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在書房。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來評價他,那我們的班訓再合適不過了--把拼搏寫在青春的扉頁上。」班主任苟強林告訴記者;「如果兒子順利被錄取,我完全相信他能在全新的大學生活中照顧好自己。」媽媽告訴記者,雖然他從小做事情都比別人慢很多,但他能準確把握自己的時間,別人能做到的他一樣能做到。
這就是廣元市廣元中學理科特優班的陳超,由於出生時母親難產缺氧,他從小被診斷為腦癱,左手基本喪失活動功能,左腳走路會顛簸,著急的時候說話有點口吃。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學業,反而比別人更加努力,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612分的高分。
不放棄 要上川大數學系做研究
「我估的620多分,實際成績差了一點,有點遺憾。」雖然語速很慢,口齒也不是很清晰,但是能明顯感覺到陳超在努力地表達自己,與估分相差10分,陳超覺得可能受書寫的影響。因為身體的原因,陳超不僅寫得慢,還寫得比較差。「我填報的志願是四川大學的數學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但是擔心身體原因會影響錄取,但一旦被錄取,自己一定會好好珍惜,好好學習。」陳超說。
「從小到大,遇到再大的困難我從來都沒想過放棄,讀書是我唯一的出路。」陳超告訴記者,由於身體上的原因,是不可能靠外出打工賣苦力來養活自己的,從意識到自己的不同以來,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懂得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含義。由於寫字速度慢,所以陳超上課一般就是聽和思考,從而養成了多動腦的習慣。他平時還喜歡看名著,可以學到很多勵志的東西。
陳超在廣元中學讀書的時候,一周回一次家,平時在學校的生活都是自己照顧自己,「我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到。」陳超說。
不溺愛 摔倒了自己站起來
18年前,陳媽媽生陳超的時候難產,當時並沒有在意,也沒做什麼檢查,「兒子10個月大的時候,我們發現他的左手始終握著拳頭,覺得孩子可能有點問題,到醫院檢查,是腦癱」。好在陳超的智力並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左手卻永遠喪失了活動功能,左腳走路也有些顛簸。「我永遠記得兒子對我說的一句話--媽媽不怕,兒子以後會出息的。」陳媽媽告訴記者,要不是兒子的這句話,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到今天。
「可能由於他身體上的特殊原因,他爸爸就顯得有些溺愛,在這些問題上,我們經常吵架,但最後總是我勝利。」陳媽媽笑著告訴記者,她一直教導兒子,不要和別人比,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盡力就夠了;兒子小的時候摔跤了,她從來不拉,鼓勵他自己站起來,「雖然有時候看他很艱難的樣子也很心疼,但是我們明白,他以後面對的困難會比這個多很多,一定要讓他學會自立,讓他今後的路越走越寬,不拖社會的後腿。」
不特殊 學習有計劃不浮躁
「作為老師我們平時也會對這個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從不搞特殊照顧,從不提及孩子身體上的不便和特殊,爭取樹立他的自強心和自信心」班主任苟強林告訴記者,陳超他從來不因為自己身體上的原因自卑或者心煩氣躁,相反學習上很積極主動,會積極和老師同學交流。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來評價他,那我們的班訓再合適不過了--把拼搏寫在青春的扉頁上」苟強林告訴記者,由於家庭條件不富裕,他父親一個人上班,母親下崗在家,家裡還有一個6歲的弟弟,所這個孩子讀書的時候一直很拼,「我也擔心他的錄取問題,但是只要被錄取,我堅信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華西城市讀本實習記者羅曉麗 攝影報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