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i·ZOL訊,當中國成功地完成了神舟九號航天任務之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的研究人員也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測試。難道是為了應對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NASA測試宇宙新通信工具
NASA人員正在開發測試的是在宇宙深空探索任務中,太空人和任務控制之間的新通訊協作工具。當人類踏上越來越遙遠的宇宙深空,通信延遲將是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
記得在阿波羅任務中,通信延遲只相差一秒到二秒,因此任務控制和太空人之間的通信幾乎是實時。
可是,面對深空任務中的延遲將會隨著距離的加大,越來越長,範圍從幾秒到幾分鐘。那麼在這樣的通信延遲下,太空人將該怎麼做?地面控制又該怎麼做?
現在NASA研究人員在太空飛船模型內模擬了延遲1.2秒、50秒和5分鐘的場景。
他們發現,最具挑戰性的通信延遲不是最長的五分鐘而是五十秒,因為五十秒正好處於中間點,不短但也不長。
測試中使用的工具包括用基於文字的會話代替語音通話,自動監視太空人的通知系統。
神九的測控通信網絡
此次神九載人任務的測控通信網絡是由11個站點陸基測控站、3艘測量船和2顆中繼衛星構成的。海陸天基測控通信為神九與天宮一號成功手動對接操作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與通訊保障。
測量船
專家介紹說,從神七開始使用中繼衛星為載人航天工程提供測控通信支持,在神九載人任務中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與陸基測控通信站、海基測控通信站相比,中繼衛星在太空更高的軌道對神九進行監控,克服了地球弧線對收發電磁波的限制,提高了測控通信的效率。一顆中繼衛星就可以對地球約50%的空間進行測控通信,兩顆衛星就可以覆蓋地球的絕大部分空間。
中繼衛星的投入使用不僅提高了我國測控通信系統的技術水平,而且提高了測控通信效率。此外,天基測控通信系統的建立克服了陸基、海基測控站受到地域限制,對於我國獨立自主發展航天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家表示,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可以對2000公裡以下的飛行器乃至船舶提供測控通信服務,在未來有著廣泛的推廣空間,「目前,我國的航天技術廣泛應用於氣象觀測、預報、地球環境監測等方面,載人航天工程的測控通信系統的許多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