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數位化時代來臨!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降至500美元

2020-12-05 華夏時報

見習記者 崔笑天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導

自人類誕生以來,對「我是誰」的探索就從未停止。而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美元降至500美元,在有生之年,我們或許可以一窺自己生命最本質的秘密。

6月21日,在「2019測序技術和應用高峰論壇」上,華大智造營運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蔣慧發布了《華大智造2019測序技術白皮書》,著重介紹了在基因測序領域更高通量、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準確性的技術實現路徑,描繪出邁向「人人基因組」的生命數位化藍圖。

從300萬美元到500美元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基因檢測產品覆蓋的基因位點非常少,根據項目不同,所檢測的基因位點也有差異,大概只佔人類全部基因的0.1%以下,難以完整揭示個體完整的基因組信息。

全基因組測序則不同,可以獲取個體的全部基因序列差異和結構變異信息,與此相對應的是,價格大多也十分高昂,多用於科研院所進行相關研究,個人很少會選擇。

但是,隨著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在十年內一降再降,今年年內將低至500美元。未來,選擇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或許像買一件衣服一樣自然,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

二十年前,人類的全基因組測序困難重重。2001年首個人類基因組草圖繪製完成,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6個國家超過3000名科學家共同參與,耗時13年,耗費資金超過30億美元。

2007年,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繪製完成,耗時數月、耗費300萬美元。

而2001-2015年期間,測序成本急速下滑,整個領域就像迎來了一場瘋狂的競賽。到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到2010年,該費用已經可以控制在10000美元之內。2013年,Illumina推出的HiSeqX 10測序儀,將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再次降到1000美元以下。

如今,國產測序技術則有望將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再次「腰斬」至500美元。2018年年底,華大智造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其單日數據量可達6Tb,每Gb測序費用僅為5美金,是目前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據了解,MGISEQ-T7於今年第三季將完成批量交付。

蔣慧稱,按現行標準來說,做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量大概是100Gb,所以成本就是500美元,我們年底就可以實現。

全基因組測序成本的下降,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改變。成本的下降意味著市場的增加,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將不斷湧現,目前主要用於腫瘤、無創產篩領域的基因檢測,未來有可能延伸到感染、慢性病和正常人的健康管理方面,進一步助力精準醫療和新藥研發。

更重要的是,這或許意味著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生命的數位化時代即將到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說,生命的本質是數據。DNA就是編譯的原理和運行的原理,通過基因測序,可以把一個人的數據本質還原出來,並用計算機的方式加以計算。從而實現對生命的價值的理解和管理。

目前,基因可以回答個體的飲酒能力怎麼樣、耐力比較好還是爆發性比較好,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或者有沒有遺傳性疾病風險。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其他答案也會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促使每個人做出有利自身健康的精準決策。

蔣慧表示,中國的測序技術在臨床運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07年,全國也就幾家做高通量測序研究或者服務的企業,現在已經有超過1000家企業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行業起來之後,更多的人去關注或者探索不同方面的應用,使得這個行業發展如此之快。

「676」標準助力生命數位化

如果說更低成本的測序技術為「人人基因組」的生命數位化提供了可能,那高清基因組「676」標準的提出就是為其勾勒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目前,關於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國際通行的標準為對照參考基因組進行「重測序」。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測基因組時,並不是把個體的基因組組裝出來,而是把個體的基因組測序後和人類基因組計劃構建的參考基因組做比較。

而實際上,每個人的基因組其實是有差異的,一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序列,重測序得出來的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個體信息。

所以,華大集團在6月15日的歐洲人類遺傳學大會(ESHG 2019)上,提出了名為「676」的高清組裝基因組解決方案及標準。顛覆了重測序的概念,呼籲每個人應該去做從頭組裝的測序,這樣會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遺傳信息。

簡單來說,全基因組測序就像一張照片,以前可能模糊不清、像素很低,但是高清基因組「676」標準可以讓拍出的照片變得更清楚,看到每一個細節,從而幫助人類更了解自己。

蔣慧表示,建立標準是實現「生命數位化」非常關鍵性的一步。「676」標準將引領今後在生物產業領域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也是未來實現人人基因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但是,標準推廣落地之路依然漫長。任何技術從提出,到科學驗證上能夠被充分認可,到最後可以實現產業化的轉化,都要經歷一個很長的周期。

「要實現高清基因組「676」標準的廣泛應用,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推動公共資料庫的建設,推動一些應用示範的完成,也要推動產業的轉化」,蔣慧稱。

