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革命!通訊工具進化史

2020-11-23 TechWeb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候」到「竹信」,從「漂流瓶」到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百年間,移動通信工具為一種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受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推動,慢慢地變得更加多樣化,多功能化,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和生活需求現在,讓我們回過頭,看一看這一路上的風景。

80年代到90年代中旬——BP機時代  

1983年上海開通國內第一家尋呼臺,當時用戶使用的只是模擬信號BP機,用戶只能接受呼叫信號,這也預示BP機進入中國。198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開辦了無線尋呼業務,BP機進入中國。最開始發展的還是模擬數位訊號,被呼叫者只是從呼叫臺獲得一個信號。1985年,數字型BP機才開始出現。因為缺少宣傳,整個80年代,BP機的發展相當緩慢。上世紀90年代初,BP機才開始在全國流行。在1991年漢字尋呼機問世,給BP機市場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1998年,中國以6546萬部BP機的保有量躍居世界第一。在上世紀90年代後半段,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BP機市場的競爭加劇,BP機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了。統計數據顯示,1995年至1998年的4年裡,全國每年新增的尋呼用戶數量均在1000萬以上。尋呼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並在其後幾年中BP機的迅速增加,甚至到了泛濫的地步。2002年,生產中國市場上第一臺BP機的世界最大尋呼機生產廠商摩託羅拉公司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尋呼機。聯通又努力維持了幾年,但在每年都虧損1億多元的壓力之下,2007年3月22日,中國聯通關閉了國內30個省市區的無線尋呼業務。這也說明了BP機這個無線通信產品在中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在設計方面,「BP機」作為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從盛極一時到悄然隱退,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從數字到漢顯的BP機在設計的每次變化都是以技術作為支撐的,以市場需求為推動力,設計風格也呈現了多樣性的特點,從一個不太好看的黑殼子到人們掛在腰間成為一種炫耀的產品,說明大眾的審美觀在不斷的提高,在顏色方面也打破了傳統以黑白為主的格局,新加入了一些比較亮麗的色彩,也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由於一些產品新工藝的加入,產品在外觀造型上更加豐富,整個產品分類也變得豐富多彩。如圖所示屬於高技術風格,將外殼做成透明,產品元件外露;從使用方式來說,從剛開始的數字顯示到最後的漢字顯示,無不說明了BP機在設計方面給人帶來的方便性。但從造型上來說,BP機作為一種移動通信工具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僅僅是在功能上變化較多些。移動通訊工具的變遷,反映出的是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1992年至2001年——大哥大時代  

在實現了單向的移動通信需求後,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於能夠單方面接收信息。雙向通話的需求,使第一代模擬式行動電話——「大哥大」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大哥大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步入了移動通訊時代。1987年,廣東為了與港澳實現移動通信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模擬行動電話時代手機的功能往往僅僅只是局限於通話功能。由於當時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大哥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到1995年之前,全國的大哥大用戶,都沒有超過20萬戶。但「大哥大」很快就被「手機」取代了。2001年6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完全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大哥大,已成為歷史名詞。  

大哥大作為一個過渡產品,從出現到退出歷史的舞臺,時間短暫,在整個設計風格上受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而且受到技術、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當單一,缺乏外觀造型變化,它屬於重量級的行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僅僅是為了滿足當時一定的功能來設計,而產品的外觀設計不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在材料方面,新材料的加入也從一定意義上增加了產品的多樣性。但令人欣慰的是,由於受到國外產品的衝擊,人們已經認識到產品外面造型也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品營銷的一個手段,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段時期大可稱為手機的史前時代。  

2000年到今——手機的時代  

近幾年的發展,移動通訊服務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人們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移動通訊的迅猛發展,使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移動通訊產品的更新換代和市場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從1994年在中國建成第一個GSM移動通訊網絡,到2001年的模擬網轉網,GSM數字網全面替代以往的模擬網,中國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通信發展時期。而手機作為一種媒介以其獨特和前所未有的優勢迅速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遞和信息操作的主要媒介之一, 並深刻地變革人們接受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手機時代的來臨,可以說是移動通信發展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手機無論從造型、功能、材料、工藝、色彩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外觀造型越來越體現出文化性和地域性,材料和工藝也大大豐富,功能上也越來越來強大,色彩更加豐富,。手機作為具有便攜性和移動性的手機媒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愈發活躍,不管是公車上、還是地鐵中都不難看到用手機聽歌、閱讀、看新聞或者是看視頻的人們,手機作為「放在口袋裡的媒體」,並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個人交往、信息傳遞、商務活動和社會管理的方式。 

在GSM網絡在全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TD-SCDMA也開始同步研製並在21世紀初推向了市場。在2007年賈伯斯和他的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的蘋果手機和全新的蘋果作業系統,讓大屏幕手機快速成為當年的流行趨勢。隨後谷歌公司推出了新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作業系統,以在市場上與蘋果公司競爭。在這場全新的革命中,智慧型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全新的影響,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正式到來。這時候利用智慧型手機,我們可以通話、簡訊、拍照片、攝像、處理郵件、聽音樂、購物、定位、導航、訂餐廳、酒店等等。只要有無線信號的地方,你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想做的幾乎一切事宜。

