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天局10項最偉大成就 阿波羅登月居首(組圖)

2021-01-15 搜狐網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過去50年裡,美國航天局已經已經實現了許多宏偉目標,引導了世界空間技術的創新發展,發明創造出一系列的太空工具帶人類和其他生命進入太空。在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美國航天局取得的成就數不勝數,近日,國外一家網站評選出了美航天局十項最偉大成就,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

  10、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1958)

  前蘇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出後不久,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開始設計衛星,並準備將其送入太空。JPL花了三個月時間終於成功完成了探險者一號的製造。

  1958年2月1日,火箭載著探險者一號進入太空,其任務是研究地球軌道的宇宙射線。探險者一號長203釐米,半徑15.9釐米,重14千克。衛星每天繞地球12.5次,在距離地球354千米到2,515千米的範圍內運行,測量這一空間範圍內的宇宙輻射。

  但在它進入地球軌道之前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使我們對地球大氣層有了新的認識。探險者一號一進入太空,它的儀器開始收集記錄宇宙射線的資料。科學家從探險一號得到的第一手資料表明宇宙射線活動能力大大低於預想。

  兩個月後,另一顆衛星被送入軌道。1970年3月,探險者一號在繞地球56,000次後在降落過程中起火燒毀了。

  美國發射的「探險者」1號是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1975年「探險者」系列共發射55顆衛星,其中53顆進入軌道。這一系列衛星的主要任務是:(1)探測地球大氣層和電離層;(2)測量地球高空磁場;(3)測量太陽輻射。太陽風和研究日地關係;(4)探測星際空間;(5)探測和研究宇宙線和激流星體;(6)測定地球形狀和地球引力場。

  9、哈勃太空望遠鏡讓宇宙之謎亮相(1990年--至今)

  1990年以前,我們對太空的印象來自輕型望遠鏡。當時的圖片雖然很有趣,但不是很清楚。地球大氣層,有雲,有水蒸氣,它們阻礙我們看清太空世界的真實面目。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很明確:將望遠鏡放於地球大氣層之外,光線照射將不受這些阻礙物的影響。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用望遠鏡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銀河系的清晰圖象,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在不斷變化的星際光年性質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套理論,並讓天文學家證明了宇宙不斷膨脹的理論。

  這項工作於1975年展開,經過15年的時間哈勃太空望遠鏡最終發射成功。科學家花了8年時間反覆測試望遠鏡的400,000個零部件和41,843千米的線路。本來計劃在20世紀80年代就將此望遠鏡送入軌道,但由於1986年的挑戰者災難使發射計劃推遲到1990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宇宙膨脹的情況。它的解析度是地面望遠鏡的10倍,接收靈敏度是地面望遠鏡的50倍。比以往任何科學手段都能更快,更準確地獲得有關宇宙的最新動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可以坐在家裡看由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宇宙圖片。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迄今最清楚、最深邃的太空照片,揭示了一些長期以來困擾科學家的謎團。

  8、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1999至今)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縮寫為CXO)是美國宇航局於1999年發射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大型軌道天文臺計劃的第三顆衛星,目的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其特點是兼具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譜解析度,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空間望遠鏡,標誌著X射線天文學從測光時代進入了光譜時代。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源於1976年美籍義大利裔天文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等人的設想。1978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能成像的X射線天文衛星——愛因斯坦衛星,為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研製積累了經驗。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研製工作一直在進行。1992年,為了削減預算,不得不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主鏡數目由12個減為4個,終端設備也減掉2臺,軌道改為橢圓形,最遠距離達到地月距離的三分之一,這樣做目的是避開地球輻射帶的影響,但一旦發生故障,將無法用太空梭對其進行維修。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製造耗資15.5億美元,原名為先進X射線天文設備(AXAF),1998年,為紀念美籍印度裔天體物理家錢德拉塞卡而更名。1999年7月23日,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搭載升空,運行在一條橢圓軌道上,近地點為1萬公裡,遠地點為14萬公裡,軌道周期為64小時。衛星在軌期間由史密松森天體物理臺負責操控和運作。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包括在星暴星系M82中發現了中等質量黑洞的證據、發現伽瑪射線暴GRB 991216中的X射線發射、觀測到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天蠍座A的X射線輻射、物質從原恆星盤落入恆星時發出的X射線等等。

