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學生考入川大如今努力保研 想研究代數(圖)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來自廣元的腦癱考生陳超在2013年以612分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如今,他的「勵志故事」是怎樣一種狀態呢?成都晚報記者連續幾天與陳超溝通,先天語言缺陷的他從初次通話時的含糊表達,到後面幾次通話思維靈敏、吐詞愈發清晰,談到閱讀及公益話題時,他更因急於表達而激動地「咬詞」……一個腦癱學生對生活和社會的熱忱,呈現在這一個個細節中。

  最失落:差十餘分落榜最愛專業

  「十二年剛結束,又一個十二年起航。」——摘自陳超QQ空間

  2013年10月底,陳超來到四川大學都已經快兩個月了。每天清晨6點,天才蒙蒙亮,陳超就已經用右手熟練地系好衣扣,拴好鞋帶,然後一瘸一拐地離開宿舍。他穿越過生活廣場,再通過那段長橋,走向教學樓,「他說因為走得慢,就需要早點起, 上課才不會遲到。」室友郝晨旭說。

  由於高考成績與最愛的數學專業差了十餘分,陳超被調劑到環境科學專業。儘管這不是最愛的專業,但陳超依舊認真,兩個月來從未曠課、遲到。不過實驗室操作和體育課對他來說就成了「阿喀琉斯之踵」——每當上化學實驗課時,由於單手無法配合操作,他只能拿著筆記錄著每一個步驟。他很認真,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還會猜想不同結果。有時小組的「夥計們」看見他的失落,都會上來笑著拍拍他的肩,「別難過,我們是一個團隊的。」陳超告訴記者,由於大家經常鼓勵他,所以他也沒太多失落感。

  「體育課是我最差的一門學科。」陳超在電話裡笑著說,當體育老師點完到之後,他就跑到塑膠跑道的角落,做做簡單的運動,舒展拉伸右手。一些女同學會邀請他一起慢跑,陳超則笑著嘗試跟上她們的腳步,很困難也很努力。

  最高興:如願轉系潛心研究數學

  「既然選擇,就無怨無悔,哪怕頭破血流也要走下去。」——摘自陳超QQ空間

  就在這個月,陳超轉專業的申請通過了,這是學校為特殊學生開設轉專業的「綠色通道」,先申請到期末再考試。

  數學系課程的專業難度要求很高,並且課程學時也很長,每周的課時在20至30節之間。每周最忙的那天是周三,他和室友郝晨旭早上6點一起起床,晚上快到10點才回寢室。成績是最公正無私的回報。「高等代數92分,解析幾何84分,數學分析78分,這三門你都比我考得好。」大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後,郝晨旭拍著陳超的肩說。大學以來,陳超沒有一門科目掛科,成績在數學專業200餘名同學中,排在50位左右。

  陳超的大學學習生活,如高中衝刺般緊湊。他所有筆記都記在兩個A4紙大小的筆記本裡,錯題集錦、課堂重點、思路草稿一應俱全。「等會借我看看吧,怕遺漏東西。」陳超的好朋友肖夏就愛坐在他旁邊,「即便自己偶爾走神沒聽懂,只要看看陳超的筆記或問問他,課堂難題就顯得很簡單。」

  電腦打字對於陳超來講是個麻煩事,他只能用右手一個指頭連續去敲,一分鐘僅能打出十幾個字。「他不喜歡玩遊戲,一般就看看新聞,偶爾用電腦看看電影,寫寫空間文字。」肖夏說,這就是陳超的所有娛樂了。

  最倔強:拒絕那些「生活」的優待

  「謝謝所有陪伴我一路走來的人,無論你們身在何處!」——摘自陳超QQ空間

  「我幫你洗衣服吧,這樣快點。」「莫得事,我自己來。」……室友郝晨旭與陳超又因為洗衣服的事發生「爭執」了,這已經是剛進大學的第三次了。洗衣臺上,陳超用右手將髒衣服平整地搭在白瓷磚上。他用手掌和手腕關節之間,反覆擦洗著髒物。衣服上的泡沫有些溼滑,一不留神,他按著衣服的右手就會滑開,甚至失去平衡,手臂順著就趴到洗衣臺上了。「一件衣服要洗20分鐘。我不懂他怎麼就不讓我幫他?」郝晨旭鬱悶地告訴記者。但陳超說,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他照樣度過了,鋪床單、洗衣服等都非常熟悉,不必麻煩同學了。

