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中的水墨·清逸|雷子人:圖像的修辭

2021-01-18 央廣網

雷子人

1967年生於江西, 美術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先後學習、工作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江西畫院院長,江西省美術館館長。主要個展:「入境無語」「新古意」「出入境·渼陂」「誤繪」「水磨調」「早春」「何處惹塵埃」等。主要參展:「中國藝術大展」「新中國畫大展」「第十屆全國美展·雕塑展」「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後先鋒——中國新藝術的四個方向」「未曾呈現的聲音——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等。

◎雷子人 捕魚圖 59cm × 49cm 青花 2018

[編者按]

雷子人的水墨作品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來概括,其中融合了太多東西,信息駁雜。他的作品似乎總是在變化、蛻變的「動態」過程中,也無怪他稱自己的藝術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總的來看,他的作品透露出某種怪誕、戲謔之感,其中或許有超現實主義的痕跡,但更讓我們聯想到明代文人繪畫,特別是人物繪畫的奇峭高古,兩者不約而同均是一方面回溯上古,另一方面在筆墨間卻充溢著褒貶時代的精神。從圖像和文本的角度來說,無論一種文本的內容如何看似與時代無關,但在它的結構、修辭等方面均無可避免地透露出時代的信息。雷子人藝術的複雜性,在於他試圖直面這個時代對一個藝術家,一個水墨藝術家的來自傳統、現實和當代等各方面的尖銳提問,將不同視角的面向熔於一爐卻不給出明確答案,這亦是另一種文本的真實。

[關鍵詞]圖形 戲謔 修辭真實 痛感 誤讀

2013年

雷子人:我的創作是一種遞進式的方式(節選)

感覺您好像越來越傾向於將水墨僅僅當作一種媒介?

雷子人 = 雷:但當你把水墨當成媒介的同時,會越發覺得它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屬性。它的經典性會讓你越來越覺得要去珍惜它。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方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雷子人 歸去來 59cm × 49cm 粉彩 2018

你畫的「開合」系列構圖複雜,人物多樣,而且具有強烈的超現實意味,這算是一個新的變化嗎?

雷:我想應該是吧,這種複雜性我自己也很難解釋。我想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而不是下定義,我覺得其中有一種戲劇化的東西。我的創作方式是遞進式的,在創作過程中不斷變化,我把整個變化過程記錄下來,讓過程成為一種結果。

◎雷子人 十教 38cm x 20cm 青花將軍罐 2017

◎雷子人 天仙子 38cm x 20cm 青花將軍罐 2017

看您的畫像是天馬行空,但跟您交流又感覺您是一個非常嚴謹,思考非常深入的藝術家。

雷:我畫畫其實有一種推理意識,我們的存在也是一剎那的轉換過程。人在時空的轉換中,有時是無意識的,有時是被裹挾著往前走。如果藝術能把這種狀態呈現出來,可能會揭示我們生存的真相。當真相顯現,我們的眼光和自身意識也可能會變得不同尋常,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發生疑問,這往往是某種變革的開始。這是一種有關繪畫的問題意識,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描繪。

(發表於《庫藝術》「2012 年度藝術人物」)

◎雷子人 浮雲 20cm × 10cm × 4.5cm 手枕 青花 2017

◎雷子人 青衣 20cm × 10cm × 4.5cm 手枕 青花 2017

2018年

把傳統拉得更長(節選)

——雷子人對話武洪濱武

洪濱 = 武:古人把詩詞放在自己的畫面中,有兩種目的:一是基於美學達成的互文,即詩情畫意共生 ;一是畫不逮意,以文補之的無奈之舉。你的作品中的圖文關係似乎與前述兩者都不同,卻產生一種區別於傳統書畫結合的獨特形式感。

雷子人 = 雷:用圖像詮釋一個詩意化的現實,不是對真實的迴避,而是因著被詩詞涵養過的時空折射出現實的機理,我所理解的圖像只是一種可能性,它不是一個緊扣主題的現實摹寫,也不是純然臆想的詩意設計。是詩文與社會圖像互譯又若即若離的存在,其中還有關於情色的描述,與我對當下社會曖昧感的認知共生,曖昧是描述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的潛臺詞,意味著人際關係的不確定性或普世價值標準的喪失,由此,我的畫看似情色又幾近荒誕,貌似溫和卻冷峻疏離。旨在提供一種觀想,一種關於周遭非定義或多定義的圖像再閱讀。

