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講省下來的淨利潤,成本管理是一項非常有文章可做的工作。明顯的成本能夠看到,易於管理,可是有些成本很難找到所在,我們稱之為「隱性成本」。這如同生命體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揮之不去,讓經營者頗為頭疼。如果能找到這些「隱性成本」,無疑如同找到「病原體」,那麼下一步的「對症下藥」一定就是再次騰飛之時了。
溝通,是企業運營的重要環節。在大多數企業,你會發現,在同事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會出現嚴重失真的現象,或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或百人百解……這種現象,說小了,讓很多工序成為無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機會。說大了,有可能因此給企業帶來隱患。
會議也是溝通常見的方式之一,企業解決問題和發布指令靠會議,但是也是一個高成本的經營活動。因為這個活動往往是很多領導者參與的集體活動,每過一分鐘,意味著與會人員總數的分鐘數,而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並未掌握開會的技巧,都存在「會前無準備,會中無主題,會後無執行,與會無必要,時間無控制,發言無邊際」的六無現象。這些時間成本是非常昂貴的。
很多老闆總認為,員工在下班後「廢寢忘食」的「加班」是一種敬業現象。殊不知,這可能隱含著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工作任務太重,而是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著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費更多的員工精力和體力,嚴重透支員工的健康,長期下去,會讓一些重要員工不能長期發揮其效能,並且有為公司帶來負擔的隱患,比如有的機械操作員工因為長時間加班而導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業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第三,加班員工並不一定「務正業」,有些員工在下班之餘,名為加班,利用公司的資源,從事其個人事情,同時還領取公司的加班費,很多企業的重要損失、數據丟失等都發生在下班時間,而加班成為企業「藏汙納垢」的死角。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這點的企業的真的不多。
曾經在一家人才市場招聘,聽到其員工之間的談話,說每次招聘會都要他們全體職員去搬桌子和椅子,因為是租借的體育館作為招聘場地。上到職業經理人,下到普通職員,都成為了「搬運工」,我不禁嘆息,這家企業從事的是人才招聘與管理,怎麼會花那麼高工資請來並不專業的搬運工。
其實這體現了老闆們一個非常清晰的心理,他們認為這些員工招聘回來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錢去做。但是我們發現他們因此付出的代價很高。該企業的員工一直抱怨不停,因為相當多的都是女職員,根本沒有力氣搬運桌椅,那些高官們也從來沒有經受過這等「禮遇」,有些紛紛離職。
有很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們認為人才是無限的,成為「鐵打的營盤」,員工自然也就成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說,一個員工的離開對公司都是一筆成本,因為公司要承擔對這個員工的培訓費等前期投入,還要承擔新招聘該崗位員工的前期成本,還要承擔新員工是否適合崗位的風險,而老員工的離職也會因為職業素養的關係,可能會流失重要的內部資料或信息,而其離職後,很可能會進入自己的競爭對手的企業。
所以,員工特別是老員工的流失無疑會給企業帶來高出其收入幾倍的支出。很多小企業在經營多年後,你發現他們一直是那麼小的團隊,而除了老闆之外,沒有一個員工是從企業成立當初留下來的。
有人說企業文化如同一個企業的魂,會在其每一個成員的精神面貌中得以體現。這種文化在企業成立的初期階段就開始建立,他受企業的創始人的文化、習慣、技能、職業、好惡等影響,因此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老闆文化。
但是說企業文化會成為成本,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事實如此。我們會發現一些企業的員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極其低下,無論多麼優秀的員工只要進入,不久要麼離開,要麼也會變成那樣,我們不能不說,這是「環境」問題。而這個「環境」正是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如同企業的生命,會伴隨企業的一生,只能調整,無法重造。