  這學期,工作忙碌的父母沒法來成都接陳超,他決定獨自回廣元。「筆記本電腦、髒衣服、書籍、床單全部揉進一個大的編織口袋,右手一提,腰身橫著一扛……」陳超說,半個月前他就是這樣回家的。大編織袋壓著這個瘦削的身體,就這樣一拐一拐地坐汽車前往火車站,「也不累,反正不重。」

  最深刻:從感動與閱讀中思考生活

  「我會努力和社團的同學們共同成長,回饋社會。」——摘自陳超QQ空間

  早在大一上學期期末,陳超就被選為當屆「感動川大」學生新聞人物。坐在前排的他,右手微微顫動,發言時有點緊張,「最應該感謝的是父母、學校、同學們,還有社團的朋友。」班上的同學幫他佔第一排聽課、學校為他改造不需要攀爬的單人床……陳超將這些細節銘記於心。

  他還加入了公益社團同心社,號召愛心人士為貧困山區孩子募捐善款以幫助別人。每到周末,陳超會和其他社團成員一起走上街頭,發起倡議。

  今年1月,陳超除了幫鄰居孩子補課外還要讀書,他已經看了兩遍柴靜的《看見》。他與記者交流讀後感時表示,從這本書裡思考到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後果,「一個孩子因為心靈上缺乏關心,父母的無作為而走上犯罪之路,讓人感到親情割裂的悲劇。而我因為有母親的愛、朋友和好心人的幫助,才走到今天。」