◎雷子人 渼陂之一 21cm × 24cm 紙本鉛筆 2014

◎雷子人 渼陂之二 21cm × 24cm 紙本鉛筆 2014

◎雷子人 渼陂之三 21cm × 24cm 紙本鉛筆 2014

◎雷子人 渼陂之四 29cm × 19cm 紙本鉛筆 2014

◎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之《渼陂組畫》展覽現場

◎誤繪——雷子人個展 北京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2013

武:從傳統走出來,我們看到的是另外一個維度?當代性的顯現,這樣兩種矛盾的東西在你的畫面裡共存共生卻絲毫沒有生硬感,更像是一種修辭方式。

雷:「一河兩岸」「開合」「屋漏痕」等中國畫的美術術語,望文生義,其中有很多形象化的表述,同時也蘊含與自然相生的法則。就像當下流行的網語,貌似對固化詞彙不合法度的改編,實質是對現實的強行幹預和插入,對繪畫修辭的重新解構與建構,不僅可能為圖像所做的社會闡釋提供新空間,還可能帶來更多的主題想像。當一滴水無所不在時,充斥畫面的生機遠非是一滴水的表象。

(發表於《庫藝術》策劃、出版圖書《水 +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雷子人 八大仙之二 15.5cm x 38cm 青花高足盤 2015

◎雷子人 八大仙之一(青花未成瓷圖) 15cm x 38cm 青花高足盤 2015

2018年

水墨答問(節選)

——(雷子人 × 廣東美術館「變相」展)

 一、從您的水墨觀出發,您對當代水墨的現狀和發展有怎樣的理解和判斷?

雷子人 = 雷:當代水墨更主要不是一個時間概念,一方面,它廣義指向對傳統水墨所不及的多元性社會實驗及理性的文化批判,即便是「水」和「墨」疊加的材料效應,也大大溢出材料表現本身,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取向和當代意義上的提問方式;另一方面,當代水墨又潛在地將傳統水墨視為參照,維繫著自身即有的法則,即圍繞水墨道統的所有爭論及其結果的演化。同樣,在確立「當代」與「水墨」的邏輯關係時,前者不僅重視水墨關於圖像敘事的結構、語言形態及張力,還講究水墨在圖像敘事結構中可能延展的意義。後者力圖對水墨修辭進行重新配置、改編,包括借用傳統圖式、筆墨、符號進行重新定義、表徵等。

筆墨在多大程度上被作為問題提出,決定了當代水墨的文化向度,其形態、書寫、跡象、意味、闡釋等關係如何被建構,仍然深刻影響水墨在當代的意義生成及品質差異。

◎雷子人 移動的桃花源 200cm × 480cm 紙本設色 2016

二、您如何理解水墨精神以及您將如何概括自己的水墨經驗?

雷:借用「非水墨」來理解「水墨精神」,如果水墨的獨特性得以確認,那麼從「水墨」出發的所有實踐一定潛藏著某種遊戲規則,換言之,一切以水墨媒材而有的視覺生產,存在以水墨為特質的可識別系統,或者,即便以「非水墨」語言建構的作品,也必須存有契合「水墨精神」的要素,意味著此精神具有持續傳導作用。本質上,水墨精神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文化精神,並始終與當下發生關係。其表現形式主要以水墨為載體,由水墨操持者構建圖像敘事文本, 廣泛觸及社會現實,舉凡山川草木、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可傳移摹寫,可轉譯抒懷,可意筆虛構,可謹嚴刻畫,等等,意義在於表達所指涉的情緒、觀看、書寫等能與主體深度同構,並非泛泛筆墨勾填塗抹,徒有視覺表象。就視覺生產而言,可資借鑑的「經驗」本質上不是個人的,而是通過藝術史的閱讀,以及對相關藝術作品在諸如風格、趣味、語言形態、筆墨、章法、意境、功能等方面的研讀、認知、模仿,進而消化、利用、變通,最終漸漸形成有自我立場的觀看方式,當知識積累與「我法」能有機交融時,通過大量的實踐,才可能形成所謂的「經驗」。事實上,僅憑「經驗」作畫並不可靠,尤其當經驗被「習慣」代替時?經驗需要被反覆矯正。

◎雷子人 瀛洲 180cm × 180cm 紙本設色 2019

三、您如何看待水墨的當代性?

