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長高9釐米?日本太空人道歉:不好意思,量錯了

2020-11-30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1月10日電 日本太空人金井宣茂9日在推特上發文,驚訝地宣稱自己身處太空期間長高了9釐米,引發熱議。但十幾個小時後,他再次發推,承認自己鬧了一場烏龍:「量錯了,我只長高了2釐米。」並向外界道歉。

金井宣茂

據臺媒10日報導,金井宣茂去年12月前往太空站執行為期6個月的任務,昨日(9日)他在推特上發文,驚訝地表示自己身處太空期間竟然長高了9釐米。

金井宣茂寫道:「到達外太空後進行了身體檢測,身高竟然長高了9釐米!短短3周就長了這麼多,上一次身高猛增還是在初中和高中時代。」

因為太空人返回地球乘坐的宇宙飛船上的椅子都是定製的,他還對自己突然增長了9釐米表示擔憂:「一下子長那麼高,還能坐得下去嗎?有些擔心。」

不過,金井宣茂隨後被打臉。報導稱,指令長米蘇爾金得知他「長高9釐米」後,認為太誇張。金井宣茂又去量了一次身高,得出的數字為182釐米,只比他原先的180釐米多出2釐米。金井宣茂說,「我對發表了錯誤的信息感到很抱歉。」不過,這也讓他鬆了一口氣,「要回到地球應該是沒問題了」。

金井宣茂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透露,在無重力的太空中,脊柱間的軟骨會變長,這是人長高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增長的幅度通常僅為1至2釐米。「從未聽說過有人能長高9釐米。」