  自我反思是陳超讀書的最大收穫,比如該如何做公益、如何看待自我的缺陷與不足,「以前我就認為公益就是物質的給予,現在我認為這更需要心靈的關懷以及傳播觀念。」

  「聽說只要學科不掛科,就有申請保研的機會。」陳超說,未來,他希望通過努力讀上代數方向的研究生。記者 胥帥 郭濤

相關焦點

  • 腦癱學生考上四川大學 想努力攻讀代數研究生
    2013年以612分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如今,他的「勵志故事」是怎樣一種狀態呢?記者連續幾天與陳超溝通,先天語言缺陷的他從初次通話時的含糊表達,到後面幾次通話思維靈敏、吐詞愈發清晰,談到閱讀及公益話題時,他更因急於表達而激動地「咬詞」……一個腦癱學生對生活和社會的熱忱,呈現在這一個個細節中。最失落:差十餘分落榜最愛專業「十二年剛結束,又一個十二年起航。」2013年10月底,陳超來到四川大學都已經快兩個月了。
  • 「腦癱」少年當選川大2014年度勵志人物
    12月5日,四川大學為2013——2014學年「感動川大」榜樣力量暨學生新聞人物頒獎。陳超(左三)獲得年度勵志人物獎  12月5日下午,2013-2014學年「感動川大」榜樣力量暨學生新聞人物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舉行,9名川大學子當選本屆「感動川大」學生新聞人物。其中,今年9月才入學的陳超被評為年度勵志人物。  2013年高考,出生後即被診斷為腦癱的廣元少年陳超,以612分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
  • 腦癱娃想讀川大 陳超:人生遭遇讓我更有拼搏動力
    腦癱娃想讀川大 陳超:人生遭遇讓我更有拼搏動力 2013年07月01日 14:4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保研學生比考研學生更優秀?事實真的如此?導師更看重學生什麼?
    2020考研已經結束,很多考生現在正在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對於另一些大學生而言他們考研相對就比較容易一些,不需要太過於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這些大學生就是保研的學生,而在很多研究生導師的眼中保研學生比考研學生更為優秀,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導師更看重學生什麼?
  • 樹立榜樣,中國地質大學一班級,五朵金花考入名校研究生
    李原作為專業第一的成績保研至清華大學她在校4年裡多次獲得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校級優秀學生標兵和校級優秀學生幹部等多項榮譽,此外,她還投身志願服務,在學校「天天向上」愛心助學團當家教志願者,不論學業多麼繁忙,她每周都堅持兩個小時家教。
  • 武大、川大、中科院……
    一、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來自文博專業的232宿舍被稱為「學霸宿舍」,其中林雯靜保研至西北大學,宋佳雯保研至吉林大學,宋美玲考取了山東大學,何依彤考入到中國社科院,黃娟考取到四川大學。宋美玲作為內大文博專業的第三屆學生,在考研過程中始終懷揣著一份使命感:很想證明內大文博專業雖然開辦時間短,但絕不比其他專業和其他高校的考古文博專業差。最終,結果證明她做到了。她說:「我要向在大學期間尤其是考研過程中予以過幫助和鼓勵的各位老師和同學表示深深的感謝。
  • 老人挑燈學英語 休學40多年希望重拾學業|學業 川大 休學 老人 易...
    核心提示:來自重慶萬州的七旬老人易良興在川大學習英語並希望繼續學業。對於易良興的願望,川大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易良興需要參加高考或自考之後才能繼續學業。1969年後,他開始在生產隊裡種地,如今他靠種田和低保生活。2008年一次幫同村村民與鄉幹部協調的經歷喚起了易良興回學校完成40多年前未完成學業的想法。「知識很重要啊,在生活中能用到。」易良興感慨。2011年至今,易良興已多次到川大尋找自己的就學檔案並希望繼續學業。他說,自己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完成學業。
  • 全員保研!這是東南大學哪個「神仙宿舍」?
    綜合設計組三等獎專利《裝配式粘彈性剪切擠壓一體式阻尼器》論文《基於結構設計競賽的土木工程課外研學案列探討》《帶限位臺階的高阻尼橡膠減振器性能試驗研究》迷途知返的拓路者02.劉繼久 同濟大學直博大一時, 劉繼久 對自己的未來四年規劃、對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幾乎沒有想法。
  • 這個川大妹子卻最愛基礎數學「從0到1」的美妙
    基礎數學,別人眼中「難啃的骨頭」,在她眼中卻無比有趣,是一門「走在路上也可以想」的學科。 憑藉對數學的喜愛,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她還拿到了耶魯大學的直博offer。胡夢薇是數學學院2016級數學拔尖班的學生,獲得過兩次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一等獎…… 這份閃亮的成績單背後,一切都源於對基礎數學的喜愛。
  • 川大考古60年名家專訪⑥|考古學家林向:懷著信念入了考古行業 深深...
