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屬可以這樣做!

2021-01-09 騰訊網

帕金森病從最開始、最典型的手抖症狀發病,到逐漸進展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會給帕金森患者本人以及家屬造成很大的傷害。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一知半解」,國內首份發布的帕金森病大眾調研報告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對帕金森疾病的認識僅停留在「手抖」,甚至對其還有許多誤解。

消除誤解3大必知

01、帕金森病不是致命性疾病。

帕金森病病程較長,但是並不影響帕金森患者的壽命,所以患者無需過度的恐慌,在醫生的指導下是可以很好的改善帕金森病症狀,甚至可以輕鬆地做一些日常活動。

02、帕金森病不是傳染性疾病。

日常生活和親密接觸都不會傳染帕金森病。

03、帕金森病不是遺傳性疾病。

它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是有遺傳傾向,帕金森患者的直系親屬患病率較普通人群略高,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病。所以,帕金森患者的家屬不必過於緊張。

提高生活質量3大須知

01、帕金森病患者易合併焦慮和抑鬱,家人的陪伴和照料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震顫、動作緩慢、發音不清和姿勢不穩,常常產生焦慮和抑鬱,不願去公開場所,也不願意與人過多的交流,家人的開解和陪伴是帕金森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由於帕金森病患者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對於新事物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和排斥,家人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體貼。

02、過度的幫助是在剝奪帕金森患者的自理能力。

帕金森患者動作不穩、動作慢,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獨立完成吃飯、穿衣、洗漱等日常行為。不要因為他們行動慢和不穩而責備他們,也不要「過於好心」地去替他們完成。餵飯,幫忙穿衣、洗漱,這些看似在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動,但實際上剝奪了患者可以自己完成的能力,會縮短帕金森患者可以自理生活的時限。

03、對於帕金森的治療,全面全程管理是王道。

帕金森病初期進展緩慢,患者生活質量還不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一時期被稱為「蜜月期」。蜜月期一般持續3-5年左右。隨著症狀的逐漸加重,用藥時間的延長,帕金森患者會出現劑末現象(每次用藥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症狀隨血液藥物濃度發生規律性波動),異動現象(常見於面部肌肉、頸、背部簡單重複的不自主動作,或肢體像舞蹈樣擺動不受控制)。

