職員工口中的「好老闆、好公司。」
周雁南表示,如果不是今年的外部環境不佳和公司戰略和融資能力的問題,暴風其實是一家很好的技術公司,有著當年金山的風範。但他現在更擔心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畢竟在大家看來,暴風和當年的樂視太像了。
毋庸諱言,樂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的領域的翹楚。但賈躍亭擺好了棋盤,卻被趕下了牌桌。
樂視是最早開始正版版權分銷的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愛優騰是他的客戶。現在正版版權是愛優騰的主戰場,賈躍亭去美國造車了;
樂視是最早提出硬體讓利依靠服務掙錢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如今小米依靠這個模式走上了線上電視出貨量第一的位置,賈躍亭去美國造車了;
樂視同樣是最早開啟樂視雲首創 VaaS(Video-as-a-Service)模式,致力打造圍繞內容匯聚、內容發行、衍生服務的超級視頻雲平臺,極大緩解了傳統網際網路視頻平臺的帶寬壓力。 如今幾乎所有直播、短視頻、視頻社交、視頻電話都依託於這一創舉,但賈躍亭去美國造車了;
樂視有很多東西可以學,但「學徒「暴風卻可能只學到了怎麼做一隻」妖股「。
暴風會圈錢,馮鑫不會花
2010年優酷上市刺激了視頻老兵馮鑫。暴風由此開始了節衣縮食的上市之旅。
但2010到2015年恰好是PC網際網路高速轉向移動網際網路的時間節點,暴風選擇在這個時候節衣縮食,導致該鋪就的業務沒有跟上,該突破技術瓶頸沒有突破,該拿下的市場拱手讓人。
到2014年,暴風集團的廣告收入僅為2.7億元,同比減少0.55億元。要知道,2014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比2013年增長近七倍,達到了73.6億美元。
三年媳婦熬成婆。2015年暴風上市,雖然業績堪憂,但憑藉當時雙創熱潮,資本市場市場熱錢襲來,暴風集團股票40天裡出現了36個漲停板,股價從7.14元/股漲到了307.56元/股,暴風集團的市值增加到369億元。暴風內部的員工共享上市的紅利,出現66個百萬富翁,31個千萬富翁,10個億萬富翁,馮鑫就在這十個億萬富翁行列,身價漲到了60多億元。
躺在沙地上的暴風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資源的詛咒。上市之後市值暴漲,不是投資人在做慈善,而是希望暴風能夠完成超過預期的業績。
由此,主營業務式微的暴風,開啟了漫無目的的擴展之路,也在追隨熱潮風口的道路上頻頻閃腰。VR、智能電視、虛擬貨幣,生態化反,智能硬體。唯獨視頻業務一蹶不振,像扶不起的阿鬥。
暴風靠著一個又一個風口維持著股價高漲的假象,卻不明白一個道理:生命中所有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風口已過,一地雞毛。沒有主營業務支撐的暴風股價, 3年市值暴跌400億,創始人馮鑫持有的327萬股股票被凍結。
長江商學院教授薛雲奎發文稱,暴風集團通過精巧的股權結構安排,騙過合併報表會計準則,將母公司權益佔大頭的子公司盈利做厚,而讓那些少數股東佔大頭的子公司發生巨額虧損。
這和當年樂視的關聯交易如出一轍。不同的是,賈躍亭有後路可以跑到美國造車;馮鑫已經退無可退,難道還要回陽泉老家教書嗎?(作者按:90年代,馮鑫在我的母校陽泉礦一中教過歷史。在此之前賣過奶糖跑過運輸修過BP機,還在礦務局街面上當過混混)
礦上的子弟多忠厚老實,也願意擔責。2018年7月,馮鑫做了兩個小時近9000字的自我檢討。
馮鑫在檢討中反思道:他不能將暴風集團的失誤歸結到任何人身上,99.999%的錯誤都來自自己,怪自己沒有資本控制能力,怪自己沒有業務嚴謹性的能力,怪自己好的時候膨脹,壞的時候矇混過關……
客觀上講,馮鑫沒做錯什麼,在當時的資本環境下,樂視如此,迅雷如此,如今大談生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是如此。
但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就什麼都不是。
風口戰略和生態戰略需要強大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否則就是鏡花水月。馬雲有蔡崇信,騰訊有劉熾平,百度曾經有王湛生,馮鑫卻是孤家寡人,沒人幫他融資。股市融來的錢也不會花,造成如今的結果並不意外。
更重要一點,暴風樂視之所以敗,是因為他們主動或被迫放棄了主營業務持續深耕,轉而去追逐風口。阿里和騰訊之所以還能活這麼久,是因為社交和電商依然是這兩家巨頭各自的核心。
馮鑫還能做什麼?