這是一個牽扯到遠期回報的成本,誠信經營如同誠信做人。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習慣拖欠供應商貨款,習慣拖欠員工薪資,習慣剋扣他人,習慣拖欠銀行貸款等等,認為這樣可以減輕企業流動資金壓力。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成為企業經營的嚴重隱形成本,首先,供應商一定會將時間成本算在其報價中,這類企業無法採購到最低價格的原料或服務。其次,員工薪資拖欠,違背勞動法規,有被懲罰的危險。而拖欠銀行貸款,剋扣他人,會給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業某一天遇到困難時,會四面楚歌的。無疑,企業為此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其實其並沒有因此獲得任何益處。
將企業推向快車道是每個企業家的夢想。但是風險係數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他們雖然發展迅猛,收入豐厚,但是一旦出現危機,將是災難性的。多個案例證明,企業的風險很多都是因為預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風險發生前,都早以埋下隱患。而很多大型企業或者知名企業因為一次風險而消亡。
可見,風險是舉足輕重的隱形成本。而這種現象並非顯而易見,實在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企業家成本」是指的是企業的老闆本身給企業帶來的成本。有一句話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企業家如同一支**的首領,其本身是企業支付成本最高的員工。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把自己變成了企業的「皇帝」,一切自己說了算,全體員工變成了執行的機器。但是,企業家個人因素的缺陷,將會為企業增加沉重的成本負擔。
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小型企業,但在大型企業裡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成本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甚至是每一個職員。因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我們常常強調,在你的範圍,你就是領導,你有權決策。而很多領導者一直以自己為中心,這將大大降低了團隊的作戰能力,增加了高額的隱形成本。記得曾經對一個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闆說過一句話:「你們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由上可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常常要背負著很多負擔,而隱形成本正是其中最重的一擔。發現並有效降低以上隱形成本,是企業進步的有力舉措。
股權是企業的基石
【股權激勵不是讓所有人成為股東】
【而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
股權激勵是趨勢
【晚做就是你為競爭對手培養人才】
【早做就是競爭對手為你培養人才】
是誰的,誰負責!
民營企業面臨三個最大的問題:幹部員工無動力、無壓力、無規矩。
內部股權激勵之前,必須清楚知道5個點:
1、怎麼分,什麼方式?
2、分給誰?
3、分多少?
4、什麼價格分?
5、怎麼退出?
公司目標,高管不認可,請看:
股權激勵十二定之一:定目標
《股權激勵整體解決方案班》部分課表
2月21-22 廣州
2月22-23 成都/合肥
2月23-24 重慶
2月24-25 深圳
2月25-26 北京
3月15-16 中山
【課程對象】 董事長、總經理、核心高管
【課程嘉賓】中國官方唯一認可股權激勵研究院▪單海洋股權激勵團隊
【課程地點】請加微信諮詢 微信 18689389393
主要內容:
1.對企業核心價值鏈上哪些人股權激勵
2.如何科學制定呈現企業目標,績效考核
3.員工變股東考核的六星標準
4.如何評估企業各崗位價值貢獻及其對應股權激勵額度
5.如何權衡不同股東間「責、權、利」
6.如何用超額利潤激勵法提高員工積極性
7.如何用虛擬股權激勵法避免高層流失
8.不同時期股權三條生死線及法律解讀
9.如何給股份「 做加法「讓股份越分越多
10.如何確定股權激勵的總額度
11.股權不斷稀釋如何保護創始股東利益
12.如何使用「1-3-5漸進式激勵法」讓被激勵對象由虛到實成為股東
13.如何設定不同激勵對象股權激勵資格獲得與退出標準
14.如何激勵企業上下遊供應商、經銷商
15.股權融資、眾籌、估值如何避免陷阱
16.集團總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股權激勵具體比例釋放的分割智慧
17.如何設計股權激勵保證平穩上
18.用至少10年後的思維高度做好股權統籌與組織布局
19..................
【詳情諮詢】蔡老師 186 8938 9393
長按二維碼並附上 公司名稱+姓名+職位+電話號碼+參課城市
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