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智庫 | 北大教授支招企業逆境突圍:目前要降成本!極限式降成本!

2020-12-06 騰訊網

文/陳春花 編輯/楊溪

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

新年以來,圍繞如何應對當前局勢對企業的影響,各方已經提出諸多政策措施建議。不過,對於企業而言,除了政策加力扶助之外,終究還是需要靠自身採取措施最終戰勝困難。那麼,面對當前的形勢,企業該如何應對、逆境求生?

本期「原子智庫」分享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她在接受《南方日報》的專訪中,詳細談到了企業的應對之道: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尋找共生分享新模式,遷移加速數位化進程,培育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免疫力。

雖然她在訪談中主要是支招佛山製造如何應對疫情影響,但這些建議極具普適性,或許於各行各業都頗具啟發。

以下為正文:

減掉不必要浪費,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南方日報:你近期一直在呼籲要打響中小企業防護戰,關注中小企業現金流。在你看來,中小企業在當下形勢下,除了現金流的挑戰外,還面臨哪些挑戰?

陳春花:總體看,中小企業無論是在經營規模、資產總額還是員工人數方面,都處在相對較弱的狀態。大部分中小企業需要依靠產業鏈和旺盛的市場需求謀得發展,如果產業鏈調整、市場需求下滑,它們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當下的疫情環境已經成為一種經營條件,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就不僅僅是環境,還有企業自身的調整。

南方日報:如果把疫情環境當作經營條件的情況下,佛山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去應對?

陳春花:疫情背景下,佛山的中小企業需要有自己的應對方式,我們在平時好的背景的時候其實是比較強調擴張的;但是在疫情之下,其實更需要的反而是怎麼樣能夠調整自己發展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把那些沒有質量的增長以及損耗拿掉,把那些虧損拿掉,怎麼樣保證自己的現金流,怎麼樣夯實自己的內功。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幫助自己渡過這個難關。而在這中間,最重要的選擇其實是怎麼樣去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南方日報:那麼如何極限式地降低成本?你也從事過企業管理,假如現在讓你接手一家從事製造業的中小企業,你會如何開展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陳春花:我主張在疫情期間挑戰極限式地去降低成本,其實是說這要比平常降低成本的力度還要更大。我們其實一直希望企業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成本管理的能力。因為在企業當中,如果你沒有能力讓成本貢獻價值,它只能是一種損耗。

挑戰極限式降成本,其實是意味著把很多不必要的浪費要減掉,包括需要特別注重資金的效率,資金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去。

企業在順境的時候,會有很多浪費成本的地方,如果我來接手一家製造企業,首先調整的是管理成本的浪費,然後要求化小核算單元,每一個核算單元嚴控資金效率,讓全員理解成本與經營的關係;簡化流程,大幅砍掉會議和行政開支,把一些與生產和經營不相關的資產轉換出去,把虧損業務停掉。但這也不完全是說僅僅不斷下調成本,可以適當地去做加減法,我們減掉的那些不產生價值的東西,其實也有機會做一些增量,那這些增量是因危機所帶來的新機會去做的儲備。

所以在挑戰極限式成本當中,一方面是如何嚴控自己的資金、自己的效率;另外一方面,其實也可以在業務上去做調整,在好的業務方向上能夠讓成本的效率更高,企業的價值就會突顯出來。

應對勞動力緊缺,要找到共生分享新模式

南方日報: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龍頭企業,目前佛山製造普遍面臨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你曾經提到企業要尋找到共生分享的新模式,但共享員工在佛山製造業內並非都適用。你認為佛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當下的人員緊缺問題?

陳春花:針對製造業人員緊缺的問題,可考慮產業價值鏈上的人力資源共享、靈活用工等方式來解決。

此次危機中,我們看到很多行業都加入到幫助員工的「共享員工」模式計劃中。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盒馬在春節保留了7成的運力,但隨著疫情爆發,整體需求量激增,經過內部會討論,希望聯合餐飲同仁們,解決一下用工問題,這才有了「共享員工」的模式。

截至2月6號,包括雲海餚、青年餐廳、蜀大俠在內的21個餐飲企業,1200餘人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員工都經過健康的排查、檢疫,包括做好防疫、業務技能的培訓後,才可上崗。藉助於不同商業模式、不同業態之間的協同共生,給危機中的企業和員工新的可能性,讓更多人得到幫助,企業在得到自救的同時,也幫助了其他企業。

南方日報:除了服務業,在國內製造業有類似的探索嗎?

