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神九? 美航天局測試新宇宙通訊工具

2020-12-05 中關村在線

  CBSi·ZOL訊,當中國成功地完成了神舟九號航天任務之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的研究人員也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測試。難道是為了應對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NASA測試宇宙新通信工具

  NASA人員正在開發測試的是在宇宙深空探索任務中,太空人和任務控制之間的新通訊協作工具。當人類踏上越來越遙遠的宇宙深空,通信延遲將是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

  記得在阿波羅任務中,通信延遲只相差一秒到二秒,因此任務控制和太空人之間的通信幾乎是實時。

  可是,面對深空任務中的延遲將會隨著距離的加大,越來越長,範圍從幾秒到幾分鐘。那麼在這樣的通信延遲下,太空人將該怎麼做?地面控制又該怎麼做?

  現在NASA研究人員在太空飛船模型內模擬了延遲1.2秒、50秒和5分鐘的場景。

  他們發現,最具挑戰性的通信延遲不是最長的五分鐘而是五十秒,因為五十秒正好處於中間點,不短但也不長。

  測試中使用的工具包括用基於文字的會話代替語音通話,自動監視太空人的通知系統。

2神九的測控通信網絡

  神九的測控通信網絡

  此次神九載人任務的測控通信網絡是由11個站點陸基測控站、3艘測量船和2顆中繼衛星構成的。海陸天基測控通信為神九與天宮一號成功手動對接操作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與通訊保障。


測量船

  專家介紹說,從神七開始使用中繼衛星為載人航天工程提供測控通信支持,在神九載人任務中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與陸基測控通信站、海基測控通信站相比,中繼衛星在太空更高的軌道對神九進行監控,克服了地球弧線對收發電磁波的限制,提高了測控通信的效率。一顆中繼衛星就可以對地球約50%的空間進行測控通信,兩顆衛星就可以覆蓋地球的絕大部分空間。

  中繼衛星的投入使用不僅提高了我國測控通信系統的技術水平,而且提高了測控通信效率。此外,天基測控通信系統的建立克服了陸基、海基測控站受到地域限制,對於我國獨立自主發展航天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家表示,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可以對2000公裡以下的飛行器乃至船舶提供測控通信服務,在未來有著廣泛的推廣空間,「目前,我國的航天技術廣泛應用於氣象觀測、預報、地球環境監測等方面,載人航天工程的測控通信系統的許多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廣泛應用」。