  7、先驅者10號的木星飛行之旅(1972-1997)

  先驅者10號(Pioneer 10)是 NASA 於 1972年3月2日 發射的一艘航天飛行器。它是第一艘越過小行星帶的飛行器,第一艘近距離觀測木星的飛行器,並於 1973年12月3日 發回了第一組木星的近距離拍攝的圖像。1983年6月13日,先驅者10號越過海王星軌道,從而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物體。當然,先驅者10號仍然沒有飛出奧爾特雲。 先驅者身上攜帶著表明地球文明外貌、位置的金屬板,以及其他表示友好的圖片、聲音、音樂等。當它離開太陽系時,將把這幅金屬板彈出飛行器主框架。希望有一天能被外星文明發現。

  先驅者10號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個成功飛越太陽系的飛行器,儘管經歷了許多可怕的險情:先驅號任務其中之一是用來測試通過小行星帶與木星巨磁場的生存率的。事實看來,小行星帶實在是小菜一碟,但它們卻差點被木星磁場中的離子炸裂。這個情報使得後來的旅行者計劃的形勢十分嚴峻。它將成為人類建造的,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工程都會持久的一座豐碑。先驅者10號曾是離我們最遠的飛行器,在最後一次與之聯繫時,先驅者10號距離地球的距離是 122.3 億公裡。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 1998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1號據太陽的距離和先驅者10號持平,並因為速度的優勢而在此後在距離上超過了後者。

  6、阿波羅13號飛船(1970)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太空飛行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艙系統並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經歷了缺少電力、正常溫度以及飲用水的問題,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

  1970年4月11日,美國阿波羅13號飛船發射升空,進行計劃中的第3次登月飛行。飛船飛行到55小時54分53.3秒時,飛船遙測數據丟失1.8秒,主母線電壓下降,報警系統報警。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刻,「砰」的一聲,服務艙中的2號貯氧箱發生爆炸。飛船的報警燈亮了,報警器響了,主電壓繼續下降。 這些情況都用電視實況轉播給了全美國、全世界,使成千上萬的人目瞪口呆。無數的人在為他們禱告。飛船上的電源出問題,使得登月已經不可能,而且航天員也處於極端危險之中。

  經過飛控中心科學家、工程師們艱苦細緻的分析,休斯敦飛控中心果斷地決定:中止登月飛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艙,立即返回地球。休斯敦飛控中心科學家們經過周密計算,並讓地面航天員進入登月艙模擬,最後得出了一個最省燃料的返回軌道:飛船繼續飛行,繞過月球,再啟動登月艙發動機,以進入返回軌道。

  由於氫氧燃料電池的貯氧箱還擔負著飛船生命保障系統氧氣和水的供應,因此航天員面臨著電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難、環境溫度下降的處境。但3名航天員在地面飛控中心的指揮下,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強烈的求生欲望,戰勝了恐懼、寒冷、黑暗、疲勞等困難,和地面飛控中心人員密切配合,積極穩妥地實施著地面制定的救生方案。

  4月17日, 3名航天員乘坐指令艙返回了地球,平安地降落到太平洋洋面上。美國總統隨硫磺島號軍艦前去歡迎了3名航天員的歸來。事後,美國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在服務艙液氧貯箱中加熱系統的兩個恆溫器開關,由於過載產生電弧放電作用,將其連成通路,使加熱管路溫度高達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導線,最後引起氧氣爆炸。

  5、美國研製可部分重複使用的太空梭(1972--至今)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製太空梭空間運輸系統列入計劃,確定了太空梭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複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一架創業號太空梭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用飛機背上天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太空人海斯(Haise)和富勒(Fullerton)兩人。8月12日,載人在飛機上飛行試驗圓滿完成。4年後,第一架載人太空梭終於出現在太空舞臺,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聚集著上百萬人,參觀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揭開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頁。僅在1981年至1993年底,美國就一共有5架太空梭進行了59次飛行,其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5次,挑戰者號10次,發現號17次,亞特蘭蒂斯號12次,奮進號5次。每次載太空人2至8名,飛行時間從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參加太空梭飛行,其中包括18名女太空人。太空梭的59次飛行中,在太空施放衛星50多顆,載2座空間站到太空軌道,發射了3個宇宙探測器,1個空間望遠鏡和1個γ射線探測器,進行了衛星空間回收和空間修理,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探測實驗成果。