雷:提到水墨的當代性,有必要思考至少三個互為關聯的問題:何謂當代?為何當代?如何當代?相較於傳統,水墨的當代性表現在對「水墨」定義的廣義化,由此衍生了水墨原生與再生、水墨再現與表現、水墨主張與主義、水墨風格與風尚等命題,水墨的當代性始終不是一個獨立存在,傳統水墨被潛在地作為話語參照,在不同命題的討論中,凡是能與傳統契合或牴牾的要素都有可能被作為預設,使得水墨的當代性並沒有像傳統水墨認知那樣具有穩定性。似乎存在一個悖論:水墨的當代性是建立在傳統水墨的認知體系上,沒有對傳統的批判就沒有當代性的建構。換言之,當代性是對傳統的反撥,當代水墨是變革、維新的水墨。

水墨濃厚的人文色彩,決定了水墨藝術不是單純的科學的視覺遊戲,傳統水墨造像強調主體存在意識,傳統知識譜係為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視覺生產模式,在長期禮制規訓中,傳統水墨像一支黏合劑,使得生產者和受眾願意在水墨世界裡共同營建天地人和的精神家園,哪怕只是虛擬的理想國。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水墨深層的人文機理,像一面鏡子,能夠映照現實,那些和社會與生俱來的共生品質,為水墨的當代性轉換提供了路徑,當下話語中的生活面面觀,從國家意志到江湖氣象,從文明衝突到個體情懷,水墨表達所觸及的表裡為水墨必須當代化下了註腳。

(發表於《庫藝術》策劃、出版圖書《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雷子人 何處惹塵埃 288cm × 180cm 紙本設色 2015

◎雷子人 何處惹塵埃 35cm × 57cm 銅版 2015

2019年

雷子人:誤繪、誤讀(節選)

您的《水經注》《愛蓮說》等作品,通過圖像表達的方式重新解構傳統文本。在您看來,圖像和文本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雷子人= 雷:我畫《愛蓮說》時,所做的是一個反向實驗,是將傳統的「計白當黑」變為「計黑當白」,在黑底色上進行「黑白二元論」的反向思維實驗,這不單單是底和圖的關係,而是對漆畫質感的外延思考。把黑色反向來做文章,要讓它變得更亮,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中國畫裡,黑有兩種質感?死黑與漆黑,它們亮度不同,給人的感覺也不同。當你越過「黑」的表面,裡面呈現的是沉靜、神秘與收斂,這是屬於中國畫背後的氣質。《愛蓮說》原本帶有詩意、柔緩的品質,但「計黑當白」時,這個品質可能會變得粗糙,而我想將粗糙的質感和它原有的精細相融合,來表達一種矛盾統一。

《愛蓮說》原本的主題闡釋與我畫面的意義也有分歧,我試圖製造一種「誤繪」或「誤讀」,我理解誤讀的背後,存在巨大的可能性,希望用這種不確定性來建立畫面的意義。在《愛蓮說》原有文本意義的基礎之上,對其文字進行新的解讀和想像,圖像釋義在最後可能跟它是相悖的。作品中有關蓮的乾淨意象是屬於文人的氣質和追求。我在其中融入一種落俗的概念,是對世俗與高貴關係的想像與理解,這也是我建構這一圖像意義時的思考。

◎雷子人 古調笑 92cm × 45cm 紙本設色 2017

然後您又將其轉化到了陶瓷上。

雷:陶瓷的品質更具有一種圓潤和玉質感,這跟紙本具有不同的氣質,可以讓人接近、撫摸。傳統意義上陶瓷上的圖像很少變革,一個圖式可以使用幾百年,換言之, 圖式的意義並非如我們想的那麼重要,很多技工或藏家更關注的是陶瓷本身。針對這一問題,我開始思考?當代意義的陶瓷在繪畫創作上的可能性還有多大?我們所有的圖像變革都是無意義的嗎?有哪些可能是有意義的?

我並非把我的繪畫直接拷貝到陶瓷上,而是考慮圖像和器型的關聯,即需要考慮這種器型與圖像之間的呼應。我曾和技工合作,做了幾個元代的梅瓶器型,技工用傳統紋樣描繪四邊,給我留下空白的堂子,我在其中畫了幾幅春宮圖,這種反差很大?在一個文人把玩的梅瓶裡,也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有些作品可能都是藝術家對生存狀況的隱性描寫。

◎雷子人 月食之一 79cm × 49cm 紙本設色 2014

您把傳統文本用新的圖像表達出來,其中存在一種「幽默、戲仿」的特質,似乎是用一種當代語言來重新解構傳統?