在這股智慧型手機的洪流中,國內廠商也沒有減緩發展的腳步。縱觀目前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大多數國產品牌還只能在千元級市場中相互廝殺,中高端、高端市場均由國外品牌佔據。無論是民眾還是運營商,都希望能產生出一個足以抗衡國際品牌的,更高端的國產品牌,而聯想作為國內智慧型手機業界的領軍者,毅然決然的扛起了這面大旗。目前,聯想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本年度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銷量一舉突破了1300萬臺。當然,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聯想重視用戶需求的理念密不可分。在諸多手機廠商扎堆發布WCDMA制式的智慧型手機時,聯想基於中國移動用戶數量大,商務用戶多的分析,推出了聯想S898t手機。該機對中國移動TD-SCDMA3G網絡的完美支持,讓諸多移動老用戶體驗到了3G上網的暢快淋漓,同時,S898t更憑藉大氣時尚的外觀設計、強勁而全面的硬體配置、完美智趣的拍照體驗以及豐富的合約套餐讓聯想手機再度佔據了國產手機的領頭羊位置。

 20年來,我們見證了模擬行動電話、尋呼業的繁榮與衰退,我們目睹了蘋果、三星公司的茁壯成長和諾基亞、摩託羅拉的衰敗,我們的生活也受到新浪微博、淘寶商城、騰訊微信的深刻影響。隨時隨地的通信與交流,這在20年前無法想像的事已經變成現實。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天火拯救世人,而這神聖的火種卻也改變了人間,它為人間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也為人類歷史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質的貢獻。馬克思曾站在哲學的立場上說,「歷來的哲學是為了認識世界,而我們關心的是如何更好地改造世界。」如今,技術的種子恰如這神聖的火種一般,是從天神手中奪得的窺視自然、造福人間,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自麥克斯韋發明了電磁波理論,至今不過一個世紀的時間,無線通信卻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它將夢想變成了現實,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人類現在不需要烽火傳訊,不需要快馬加牒、鴻雁傳書,也不需要拍電報、拿著笨重的通訊設備傳話,只需拿起手中的手機,就可以掌控你欲知的世界。