需要注意的是,測序技術的進步雖可以讓更多的企業、科研院所掌握大量的基因數據,但是,怎麼用好這些數據仍舊存在短板。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葛頌指出,對基因檢測行業中下遊而言,拿到數據之後怎麼辦是關鍵,希望大家能夠各走各的路、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高水平的科學家、生信專家與企業充分溝通合作,一起產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隨著基因測序價格降低,測序體量的升高,曾經不切實際的技術將變得觸手可及。Illumina公司的CEO Francis DeSouza認為,「有一天」,公司的NovaSeq系列進行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將控制在每人100美元。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希望組CEO汪德鵬第一次接觸到三代測序技術,是在2009年。當時有傳言說三代技術可以在15分鐘內就完成一個全基因組測序,而且成本僅在大約1000美元左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但從實測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測序結果還是測序成本,三代測序平臺都遠遠沒有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使得這項技術在全世界面前都面臨非常大的爭議。
  • 基因測序同質化嚴重,100美元測序門檻待突破
    全球基因測序產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24.5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23.9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8億元左右。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有多大?僅以人體來說,全世界現在有超過70億人口,但是有基因數據的才不到3000萬。
  • 基因測序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
    一、基因測序發展迅速,未來百億級市場規模引關注基因測序的出現可追溯至1977年。當時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利用DNA聚合酶的雙脫氧鏈終止原理測定苷酸序列的方法,並發表了全球首個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噬菌體基因組「PhiX174」。當時的速度是一年之內能對1000個鹼基對進行測序,若是照此方法對人類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大概要用100萬年的時間。
  • 這家公司讓基因測序成本從1億美元降到1000美元
    那是2009年的1月份,Illumina的研究人員正準備做第一次人類全基因測序。這個測序項目在公司內部被命名為「Jaynome」,在給Flatley測序之前他們已經徵得了他的私人醫生的同意,如果測序發現了和疾病相關的信息就會通知他的醫生。這項基因組測序工作花了整個實驗室數個星期的時間,耗資也達到了數萬美元。
  • 基因測序「黑科技」 給生命來完整「數位化解讀」
    視覺中國「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這將加速生命數位化的進程。」6月21日,2019測序技術和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表示,在高通量測序技術自主化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黑科技」跟進,這使得人們將獲得更加準確的基因序列,作為生命數位化的「藍本」。吐口唾液就能測序,但基因組序列不完整吐口唾液郵寄,一個人的基因組序列就會得到分析。
  • 基因測序「黑科技」:給生命來個完整的「數位化解讀」
    基因測序「黑科技」:給生命來個完整的「數位化解讀」 原標題:   「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
  • 瀚海基因發布全球最準三代基因測序儀,測序成本將降至一百美金
    據介紹,該測序儀是目前全球準確率最高、唯一針對臨床應用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亞洲第一,世界領先」。隨著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量產及運用,預計2019年左右,人們只要花費約100美元就可測自己的基因信息。比目前1000美金的基因測序費用降低了九成。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能產生200GB的基因序列文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
    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 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100美元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目標,全球基因測序從業者都在為此衝刺。 2006年,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從最初的上億降至2000萬美元。
  • 完成六十人全基因組測序只需一天 華大「超級生命計算機」來了
    6臺機器一年可完成10萬人基因組測序國家級人群基因組學研究以及對遺傳資源的保護與應用是精準醫學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自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各國紛紛推出國家級大規模人群基因組測序項目。
  • 華大智造:「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基因測序儀正式交付商用
    DNBSEQ-T7被稱為「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第13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據華大智造介紹,該測序儀是首個4聯晶片的測序平臺、滿負荷PE150不超過24小時、日產數據量高達6T、1天最多可完成60例個人全基因組測序」等,堪稱「超級生命計算機」。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哈裡斯·李文稱,在預計的1200萬-1500萬真核生物中,只有約10%是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並認知的,也就是說,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中,我們對真核生物只有10%的了解。而目前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僅有不到0.3%。「我們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類對生命本源的不斷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人類基因組測序為何花費30億美元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92頁「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於1990年,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和中國參加了這項工作。截止2003年,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任務已順利完成。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據介紹,基因組學的基本定律和科學發現將從根本上改變生命科學諸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它的意義將逐漸被科學家及大眾所認知和理解。包羅萬象的生命,決定了基因組的複雜性;基因組信息的系統性,決定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系統性。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時間日益臨近。
  • 後基因組時代十年志
    後基因組時代十年志--兼論十年間生命科學的發展及所面臨的挑戰10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耗資30億美元、耗時10餘年的偉大科學工程完成之際,人們以為得到了揭開自身生命奧秘的天書,生命科學也劃時代地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據介紹,基因組學的基本定律和科學發現將從根本上改變生命科學諸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它的意義將逐漸被科學家及大眾所認知和理解。包羅萬象的生命,決定了基因組的複雜性;基因組信息的系統性,決定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系統性。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時間日益臨近。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掌上測序儀首次完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