馮鑫是個好老師,但不一定是個好學生。
1996年,由於眼睛受傷(據傳是打架),馮鑫住了半年多醫院,人生到了最低谷。後來去陽泉礦一中教歷史。備了一天課,馮鑫第一堂講的陳勝、吳廣,講起義,講革命。
所以當山西臨汾襄汾縣的賈躍亭拋出「生態化反」、要「顛覆BAT」的豪言之後,馮鑫可能想都沒想就跟著上了,因為他骨子就「天生反骨」。這是一個奇人,學的是工程,做的是銷售。開完維修店還能去做老師。賣得了文曲星,也能幫雷軍賣軟體。對了,在沒進入網際網路行業之前,他還在大紅門開了個饅頭廠,名字叫福喜樂主食廚房。
不安分,想顛覆,看過《江湖兒女》的都知道,這是街面上帶頭大哥的生活態度。所以暴風后來投資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業務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時值今日,如果暴風還延續以往的路徑,固然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快意恩仇,但難免有些虛張聲勢,底氣不足。畢竟暴風TV連傳統行業的海信都還沒顛覆,還被海信按在地上摩擦,又怎麼去顛覆「BAT」呢?
如今的破局之法,其實另一個山西臨汾人可以教他。
2000年前的戰國末期,臨汾安澤的荀子在《勸學篇》裡提過一個理念,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荀子是戰國最後一個儒家大師,也是法家學派的開山鼻祖。
任正非把這句話寫到了華為的公司自傳《槍林彈雨中成長》的開篇,而他自己也把法家思想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僅就「蓬生麻中「這一條,老任就講過好多次。華為也落到了實處。
如今華為的體量讓美國人忌憚,每年千億的研發費用僅次於亞馬遜。但華為30年成立至今,一直持續投入自己的主營電信業務。任正非認為錢賺的太多了,也沒有走多元化道路,而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哪怕是給全世界的研究院「撒胡椒麵「,不求回報的支持科學家的基礎研究,也沒動過做房地產搞金融的心思。
暴風骨子裡是一家技術公司而非廣告公司。賴以成名的暴風影音因為支持的格式多,播放穩定快速,靠著超強解碼能力,在視頻下載時代,暴風一舉解決了當時所有視頻用戶的痛點,一直佔據著播放器市場的頭把交椅。坊間素有「北暴風南快播「之稱。
後來快播事件爆發,暴風在這個市場上可謂一家獨大,風頭無量。
暴風如果能夠一直堅持走視頻技術路線,而拋開內容、硬體的激烈競爭,相當有可能變成如今大行其道的直播、短視頻和視頻網站APP的技術中臺,或足以和現在的騰訊雲、海康威視雲等視頻雲勢均力敵。
播放器業務本來是連結內容和硬體的橋梁。暴風明明造橋是一把好手,現在卻在做搖著遊船賣西瓜的泰國賣菜小販,有些本末倒置。
當然,無論是多元化經營這樣的橫向整合,還是承接行業上下遊的縱向整合,不同企業不同行業各有側重,不能一概而論,非黑即白。
比如產值僅次於華為的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山東魏橋集團,鋁業、紡織、電力、工業用水、機械加工什麼都做,什麼都能做好。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航空、電信、珠寶、陶瓷也是什麼都做,什麼都能做好。這證明,多元化不是原罪;
而像老乾媽、華為這樣幾十年就幹一件事的企業也能夠基業長青,偏安一隅也不是原罪;
馮鑫老師,現在礦一中東門對面的公廁都拆了,蓋起居民樓了,你和你的暴風是不是也該換個思路另起高樓了呢?
作者介紹:邢書博,TMT分析師,關注在線教育、人工智慧和大文娛,也是一名影視工作者。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