    作為川大考古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林向曾參與三星堆遺址發掘,對四川考古產生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名老師,桃李滿天下,並已成長為下一代考古的中堅力量。林向出生於上海,後來考入川大。「我原本填的志願是哲學系,沒有上,就調配到歷史系。」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向說,在歷史系讀書時,1958年左右,我跟著我們的老師——馮漢驥教授進行四川省長江三峽水庫文物調查。
  • 鄭大「新傳」最強保研天團:保研清華、人大、南大、華科、交大……
    在他看來,新傳專業的保研時間段,最重要的是大一大二兩年。對於專業學習來說,打好基礎有利於大三後期的衝刺;從績點的計算模式來講,前兩年的成績也的確更為重要、比重更大。關於如何準備保研,他想純粹從工具理性的角度給大家一些實用的建議。1、績點為王。
  • 勵志腦癱考生612分被川大錄取
    陳超,一名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為腦癱的18歲少年,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12分的好成績,高出省控本一批次線50分。昨日記者從四川省高考錄取場獲悉,來自廣元市利州區廣元中學理科考生陳超,已經被四川大學環境科學專業錄取。
  • 蘭州大學腦癱旁聽生:數學世界裡的追光者
    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攝唯獨擔心的是上學,謝炎廷說話不利索,手握不住筆,學校很難接收這樣的學生。只剩下一條路,在家教孩子自學。劉小鳳上過中專、大專,又在中國傳媒大學函授本科,爸爸是蘭州大學醫學院畢業,爺爺是上世紀50年代物理專業的大學生。不是每個腦癱孩子都能走進校園,劉小鳳相信,愛是改變的原動力。
  • 他從遊戲高手到學術達人、保研川大,世界級競賽排名第1,牛!
    因為堅持,他斬獲各類獎學金,以綜合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保研四川大學計算機專業「3+2+3」項目;因為堅持,他從大一就開始參加各類競賽,從校級到國家級、亞洲級乃至全球級;因為堅持,他在研究領域深度耕耘,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論文12篇,其中9篇已經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成為該領域的冉冉新星……今天就跟著大川一起,來看看這位學術大佬的成長之路!
  • 川大考古60年名家專訪⑦ | 宋治民:川大考古專業首次獨立完成的...
    聽聞新成立的川大考古文博學院將在未來積極參與三星堆遺址發掘和研究工作時,老先生饒有興致地表示,他曾在1963年參與過三星堆月亮灣遺址的考古發掘,「那時候條件可真艱苦啊,但是大家很開心,也取得一定成果。如今三星堆祭祀區又重啟發掘,希望能夠解決三星堆遺留的諸多學術問題。」
  • 優秀:他們從內蒙古大學保研到復旦、吉大等名校,推免至中科院讀博
    博學多識4、康娜,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測評排名5/57,大學四年績點成績排名4/63,平均學分績3.67,最終保研到北京理工大學攻讀研究生。在內蒙古大學的幾年中,讓我領略了內大別致的景色與別具一格的校園建設格局,內蒙古大學是內蒙古唯一的211工程大學,因此不僅是致力於教學質量的研究中,更重要的是重在提高我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想像能力。在大學期間,我也參加了學生會,在期間鍛鍊了自己的組織能力,真實的感受到學生的力量與自主實踐的重要性。
  • 分享:他們是如何保研浙大、復旦、中山、山大、哈工大、天大的?
    達人寄語不管是想獲得獎學金還是想獲得保研資格,成績是最重要的。4方亞博保送至吉林大學基本信息姓名:方亞博學院:理學院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獲獎情況: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保研秘籍保研之路是艱辛的,絲毫不比考研付出的努力少,因為從大一開始就踏上了這徵程。
  • 考生欲選擇兩財一貿被父母阻攔:不如選川大
    我想去兩財一貿中的央財和對外經貿,分數剛剛好,但我父母卻要我報川大,專業選擇多,說211永遠不如985,請問該如何選擇?在父母眼裡,四川大學是老牌985,綜合大學,比所謂兩財一貿要好。也許這就是985情節吧。面對意見相左的父母,這名同學該如何抉擇?拋開這個問題不談,我們先來談談幾所學校之間的差異。
  • 張勳燎:把川大考古人優良學風傳承下去!
    川大考古的第二代精英張勳燎、林向、馬繼賢、宋治民等以及歷屆學子匯聚一堂,共同慶祝這一國內考古學界的盛事。86歲的張勳燎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自豪地回憶起了川大考古專業創建人徐中舒、馮漢驥兩位大師令人欽佩的優良學風,「他們一直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真才實學,孜孜不倦地培養學生。他們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希望川大考古人把先輩的優良學風代代傳承。」
  • 突破舒適圈,這位川大「非典型」工科男生演繹大學生活的多種可能!
    2017級化學工程學院工藝二班班長、多次參加科創競賽並獲得好成績、擅長唱跳表演被選秀節目看中、疫情期間參與社區抗疫志願服務、憑藉優異的成績保研本校……在川大,任俊宇也一直在不斷地踐行著自己對大學生活的理解,不斷延展自身、尋求可能。「在川大這幾年的學習和生活,讓我發現,無論做什麼,都有人為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