陳春花:在服務業展開「共享員工」計劃期間,聯想也展開招收臨時工的「共享員工」計劃,幫助補充到聯想的製造環節上。不過,相對於服務業而言,製造業共享員工的難度要大很多,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技能,上崗的專業資質以及一些必備的訓練時間。所以製造業如果要應對當下員工緊缺的問題,異業共享員工只是一個選擇,更多的還是要靠企業自身的解決方案。

南方日報:你一直在從事對領先企業的研究,既然異業共享員工對佛山製造業來說難度更大,那麼在針對製造業勞動力的共生分享上,國內外領先企業中還有哪些好的做法?

陳春花:領先的製造企業,會選擇共生模式,比如業務外包,以及產業鏈上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三星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採用業務外包模式度過危機,日本的汽車製造企業構建產業供應體系,進行產業鏈合作與共生,使得日本企業製造業具有強的競爭力。

分享與共生一直是我所堅持的觀點,因為這也是數位化時代企業發展的頂層邏輯。在我和趙海然2018年合作出版的《共生:未來企業組織的進化路徑》一書中,我們認為,在合作的要求下,相同領域甚至不同領域的組織不再是競爭對手,而轉變為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顧客參與價值創造、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組織需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將傳統的價值鏈創造價值模式轉變為命運共同體合作創造模式。

線上遷移加速,數位化經營能力應成企業基本功

南方日報:目前,許多佛山企業還面臨線下渠道停擺、大批經銷商面臨生存挑戰以及上下遊供應鏈無法及時匹配生存等問題。面對這兩大問題,你對企業有怎樣的建議?

陳春花:從此次疫情看,嚴重依賴線下消費模式的企業遭遇的困難是很大的,而已經具備數位化能力,可開展線上業務和線上工作模式的企業反而迎來了機遇。正如2003年的「非典」助推了電商的崛起,本輪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會加速各個行業從線下向線上的遷移。

我們需要認識到,疫情中顯現出來的數位化現實,是一種根本的變化方向,疫情只不過是讓數位化現實更快地來到我們面前。我希望企業的管理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而真正去擁抱數位化。

舉個例子,在線下商店無法開展業務的時候,天虹百貨卻因三年前布局數位化,在危機中顯得從容。2月5日,天虹到家深圳訂單近2萬單,全國單店最高超過1000單,總訂單翻了6倍,各門店銷售佔比普遍提升了1倍以上。

我想,這次疫情對於企業來說,是一次反思和進步的機會。我同意天虹百貨數位化經營中心總經理譚曉華的觀點,數位化經營能力應該成為企業的基本功。此輪危機,恰恰是企業擁抱數位化的契機。

南方日報:談到契機,我們近期觀察到佛山依託其強勁的製造生產能力,近期有一批企業迅速捕抓防疫市場需求,推出防疫神器贏得訂單,還有一批企業利用線上直播等營銷方式,破線下停擺的渠道之困。你如何看待這兩個現象?

陳春花:能夠在外部經營環境完全改變的情況下,快速做出行動,切入應急市場的機遇或轉變營銷模式,這一切正說明,面對危機,往往也是企業自我激活的最佳時機,其展現出來的應激反應,就是企業自我激活的行動力。

所以佛山製造出現這兩個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反應。一些企業快速響應環境變化,能夠用最快的能力推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而一些企業無法快速轉變自己,依然要按照原有的業務模式運行,也自然因為危機處於停滯。其實,在過去的每一次大危機中,總會出現這兩類情形。2003年「非典」,商店購物受到巨大衝擊,但是京東推出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推出淘寶業務,而那些傳統的百貨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倒閉。

因為在危機中,時間壓力會變得非常大。選擇什麼樣的行動?如何實現這些行動?以什麼速度去實施行動?如何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又能與保持企業經營做好平衡?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回答的核心問題。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那些關鍵的時間窗口不僅僅是生命,也是生機。有效的行動對化解危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搶抓新商機,佛山企業可關注6大領域

既然如此,那麼佛山企業應該如何搶抓時間窗口,實現轉危為機?