綜編/海外網 王雪

相關焦點

  • 日本太空人製造了一個「嚴重的假新聞」:長高9釐米
    【環球網綜合報導】正在國際空間站逗留的日本太空人金井宣茂(41歲)10日在推特上透露,之前自稱在太空逗留約3周後身高增加了9釐米的報告有誤,重新檢測結果顯示,僅長高了2釐米。他還寫道:「似乎變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是個嚴重的假新聞,很抱歉。」
  • (證實烏龍)日本太空人太空生活 3 周后回歸地球:身高狂長 9cm
    最新消息:日本太空人稱太空生活3周長高9釐米,實際是烏龍IT之家1月9日消息,用什麼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高?近日日本的一位太空人找到了這個世界性難題的答案,金井宣茂是一名太空人他在12月進入空間站工作,1月9日回歸地球,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在太空中竟然再次發育。
  • 太空人太空生活3周回地球身高長9cm:實測偏差太大
    最近,日本太空人金井宣茂一條推特,嚇到了全球網友,因為在太空待三周後的他,回到地球上竟表示自己狂長9cm,這確實不可思議。當然了,上述長高的情況是會發生的,在失重的太空中,脊柱間的軟骨變長是長高的主要原因,但是長高了9cm,這讓科學家都看懵了,因為這不合乎理論啊。不管你在太空待多久,脊柱間的軟骨變長也只會長高1-2cm,對於這9cm的長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後日本人長高11釐米,美軍製造的20萬混血兒,真改善了基因?
    二戰前的1937年,日本公布士兵平均身高為165釐米,但這個數據可能有一定的水分。二戰末期,因為兵員緊張,日本召集大量未成年人或者身材不達標的國民入伍,士兵平均身高一度只有145釐米。
  • 太空人在太空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一名太空人想出了一種方法,把自己推離牆壁,產生某種人造重力。嘔吐物說到嘔吐,大多數太空人都在太空中嘔吐過,並且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處理它。事實上,許多太空人每天花十分鐘在機器上訓練他們的大腦不要迷失方向和嘔吐。
  • 太空人在返回地球後,為什麼會長高?背後原因很心酸!
    太空人在從太空返回地球後,總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格林,這不僅是為了預防太空人把太空輻射帶回地球,更是因為他們在宇宙中所經歷的身體變化,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眾所周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太空人,是要經受非常嚴格辛苦的訓練的,這不僅要保障,他們能夠適應未知的真空環境,更是能夠對返回地球後產生的身體變化做出正確的預判。
  • 算錯宙斯盾部署調查結果,日本防衛省道歉
    (觀察者網訊)日本防衛省戰略企劃課課長五味賢至8日在秋田市議會上向媒體透露,日本防衛省給出的適合陸上自衛隊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的調查結果有誤。五味賢至表示,在使用谷歌地球服務計算山體仰角(仰視山體等的角度)時,在沒有發現「高度」與「距離」比例尺不同的情況下用尺進行測量和計算等,導致數值出錯。
  • 當日式炸雞塊變身「太空炸雞塊」日本太空人把它帶到了國際空間站
    羅森公司開發的「太空炸雞塊」人民網東京11月17日電 日本時間11月16日上午9點27分,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乘坐的「龍」(Crew Dragon)飛船發射升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野口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ISS)停留約半年。如何能讓長期停留在空間站的日本太空人享用到日本美食以緩解壓力?「太空日本食品」應運而生。據日本媒體報導,由羅森公司開發的「太空炸雞塊」此次出現在被野口太空人帶到宇宙空間站的食品中。
  • 孩子長身高的3個「黃金期」,爸媽若能抓住,娃可長高10釐米
    關於監測 一般情況下,3歲以下的孩子一年長高的理想速度是7釐米,4歲到青春期,孩子一年的生長速度不低於5釐米,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一年的生長速度不低於6釐米。 備註:孩子的生長速度計算公式及百分位數值表的查看方法同「0-3歲孩子長高的相關問題」中的類似。
  • 太空人登月、備戰太空?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來源:中國新聞網輿論指出,日本在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 從2020年到2030年,日本的太空探索「十年大計」近日正式出爐。在這份由內閣敲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修正案中,日本為未來10年的航天發展,定下基調。 安全保障、情報收集、飛彈監視、太空人登月、宇宙作戰隊……其中諸多內容似可窺見,這個國家在太空探索以及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戰略和野心。
  • 太空人在太空吃什麼?美國吃披薩,日本吃罐頭,我國的意想不到
    因為太空環境和地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太空人們進食也和在地球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太空人們吃的食物一般都是經過加工做成糊狀然後裝進牙膏一樣的容器中,如果太空人們在太空需要進食的話,就直接把食物擠進嘴裡就可以,但是這種食物沒有任何味道也很難讓太空人們有飽腹感,只不過是維持生命基本需求而已。
  • 抓住長高關鍵期,再長10釐米並不是夢
    於是心急的四處求醫問藥,終於在一位「老專家」處尋到一份特效增高藥——號稱30天長高10釐米。然而,小樂吃了兩個多月後,僅長高了一釐米,但是體重卻增加了20多斤,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增高藥的成分中激素超標,還會影響青春期的生長發育,長期服用還可能導致注意力下降等問題。
  • 30歲女子2年減重約80斤長高5釐米?醫生揭秘了
    兩年間,她除了瘦了幾十斤,還奇怪地長高了4釐米。當事人陳小姐說:「我健身是一個星期一次,然後有習慣性的量身高和體重。因為要算那個BMI嘛,這兩年左右一共是長了將近四釐米,我就說到底為什麼會長高啊?我也比較奇怪。」通常情況下人在二十二歲左右就會停止長高,陳小姐卻在二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長高了幾釐米,這是為什麼呢?
  • 廣州28歲女子減重100斤 還長高了4釐米?
    當事人陳小姐:我健身是一個星期一次,然後有習慣性的量身高和體重。因為要算那個BMI嘛,這兩年左右一共是長了將近四釐米,我就說到底為什麼會長高啊?哎,我也比較奇怪。
  • 在我國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竟然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太空!
    時至今日,進入太空還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從2003年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后,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11位太空人14人次進入了太空,他們分別是:1、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 孩子如何才能長高呢?4個方法,讓寶寶多長5釐米
    排除遺傳因素,孩子還有長高的可能嗎?遺傳不是孩子身高的決定因素,遺傳佔身高的40%左右,剩下的60%是由孩子後天生活習慣決定的。但是想要孩子長高,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高發育的幾個黃金期,一旦錯過以後,就真的沒有什麼仙丹可以讓身高繼續發育了。
  • 太空人返回地球後不為人知的狀態,他們的經歷真讓人擔心
    太空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上天前後大不同,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根據美國太空人安德魯福斯特近日在網上上傳了一段視頻可以看出外太空生活還是很不可思議的。然而外太空太空人卻在學走路,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大人學嬰幼兒走路,歪歪斜斜的步伐,並且周邊還需要有人保護。其實這是因為這位太空人在太空執行了近200天的任務之後,重返地球後,無法適應地心引力,因此需要重新適應地球環境。畢竟半年多都呆在宇宙飛船上,不適應地球的環境也是很正常。
  • 不吃不喝,待在這個跑酷小島就能長高?
    01能讓人長高的小島小島名叫馬提尼克島,據歷史記載,這座小島是一個可以讓人長高的地方。曾經看到航天新聞報導世界上的確存在能讓人長高的地方——萬有引力比常住地小得多的地方。譬如,太空。美國太空人曾在宇宙空間站生活過長達六個月的時間,回到地球後,身高增長了4~6釐米。
  • 太空人的太空餐,日本吃魚罐頭美國吃快餐,中國也太豐盛了!
    太空人的太空餐,日本吃魚罐頭美國吃快餐,中國也太豐盛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好奇心也變得越來越強,一些一直在困擾我們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科學家們對整個世界的求知慾已經近乎瘋狂。因為現在的我們已經有能力走出地球,看一看遼闊的太空環境。
  • 14歲男孩身高定格158釐米,家長千萬別掉進這些長高陷阱!
    >14歲男孩身高定格158釐米,家長千萬別掉進這些長高陷阱!「秘方」,給孩子吃了一年的仔公雞和三七粉,沒想到卻造成孩子骨骺線提前閉合,身高最終定型在了158釐米。事實並非如此,遺傳給的只是身高的範圍,上下有10釐米的偏差,而這10釐米的差距就是由後天因素決定了。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遺傳上限靠近,身高就較為理想,反之身高就偏矮小。也就是說,父母高,孩子未必一定高。不管遺傳條件如何,只有從寶寶出生起注重身高管理,抓住0-3歲和12-14歲兩個黃金髮育期,維持好4-11歲的身高增長穩定期,最大化地發揮後天潛力,才能達到甚至突破遺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