雷:我有一類創作確實帶有一定戲謔成分。很多人認為中國畫比較沉悶且不當代,但其實不盡然。中國畫在傳統文化背景裡,並不能用所謂的文氣、學養去概括。還原古代藝術家的生活,我們可以想像,在沒有汽車、手機等現代化工具的農耕文明時代,這些人斯文而有教養地活著,他們的畫裡很少有那種野蠻與憤怒的直接表達。現在所謂的向傳統學習很多時候是不真實的,比如我們在室內文雅地喝著咖啡,出去就要擠公交,就要受寒風的折磨……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狀態,但我們回到工作室,一切又變得斯文了。

很多中國畫畫家,其工作和生活的狀態還蠻割裂的,當敏感於此,我願意把這種割裂和分離感,用內心最真實的語言來表達。免談所謂的傳統文化等概念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把所感知到的真實的價值觀反映在畫面上,反映在畫面裡總是充滿游離感。游離是對過往的眷戀,它在這個過程裡是一種失落和不可能,你在拍腦袋醒來時是有痛感的。中國畫需要面對當代,而當代應該帶有問題意識,需要質疑我們現在所有的溫暖是不可靠的。我們如何面對這種不可靠,如何持久地活下去?繪畫在這樣一個過程裡,有了存在的理由。

◎雷子人 苦夏 49cm × 38cm 紙本設色 2017

傳統繪畫注重對「優美」的追求,而當代藝術似乎在摒棄這一準則,您如何把握「優美」在畫面中的呈現?

雷:太過優美就沒有痛感,當沒有痛感地去表達時會顯矯情。優美不是問題,但我們不能忽略痛感,我喜歡用委婉的方式去表達痛苦。人所居現實的一切都會成為歷史,生命其實非常脆弱與短暫。我在繪畫中表現了對「存在」的反思,在我的觀看裡帶有一種傷感情緒,這種情緒製造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留戀意識,這是我的作品潛在的心理訴求。

(發表於《庫藝術》第60期專題「回向傳統精神深處的現代性」)