陳春花:事實上,危機一直都在,無論是資源、環境、技術、市場還是病毒,其實都處在不斷被調整、不斷被迭代、不斷更新及替代變化中,更多的未知所帶來的挑戰,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企業只能在順境下,自己熟悉的世界裡,以及在可認知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增長,獲得績效,這本身就是一種危機。

比如佛山的隱形冠軍企業,我倒是沒有太擔心它們,因為在細分領域裡成為龍頭企業,本身應該具有很好的製造基礎和企業經營基礎。但是,遇到危機的時候,這些企業也和其他企業一樣,需要有自身的免疫力去抵抗危機,所以和前面的建議一樣,首先是要能夠熬過去,那就是保有現金流;其次是轉變經營思維,如何尋求新模式與產業構建合作關係;第三,發揮製造的能力,創造貼近顧客的新產品。

為了給大家幫助,我專門寫了一本書,講述企業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新書計劃在3月上旬上市,企業家可以在新書中找到更詳盡的答案。

南方日報:17年前的非典,造就了一批網際網路企業的崛起。根據你的觀察,目前這波疫情影響下,出現了哪些新的機遇?

陳春花:經此疫情之後,會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機會,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領域:

1、智慧城市。圍繞智慧城市運行的相關領域,會產生新的商機。

2、在線模式。在線模式將廣泛地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消費端,線上娛樂、遊戲、教育、知識付費等,都會有很好的發展。

3、新工作模式。本次疫情中,字節跳動、蘇寧、華為等企業都選擇了遠程辦公,而釘釘、企業微信的協同辦公工具業務也是爆發式增長,經此疫情,遠程辦公會成為大量的企業或者行業的選擇。

4、大健康領域。人們的保險意識將得到加強,對保險的需求將加大,人們將增大對保險的支出,同時,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將有大的市場需求,衛生、醫療、保健、保險,大健康領域將蓄積更大的發展能量。

5、線上線下融合。無論是零售業,還是圍繞著商業所展開的物流配送、社區服務等領域,都將會有機會。

6、AI與大數據領域。AI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嵌入的領域同樣會帶來新的可能性。

建立4種能力,培育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免疫力

南方日報:從長遠來看,應對「不確定」也是企業成長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你看來,企業應該如何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來應對「不確定性」?

陳春花:在經濟環境發展比較好,或者比較平穩的時候,對於企業的挑戰和衝擊沒有那麼大,所以企業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運營,提供好的產品或者服務,有自己的核心能力,總體上會表現出較好的經營結果。但是一旦遇到危機的時候,考驗企業的要素變了,就如疫情中,自身免疫力好的個體抗風險的能力就強,企業也是一樣,在危機時要看企業自身的免疫系統。

這個免疫系統包括:穩健的財務,尤其是良好的現金儲備;良性的業務結構,有質量的規模;成本能力;優秀的領導者以及上下同欲的組織成員;還有良好的顧客關係;以及價值夥伴跟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跟上技術變化的趨勢。

對於企業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這個問題,答案是非常明確的,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了解,一個免疫力好的企業,至少在核心業務基礎上建立4種能力:1、領先的市場核心能力;2、盈利能力比較強;3、具有較強的抗競爭力;4、企業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穩固的財務基礎。所以在日常運營中,需要圍繞這4種能力展開,幫助企業強化自身的免疫力,當衝擊來臨時,具有強免疫力的企業會更有韌性和抵抗力。

南方日報:企業要應對「不確定性」,不僅要自己努力,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那麼,對於佛山來說,你認為應該制定怎樣的政策來與企業共克時艱?

陳春花:我不是一個做宏觀研究的人,但是因為與企業在一起工作的時間長,也了解企業真實的需求,試著從企業的角度去看對政策需要的內容。

一方面需要加大減稅和幫扶中小企業的政策力度。適當減免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的增值稅,降低相關的所得稅。給予企業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的財政補貼。兼顧企業和員工的利益,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同時,延長假期及推遲復工期間的薪酬支付由企業去合理安排而非強制工資,減少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復工後加大裁員的現象出現,減免一些需要中小企業負擔的費用,降低企業的負擔。加大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抵扣,鼓勵社會捐贈。對於企業而言,可以考慮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探討如何在貸款、金融等相關領域給予支持和幫助。

現在國家給出的一些政策針對性非常強,也可實施,我也希望佛山給出的相關政策更要針對佛山地區的中小企業需求,更要有可操作性、落地性。同時,也需要政府,在如何儘快恢復生活物資的供應,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與生活的矛盾上,拿出相關政策,這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多維度地展開工作。

南方日報:最後,很多企業很關心,對於製造業來說,疫情會造成哪些長遠的影響?