相關焦點

  • 神九航天員名單預計今公布 目前狀態具備飛行條件
    兩人此前分別執行過神七、神六的航天員任務,此番他們兩人「再飛」引人注目。何以出現航天員的「二進宮」情況?中國載人航天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技術專家周林說,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與本次神九發射中手動交會對接的任務有關。「這是我國載人航天首次執行手動交會對接任務。」周林說,此次神九發射,已經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是交會對接任務的主力,交會對接是本次發射的亮點,也是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
  • 美航天局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退休」
    新華社華盛頓10月3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30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退休」了,它在太空工作了9年多,發現了2662顆系外行星,其中許多行星有可能孕育生命。  美航天局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因能源耗盡而無法繼續開展科學作業,它會在當前所在軌道停止工作,這是一個遠離地球、安全的軌道位置。
  • 美航天局說哈勃望遠鏡有望恢復科研運轉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23日表示,因陀螺儀失靈暫停運轉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其備用陀螺儀目前轉速達到預期值,經過進一步測試後,有望很快恢復科研運轉。  本月5日,哈勃望遠鏡的1個正在使用的陀螺儀出現故障,而其最後1個備用陀螺儀運轉不達標。
  • 九號宇宙·貴州天眼館正式開業邀您一起漫步太空
    九號宇宙項目的建設得到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的大力支持,黃勇表示:「希望九號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能夠成為中國航天科普的標杆工程,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建設創新型社會,培養未來的航天人才作出貢獻。」「我看到很多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向航天科技靠近;我看到有情懷、有實力的高科技企業在堅持不懈地做航天科普教育;我看到充滿責任感的政府部門,正發揮各自的社會影響力,助力青少年逐夢太空」,趙傳東對九號宇宙·貴州天眼館寄予了深切期望「希望所有來『九號宇宙』體驗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收穫,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星辰大海的徵途,中華民族一定能早日實現偉大的『航天夢』」。
  • 九號宇宙·貴州天眼館正式開業 邀您一起漫步太空
    8月28日,貴州首家航天主題的科普基地——九號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貴州天眼館正式開業。九號宇宙項目的建設得到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的大力支持,黃勇表示:「希望九號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能夠成為中國航天科普的標杆工程,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建設創新型社會,培養未來的航天人才作出貢獻。」
  • 「九號宇宙」沉浸式航天主題研學基地落戶松滋
    4月23日—24日,松滋市舉辦「築夢宇航·攜手未來」航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本次活動是在國家航天局新聞中心指導下,由松滋市人民政府主辦。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舉辦了航天知識公開課走進松滋校園、松滋航天科普圓桌論壇、「九號宇宙」松滋館奠基儀式、「瓢蟲一號」衛星閃耀松滋等活動,旨在為普及航天知識、激勵青少年進行科學探索,進一步凝聚力量,實現中國航天在新時代的新作為。
  • 美航天局發布下一代登月太空衣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5日,美國華盛頓,NASA發布了新一代太空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美國航天局15日發布了具有更大靈活性和更高安全性的下一代太空衣,計劃供太空人在2024年登月活動中使用。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當天在發布活動上展示了新研發的「探索艙外移動單元」,它由加壓服和像背包一樣的可攜式生命支持系統組成。根據美國正在推進的「阿耳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太空人將使用這種太空衣在月球南極活動。
  • 平塘: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
    8月28日,位於「中國天眼」科普教育基地的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經一個月試運營後正式對外開放。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了不少訪客前來參觀,各種科技感十足又新奇的設備、體驗項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各種體驗項目前,都排起了長隊。
  • 應對汽車器件混合信號測試的Falcon和Piranha解決方案
    可以預見市場的進一步需求來自汽車中的通訊和信息網絡。人們期望其擁有的汽車能夠接收廣播、視頻、移動通訊、導航系統和數字音頻/視頻廣播。 遠程交通控制和服務也可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近幾年42V電網已經成為討論焦點。儘管每個汽車半導體供應商都已經可以提供42V兼容的產品,但對作為產品引入及批量生產的時間仍存有爭議。可以清楚預見的是42V 網絡一定會到來。
  • 黔南平塘: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
    8月28日,位於「中國天眼」科普教育基地的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經一個月試運營後正式對外開放。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了不少訪客前來參觀,各種科技感十足又新奇的設備、體驗項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各種體驗項目前,都排起了長隊。
  • 美「天鵝座」飛船為空間站送工具 專修阿爾法磁譜儀
    (新華社記者沈霆攝)新華社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2日利用「安塔瑞斯」火箭發射「天鵝座」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約3.7噸的貨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於修理空間站上「阿爾法磁譜儀2」的特製工具。
  • 宇宙中存活了10億年的神級文明,可怕到什麼程度?科學家來揭秘!
    文/行走天涯 宇宙中存活了10億年的神級文明,可怕到什麼程度?科學家來揭秘! 人類文明看似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如果和宇宙中的其他文明相比較起來,也許就不值得一提了,因為每一種文明孕育的時間都各不相同。
  • 美醫學期刊強烈批評美政府應對疫情不力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著名醫學期刊——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7日罕見地以該雜誌全體編輯的名義發表了一篇社論,對美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種種做法進行了強烈批評。美政府抗疫不力 把危機變成悲劇該社論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都造成了危機,對各國政府來說也是一次考驗。由於針對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各國不得不就如何應對這場疫情做出艱難選擇。但是美國政府沒有通過這次考驗,他們把一場危機變成了一場悲劇。社論指出,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為全球第一。
  • 檢測外星生物化學的新工具
    但有的時候就很難分辨,所以我們需要新的識別工具。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火星和外太陽系的冰凍衛星上探測生命似乎越來越可行。  根據發表在《生物學》期刊上的一篇新論文,西班牙馬德裡天文生物學中心的阿爾貝託·法蘭和他的同事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工具,用來檢測其他行星上的生命。這個工具被稱為「CMOLD」——複雜分子檢測器。通過這個工具,他們解決了星際探索領域的一個主要科學挑戰:如何僅使用機器人著陸器在其他行星上探測生命。
  • 通訊工具進化史
    在設計方面,「BP機」作為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從盛極一時到悄然隱退,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但從造型上來說,BP機作為一種移動通信工具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僅僅是在功能上變化較多些。移動通訊工具的變遷,反映出的是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1992年至2001年——大哥大時代  在實現了單向的移動通信需求後,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於能夠單方面接收信息。
  • 港媒:外空海底資源競爭神九蛟龍開啟新局面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信報》6月25日文章,原題:外空海底資源競爭神九蛟龍開啟新局中國昨天在航天與深海潛水器技術取得突破,體現國家科技綜合力量的進步。中國上天下海進入新裡程,也標誌了在外層空間和深海的資源開發,利用和競爭都出現一個新局面,對中國崛起是機遇也是挑戰。
  • 美航天局開發可拼裝變形的新型機翼,每立方米重量5.6千克
    美航天局開發可拼裝變形的新型機翼,每立方米重量5.6千克 新華社華盛頓4月1日電 美國航天局領導的工程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飛機機翼,它由大量三角形支架等部件拼裝而成,可根據飛行情況而變形,滿足不同飛行階段對機翼形狀的要求
  • 美航天局10項最偉大成就 阿波羅登月居首(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過去50年裡,美國航天局已經已經實現了許多宏偉目標,引導了世界空間技術的創新發展,發明創造出一系列的太空工具帶人類和其他生命進入太空。在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美國航天局取得的成就數不勝數,近日,國外一家網站評選出了美航天局十項最偉大成就,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  10、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1958)  前蘇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出後不久,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開始設計衛星,並準備將其送入太空。
  • 神舟九號飛船
    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
  • 美媒稱長徵九號比肩土星五號 令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美媒稱長徵九號比肩土星五號 令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核心提示:報導稱,長徵九號的研製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其設計方案也在不斷更新和修改,不過其最終目標是打造出一款比肩土星五號並將中國人送上月球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