◎雷子人 春寒 138cm × 204cm 水墨紙本 2020

正式發售

觀念中的水墨2009-2019

THE NEW CONCEPTS

IN CHINESE INK ART

2009-2019

立即購買本文獻

諮詢電話:010-84786155

相關焦點

  • 觀念水墨:線論與亂書 | 石虎&王冬齡
    正如貢布裡希所說:「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當代水墨反映出的,也是相對於傳統水墨來說觀念和要求的變化。與廣義的當代藝術不同,當代水墨中的觀念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也包含對「水墨」本質的理解與反思。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個體,首先應回答有關「人」的問題,而自身的母語文化則為其提供了最為深刻、自然也是難以擺脫的文化心理結構和語言邏輯。
  • 轉喻論:圖像指代與視覺修辭分析
    因此,視覺修辭理論拓展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聚焦視覺實踐中的「修辭結構」研究,而這一理論命題的提出又立足於這樣一個理論假設:視覺實踐和語言實踐共同鋪設了日常生活的修辭秩序,而在視覺文本的表徵體系中,同樣存在一個類似於語言系統的信息/話語編碼系統——「修辭結構」。  在通往「修辭結構」的理論想像圖景中,轉喻(metonymy)和隱喻(metaphor)是兩種基本的修辭手法。
  • 「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2020年12月9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江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九江市人民政府、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書記處書記楊承志,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劉強,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活動管理處處長董竟成,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協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任陳堅;來自江西方面的嘉賓有江西省文聯黨組書記馬玉玲,九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熙寧,九江軍分區原政委汪開華,九江市原副市長吳錦萍,九江市文聯黨組書記陸建珠,九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卿,江西省畫院院長雷子人
  • 展覽|以海上藝術家個案,觀察水墨當下與未來
    展覽現場展覽以「東成西就」、「東去西來」、「無問西東」三個版塊講述在上海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中的水墨實驗,其中涉及跨文化的水墨追求、中西文化交互中的主動姿態和現代水墨語境下各自的突破。「無問東西」則萃集丁小真、毛冬華、王伊楚、甘永川、何曦、李戈曄、龐飛、洪健、施曉頡、鮑鶯一批青年水墨畫家,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在中西融匯之後的一種重新選擇,其中既有對傳統筆墨與精神的尊崇,也有對如何表現直述內心感受與直覺經驗的進行了探索。攝影的視角,玻璃幕牆、交通指示牌、一次性用品等傳統繪畫中未曾出現的,工業化、數位化時代的產物,也在畫面中有所體現。
  • 英語寫作中的修辭---19種修辭手法教你如何得拿高分
    英語寫作中的修辭 使語句生動增添語句亮點修辭手段一般主要用於文學性寫作中。
  • 英語中全部修辭手法解釋和例句
    早上沒有時間觀念還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實含義是應該明確早上的時間觀念)②"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道家諸多哲學思想觀念契合了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表現,演繹出黑白世界的豐富多元,不斷走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水墨工筆人物新世界。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審美形態多種多樣,有重色輕墨、有重墨輕色,有重材質肌理表達,有重觀念表現……水墨工筆人物畫作為其中一種,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色彩純粹,將水墨表現的筆墨意蘊以工筆形態呈現。溫科爾曼曾說過「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水墨工筆人物畫由於色彩的單純,畫面總是能夠傳達出一種穩重、安靜、神秘、高級的感覺。
  • 英語中的修辭手法——語意修辭(1)
    英文中的修辭,大致可分為語意修辭和語音修辭兩類。首先,我們來談談語意修辭。1、明喻(simile)。俗稱直喻,是依據比喻和被比喻兩種不同事物的相似關係而構成的修辭格。例如:1.The snow was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
  • 19種英語修辭手法+英漢修辭對比賞析慕課
    除了最常見的明喻、暗喻、擬人,英語中還有很多修辭手法。有一些可能是你經常見到卻沒有意識到的。
  • 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
    原標題: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 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Simile明喻、Metaphor 隱喻,暗喻、Metonymy 借喻,轉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
  • 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推廣水墨藝術
    千百年來,水墨藝術的形式、技法、觀念不斷革新,其自由揮灑的品格,早已根植於中國人的血脈之中。11月,上海開啟了繁忙的藝術月,多個重磅藝術展輪番向公眾開放。當代水墨藝術家鄭重賓也攜他的作品回到故鄉,在位於陸家嘴的大華銀行藝術畫廊舉辦「正在成為什麼樣的空間」個人藝術展。
  • 英語中,這6種修辭手法很常用!
    中文裡,要讓文章閱讀起來更優美,更有感染力,作者會採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寫作。同理,英文小說、詩歌、戲劇的寫作中,也會合理運用修辭,讓文章語言層次更豐富,表達更生動。今天,美國英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English,簡稱AAE)將對6種英語常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讓大家了解修辭運用的規律,提高分析英語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1.
  • 英語語法:十九種修辭手法的解釋和例句
    早上沒有時間觀念還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實含義是應該明確早上的時間觀念)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 英語修辭的魅力 盤點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
    英語的修辭手法與英語語法、語言結構和詞彙都密切相關,不僅可以增加文採,而且能夠強化文章的表現力。下面為你盤點英語中所有19種修辭手法,並列出它們的解釋和例句,帶你感受英語修辭的魅力。
  • 英專必知19種修辭手法
    1.早上沒有時間觀念還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實含義是應該明確早上的時間觀念)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服務生對那個乞丐說:「當然了,你身上只有大鈔,不會有零錢的。」
  • 【每日英語】19種英語修辭法
    例如: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早上沒有時間觀念還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實含義是應該明確早上的時間觀念)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 馮鈺:水墨不是一種媒介 是一種哲學思考
    曾任廣東美術館館長、策划過現當代藝術史上難以繞過的「水墨實驗二十年」、「廣東三年展」等重要展覽,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的王璜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敏銳地發現與感知當下,包括新藝術家、新觀念或新的藝術形態。二十世紀90年代中葉以來,他一直關注中國傳統水墨語言的現、當代轉換,組織或主持過許多影響深遠的現、當代藝術展覽,也通過主編和撰稿不懈地進行著他的「知識生產」。
  • 英語寫作中的修辭講解
    修辭手段一般主要用於文學性寫作中。但在大學()英語的英文寫作中有時也需要運用一定的具有英文特徵的修辭手段,而且運用得好,會使語句生動從而增添語句亮點。因此,掌握一些一般常用修辭手段對於實現語句亮點也是非常必要的。
  • 淺析英語中常見的修辭格:比喻
    人們往往有這樣的錯覺,認為比喻修辭只適用於文學類的各種文體,而非文學類論著,如科技之類應用文體,為了表達的正確性、嚴密性與科學性,是排斥比喻的。事實上,在英語的科技類的論著中,為了把描象的事物說得具體化、形象化,把深奧的道理說得通俗、淺顯、明白,也經常使用比喻。
  • MATLAB圖像處理之圖像增強(二)
    這裡主要討論實際應用中經常使用的對數變換。對數變換常用來擴展低值灰度,壓縮高值灰度,這樣可以使低值灰度的圖像細節更容易看清,從而達到圖像增強的效果。參考文章——清逸 MATLAB中的直方圖處理及均衡化:https://zhuanlan.zhihu.com/p/186203530知識都是相通的,我們後面的內容都是以前面的為基礎的,只不過前一篇文章闡述的層次是停留在學生實驗的水平,這裡我們會深入講解改變直方圖形狀的方法。