陳春花:此次疫情來得突然,讓所有人猝不及防。為了疫情防控,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而由此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企業復工延長、停工停產,這對於依重於線下的國內製造業來說,短期內基本停滯,這一次受損程度會很大。

目前的情形,防控不能放鬆,至於這對企業的影響會持續多久,需要根據疫情防控和政策對衝來具體判斷。

就對製造業而言,會從三個方面帶來挑戰,第一個方面是製造企業自身的免疫力能力,也就是製造企業自己能夠熬過這個危機衝擊的階段;第二個方面是供應鏈的問題。無論是交通的阻隔,還是供應鏈企業本身的壓力,都會帶來供應鏈的供應難度;第三,員工復工和復工防控的壓力,這個部分的挑戰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製造企業在短期內至少受到這三個方面的影響。

從長期來說,構建產業鏈的數位化能力,智能製造等方向,將會是一個基本趨勢,製造企業如何轉型面向數位化,如何提升智能製造的水平,需要企業做出更加明確的選擇。

(稿件轉自南方日報,略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成本降1倍,效率提2倍!疫情下,餐飲企業都用此方式降成本、提效率
    送餐機器人直擊餐飲業痛點,因此備受歡迎——無接觸、更安心;降本增效。送餐機器人「上崗穩定」成本降1倍,效率提2倍對餐飲老闆來說,送餐機器人是降本提效的好工具——1.如果配合10年的使用周期,要比每個月花7000-8000元的人工成本低50%左右。送餐機器人對餐飲人來說,到底能節約多少成本?
  • 5年間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六成 企業仍有降成本空間
    成本下降慢於價格下降  「今年我們產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25%,我們也採取了很多降本的應對措施,對內在技術設備、規模化上;對外積極與上遊原材料供應商談判。」近日,江蘇某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在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行業變化時談到。但他坦言,電池價格下降並非出自上遊原材料價格下降,相反,受上遊鈷、鋰等原材料漲價影響,今年企業的成本至少還增加了15%。
  • 提效率和降成本,電機電控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退坡的形勢下,提升電機效率和降低其成本是我國電機電控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類企業一般為傳統汽車製造企業, 經過多年積累, 具備完整的零部件生產能力。 目前國內的主機廠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長安新能源、中通客車、廈門金龍等企業均具備自主供應電機電控產品的能力。
  • 宜春降成本優環境擦亮「雙優」品牌
    宜春市在降成本、優環境、提效率上下功夫,推動惠企惠民,近5年來共為企業減負兩億餘元。    降成本,端出「惠企大餐」。該市全面核查清理涉及行政許可、公共服務等九大領域的審批事項,形成《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權力目錄清單》,精簡七成行政許可項目,為企業發展鬆綁解絆。
  • 海上風電成本短期內不降反升
    根據伍德麥肯茲最近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儲備項目容量已超過80吉瓦,分析認為,這一龐大的數據將為未來10年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地區分布上看,江蘇、廣東、福建等沿海區域是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的「主力」。有數據顯示,2019年新增裝機中,江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達到了1.6吉瓦,而廣東與福建緊跟其後,分別為0.35吉瓦和0.2吉瓦。
  • 價格逼近成本線 螢光粉企業的突圍之道
    我們深知,螢光粉作為LED器件中成本佔比極小而對性能影響又極其顯著的材料,產品技術方面的優勢是客戶最為關心的因素之一。我們就是要緊緊圍繞客戶的真實需求,依靠公司不斷提升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為客戶提供在技術水平上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二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隨著LED產業發展的愈發成熟,國內LED封裝企業不僅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對品質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 房地產限利潤環境下,如何從設計降成本?
    兩項降本措施共計為項目開發直接節約成本約2200萬元。因新規對結構設計提出更高要求,導致建造成本增加,故此次在新規實施前完成施工圖備案,順利規避政策性成本增加超過1000萬元,折合建面單方約50元/m2 。
  • 有了這種透明導電材料 手機成本或大降
    日前,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透明導電材料,能夠讓觸控螢幕、太陽能電池等部件變得更加高效,並且降低成本。有了這種透明導電材料 手機成本或大降(圖片來自Flickr)  賓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助理教授,赫伯特和他的團隊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他們沒有使用傳統寬禁帶半導體,比如銦錫氧化物或者氧化鋅
  • 經濟學人智庫: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對比衣、食、行開支等三方面,新加坡連續第五年被評為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香港則降至第四。
  • HJT異質結技術的成本仍然比PERC高麼?(上)
    那麼,為什麼HJT電池相比PERC電池在生產成本上能在未來2年實現更多降本?什麼是SOLARZOOM新能源智庫所謂的「HJT電池修正成本」,其定義如何,定義的合理性何在?我們將在下面的討論中詳細展開。二、PERC電池與HJT電池的生產成本比較關於電池生產成本的定義,光伏產業界沒有任何分歧。