  4、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太空生活(1998--至今)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間站計劃,這個計劃是19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麥道飛機公司和洛迪恩推進動力公司獲得了參與建造空間站的訂單。老布希執政期間,星球大戰計劃被擱置,自由空間站也隨之陷入停頓,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柯林頓正式結束了自由空間站。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空間站連接。2000年11月2日首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的各個組件大多由NASA的太空梭進行運輸,由於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太空人在太空只需要進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將組件連接上空間站主體。到目前為止國際空間站的裝配完成了一半,能夠支持3名太空人,到國際空間站完全完成之後,根據其設計共可以提供7名太空人同時工作和生活。

  3、火星探路者--紅色星球上的機器人(1996-1997)

  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1996年火星探測計劃,緊接在火星全球探勘者號升空之後發射,也是歷史上第3次在火星表面軟著陸,距離維京計劃超過20年的時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測計劃長期致力於對火星這顆紅色行星進行無人探測,火星探路者是這一系列無人探測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火星探路者於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著陸。它攜帶的索傑納號火星車,是人類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

  自六十年代開始,美國曾19次嘗試探測火星但一直都未能在火星登陸。在1997年7月4曰,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發射了火星探路者,,終於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火星探路者在隔熱屏後面,以超音速進入了火星的大氣層,跟放出了降落器,再用雷達來尋找火星的表面 。然後機體放出三枚減速箭,把降落器 機體 。 登陸器被氣袋包,最後掉下火星表面。登陸器上的機械人在火星表面漫遊,把彩色影像及資料傳回太空總署。從傳回的影像,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火星表面留下曾經被洪水浸蝕的地勢,包括一些在山腳附近遺留下來的石、呈水波紋的地面等。還有,科學家發現火星的石塊含大量的二氧化矽,表示火星的土地曾經被地質力量 所改變。地上還遺留下不少圓滑了的石塊,證明火星地面上曾經有水流動,溫暖潮溼。火星探路者的成功,令NASA更有信心進行 更多的太空探索。

  2、美國第一位太空人乘「自由7號」飛船上太空(1961)

  1961年5月5日,艾倫-謝潑德執行自由7號時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太空人,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個。這次任務使用紅石火箭,飛行高度達到了約187千米,降落點距發射地點約486千米。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停留了15分鐘。這一飛行是在人類首位進入太空的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23天後進行的。與加加林不同,謝潑德整個任務中都負責駕駛太空飛行器。

  當時,美國和前蘇聯為爭奪世界影響力進行著激烈的競爭,競爭使太空也變得灰暗。美國成立宇航局後即擬定科學的太空探索計劃,它的首要目標是將第一位美國人送上太空。三個月後,一項命名為「墨丘利」的計劃誕生了,墨丘利神是希臘神話眾神的信使。工程師們一邊建造宇宙飛船,美國宇航局一邊物色太空人。墨丘利計劃啟動後9個月,美國宇航局制定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試驗飛行計劃。後來的兩年,又作了多次試驗飛行,但都沒有乘坐太空人。在發射前幾天,才宣布選定艾倫-謝潑德為第一個遨遊太空的美國人。1961年5月5日,艾倫-謝潑德乘「自由7號」飛船進入太空。雖然飛行時間只有15分鐘,但他在返回地球後就成為了民族英雄,曾在華盛頓、紐約和洛杉磯的遊行中受到盛大的歡迎,並被甘迺迪總統接見。謝潑德事後說:「這只是嬰兒學步的第一步,目的是為了今後有更大的和更好的進展。"

  1、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登月(1969)

  艾倫-謝潑德乘坐「自由7號」小型宇宙飛船代表美國首次遨遊太空結束20天後,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了美國宇航局的又一項重大使命:美國航天局將啟動阿波羅計劃,美國人要去月球了。