歷史是不斷前進著的,人類的創新也不會停歇,還在不斷地升華,無線通信的快捷、方便以及高帶寬、低成本的優勢也將在未來的生活中從各個方面更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我們期待著技術的不斷創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溝通更加快捷,我們更期望人與人心靈的溝通更加方便,生活因此會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人類史:智人是人類的祖先嗎?人類文明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當學會使用工具後,古人類的捕獵能力得到提高了,能夠獲取更多的動物性食物。在狩獵採集部落裡,性別分工明確,男性會用箭捕獵鳥、羚羊、獅子等,女性則挖掘植物根莖,採摘漿果。他們製造的工具除石器外還有骨器;從生活遺蹟來看,他們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會人工取火。毫不誇張的說,群居性在人類的進化史和文明史的形成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且無可替代的作用。
  • 人類史:智人是人類的祖先嗎?人類文明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人類是如何能進化到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種群是如何構建秩序,從而形成社會的?從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的出現到現代文明,這10萬年間的人類歷史是如何變遷的?在自然界大部分動物都存在大量表親,只有人類是孤零零的。然而,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什麼現在只餘下智人的後代即我們呢?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例如,在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進程中,通信是一種需要,信息儲存和傳遞是人類發展和世界現代化的重要基礎,19世紀以來先後出現了電訊技術和信息科學;在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過程中,現代化是一種需要,發達國家要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家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20世紀以來先後出現了現代化研究和現代化科學。一般而言,科技發展有三個動力:好奇心、市場需求和國家安全。
  • 《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日前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介紹,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選擇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為案例,著力探討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11-03 19:14:14手機訂閱 期待已久的手遊人類進化史即將登陸九遊
  • 【科普時報】《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近日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 手機進化史:那些曾稱霸的「機皇」你用過幾部?都用過的是真大哥
    手機進化史:那些曾稱霸的"機皇"你用過幾部?都用過的是真大哥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在這幾年可以說是勢頭兇猛,大量的資本投入,各式各樣手機的科技的研發也讓我們的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國這些年通訊設備的更迭史吧,那些曾稱霸的"機皇"你用過幾部?都用過的絕對是大哥。
  • 自拍神器進化史
    自拍神器,作為一個伴隨著手機前置攝像頭誕生成長起來的新名詞,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已經有了一段不短的進化史:
  • 中國共產黨科技事業的系統初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科技事業
    【龔育之:《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政策的歷史發展(建國以前的部分)》,《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第6期;武衡:《延安時代科技史》,中國學術出版社1988年版;齊衛平:《延安時期黨領導的自然科學事業概述》,《黨史研究與教學》1997年第2期;曾敏:《中國共產黨科技思想研究》,四川出版集團2005年版;王海軍:《延安時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及其實踐探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6期;邱若宏:《中國共產黨科技思想與實踐研究
  • 科技的飛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這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我們慶幸我們沒有出生在「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年代。而是出生在這個數位化、信息化、充滿無線可能的時代。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率先登上了第三次革命的快車,也就是「科技革命」。人類正式進入了計算機、信息化和通訊產業化的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影響?
  • 小蝴蝶身上有大學問:新技術揭示蝴蝶進化史
    一場DNA的革命  這項研究歷時一年之久,利用大量基因數據回答了有關蝴蝶與飛蛾進化史的問題,也是首批這類研究中的一項。它揭示了鱗翅目世系中的重要發現,包括蝴蝶在進化史中的傳統位置也與本研究極為不符,而可能被顛覆。研究人員認為,本項目也為未來的昆蟲生態與基因學研究構建了進化的框架。
  • (科技)古生物學家揭秘跳蚤進化史
    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4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人們展現了跳蚤這類常見寄生昆蟲不為人知的進化史。研究發現,跳蚤的分類學「地位」比通常認為的更低。它們的祖先可能並不吸血,體型可達現代跳蚤的4倍左右。
  • 《遊戲進化史》續作《遊戲進化史2(Evoland 2)》截圖首曝!
    Shiro Games放出了《遊戲進化史2(Evoland 2)》的最新截圖。從中可以看到,新作將繼續在貫穿歷史的冒險中體驗特別的「進化」歷程,並呈現別樣風格的畫面。
  • 人類進化史:200年後看宇宙的新人類
    據人類學專家稱,人類的進化將在未來發生戲劇性的變代,而未來的人類會是怎麼樣的,你想提前知道嗎?200年後的新人類,也許在《機戰(專區 官博)》中你將親身經歷「進化」過程! 人類偉大的進化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屬於剛剛脫離動物型態,只懂得製作、利用簡單工具的原始人類,相比還在茹毛飲血的猿人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化。而現代的人類則比起一千年前的古人,在身高和身體素質及腦區域開發,都有長足的進步。在不知不覺間,人類又經歷了一次次細微的進化,於是人類可以擁有製造航天飛船的智慧。
  • 未來人類模樣曝光 人類漫長進化史回顧/組圖
    近日,一組英國科學家大膽預測的千年後人類可能進化的新樣子曝光,看到圖片不禁讓人大吃一驚,未來的人類不但沒有進化的更好看更完美而是變得像怪物。據了解,英國科學家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推測是有一定依據的。未來人來會變得個頭更高,因為科技發達醫療手段精湛;由於更多的以來電腦等高科技電子產品,人來思考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人來的大腦會越來越小;人類對色彩要求敏感,從而視覺的範圍會變廣,人類的眼睛也會變大;通過液體或者是是藥物獲取營養會使人的牙齒變得越來越沒有用處,牙齒和嘴巴會變得越來越小;由於環境汙染等原因臭氧層會變得越來越薄,紫外線的輻射也會更加的強烈,這樣人類的皮膚會變得粗糙容易長皺紋;長時間使用代步工具會讓人們下肢的肌肉力量減弱
  • 科技革命中政府的作用及啟示
    在這種背景下,新一輪科技革命也成為學術研究熱點,並主要聚焦在三個方向:一是科技革命爆發的主要領域預測,其代表性學者何光啟於2012年針對新一輪科技革命進行深度預測,提出在信息轉化技術、人格信息技術、仿生技術、創生技術、再生技術等5個方向可能取得突破。二
  • 破解不遠的未來 從生物進化看交互革命
    年中感悟:從生物進化看筆記本交互革命    工具與器官  人類的身體在不斷的生產工作中進行進化,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生成智慧,筆記本電腦也一樣,雖然進化的時間比較短,但進化的過程大體相似,原本我們將筆記本看成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處理文件、上網衝浪。
  • 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
    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如下圖,經驗在主流認知所佔比例的演化曲線: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
  • 美人魚真身曝光 人類進化史的激進理論
    美國動物星球頻道近日公布的研究理論認為,海洋中可能確實存在類似「美人魚」的生物,它們的真身是古猿在進化成為人類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分支「海猿」。  根據這一理論,在古猿進化成早期人類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古猿進入了水中生活,成為「海猿」,它們可能在進化過程中逐漸消失並被人類遺忘了,卻以「美人魚」的神話形式在人類記憶中流傳下來。  動物星球頻道的查理 福利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進化史的非常激進的理論,但是我們正在接近這個古老謎團的真相。這促使我們思考,美人魚可能不僅僅是神話中的生物。」
  • 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美國繼歐洲以後登上了科技革命的舞臺。 20世紀以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1905)、廣義相對論(1915)的誕生,從普朗克量子論(1900)到狄拉克量子力學(1928)的開創,形成了第二次科學革命:繼而發生了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