  • III-V族太陽能電池技術-經濟性分析及降成本路線圖
    美國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對III-V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構成和降成本路徑進行了多年的持續研究,2013年發布了單結和雙結III-V太陽能電池成本結構的初步分析以及潛在的降成本情況,2017年發布了Si串聯裝置上III-V的成本建模和成本路線圖繪圖。
  • 通威股份:內蒙古高純晶矽二期項目籌劃中,成本將再降
    該基地從建立直至產品出爐後,一直滿產,「目前的月均產量是3000噸,各項生產、消耗指標都達到或超過設計能力。」可確定的是,現在和未來,永祥會有更大的成本優勢。」他表示,多晶矽廠商與下遊企業的籤約是隨行就市的,不少公司也在相繼籤約大訂單,這也表明多晶矽的需求穩定,「未來市場會處於緊平衡局面。」  袁中華認為,從現在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多晶矽的產能表現,將繼續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集中化態勢。目前,通威已有8萬噸的多晶矽產能,按照規劃,未來該公司將毫無爭議地成為行業領頭羊。
  • 設計決定成本:風電行業的冗餘設計能否與安全和降本和諧統一
    平價、平價之後的競價、儲能一波又一波的政策壓力給利潤已經達到極限的風電無異於雪上加霜。看看風電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因素,風機造價都是焦點,各方面的問題最後都歸結於一個問題:風機降價。(來源:微信公眾號「彩球風行天下」 ID :colorballwind2020 作者:彩球)風機成本還有下降空間嗎?
  • 上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禎祥來鄱調研降成本和優環境等工作
    11月27日,上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禎祥到鄱陽縣工業園區實地調研降成本、優環境工作,深入蘆田鄉孤山村調研脫貧攻堅及村級組織建設工作,縣委副書記王宗華,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振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萬曉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辦主任吳文藝,副縣長徐衛東等先後陪同。
  • 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0.1元
    本報訊 (記者 沈謙)8月14日,記者從我省太陽能光伏行業龍頭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獲悉:該公司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和降本增效,不斷推動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已在部分光照資源豐富的地區實現太陽能發電成本0.1元1度電。
  • 從降本到增效,經營性成本分析與控制策略
    從降本到增效,經營性成本分析與控制策略組織機構主辦方:鉑略財務培訓特邀學術支持方CPD學分:16學分課程簡介微利時代,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就「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成本挑戰。此時的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業務持續發展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雖然每個企業的經營情況不同,開展成本控制的方向和方法均有差異,但在成本管控中均存在管理共性,需要企業準確地挖掘出其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問題。
  • 中日比拼染料敏化電池 成本比矽電池降90%
    該電池成本只有目前矽電池的十分之一。但也有光伏專家認為,這類電池目前尚缺乏穩定性,其商業化運營還待觀察。  隨著產品需求的激增,作為光伏主要原料的矽料價格近年出現暴漲。2005年,多晶矽現貨價格僅55美元/公斤,但到2006年就飆升到200美元/公斤以上。
  • 四大技術降成本提產品性能,鮑傑軍徐平梁健……大家談
    成本約60-70元/平方米,若按每平米售價120元計算,年產值約5400萬元,可實現毛利2250萬-2700萬元。」目前,該技術成果已在江西、山東、廣東和廣西四家企業投入使用,年產陶瓷透水磚約300萬平方米,年消耗陶瓷廢渣30萬噸。此外,該技術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1項。
  • 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降至500美元
    而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美元降至500美元,在有生之年,我們或許可以一窺自己生命最本質的秘密。但是,隨著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在十年內一降再降,今年年內將低至500美元。未來,選擇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或許像買一件衣服一樣自然,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二十年前,人類的全基因組測序困難重重。
  • 空氣捕獲二氧化碳成本大降—新聞—科學網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化學工廠可能會將捕獲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這可能使合成燃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樣的鼓勵低碳燃料的地方成為現實。 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多市史丹福大學氣候科學家Chris Field說,這一數字是「真正的進步」。這是因為新的研究得到的數字基於真實試驗設施的數據和成本,而其他研究則依賴於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捕獲技術最佳推測的按比例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