  1967年,阿波羅1號飛船的登月之行簡直是一場災難,機上的3名太空人全部在發生在發射架上的火災事故中遇難。在隨後的兩年中,美航局嘗試了9次飛行,測試各方面的運作。這項設備不行就換用其它的,準備工作一做好,立即採取行動。

   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踏上了月球表面,他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也是人類的一大步。」這顆沉寂了幾十億年的孤獨星球,印上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通過電視轉播,全世界6億觀眾共同目睹了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人們第一次能夠藉助攝象機近距離地觀察著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這是一件信世人矚目的大事,以前沒有人認為這樣的願望可以實現,在那一天變成了現實。7月24日,阿波羅11號飛船指揮艙在太平洋西南海面安全降落,完成了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飛行。阿波羅11號」耗資240億美元,動用人工40萬。

  此後又有5架阿波羅號飛船飛往月球完成探月任務。登月成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偉大成就。2004年,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計劃進行新一輪的登月任務。(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美喊話求分享,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時代在進步,當今,制定載人登月的國家不僅僅是美國一個了。隨著嫦娥五號順利發射,本月24日時間,NASA美國航天局就十分著急表示,希望中國可以分享將從月球取回的土壤和數據了。美國還表示,當年阿波羅計劃就是這樣幹的,該工程幫助全世界增強對月球的了解和研究。
  • 美航天局發布下一代登月太空衣
    2019-10-16來源:新華網作者:周舟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簡稱:xREMU),用於執行2024年的「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美國航天局15日發布了具有更大靈活性和更高安全性的下一代太空衣,計劃供太空人在2024年登月活動中使用。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當天在發布活動上展示了新研發的「探索艙外移動單元」,它由加壓服和像背包一樣的可攜式生命支持系統組成。根據美國正在推進的「阿耳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太空人將使用這種太空衣在月球南極活動。
  •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美航天局宣布三步走計劃,月球成「跳板」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美航天局宣布三步走計劃,月球成為「跳板」就在美國國會批准一項法案,頒布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的條例規定後,NASA再宣布重磅決定,接下來的月球將成為人類生存的「跳板」。有了TRN導航技術保障,火星車最晚會在今年2月份登陸火星,火星車還攜帶了一款智能直升機,這也是NASA首次嘗試在另外一個星球,配置受控制的直升機;從月球到火星之間的研究,美國打算從2024年開始將美國的一名男太空人、和一名女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而在隨後的每一年時間,美國都會和盟友展開載人登月任務。美國將打算展開商業和國際夥伴,共同建立持續的月球探測任務。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美希望分享數據,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去年10月,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的航天代表團就沒有參加。然而,美國前中央情報局斯諾登表示: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其實是假的。斯諾登也揭露了美國政府的文件,他認為俄羅斯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阿波羅登月的三個主要疑點如下,其一: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插入的美國國旗實際上是「隨風飄動」的。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美希望分享數據,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但只有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應該一同分享土壤數據」。 NASA認為,科學技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中國獲得了月球數據,當然應該向美國和世界開放。 然而,美國航空航天局卻多次以安全為藉口拒絕中國的專家出席學術會議。去年10月,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的航天代表團就沒有參加。
  •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美喊話求分享!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現在,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的現代,能夠制定載人登月的不僅僅只有美國一個了。隨著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升空,介時中國就可以分析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也能將太空人送入月球。11月24日,美國航天局NASA十分著急的表示:希望中國可以分享從月球取回的土壤和數據。
  • 李會超:阿波羅登月50年,美國還能在月球上再次偉大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北京時間1969年7月21日4時17分),阿波羅11號飛船的「老鷹」號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自此之後,首次登月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登月感慨也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名言。
  •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美國喊話求分享,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伴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發射,於當月的24日間,NASA美國航天局就十分著急的表示,希望中國可以分享將從月球取回的土壤和數據。另外美國還表示,當年的阿波羅計劃就是這樣幹的,該工程幫助全世界增強對月球的了解禾研究。