帕金森病的特點,決定了帕金森病的治療必須是多維度的。包括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心理護理、家庭支持等。只有各個維度都做好,配合好,才能保證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患者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因此,帕金森患者的家人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愛心,成為帕金森患者的「心靈撫慰師」。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患者如何健康飲食
    研究發現,合理的飲食也成了患者康復的一個必備條件。飲食治療是帕金森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目的在於維持患者較佳的身體狀況,並通過調整飲食,有利於疾病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由於帕金森患者肢體震顫能量消耗大,基礎代謝降低和活動減少,同時因進食困難或因精神抑鬱,引起食慾減退,進食量減少,從而導致體內營養不足,因此增加營養,注意飲食調節很重要。 尤其進入冬季,更應該適量增加帕金森患者熱量和營養的攝入,從而增強患者體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 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目前,國產和進口的腦起搏器已納入省市醫保,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7%。據此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300萬名,雲南有超過1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昆醫大附二院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醫師趙寧輝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自主行動能力。
  • 多巴胺能提高帕金森患者「運動能量」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帕金森病並不像它最初起病時那麼簡單,涉及多個神經遞質網絡的多系統變性,小腦網絡的異常改變可能也參與某些運動症狀的發生。幸運的是,多巴胺能提高運動能量,足以改善運動控制,但最終其他的退行性改變更加重要。」
  • 帕金森病患者哪些康復鍛鍊需要堅持做?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於患者腦內黑質結構中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無法生成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一系列運動及非運動症狀。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出現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將出現認知障礙、幻覺、抑鬱、焦慮等。此外,帕金森病還可造成嗅覺減退、吞咽障礙及睡眠障礙等多種問題。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隨著神經病理學及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臨床觀察已經證實帕金森患者還存在非運動症狀,包括抑鬱、睡眠障礙、認知影響等。與運動症狀相比,它們的存在更隱匿,發生更早、危害更大,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更為主要的原因。抑鬱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見的非運動症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情緒和生活。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鬱卻很少被診斷,更難以做到規範有效地治療。
  • 醫生巧裝「腦起搏器」 讓70歲帕金森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70歲老人受帕金森病困擾6年多,近段時間症狀加重,藥物已難以控制,經常手舞足蹈,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10月18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為她裝上了「腦起搏器」,老人不久就將回歸正常生活。王璐主任為患者安裝「腦起搏器」。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新民網·最新報導】調查顯示,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人群無明顯差異,而儘早發現疾病,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科學合理進行健康管理,能切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愈後。在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瑞金醫院多學科聯合於今天(4月5日)舉辦了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的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活動。專家表示,太極拳等科學運動能有效抗擊帕金森病。
  • 醫生提示:帕金森症候群或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診治手段需了解
    4、實驗室檢查帕金森患者需要進行詳細的實驗室檢查,這也是確診該疾病最重要的檢查項目之一。通過實驗室檢查,可以有效地了解帕金森患者體內是否存在血清腎素活力、穀氨酸脫羧酶活性降低和酪氨酸含量減少的情況。其中生化檢測可以了解患者體內其他異常情況,這對帕金森的確診有很重要的意義。
  •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來源:財訊網 • 2020-11-19 11:14:52 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那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就意味著飲食對帕金森病患者不重要?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並不是!!雖然飲食不能直接對帕金森病的症狀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但我們可以在維持帕金森病患者較佳營養和身體狀況的前提下,通過調整飲食,使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吃什麼?
  • 如何做好帕金森病的日常護理,這幾點家屬早知道,有備無患!
    ,通常帕金森病病情初期隱匿,病程較長,對生活的影響巨大。  在照護帕金森病人時,應該注意什麼?  1、首先當患者患上帕金森疾病的時候,可以讓患者適當的進行體育鍛鍊,能夠有效的防治患者出現肌肉僵直的症狀。
  • 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新藥物或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眾所周知,帕金森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是表現為肢體震顫、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變性疾病。   但是在帕金森病的診治中,會面臨難以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帕金森病,甚至由於帕金森病的症狀不典型,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而藥物和手術治療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生存質量難以改善的問題。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三步輔診輔助醫生診斷的過程也只有三步:患者站在攝像頭面前——依照指示做一系列動作——等待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的評估結果經過深度學習,它就可以分辨出帕金森病患者動作上的細微差異。另一件事是識別分析。
  • 帕金森患者應知道
    帕金森病一種進行性的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這種病還有隱匿的特性。在疾病發展初期只是可能存在輕微程度的顫抖,隨著疾病發展僵硬、行動緩慢可能會體現出來,最後嚴重時患者治能靠人照顧。而且如果長期臥病在床還可能產生抑鬱、害怕等消極的心理,身體也產生一些肺部感染、口腔炎等併發症。
  • 【健康指南】家屬收藏!對帕金森患者具體到 衣食住行 的護理該怎麼...
    帕金森病,在醫療上給許多帕金森患者帶來了希望,但是治療帕金森光靠醫療手段是不夠的,自己平時還要注意加以護理,相互配合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那麼我們衣食住行上該怎么正確的護理帕金森患者呢?
  • 得了帕金森,還能活多久?
    多方壓力匯聚,給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壓力,甚至部分患者有了輕生的想法。 家屬在重視患者疾病本身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當患者出現以下心理疾病時,家屬應予以重視。據調查,約40%-5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抑鬱現象,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食慾下降、不愛交流、不願出門、對平日的興趣愛好無感、對生活的信心不足,產生自卑、輕生等想法。
  •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 帕金森病趨於年輕化 40歲以下患者比率高達10%
    行動緩慢、記憶力衰退、抑鬱……當這些症狀發生在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身上時,往往被誤診為老年性痴呆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昨日特別邀請患者、家屬,通過視頻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帕金森患者進行互動交流。據專家介紹,目前帕金森病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患者已佔到10%左右。
  • 帕金森沒那麼可怕,如何與帕為伍?
    數據顯示,帕金森病病人的壽命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是漫長的病程卻異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數據顯示,約八成帕金森病患者認為患病對其工作和社會交往妨礙較大;約七成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之後感到心情抑鬱,孤單寂寞;已知六成帕金森病患者會發生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