  • 阿波羅登月50年,美國還能在月球上再次偉大嗎
    然而,在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沒能再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之上。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為再次登月甚至是在月球上建立長期有人駐留的基地做著準備。首次登月50年後,美國能否在月球上再次偉大?也許我們能夠從跨越50年的今夕對比中找到答案。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航天科學家,到底是魔鬼還是天才?
    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飛船,成功將兩名太空人送上月球,也留下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在美蘇冷戰的大環境下,阿波羅登月的成功,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走在了蘇聯的前面,也標誌著人類文明前進了一大步。整個阿波羅計劃實施過程中,有一個人舉足輕重,他就是沃納·馮·布勞恩。 馮·布勞恩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從小 就熱愛天文學,他用其母親贈予他的一臺天文望遠鏡,觀察浩瀚的宇宙星空,並為此深深著迷。
  • 阿波羅登月計劃-搜狐新聞
    ,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  這次任務的名稱原本是AS-204,但任務後三位太空人的遺孀認為航空航天局應該保留「阿波羅1號」的名稱,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次事故 …[詳細]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斯諾登稱阿波羅登月作假,現在有答案了
    一旦能順利將挖出的月壤帶回地球,不管帶回多少,那麼中國的探測器登月計劃就算成功,中國也將躋身航天強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的位置,並非阿波羅登月的地點,而是帶有中國特色和任務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脈以北區域,美國和前蘇聯的均沒有抵達過該月球區域。
  • 阿波羅登月騙局!(二)
    學術工作2004年,格拉斯哥大學的兩位博士馬丁·亨德利和肯·斯凱霍恩獲得了由位於英國的粒子物理學和天文學研究理事會授予的一項專用撥款,用以調查「登月騙局」。在同一年的11月,這兩位博士在格拉斯哥科學中心發表演講,逐個駁斥了「阿波羅」計劃騙局說法的支持者提出的頭10項證據。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請別再質疑美國登月
    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務,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達成了上述目標,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足月球表面的人類。
  • 阿波羅登月計劃
    或作阿波羅工程,港澳地區及臺灣有時稱其為太陽神計劃,是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務,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阿波羅10號將登月艙帶到了月球軌道,完成了所有測試登月艙和指令艙表現以及檢查細節的飛行目標,為阿波羅11號不到兩個月後的成功登月鋪平了道路。
  • 震驚:美國「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阿波羅11號」之後,美國還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發射,其中5次成功、1次失敗,前後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過月球。「阿波羅17號」是第6次也是最後一次登月行動。  根據美國官方的說辭,「阿波羅17號」 在指令長尤金·塞爾南的帶領下,包括塞爾南在內的3名太空人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表面漫步。登月艙於1972年12月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峽谷。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內幕一  登月美國國旗化為灰燼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一直是「月球陰謀論」中飽受質疑的主角,陰謀論者質疑稱,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太空人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卻能迎風飄揚,這一漏洞顯示太空人仍然身處地球。
  • 阿波羅登月為什麼停止了,陰謀論者是外星人的威脅
    1976年,美國航天局曾計劃實施「阿波羅20號」登月計劃,但官方消息稱,該計劃後來由於「資金問題」被迫取消。但現年78歲的前美國空軍僱員威廉姆·勞德裡奇聲稱,該計劃是被秘密實施的。另外,「阿波羅20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驚人發現!太空人們在拍攝月面照片時,意外拍到了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殘骸」。據稱,這個龐然大物長達4千米,高達500米!
  • 外媒竟質疑中國登月造假 美航天局力挺中國實力闢謠
    英媒稱,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和人士質疑中國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的真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為中國站臺,因為NASA的航天成就也曾多次被質疑。據英國《都市日報》網站1月15日報導,很多年來,NASA經常處於許多奇怪和牽強的陰謀論的漩渦中心。因此,大家不難想像,NASA會對中國抱有一些同情心,因為有人指責中國最近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登月計劃是「造假」。
  •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阿波羅計劃是美國曆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劃時代的大工程,參與總人數30萬,調動了美國非常多的機構。相比今天2020年,我們的嫦娥5號成功發射,美國竟然在50年前就完成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可見我們依然和他們有非常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